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槲皮
《*辞典》:槲皮:出处:《唐本草》拼音名:H P 别名:赤龙皮、槲木皮(《肘后方》),槲白皮(《崔氏纂要方》)。小枝粗壮,淡黄色或灰黄色,被灰黄星状柔毛。壳斗含鞣质3.41~(《崔氏纂要方》)⑤治小儿瘰疬:槲皮,去粗皮,切,煎汤频洗。(《圣惠方》)⑥治一切赤白痢久不差:干姜、槲白皮(姜汁炙五度)一两。
-
丝棉木叶
拼音名:SīMiánMù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丝棉木EuonymusmaackiiRupr.的叶。单叶对生;叶片坚纸质,椭圆状卵形至卵形,长4-10cm,宽3-6cm,先端长渐尖,边缘有细锯齿,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缘、山麓、山溪路旁。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摘录:《中华本草》
-
刘芙蓉草
概述:刘芙蓉草为中药名,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救荒本草》记载的蓬子菜之别名。来源及产地:茜草科植物蓬子菜GaliumverumL.的全草。2.治急性荨麻疹,稻田皮炎,痈疖疔疮,蛇咬伤,跌打损伤。还含槲皮黄苷、异槲皮苷、槲皮素-3、7-二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芸香苷、喇叭茶苷(Palustroside)、绿原酸等。
-
田基黄
《中医大辞典》·田基黄:田基黄为中药名,出自《生草药性备要》,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地耳草之别名。别名:田基黄、雀舌草、七寸金、小田基黄、黄花仔。化学成分:本品含槲皮素及其3-葡萄糖苷、7-葡萄糖苷和3-鼠李糖苷,预试还含鞣质、内酯、蒽醌、酚类、氨基酸。异槲皮苷及总黄酮也是治疗肝炎、降酶的有效成分;
-
三白草
3cm,基部与托叶合生为鞘状,略抱茎;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和对照药材溶液各10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C)-丙酮(5: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C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附录ⅨK)。
-
龙眼叶
《中医大辞典》·龙眼叶:龙眼叶为中药名,出自明·范洪《滇南本草图说》。来源及产地:无患子科植物龙眼Euphorialongan(Lour.眼睑炎,晒干研末,茶油调涂。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解表利湿。外用治阴囊湿疹。性味:甘淡;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治疳疔,杀虫,作茶饮明目,嫩薳蒸水,加冰片搽眼眩烂。
-
金沸草
金沸草治疗疮肿毒,鲜品捣敷或煎水洗。欧亚旋覆花地上部分含欧亚旋覆花内酯,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及它们的糖苷等。原形态:旋覆花本种与上二种的区别为:叶线状披针形,边缘反卷,基部渐狭,无小耳。总苞片外面有腺,被柔毛。性味:味咸;伏饮痰喘;鉴别:(1)本品叶表面观:条叶旋覆花叶上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近平直;
-
槐花
用于咯血、衄血、便血、崩漏下血、痔疮出血等出血证。叶轴有毛,基部膨大;炒槐花外表深黄色。炮制研究:本品主要含芦丁(Rutin),槐花米甲、乙、丙素(SophorinA、B、C),槲皮素,异鼠李素(Isorhamnetin),槐花皂苷Ⅰ、Ⅱ、Ⅲ(KaikasaponinⅠ、Ⅱ、Ⅲ)等。精密量取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
-
槐米
用于咯血、衄血、便血、崩漏下血、痔疮出血等出血证。叶轴有毛,基部膨大;炒槐花外表深黄色。炮制研究:本品主要含芦丁(Rutin),槐花米甲、乙、丙素(SophorinA、B、C),槲皮素,异鼠李素(Isorhamnetin),槐花皂苷Ⅰ、Ⅱ、Ⅲ(KaikasaponinⅠ、Ⅱ、Ⅲ)等。精密量取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
-
侧柏叶
小枝扁平,直径1~用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不止、血热脱发、须发早白。侧柏叶的药理作用:侧柏叶有止血作用,还能镇咳、平喘、镇静、祛痰,亦可抗菌、抗肿瘤等。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K)。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槲皮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0μg的溶液,即得。
-
槐花炭
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槐花生品以清肝泻火、清热凉血见长。槐花炭的炮制研究:本品主要含芦丁(Rutin),槐花米甲、乙、丙素(SophorinA、B、C),槲皮素,异鼠李素(Isorhamnetin),槐花皂苷Ⅰ、Ⅱ、Ⅲ(KaikasaponinⅠ、Ⅱ、Ⅲ)等。
-
炒槐花
炒槐花外表深黄色。炒槐花的炮制方法:宋代有微炒(《太平圣惠方》)、炒黄黑色(《苏沈良方》)、炒焦(《史载之方》)、麸炒(《圣济总录》)、地黄汁炒(《产育宝庆集》)。研究首次发现槲皮素有止血作用,经含量测定,槲皮素确实有增加,国外学者测定炒炭品是生品的1.5倍,国内学者测定炒炭品是生品的3倍或10倍。
-
胡葱
极少结果,果为蒴果。胡葱的食疗功效:性味:味辛,性温。化学成份:球茎的外层膜质鳞被中含槲皮醇、绣线菊甙、槲皮素-3,4’-二葡萄糖甙和槲皮素-7,4’-二葡萄糖甙,其总含量为20%,愈向球茎中心,黄酮类含量愈少(中心约为1%)。①《食疗本草》:主消谷能食,利五脏不足气。③《开宝本草》:温中消谷,下气杀虫。
-
槲皮散
《圣济总录》卷一四七:槲皮散:处方:槲木北阴白皮4两,桃根白皮4两(细锉),猬皮灰1两,乱发灰1两,大麻子汁5升。功能主治:婴孩、小儿患瘰疬作痛。《圣惠》卷六十六:方名:槲皮散组成:槲皮1分(炙黄),玄参1分,蝉壳5枚,苦参1分(锉),斑蝥2-7枚(去头足翅,糯米拌炒,令米黄为度),白僵蚕49枚(微炒赤)。
-
罗勒
在台湾人口中的「九层塔」,其实就是「罗勒」,而罗勒可是西方的香草之王。全草含总黄酮甙0.6%-1.1%,甙元主要为槲皮素(quercetin)和山柰酚(kaempferol),咖啡酸(caffeicacid),绿原酸(chlorogenicacid),多酚类化合物(polyphenols)[4],芸香甙(rutin),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迷迭香酸(rosmarinicacid)[3]。
-
叶后珠
概述:叶后珠为中药名,出自《四川中药志》,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珍珠草之别名。来源及产地:大戟科植物叶下珠PhyllanthusurinariaL.的全草。性味归经:甘、微苦,凉。化学成分:本品含槲皮素、紫云英苷、槲皮苷、异槲皮苷、芸香苷、没食子酸和并没食子酸。煎剂体外试验对葡萄球菌、大肠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
红花寄生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20-1000(-2800)m的沿海平原或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寄生于袖树、橘树、柠檬、黄皮、桃树、梨树或山茶科、大戟科、夹竹桃科、榆科、无患子科或马桑等植物上,稀寄生于云南油杉、干香柏上。性状:性状鉴别(1)红花寄生带叶茎枝圆柱形,多分枝,长3-5cm,直径约lcm,细枝和枝梢直径2-3mm。
-
吊干麻
《*辞典》:吊干麻: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Di oGānM 别名:马断肠、萝卜药、大马桑、酸枣子藤(《中国经济植物志》),老虎麻(《贵州草药》),苦树皮、菜药、棱枝南蛇藤、大钓鱼竿(《陕西中草药》)。化学成份:叶含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异槲皮甙、金丝桃甙、番石榴甙和槲皮素3-鼠李糖半乳糖甙。
-
山白菊
2.捣敷治疗疮肿毒,蛇虫咬伤,外伤出血。菊科植物山白菊的带根全草·山白菊: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ShānBáiJú别名:野白菊(《植物名实图考》),小雪花、白升麻(《贵州民间药物》),山马兰、三脉叶马兰、消食花、常年青、白花千里光、八月霜、八月白、白马兰(《浙江民间常用草药》)。5天内可自行消失。
-
八月霜
概述:八月霜为中药名,又名红管药。主治:1.治风热感冒,支气管炎,扁桃体炎,腮腺炎,乳腺炎,肝炎,肠炎,痢疾,吐血,衄血,泌尿系感染,鼻衄。煎剂及所含黄酮在动物试验中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及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并能促进小鼠甲状腺对131碘的积聚和增加甲状腺的活力,提高肌体组织细胞的能量代谢。
-
桑叶
桑叶的功效与主治:桑叶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痛头晕、目赤昏花。(2)取本品粉末2g,加石油醚(60~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无水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5.0%。
-
锈毛钝果寄生
拼音名:XiùMáoDùnGuǒJìShēnɡ别名:李万寄生、板栗寄生、梨寄生、茶树寄生、李寄生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锈毛钝果寄生的带叶茎枝。浆果卵球形,长约6mm,直径4mm,两端圆钝,黄色,果皮具颗粒状体,被星状毛。叶片长椭圆形,长3-8cm,宽1.2-3.2cm,中脉于下表面突起,侧脉不显着,叶背密被锈色毛茸。
-
罗布麻叶
罗布麻叶的功效与主治:罗布麻具有平肝安神,清热利水的功效,用于肝阳眩晕、心悸失眠、浮肿尿少。(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5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弃丢乙醚液,药渣加水25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
田边菊
概述:田边菊为中药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的红管药之别名。别名:山白菊、田边菊、山马兰、八月霜。药理作用:煎剂及所含黄酮在动物试验中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及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并能促进小鼠甲状腺对131碘的积聚和增加甲状腺的活力,提高肌体组织细胞的能量代谢。
-
普乐安片
普乐安片药典标准:品名:普乐安片Pule'anPian处方:油菜花粉500g制法:取油菜花粉,粉碎成细粉,过筛,加入辅料适量,混匀,制粒,干燥,制成1000片,包薄膜衣,即得。(3)取本品2片,研细,加石油醚(60~4片,一日3次。用于肾气不固,腰膝酸软,尿后余沥或失禁,及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具有上述症候者。
-
山马兰
别名:山白菊、田边菊、山马兰、八月霜来源及产地:菊科植物三褶脉马兰AsterageratiodesTurcz.的全草。功能主治:疏风清热,祛痰止咳,凉血止血,解毒。1.治风热感冒,支气管炎,扁桃体炎,腮腺炎,乳腺炎,肝炎,肠炎,痢疾,吐血,衄血,泌尿系感染,鼻衄。分枝上的叶条状披针形,全缘。总苞半球形,径10-14mm;
-
红管药
功能主治:功在疏风清热,祛痰止咳,凉血止血,解毒。1.治风热感冒,支气管炎,扁桃体炎,腮腺炎,乳腺炎,肝炎,肠炎,痢疾,吐血,衄血,泌尿系感染,鼻衄。《全国中草药汇编》·红管药:拼音名:HónɡGuǎnYào别名:马兰、田边菊、山白菊来源:为菊科紫菀属植物三褶脉马兰AsterageratoidesTurcz.以全草入药。
-
旋覆花
旋覆花的功效与主治:旋覆花具有降气,消痰,行水,止呕的功效,用于风寒咳嗽、普饮蓄结、胸膈痞满、呕吐噫气。总苞基部有时残留花梗,苞片及花梗表面被白色茸毛,舌状花1列,黄色,长约1cm,多卷曲,常脱落,先端3齿裂;鉴别:(1)本品表面观:苞片非腺毛1~性味与归经:苦、辛、咸,微温。
-
金老梅叶
叶柄被绢毛或疏柔毛;化学成份:地上部分含外消旋-儿茶酚(catechol),左旋-表儿茶酚(epicatechol),左旋-表没分子酰儿茶酚(epigallocatechol),咖啡酸(caffeicacid),对-香豆酸(p-coumaricacid),芥子酸(sinapicacid),阿魏酸(ferulicacid),并没食子酸(ellagicaci)等,还含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甙(quercitrin)。
-
虎耳草
虎耳草虎耳草HerbaSaxifragae(英)Saxifrage,CreepinpRockfoil别名金丝荷叶、耳朵红、老虎草。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虎耳草SaxifraggastoloniferaMeerb.的全草。花瓣5,白色,下面2瓣较大,披针形,上面3片小,卵形,都有红色斑点;心皮2,合生。功能主治消炎,解毒。用于急性中耳炎、风热咳嗽、大泡性彭膜炎、风疹瘙痒。
-
红旱莲
概述:红旱莲为中药名,出自《江苏省植物药材志》。来源及产地:藤黄科植物湖南连翘HypericumascyronL.的全草。主产江苏。性味归经:苦,寒。入肝、胃经。2.治跌打损伤,烧烫伤,捣敷或取汁涂;还含平喘、止咳、抗菌、降血脂的有效成分槲皮素、金丝桃苷以及山柰酚、芸香苷、异槲皮苷、胡萝卜素、维生素B2等。
-
扁蓄
扁蓄扁蓄HerbaPolygoniAvicularis(英)commonKnotgrassHerb别名扁竹、竹节草、乌蓼、蚂蚁草。化学成分含扁蓄甙(avicularin)、槲皮甙、咖啡酸、绿原酸、对-香豆酸、草酸、d-儿茶酚等。功能主治利尿通淋,杀虫,止痒。用于膀胱热淋、小便短赤、淋沥涩痛、皮肤湿疹、阴痒带下。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归膀胱经。
-
荞麦
荞麦花粉的水提取液具有和硫酸亚铁相似的抗缺铁性贫血作用,饮用水提取液35d的大鼠,生长发育良好,主要脏器未见损害[7]。大肠经功能主治健脾消积;主肠胃积滞;2.《本草求真》:荞麦,味甘性寒,能降气宽肠,消积去秽,凡白带、白浊、泄痢、痘疮溃烂、汤火灼伤、气盛湿热等症,是其所宜。指的是荞麦面气味甘平而寒。
-
珍珠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珍珠菜:拼音名:ZhēnZhūC i别名:红丝毛、过路红、阉鸡尾、活血莲、红根草、红梗草、赤脚草、狼尾巴花、狼尾珍珠菜来源:报春花科排草属植物珍珠菜LysimachiaclethroidesDuby,以根及全草入药。用于月经不调,白带,小儿疳积,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乳腺炎,蛇咬伤。单叶互生;泡酒一厅。
-
越橘叶
《*辞典》:越橘叶:出处:《国药的药理学》拼音名:Yu J Y 别名:熊果叶(《新疆中草药手册》)。单叶互生,革质,椭圆形或倒卵形,长1~化学成份:含熊果酚甙、熊果酸、洋梨甙、毛柳甙、4-羟苯基、β-龙胆二糖甙、金丝桃甙、萹蓄甙、槲皮素3-D-葡萄糖-L-鼠李糖甙。又含焦性儿茶酚型鞣质7.9~能果叶二钱,水煎服。
-
叶下红
菊科植物一点红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叶下红:叶下红为中药名,出自《福建民间草药》,为《南宁市药物志》记载的一点红之别名。别名:紫背草、羊蹄草、红背叶、叶下红。1.治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目赤肿痛、湿热泻痢、热淋、上呼吸道感染、肺炎。2.治乳痈、疔疮、带状疱疹、湿疹、漆过敏、过敏性皮炎,鲜品捣敷并煎服。
-
罗布麻
叶含芸香苷、槲皮素、羽扇豆醇、异秦皮定、东莨菪素、金丝桃苷、己醇棕榈酸酯、消旋肌醇、烷醇、异槲皮苷、儿茶精、蒽醌、甾体化合物、氨基酸等。罗布麻全株有毒,根含有罗布麻苷、毒毛花苷K、毒毛旋花子次苷-β等,为强心苷类。2.罗布麻叶中毒表现为出汗、头昏、四肢厥冷、面色苍白或发绀、血压下降、休克等。
-
檵花
《*辞典》:檵花: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拼音名:J Huā别名:纸末花,鸡寄(《植物名实图考》),白清明花(《福建民间草药》),土墙花(《湖南药物志》)。治燥嗽,咳血,烦渴,血痢,泄泻。附方:①治鼻衄:檵花四钱,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②治痢疾:檵花三钱,骨碎补三钱,荆芥一钱五分,青木香二钱。
-
神仙掌花
《*辞典》:神仙掌花:出处:《本草求原》拼音名:Sh nXiānZhǎnɡHuā别名:玉英(《云南通志》)。来源: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的花。化学成份:花含异鼠李素和槲皮素的葡萄糖甙以及异槲皮甙。功能主治:《本草求原》:止吐血,煎肉食。
-
飞扬草
来源及产地:大戟科植物飞扬草EuphorbiahirtaL.的全草。茎基部膝曲状向上斜升,被粗毛,不分枝或下部稍有分枝。聚伞花序密集成头状,腋生。蒴果卵状三棱形。(2)取本品粗粉lg,加水5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40ml,30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
杧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杧果:拼音名:M nɡGuǒ别名:马蒙、莽果、麻蒙果来源:漆树科杧果属植物杧果MangiferaindicaL.,以果、果核、叶入药。注意:(1)有谓果皮峻泻,利尿杀虫;未成熟的果实中含葡聚糖(glucan),阿聚精(arabinan),聚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an)。性味:甘;3.《本草纲目拾遗》:益胃气,止呕晕。
-
七寸金
又名田基黄、雀舌草、七寸金、小田基黄、黄花仔。为藤黄科植物地耳草HypericumjaponicumThunb.的全草。1.治传染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泄泻,痢疾,阑尾炎,扁桃体炎。痈疖肿毒,毒蛇咬伤,煎服并捣敷。本品含槲皮素及其3—葡萄糖苷、7—葡萄糖苷和3—鼠李糖苷,预试还含鞣质、内酯、蒽醌、酚类、氨基酸。
-
大叶藜
《中医大辞典》·大叶藜:大叶藜为中药名,出自《东北药用植物志》。性味:甘,平。1.治月经不调,崩漏,咯血,衄血,尿血。药理作用:槲皮素有祛痰、止咳平喘作用,山柰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伤寒、绿脓、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单叶互生,具长柄,叶片质薄,卵形、宽卵形或三角卵形。功能主治:调经,止血。
-
槲皮汤
《圣济总录》卷一六六:槲皮汤:处方:槲皮1.8升(细切)功能主治:治产后乳痈,发热肿痛。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六《圣济总录》卷一四七:槲皮汤:处方:槲木北阴白皮1大握(长5寸,细锉)。功能主治:蛊毒。用法用量:上用水3盏,煎至1盏,去滓,空腹顿服。主治:小儿诸般赤白痢。量儿大小,食前温服。
-
地耳草
藤黄科植物地耳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地耳草:地耳草为中药名,出自《植物名实图考》。别名:田基黄、雀舌草、七寸金、小田基黄、黄花仔。化学成分:本品含槲皮素及其3-葡萄糖苷、7-葡萄糖苷和3-鼠李糖苷,预试还含鞣质、内酯、蒽醌、酚类、氨基酸。外用治疮疖肿毒,带状疱疹,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
水木通
概述:水木通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拾遗》,为《新修本草》记载的三白草之别名。别名:白水鸡、过塘莲、白面姑、塘边藕、水木通。)Baill.的根茎或全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叶尚含槲皮素、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等黄酮类物质。药理作用: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一定抑菌作用。
-
卷茎蓼
拼音名:JuǎnJīnɡLiǎo别名:烙铁头、荞麦葛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卷茎蓼的全草。药理作用:以含5%和20%卷茎蓼种子的饲料对Wistar大鼠进行为期38日的毒性试验,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有明显的肝损伤,伴有生化指标异常,如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浆总蛋白和血浆白蛋白水平变化等。
-
莲花
《*辞典》:莲花: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Li nHuā别名:菡萏(《诗经》),荷花(《毛诗传》),水花(崔豹《古今注》)。化学成份:花含槲皮素、木犀草素、异槲皮甙、木犀草素葡萄糖甙、山柰酚、山柰酚-3-半乳糖葡萄糖甙、山柰酚-3-二葡萄糖甙等多种黄酮类。②《日用本草》:涩精气。⑥《山东中药》:活血祛瘀。
-
大叶灰菜
《中医大辞典》·大叶灰菜:大叶灰菜为中药名,出自《黑龙江中药》。别名:血见愁、大叶灰菜来源及产地:藜科植物大叶藜ChenopodiumhybridumL.的地上部分。性味:甘,平。1.治月经不调,崩漏,咯血,衄血,尿血。药理作用:槲皮素有祛痰、止咳平喘作用,山柰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伤寒、绿脓、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
吸吸草
概述:吸吸草为中药名,出自《浙江民间草药》,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野芝麻之别名。别名:白花菜、吸吸草、泡花草、野油麻。功能主治:功在补气健脾,清肺凉血,利水通淋,散瘀消肿。化学成分:花含挥发油、异槲皮苷、山柰酚-3-葡萄糖苷、槲皮黄苷、野芝麻苷(Lamioside)、芸香苷、胆碱、鞣质、绿原酸、咖啡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