-
多孔菌科
多孔菌科是多孔菌目的1科。子实层生于菌管内。依据子实体的外部特征(如子实体的形状、柄的有无、菌肉的颜色与质地、菌管与管口形状等)和内部结构,本科下分约105属。本科真菌如茯苓、猪苓、云芝等是常用的中草药(见药用真菌);灰树花、硫黄菌等可供食用(见食用菌)。有些种类如松根病菌可引起松树立木的严重病害;
-
黑芝
出处:本品以“黑芝”之名始载于《本经》。2.乌芝菌盖肾形,具侧生柄,有时圆形而具中生柄。菌管长2-6mm,色较菌肉深,管口近白色,受伤后立即变为血红色,圆形,平均每毫米间6个。(2)乌芝菌盖直径2-15cm,厚5-10mm,表面青褐色、深棕灰色或灰黑色,具细微绒毛或光滑,有同心环纹及不明显的放射状皱纹。性味:淡;
-
朱砂菌
出处:吴林息园《吴蕈谱》载:“橘皮蕈,红如橘皮,味亦带辣。”即指多孔菌科栓菌属红栓菌,而其变种外形及生境分布与正种基本相同,因此也应当包括其变种血红栓菌。菌管与菌肉同色,菌管长4-9mm;管口面朱红色、橙红色或暗红色,后期呈黑色,管口圆形至多角形,每1mm间2-4个。管口面暗红色,管口圆形,每1mm间6-8个。
-
灰树花
概述灰树花是食、药兼用蕈菌,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菌属。灰树花营养十分丰富,营养价值很高,所含氨基酸、蛋白质比香菇高出一倍,具有防癌、抗癌及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对肝硬化、糖尿病、水肿、脚气病、小便不利等症有显著疗效。补虚扶正。
-
桑黄
《全国中草药汇编》:桑黄:拼音名:SānɡHu nɡ别名:胡孙眼、桑耳、针层孔菌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桑黄Phellinusigniarius(L.exFr.)Quel.[FomesigniariusL.exFr.],以子实体入药。主治淋病,崩漏带下,症瘕积聚,癖饮,脾虚泄泻。②治脱肛泻血不止:香附一两(焙),桑黄一两(微炙)。为末,鸡子白调敷;
-
阿里红
概述:阿里红为多孔菌科植物苦白蹄的干燥菌瘤。具有温肺化痰,降气平喘,祛风除湿,活血消肿,利尿,解蛇毒的功效。(《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阿里红的化学成分:阿里红含多种三萜和甾体化合物,其中主要是齿孔酸和去氢齿孔酸。(《中药大辞典》)治胃痛,胃酸过多:阿里红一钱五分,搓碎,水煎服。
-
猪苓多糖
猪苓多糖概述:猪苓多糖是从中药猪苓中分离的多糖类成分,为植物性的免疫增强剂。与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或氟尿嘧啶等合用,能显著提高其抗肿瘤活性及降低副作用。猪苓多糖的药代动力学:(尚不明确)猪苓多糖的适应证:1.原发性肺癌、肝癌、子宫颈癌、鼻咽癌、食管癌以及白血病等恶性肿瘤放疗、化疗的辅助治疗。
-
复方木鸡冲剂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FufangMujiChongji标准编号:WS3-Bb-0053-95处方:云芝提取物广豆根菟丝子核桃楸皮性状:本品为褐色的颗粒;鉴别:(1)取本品2g,置50ml烧杯中,加水适量洗涤,至洗液无色,残渣加水10ml,加热至沸,不断搅拌,放冷,滤过。取滤液1ml,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显污绿色。辽宁省药品检验所起草
-
复方木鸡颗粒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FufangMujiKeli处方:云芝提取物山豆根菟丝子核桃楸皮性状:本品为褐色的颗粒;(2)取本品10g,研细,加乙醇20ml,置水浴上加热5分钟,滤过。另取滤液5ml,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1%盐酸溶液5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2ml,加碘化汞钾试液1滴,生成淡黄色沉淀。功能与主治:具有抑制甲胎蛋白升高的作用。
-
冠脉乐片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57页)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用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溶液(0.3mol/L)制成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醋酸-水(4:1:5)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茴香胺乙醇溶液(0.1mol/L)与邻苯二甲酸乙醇溶液(0.1mol/L)的等量混合液,在105℃加热10分钟。5片,一日3次,或遵医嘱。
-
云芝肝泰颗粒
测定法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0.8ml,按供试品溶液制备项下方法,用乙醇处理三次,自“置10ml离心管中”同法操作,将沉淀用热水10ml定量转移至25ml量瓶中,加酚酞指示液1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1→10)使呈红色,放冷至室温,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空白溶液。甲液与乙液混合,贮于棕色瓶中,七天后使用。
-
珍珠灵芝片
(4)取鉴别(3)项下水提取后的残渣,加入0.5%盐酸乙醇溶液20ml,温浸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稀盐酸10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1ml,加碘化汞钾试液数滴,即生成淡黄色混浊;功能与主治:养心安神,滋补肝肾。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片,一日3次。注灵芝浸膏为多孔菌科植物灵芝的水提取物。
-
蝶毛菌
拼音名:DiéMáoJūn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毛革盖菌的子实体。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槭、榆、杨、柳、柞、桦、胡桃等阔叶树的倒木、枯立木、原木、伐桩及活立木上。管口面灰白色或灰褐色,管口圆形或多角形,每1mm间2-4个。药理作用:蝶毛菌热水提取物对小鼠肉瘤S180抑制率为65%。功能主治:祛风除湿;
-
茯苓皮
《*辞典》:茯苓皮:出处:《纲目》拼音名:FúLínɡPí别名:苓皮(《四川中药志》)来源: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核的外皮。治水肿肤胀。(《经验良方》)②治男子妇人脾胃停滞,头面四肢悉肿,心腹胀满,上气促急,胸膈烦闷,痰涎上壅,饮食不下,行步气奔,状如水病:生姜皮、桑白皮、陈橘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
-
茯神
《全国中草药汇编》:茯神:拼音名:F Sh n别名:茯神木来源:茯神:茯苓菌核中间(白茯苓)抱有松根或细松木心者的部份。(《百一选方》朱雀丸)②治心虚血少,神不守舍,多惊恍惚,睡卧不宁:人参(去芦头)、茯神(去木)、黄耆(蜜炙)、熟干地黄(洗,焙)、当归(洗,焙)、酸枣仁(去皮,炒)、朱砂(别研,一半入药,一半为衣)。
-
茯神木
《*辞典》:茯神木:出处:《纲目》拼音名:F Sh nM 别名:黄松节(《药性论》),松节(《脚气治法总要》),茯神心(《卫生宝鉴》),茯神心木(《本草备要》)。来源: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核中间的松根。性味:甘,平。①《药性论》:治中偏风,口面歪斜,毒风筋挛,不语,心神惊掣,虚而健忘。③《中药志》:宁心安神。
-
合树菌
拼音名:HéShùJūn别名:薄皮纤孔菌、桂花菌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稀针孔菌的子实体。)Fr.]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去杂质,洗净,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桦等阔叶树腐木上。管口面与菌盖表面同色,管口多角形,或有齿裂。药理作用:对小白鼠肉瘤及艾氏瘤的抑制率分别为90%及100%。性味:甘;
-
桦革裥菌
拼音名:HuàGéJiǎnJūn别名:桦褶孔菌、蘑菇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桦革裥菌的子实体。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桦、栎、杨、柳等阔叶树及云、冷杉等针叶树的腐木上。还含丙氨酸(alanine),亮氨酸(leucine)等氨基酸,以及牛磺酸(taurine),瓜氨酸(citrulline)和肌酸(creatine)等。温功能主治:祛风散寒;
-
桦菌芝
《全国中草药汇编》:桦菌芝:拼音名:Hu JūnZhī别名:木蹄来源:多孔菌科褐层孔属菌类植物桦菌芝Pyropolyporusfomentarius(L.exFr.)Teng.以菌体入药。7月采集,晒干。性味:苦、淡,平。功能主治:消积,抗癌。用于小儿食积,食道癌,胃癌,子宫癌。
-
苦楝菌
拼音名:KǔLiànJūn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密集木层孔菌的子实体。管口面黄褐色;菌管多层,但层次不甚明显,每层厚2-3mm,色与菌肉相同。孢子卵形至近球形,无色至近无色,(5-6) m×(4.5-5) 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榆及楝的腐木上。功能主治:杀虫;血吸虫病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
-
热带灵芝
拼音名:RèDàiLínɡZhī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热带灵芝的子实体。菌柄侧生,罕中生,斜立或直立,长5-10cm,上粗下细,直径可达4cm,红褐色至枣褐色。管口长圆形至近角形,每1mm间4-5个;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大叶合欢、相思树的树桩、枯根上。性味:微苦;平功能主治:滋补;主冠心病;
-
竹苓
概述:竹苓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雷丸之别名。别名:竹苓、雷实、竹铃芝。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功能主治:功在杀虫消积。主治绦虫病、钩虫病、蛔虫病,脑囊虫病,小儿疳积。不宜入煎剂。药理作用:浸出液(不可煎服)有驱绦虫作用,雷丸中的蛋白酶能分解蛋白质,从而破坏绦虫节片。
-
亚黑管菌
《全国中草药汇编》:亚黑管菌: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亚黑管菌Bjerkanderafumosa(Pers.exFr.)Karst.,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布:生于阔叶树的倒木上。功能主治:治子宫颈癌。用法用量:切成饮片,饭后熬煎或开水冲浸服用(只服浸出液),每2个为1个疗程。
-
硬皮褐层孔菌
拼音名:YìnɡPíHèCénɡKǒnɡJūn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钢青褐层孔菌的子实体。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除去杂质,洗净,晒干。管口圆形,每1mm间5个,管壁厚;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栎、油茶及其他阔叶树的树干基部及木桩上。性味:淡;平功能主治:理气和胃。主胃气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
-
榆拟层孔菌
拼音名:YúNǐCénɡKǒnɡJūn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榆拟层孔菌的子实体。]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采摘后除去杂质,晒干,切片。管口面淡红褐色、淡黄色至淡紫褐色;菌肉初时较软,白色,老后色变深,坚硬。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榆及其他阔叶树树干基部。功能主治:补骨髓;主腰膝酸软;筋脉痿弱;
-
杂蘑
拼音名:ZáMó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雅致多孔菌和白蘑科真菌硬柄小皮伞的子实体。管口面近白色至淡灰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阔叶树的腐木及枯枝上,偶尔也生于针叶树的枯枝上。菌柄圆柱形,长4-5cm,直径2-4mm,内实。化学成份:含植物血凝素(lectin),氨基酸,硒,砷,及其他微量元素。舒筋活络。
-
皂角菌
别名:树舌、赤色老母菌、扁木灵芝、扁芝、扁蕈、白斑腐菌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皂角菌Ganodermaapplanatum(Pers.exGray)Pat.,以子实体入药。性味:微苦,平。功能主治:抗癌。用法用量:皂角菌1两,炖猪心、肺服。备注:仅限于生长在皂角树干上的树舌,才能用于治疗食道癌。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梓菌
拼音名:ZǐJūn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硬壳层孔菌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omeshornodermusMont.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去掉杂质,切片,晒干备用。管口面白色至米黄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栎树等枯立木上。性状:性状鉴别子实体无柄。功能主治:定惊;祛风止痒。主小儿急慢惊风;
-
灵芝多糖
灵芝多糖的来源:灵芝多糖是从中药灵芝中分离的具有扶正固本作用的多糖类成分。灵芝多糖的药理作用:具有免疫增强作用,能增强正常小鼠及注射免疫抑制剂小鼠的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能提高机体对恶劣环境的抵抗能力,增强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有助于组织获得较多氧;
-
木灵芝
概述:木灵芝为中药名,出自《杭州药用植物志》,为《滇南本草》记载的灵芝草之别名。的子实体。性味归经:甘,平。功能主治:益气血,安神,健胃,止咳平喘。近来从野生紫芝中得到生物碱:甜菜碱及其盐酸盐,γ-三甲胺基丁酸。从薄醇水分离出的尿嘧啶和尿嘧啶核苷对实验性肌强直性小鼠有明显降醛缩酶作用。
-
白茯苓
概述:白茯苓为中药名,出自《素问玄机原病式》,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茯苓之处方名。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化学成分:本品含去乙酰基茯苓酸(Tumulosicacid)、茯苓酸(Pachymicacid)、齿孔酸、去氢齿孔酸、松苓酸(Pinicolicacid)等三萜成分和β-茯苓聚糖(β-Pachyman)、麦角甾醇、卵磷脂等。
-
灰芝
概述:灰芝为中药名,出自《新华本草纲要》,为《中国药用真菌》记载的云芝的别名。性味归经:甘、淡,寒。入肝、脾、肺经。功能主治:功在健脾利湿,止咳平喘,清热解毒,抗肿瘤。主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慢性支气管炎,小儿痉挛性支气管炎,咽喉疼痛,多种肿瘤,类风湿关节炎,白血病,流行性出血热。
-
757注射液
猪苓多糖概述:猪苓多糖是从中药猪苓中分离的多糖类成分,为植物性的免疫增强剂。与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或氟尿嘧啶等合用,能显著提高其抗肿瘤活性及降低副作用。猪苓多糖的药代动力学:(尚不明确)猪苓多糖的适应证:1.原发性肺癌、肝癌、子宫颈癌、鼻咽癌、食管癌以及白血病等恶性肿瘤放疗、化疗的辅助治疗。
-
腺嘌呤
概述:腺嘌呤又名6-氨基嘌呤,为五元杂环化合物。药品说明书:别名:6-氨基嘌呤磷酸盐;磷酸氨基嘌呤;磷酸腺嘌呤,维生素B4外文名:VitaminB4适应症:用于各种原因如放射治疗、苯中毒、抗肿瘤药和抗甲状腺药等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也用于急性粒细胞减少症。注射用维生素B4:每支20mg(附2ml磷酸二氢钠缓冲液)。
-
薄芝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BozhiPian标准编号WS3-B-2264-96本品为多孔菌科灵芝属薄盖灵芝Ganodermacapense(Lloyd)Teng菌经深层培养所得的发酵液制成浸膏片。功能与主治本品为治疗硬皮病、红斑狼疮、斑秃、皮肌炎的辅助用药,亦可用于调治神经衰弱和妇女更年期综合症。
-
赤茯苓
性味:甘淡,平。归经:入心、脾、膀胱经。①《汤液本草》:入足太阴,手太阴、少阴经。治小便不利,淋浊,泻痢。②《纲目》:泻心小肠膀胱湿热,利窍行水。注意: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鸡峰普济方》茯苓汤)②治心肾气虚,神志不守,小便淋沥或不禁,及遗泄白浊:赤茯苓、白茯苓各等分。
-
剑皮树菌
拼音名:JiànPíShùJūn别名:宽棱针层孔菌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簇毛木层孔菌的子实体。管口面色较暗,生长期间带有紫色;刚毛多,披针形,(20-32) m×(5-7.5) 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栎类的树干基部。性状:性状鉴别子实体无柄。纵切面可见菌管多层,每层厚约3mm,但层次不甚明显。功能主治:补血。
-
硫黄菌
《全国中草药汇编》:硫黄菌:别名:硫黄多孔菌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硫黄多孔菌Tyromycessulpbureus(Bull.exFr.)Donk,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布:生长在栎、桦、枫、李、海棠、冷杉及落叶松的活立木及木桩上。性味:干,温。功能主治:调节机体,增进健康。
-
龙眼梳
拼音名:LónɡYǎnShū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毛蜂窝菌的子实体。盖缘锈褐色,薄而锐。管口大,角形、蜂窠状,近基部每1cm间3-4个,近边缘处每1m间5-6个,管内常呈灰白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阔叶树树干上。性状:性状鉴别子实体无柄。性味:微苦;微温功能主治:理气止痛;主胃脘痛;摘录:《中华本草》
-
密纹薄芝
拼音名:MìWénBáoZhī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密纹薄芝的子实体。管口面污白色至污黄色;菌肉淡白色或木材色,厚1-2mm,菌肉里有多数球形或近球形的腹孢子。孢子卵形或顶端平截,双层壁,外壁无色,光滑,内壁小刺不明显,淡褐色至褐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木上。边缘薄,波状,内卷。性味:微苦;
-
树舌
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真菌》。拼音名:ShùShé英文名:Artist'sConk别名:赤色老母菌、扁芝、梨菌、枫树芝、老母菌、扁蕈、白斑腐菌、木灵芝、树耳朵、老牛肝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平盖灵芝的子实体。管口圆形,每1mm间4-6个;纵切面可见菌管一层至多层。缠绕菌丝无色或微带褐色,壁厚,分枝,直径1-2 m。
-
木蹄
拼音名:MùTí别名:桦菌芝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木蹄层孔菌的子实体。管口面灰色至肉桂色,凹陷。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白桦、枫、栎及山杨等的污立木和腐木上。性状:性状鉴别子实体无柄。药理作用:木蹄可显着提高实验小鼠减压缺氧的耐受能力,延长其存活时间,具有抗疲劳、抗高温的作用。性味:微苦;
-
松橄榄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yptoporusvolvatus(peck)Hubb.[PolyporusvolvatusPeck]原形态:子实体无柄或有柄状基部,球形至扁半球形,(1.5-6)cm×(2-5)cm。管口面初期白色,渐呈淡黄褐色至淡褐氏以。药理作用:松橄榄酸E有抗肿瘤作用。松橄榄可抑制大鼠和小鼠两种不同致癌物的结肠肿瘤造型,从而减少结肠肿瘤的发生。
-
云苓
概述:云苓为中药名,出自《中国药学大辞典》,即《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茯苓的别名。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化学成分:本品含去乙酰基茯苓酸(Tumulosicacid)、茯苓酸(Pachymicacid)、齿孔酸、去氢齿孔酸、松苓酸(Pinicolicacid)等三萜成分和β-茯苓聚糖(β-Pachyman)、麦角甾醇、卵磷脂等。
-
竹铃芝
概述:竹铃芝为中药名,出自《中药志》,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雷丸之别名。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入胃、大肠经。功能主治:功在杀虫消积。主治绦虫病、钩虫病、蛔虫病,脑囊虫病,小儿疳积。使用注意:不宜入煎剂。药理作用:浸出液(不可煎服)有驱绦虫作用,雷丸中的蛋白酶能分解蛋白质,从而破坏绦虫节片。
-
紫芝
紫芝紫芝GanodermaSinensis(英)ChineseGanoderma别名黑芝、玄芝。来源为多孔菌科真菌紫芝GanodermasinenseZhao,XuetZhang的子实体。采制采后洗去泥沙,晒干。性状参见“植物形态”。化学成分子实体及菌丝体含蛋白质、氨基酸、糖类、香豆素、甾体及三萜化合物。子实体并含油脂、蜡、挥发性及升华性物质。功能主治同灵芝。
-
猪苓
概述:猪苓猪苓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猪苓具有利尿渗湿的功效,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淋浊,带下。猪苓含孔菌甾酮、α-羟基二十四碳酸、麦角甾醇、生物素、水溶性多聚糖(猪苓聚糖)。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20μl、对照品溶液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
-
肝必复胶囊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GanbifuJiaonang标准编号WS3-Bb-0037-95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树舌Ganocermaapplanatum(ParsexGray)Pat.总糖供试液精密量取备用液的上清液8ml,置25ml量瓶中,加6mol/L盐酸8ml,置沸水浴中加热30分钟,冷却后加1滴酚酞指示液,用40%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呈微红色,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静置,即得。
-
紫芝多糖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ZizhiDuotangPian标准编号WS3-B-2241-96本品为紫芝多糖粉制成的糖衣片。另取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L-阿拉伯糖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中各含10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注紫芝多糖为多孔菌科灵芝属植物紫芝(GanodermaSinensezhaoXuetzhang)的培养物中提取的总多糖体。
-
子实层
子实层(hymenium)见于子囊菌类或担子菌类的子实体上。火丝菌属,盘菌属等盘菌类,子囊和侧丝均排列为栅状,伞菌目、鹅膏属等子实体在菌褶表面,担子密集地排成栅状。多孔菌科的层孔菌属在生于其伞下的管孔的内壁形成子实层。在担子菌类的子实层中,担子往往混有不同发生来源的各种形态的细胞。一般称这些细胞为隔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