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囊菌
除单细胞的酵母菌外,营养体所谓菌丝中有隔膜。通过有性繁殖,在子囊中产生子囊孢子。无性繁殖一般是依靠分生孢子。子囊菌有以下几种:不形成子囊果的原子囊菌纲;在真子囊菌纲中又有:闭囊果中分散存在着球状子囊,或子囊壳中柱状子囊并列的核菌类;子囊盘内表面柱状子囊并列的盘菌类。
-
食用菌
此外,还有较多的核酸和各种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PP(烟酸)、维生素C(抗坏血酸)和维生素D元(麦角甾醇)等。在子实体形成过程中,双核菌丝中两个不同交配型的细胞核发生核配,形成双倍体合子,随即迅速进行减数分裂,发育成4个单倍体的单核担孢子,从而完成整个生活史。
-
霉菌
在固体基质上生长时,部分菌丝深入基质吸收养料,称为基质菌丝或营养菌丝;一般霉菌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先进行无性繁殖,到后期,在同一菌丝体上产生有性繁殖结构,形成有性孢子。与人类生活和食品生产关系密切的霉菌有藻状菌纲的根霉、毛霉、犁霉;我国就利用曲霉菌制酱,是民间用以酿酒、制醋曲的主要菌种。
-
子囊座
子囊座(ascostroma)在子囊菌中,可以看到在子座状组织内形成子囊腔,并且子囊腔内不形成子囊壳壁就有形成子囊的菌群,此时称子座状组织为子囊座。如果不从早期了解子囊果的发育,往往就不易区别是子囊壳还是假子囊壳。然而提出具有子囊座和单囊壁菌类的报告也正在增多。关于二者的系统关系,目前尚无定论。
-
地衣植物门
(2)叶状地衣叶状体以假根或脐较疏松地固着在基质上,易与基质剥离。髓层介于藻胞层和下皮层之间,由一些疏松的菌丝和藻细胞构成,这样的构造称“异层地衣”(heteromerouslichen),如蜈蚣衣属(Physcia)、梅衣属(Parmelia)。有性生殖是参与共生的真菌独立进行的,子囊菌产生子囊孢子,担子菌产生担孢子。
-
冬虫夏草
概述:冬虫夏草冬虫夏草我中药名,出自《本草从新》。全草上部为子实体,生于幼虫头部,长约4—11厘米,有一个细长的柄,柄上生着一个圆柱形的头部,表面生长许多子囊壳,里面含有传宗接代的子囊孢子。化学成分:本品含粗蛋白、冬虫夏草素(cordycepin)、虫草酸(即D-甘露醇)、维生素B12等。30个,近头部的环纹较细;
-
子囊果
原子囊菌纲(半子囊菌纲)虽不形成子实体,但腔菌纲则形成假囊壳。在真子囊菌纲中,有的形成没有开口的闭囊果或是有开口的烧瓶形的子囊果即子囊壳(核菌纲);子囊壳或子囊盘均单独产生,或是形成子座,多数产生在子座上。子囊果与担子果不同,是通过初级菌丝和次级菌丝形成的。
-
同宗配合
例如在水霉目中,有的在一条菌丝分枝上分化出藏精器和藏卵器的柄,有的则在不同菌丝分枝上生出。但在一个菌体中这种分化过程易受条件影响而改变,因此有时可变成相反的性别或普通营养菌丝。在子囊菌纲的酵母的同宗配合过程中,如果使减数分裂产生的孢子发芽,则子代细胞发生接合型突变,而可与母细胞(孢子)接合。
-
桶孔隔膜
桶孔隔膜是见于担子菌类的初级菌丝、次级菌丝及子实体细胞的隔膜构造。它与在子囊菌中所见到的单纯隔膜结构不同,隔膜孔的周围厚,成为筒状结构。
-
白粉病菌类
白粉病菌类是专性寄生在植物表面、产生白粉状病征的病原真菌。有性繁殖以雄器和产囊体配合后,在圆球状的闭囊壳内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闭囊壳的子囊数依种类的不同而各异,从单个到多个。病害后期,由菌丝和分生孢子构成的白粉状霉层中,常出现许多散生的黑色粒状的闭囊壳,并以此越冬,次春以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
-
白粉菌目
白粉菌目是子囊菌亚门的1目。依据菌丝体生长的特征、菌丝刚毛的有无、分生孢子的类型、子囊果壁的特性、子囊的数目和排列方式、附属丝的类型和形态等,白粉菌科下分有性型19属,无性型4属。中国除巴西白粉菌属和尖钩丝壳属两个热带属外均有发现,其中球钩丝壳属、顶叉钩丝壳属、小钩丝壳属和旋梗菌属为中国建立的新属。
-
地衣
地衣是一类特殊的生物有机体,它不是单一的植物体,是由一种真菌和一种藻高度结合的共生复合体。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生理和遗传等生物学特性,地衣中共生的真菌绝大多数为子囊菌,少数为担子菌组成;地衣的藻类是蓝藻及绿藻。
-
植物真菌病
子囊菌纲中白粉菌(Erysiphe)引起的,囊壳菌(Gibberella)引起的水稻恶苗病、麦类赤霉病,黑星菌(Venturia)引起的和的黑星病,核盘菌(Sclerotinia)引起的菌核病;担子菌纲中锈菌引起的锈病,黑粉菌(Ustilago)引起的黑粉病,半知菌类引起的稻瘟病、稻胡麻斑病、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等。
-
广东虫草子实体
概述:广东虫草子实体是广东虫草菌种经接种、培养,采收子实体后烘干制成。2013年1月4日,卫生部批准广东虫草子实体为新资源食品。食用量:≤3克/天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1.婴幼儿、儿童及食用真菌过敏者不宜食用,标签、说明书中应当标注不适宜人群。
-
杜波组织胞浆菌病
概述:杜波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duboisii)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杜波变种引起的原发于皮肤、皮下组织及骨组织的肉芽肿性及化脓性损害,很少侵犯肺。镜检亦可见到小分生孢子及带棘刺的大分生孢子。直接镜检:取皮损、脓液、骨损害、窦道或活检材料时,常可找到许多菌体。相关药品:尿素、两性霉素B、酮康唑、伊曲康唑
-
达克宁霜
药品说明书:别名:硝酸咪康唑霜,达克宁霜药理作用:咪康唑为人工合成的1-苯乙基咪唑衍生物,为广谱抗真菌药,对皮真菌,念珠菌,酵母菌及其它藻类,子囊菌,隐球菌等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由于达克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抗菌作用,可用于由此类细菌引起的继发性感染。不良反应:耐受性好,极少数病例可能有灼烧和刺激感。
-
粗腿羊肚菜
别名:皱柄羊肚菌、粗腿羊肚菌、羊肚菜来源:真菌类子囊菌纲盘菌目马鞍菌科粗腿羊肚菜Morchellacrassipes(Vent.)Pers.,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布:春夏之交雨后产生于混交林内地上。性味:甘,平。功能主治:益肠胃,化痰理气。用于消化不良,痰多气短。用法用量:煮食喝汤,日服2次,每次2两。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硝酸咪康唑霜
药品说明书:别名:硝酸咪康唑霜,达克宁霜药理作用:咪康唑为人工合成的1-苯乙基咪唑衍生物,为广谱抗真菌药,对皮真菌,念珠菌,酵母菌及其它藻类,子囊菌,隐球菌等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由于达克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抗菌作用,可用于由此类细菌引起的继发性感染。不良反应:耐受性好,极少数病例可能有灼烧和刺激感。
-
羊肚菜
别名:羊肚菌、羊肚蘑、编笠菌来源:真菌类子囊菌纲盘菌目马鞍菌科羊肚菜Morchellaesculenta(L.生境分布:于春、夏之交的雨后,产生在阔叶林中地上,林缘空旷处或人工林内草丛中。性味:甘,平。功能主治:益肠胃,化痰理气。用于消化不良,痰多气短。备注:本菌的子实体,实际上是子囊果,其菌盖实际上是子囊盘。
-
虫生真菌
寄生在昆虫、蜘蛛等幼虫或成虫上的真菌,称为虫生真菌。另外,在寄生于家蚕幼虫上的虫生菌类方面,对半知菌纲的白疆病菌(Beauveria)等几种虫生真菌,也都曾进行过详细的研究。
-
侧丝
侧丝是子囊菌、地衣类、蕨类孢子囊群中产生的孢子的保护器官。生殖器柄的表面细胞是不育的,一般为丝状细胞,但其形态则具有分类的特征。例如在蕨类的金鸡脚(鸭掌金星草)(Phymatopsishastata)类中有丝状、杆状、分枝状、掌状、盾状等各种形态的多细胞结构。也有称作丝状体、线状体的。
-
小羊肚菜
别名:小羊肚菌、美味羊肚菌来源:真菌类子囊菌纲盘菌目马鞍菌科小羊肚菜MorchelladeliciosaFr.,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布:春夏之交雨后,生于稀疏林内地上。性味:甘,平。功能主治:益肠胃,化痰理气。用于消化不良,痰多气短。用法用量:煮食喝汤,日服2次,每次2两。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子实体
子实体(fruitbody,fructification)为真菌的产生孢子的生殖体,一般称为担孢子体,但对子囊菌和担子菌来说,如子囊果、担子果那样而分别由菌丝组织构成的各种形状的,特称为子实体。在粘菌类,是由变形体形成原质果(变形子实体)、粘菌体(团块子实体)以及柄孢子囊群等子实体。集胞粘菌纲则由假变形体而形成累积子实体。
-
次生菌丝
它是担子菌中由相应的异性的初生菌丝进行体细胞接合而形成的菌丝。菌丝细胞为单倍(n)单核的初级菌丝经体细胞接合后,很容易发生核结合。次生菌丝首先是起营养菌丝作用,然后才形成子实体。在形成的担子器内进行核融合而成为二倍体(2n)。在子囊菌中一般是次生菌丝不发育。产囊孢产生的产囊菌丝相当于次生菌丝。
-
土壤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是存在于地表面或土壤颗粒间隙和颗粒表面的微生物。枯草杆菌、假单胞菌、梭状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纤维分解菌、放线菌以及各种真菌等,都是营有机营养生活的,都能分解土壤有机质,作为分解者而在自然界(生态系)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大作用。
-
醇母菌
酵母菌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而是一个习惯上的名称。现知酵母菌大约有39属、370余种,分属于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纲三个类群。酵母菌与霉菌同属真核微生物,细胞中有真正细胞核。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与细菌菌落相似,但较细菌菌落大而厚,菌落表面湿润、粘稠、容易挑起,菌落颜色多呈乳白色,只有少数为红色。
-
散囊菌科
散囊菌科是子囊菌亚门的一科。闭囊壳上有附属丝或无,无性生殖发达,产生具独特类型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该科种类多、分布广,常见属有青霉属、曲霉属等。有的种可产生毒素,如黄曲霉可产生致癌的黄曲霉毒素等。由于该科的种类有性阶段不常发生,甚至退化,所以主要根据其无性阶段进行识别和分类。
-
蛹虫草
概述:新食品原料蛹虫草为人工培养的蛹虫草子实体,是通过接种蛹虫草菌种到培养基上进行人工培养,采收蛹虫草子实体,经烘干等步骤而制成。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1.婴幼儿、儿童、食用真菌过敏者不宜食用,标签、说明书中应当标注不适宜人群。
-
达克宁乳膏
药品说明书:别名:达克宁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性状:本品为白色软膏药理作用:咪康唑为人工合成的I-苯乙基咪唑衍生物,为广谱抗真菌药,对皮真菌、念珠菌、醇母菌及其它藻类、子囊菌、隐球菌等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同时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和杆菌也有很强的抗菌力。不良反应:耐受性好,极少数病例可能有灼烧和刺激感。
-
草木王
来源:真菌类子囊菌纲肉座目麦角科草木王Cordycepssp.,以菌座和虫体入药。功能主治:主治各种毒蛇咬伤,伤口红肿,头眩,抽搐,复视,昏迷不醒人事。注意:有大毒,不能内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镰孢霉病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镰孢霉生态适应性极强,分布很广。如茄病镰孢霉引起的皮肤感染。疾病病因:感染镰孢霉。病理生理:皮损活组织检查可见大小和形态不一的肉芽肿,中央可有坏死,有中性粒细胞、组织细胞和少数多核巨细胞浸润,镰孢霉可散布于这些细胞中,有时亦可有淋巴细胞浸润。
-
尖顶羊肚菜
别名:圆锥羊肚菌、尖顶羊肚菌、羊肚菜来源:真菌类子囊菌纲盘菌目马鞍菌科尖顶羊肚菜MorchellaconicaPers.,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布:春夏之交雨后,产生于阔叶林及混交林的地上,林缘空旷处及防护林内草丛中。性味:甘,平。功能主治:益肠胃,化痰理气。用于消化不良,痰多气短。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啤酒酵母
别名:干酵母、食母生来源:真菌类子囊菌纲酵母目内孢霉科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Hansen,以菌体入药。炮制:经沉淀,洗净后,加入适量蔗糖,干燥,粉碎,压制成片。功能主治: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及肠胃充气等症,可防治脚气病,多发性神经炎,糙皮病。4克,1日3次,服时宜嚼碎。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ascospore)指产生在子囊菌子囊内的孢子。在即将形成孢子之前,子囊内进行核融合和减数分裂,一般一个子囊内产生8个孢子,普通为椭圆形,有的是针状态体或带有隔壁。在表面上可以看到纹、刺、网眼等。(例如脉孢菌属、麻孢壳属、Pleurage)。
-
产囊丝
在子囊菌形成子囊过程中,于产囊孢生出的受精毛和精子囊接合后,由产囊孢产生的菌丝称为产囊丝。有一至多个,其中成对的雌雄核多数是从产囊孢进入的。在核分裂的同时,产囊丝也进行分枝,其顶端或附近的细胞分别形成钩状而成为多数的子囊。产囊丝属于双相世代。
-
鞭毛菌类
除广义的粘菌和细菌外,真菌则分为担子菌、子囊菌、接合菌和鞭毛菌等,都各成亚门。鞭毛菌类是生殖细胞有鞭毛的一类真菌,作为这一类菌的统称,此名是很适宜的,但它们的鞭毛的遗传特性却各式各样,因此也很难于系统地归纳。一般被划为这样的几个独立类群,即壶菌、丝壶菌类和卵菌类。
-
半知菌类
半知菌类是有性世代不明的真菌。在真菌生活史中,可以看到有性繁殖时期和只进行无性繁殖时期。只进行无性繁殖的为不完全型,此期为无性世代。一些半知菌,根据其菌丝和营养孢子的特征,有的也可以归入壶菌、接合菌、担子菌等类群中。对这类真菌现在是以形态学特征和分生孢子形成过程为基础,来进行人为分类的。
-
半知菌亚门
半知菌亚门是生活史尚未完全了解的一大类真菌。分生孢子器有孔口,其内形成分生孢子梗,顶端产生分生孢子。无子囊孢子。本属有的可用于生产酵母蛋白,供食用或饲料用,如产朊假丝酵母(C.wtilis),其蛋白质及维生素B的含量均高于啤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可氧化烃类,以石油为原料可生产酵母蛋白,也可利用工业废料。
-
块菌科
块菌科是子囊菌亚门盘菌纲的一科。该科真菌发生在地下,通常生近地面处。腐生或寄生,或与树根共生。子囊果球形或近球形,埋生土中。子囊之间的侧丝顶端不融合。本科有些种为美味食用菌,如黑孢块菌、大块菌和冬块菌等。
-
寄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为寄生(parasitism)。寄生物还释放毒素,破坏寄主的生理机能,如丝虫在进入人体后,其代谢产物能引起人体全身性过敏反应和局部性淋巴系统炎症反应,最后由于反复发作而导致慢性淋巴水肿(即橡皮腿肿),使人痛苦不堪。
-
粳谷奴
《全国中草药汇编》:粳谷奴:拼音名:JīnɡGǔN 别名:稻曲菌、丰年谷、丰年穗、稻绿核、粳稻、谷奴来源:真菌类子囊菌纲肉座目麦角科粳谷奴Ustilaginoidesvirens(Cke.)Tak.,以菌核入药。用于走马喉痹。分生孢子球形,有小刺,绿色,直径4-6 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寄生于稻的小穗上,有时也寄生于稻属其他植物上。
-
真菌
菌体由菌丝组成,无根、茎、叶的分化,无叶绿素,不能自己制造养料,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活的低等生物。有些真菌的菌丝无隔膜,为多核细胞。真菌能分解各种有机物,增加土壤肥力,在自然界物质循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真菌作为病原微生物还能侵入人体和动物,引起毛发、皮肤、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其他内脏的真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