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咖啡酸
咖啡酸说明书:药品名称:咖啡酸英文名称:CaffeicAcid别名:血宁酸;迈芬分类:血液系统药物促进白细胞增生药剂型:片剂:0.1g/片。具有收缩增固微血管、提高凝血因子的功能,升高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作用。咖啡酸的适应证:用于外科手术时预防出血或止血,以及内科、妇产科等出血性疾病的止血。
-
小青杨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青杨:拼音名:XiǎoQīnɡY nɡ别名:东北杨来源:杨柳科小青杨Populuspseudo-simoniiKitag.,以树皮入药。雄花序长5-8cm;抑菌实表明:小青杨树皮中分离出的成分,2,6-二甲氧基对苯醌、邻苯二酚、香草酸、阿魏酸、水杨甙、对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肉桂酸、壬二酸、咖啡酸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
蒲公英
头状花序单一,顶生,长约3.5cm;蒲公英的功效与主治: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用于乳痈、瘰疬、疔疮肿毒、咽痛、肺痈、肠痈、目赤、湿热黄疸、热淋涩痛。醇提物对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动物试验尚有健胃、轻泻、利胆及保肝作用。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咖啡酸(C9H8O4)不得少于0.020%。
-
旋复花
总苞半圆形,总苞片3层,外层披针形,内面2层线状披针形或线形,光滑或微被缘毛;绿原酸能显着增加大鼠、小鼠小肠的蠕动,绿原酸、咖啡酸、奎宁酸皆可增强大鼠子宫的张力,此作用可被罂粟碱所取消,而阿托品则不能影响之。《别录》治风气湿痹,皮间死肉,通血脉,宗奭去头目风,皆其轻疏泄散之功也。20条,长约3毫米。
-
连蒲双清片
连蒲双清片药典标准:品名:连蒲双清片LianpuShuangqingPian处方:盐酸小檗碱10g、蒲公英浸膏188g制法:以上二味,加入辅料适量,混匀,加入硬脂酸镁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规格(2)、(4)]或2000片[规格(1)、(3)],包糖衣或薄膜衣,即得。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燥湿止痢。75℃)的清膏。
-
冬葵果
外被膜质宿萼,宿萼钟状,黄绿色或黄棕色,有的微带紫色,先端5齿裂,裂片内卷,其外有条状披针形的小苞片3片。叶肉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直径6~(3)取本品粉末1g,加70%乙醇加热回流2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0ml使溶解,取上清液2ml,通过C18固相萃取小柱,用水5ml洗脱,收集洗脱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
血宁酸
咖啡酸说明书:药品名称:咖啡酸英文名称:CaffeicAcid别名:血宁酸;迈芬分类:血液系统药物促进白细胞增生药剂型:片剂:0.1g/片。具有收缩增固微血管、提高凝血因子的功能,升高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作用。咖啡酸的适应证:用于外科手术时预防出血或止血,以及内科、妇产科等出血性疾病的止血。
-
迈芬
咖啡酸说明书:药品名称:咖啡酸英文名称:CaffeicAcid别名:血宁酸;迈芬分类:血液系统药物促进白细胞增生药剂型:片剂:0.1g/片。具有收缩增固微血管、提高凝血因子的功能,升高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作用。咖啡酸的适应证:用于外科手术时预防出血或止血,以及内科、妇产科等出血性疾病的止血。
-
满江红
满江红科植物满江红的全草·《中医大辞典》·满江红:满江红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1.治外感发热,风湿疼痛,风瘙瘾疹,麻疹不透,小便不利,带下。叶小,无柄,互生,成双行覆瓦状排列,卵形或近斜方形,长约1mm,宽约为长的一半,先端圆形或截形,基部与根茎合生,全缘,通常分裂为上下2片;功能主治:解表透疹;
-
迷迭香
化学成份:全草(叶及枝)含芹菜素-7-葡萄糖甙、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5-羟基-4′,7-二甲氧基黄酮、4′,5-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鼠尾草苦内酯、鼠尾草酸、迷迭香碱、异迷迭香碱、表-α-香树脂醇、α-香树脂醇、β-香树脂醇、白桦脂醇、熊果酸、19α-羟基熊果酸、2β-羟基齐墩果酸等以及β-谷甾醇。②《海药本草》:平。
-
杠板归
苞片圆形;性味性微寒,味酸。(2)取本品粉末2g.加石油醚(60—90℃)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弃去石油醚液,药渣挥干溶剂,加热水25ml,置80℃水浴上热浸30分钟,不时振摇,取出,趁热滤过,滤液加稀盐酸1滴,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30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
烟草
烟草是茄科烟草属NicotianalL.,含有尼古丁(Nicotine)的叶用一年生作物。一个原产西南非洲的N.africana,暂置于碧冬亚属;亦可鲜用。性状性状鉴别完整叶片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约至60cm,宽约至25cm,先端渐尖,基部稍下延成翅状柄,全缘或带微波状,上面黄棕色,下面色较淡,主脉宽而凸出,具腺毛,稍经湿润,则带粘性。
-
块茎糙苏
叶片三角状卵形,基部深心形,叶缘具粗圆齿,上面散生刚毛或近无毛,下面散生刚毛;化学成份:地上部分含多种多酚成分,中有咖啡酸,4-o-咖啡酰基-D-奎宁酸,以及咖啡酸的葡萄糖、木糖、鼠李糖酯。或熬膏、研末。(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②治梅毒:块茎糙苏、邦子、土胡连、土茯苓、秦艽叶,制成散剂服。
-
鹿草
向上的叶及接头状花序下部的叶渐小,无柄,披针形,边缘有锯齿或不规则羽状分裂;总苞半球形,直径5-6cm,总苞片通常12层,覆瓦状排列,向内层渐长,附属物卵形、宽三角形或近菱形,长宽可达7mm,两面被稠密的白色长柔毛;化学成份:1.全草含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土大黄氧甙(rhapollticoside)A、B、C、D。
-
南川升麻
拼音名:NánChuānShēnɡMá别名:小升麻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南川升麻的根茎。髓部黑褐色。5.木薄壁细胞少见,纹孔圆点状。另有半复粒,脐点2-3个。鉴别:理化鉴别,薄层色谱:按升麻薄层色谱项下方法进行,样品液色谱中在一民对照品阿魏酸、咖啡酸、升麻素、咖啡酸二甲醚相应位置处,显相同颜色斑点。
-
无心草
概述:无心草为中药名,出自《山西中药志》,为《嘉祐补注神农本草》记载的木贼之别名。1.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角膜云翳,肠风下血,血痢,血崩,月经淋漓,疝痛黄疸,泄泻,石淋。
-
海州骨碎补
拼音名:HǎiZhōuGǔSuìBǔ别名:毛姜、铜丝草、石灵芝、申姜来源:药材基源:为骨碎补科植物骨碎补的根茎。原形态:植株高约20cm,根茎长而横生,密生蓬松的阔披针形鳞片,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一回小羽片互生,基部下侧1片特大,卵状长圆形,向上渐缩小;性味:苦;温归经:肾经功能主治:行血活络;祛风止痛;
-
木贼草
概述:木贼草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经疏》,即《嘉祐补注神农本草》记载的木贼的别名。1.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角膜云翳,肠风下血,血痢,血崩,月经淋漓,疝痛黄疸,泄泻,石淋。药理作用:牲畜食木贼后可致中毒,引起四肢无力、共济失调、震颤及肌强直,脉弱而频,血化学分析示维生素B缺乏,用大量维生素B有解毒作用。
-
节骨草
木贼科植物木贼的地上部分·《中医大辞典》·节骨草:节骨草为中药名,出自《东北药用植物志》,为《嘉祐补注神农本草》记载的木贼之别名。1.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角膜云翳,肠风下血,血痢,血崩,月经淋漓,疝痛黄疸,泄泻,石淋。功能主治:祛风清热,祛痰,利尿,止血。全草含β-谷甾醇、正二十八烷、果糖等。
-
奶汁草
概述:奶汁草为中药名,出自《本经逢原》,为《新修本草》记载的蒲公英之别名。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奶汁草、黄花三七。性味归经:苦、甘,寒。药理作用: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亦有抑制作用。
-
伏花
概述:伏花为中药名,出自《上海常用中草药》,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旋覆花之别名。性味归经:苦、辛、咸,微温。入肺、肝、胃经。功能主治:功在消痰,降气,软坚,行水,通血脉。主治咳喘痰多,心下痞硬,胁下胀满疼痛,噫气,呃逆,呕吐,水肿腹胀,闪腰岔气。欧皿旋覆花含槲皮素、异槲皮苷、咖啡酸、绿原酸。
-
庐山石韦
庐山石韦石韦──庐山石韦FoliumPyrrosiaeSheareri(英)Shearer'sFeltFernLeaf别名大石韦、光板石韦。叶同型,簇生,坚革质,上面仅沿叶脉有毛或无毛,有细密而不整齐的凹点,下面有分叉、短阔的黄色星状毛;叶片宽披针形,长20~化学成分含异芒果素(isomangiferin)、延胡索酸、咖啡酸、皂甙、蒽甙、黄酮甙、鞣质。
-
扁蓄
扁蓄扁蓄HerbaPolygoniAvicularis(英)commonKnotgrassHerb别名扁竹、竹节草、乌蓼、蚂蚁草。化学成分含扁蓄甙(avicularin)、槲皮甙、咖啡酸、绿原酸、对-香豆酸、草酸、d-儿茶酚等。功能主治利尿通淋,杀虫,止痒。用于膀胱热淋、小便短赤、淋沥涩痛、皮肤湿疹、阴痒带下。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归膀胱经。
-
菜蓟
下部茎叶全部长椭圆形或宽披针形,长约1m,宽约50cm,二回羽状全裂,下部渐窄,有长柄;总苞片多层,硬革质,几无毛,中外层总苞片先端渐尖,但不成长硬针刺,内层总苞片先端有硬膜质的附片;生境分布:我国北京、陕西、江苏、广东常有栽培。菜蓟苦素对Helazzq癌细胞有细胞毒作用。湿热泻痢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
-
臭苜蓿根
出处:《陕西中草药》拼音名:Ch uM XuGēn来源:为豆科植物草木犀的根。夏末秋初采挖,洗净,晒干。化学成份:同属植物白香草木犀根含氯原酸、咖啡酸,对-香豆酸、邻-香豆酸。性味:微苦,平。功能主治:渭热解毒。附方:治淋巴结结核:臭苜蓿根一至二两,白酒一斤。浸泡一星期后服用。
-
茴香茎叶
《*辞典》:茴香茎叶:出处:《药性论》拼音名:Hu XiānɡJīnɡY 别名:茴香菜(《千金 食治》),草蘹香(《本经逢原》),香丝菜(《植物名实图考》)。④《南京民间药草》:煎服,顺气发汗;(《食疗本草》)②治恶毒痈肿,或连阴髀间疼痛急挛,牵入少腹不可忍:茴香苗叶,捣取汁一升服之,日三、四用,其滓贴肿上。
-
金鱼草
拼音名:JīnYúCǎo英文名:CommonSnapdragon别名:香彩雀、龙头菜、洋彩雀、龙口花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金鱼草的全草。茎直立,基部有时木质化,茎中上部被腺毛,基部有时分枝。叶片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2-6cm,无毛,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缘。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能。外用用于跌打扭伤、疮疡肿毒。
-
龙葵子
《中医大辞典》·龙葵子:龙葵子为中药名,出自《药性论》。来源:茄科植物龙葵SolanumnigrumL.的果实。1.治急性扁桃体炎,煎水含漱;干果含绿原酸、咖啡酸等。所含脂肪酸主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并含少量甾醇。性味:《本草图经》:"味甘,性温,无毒。"④《本经逢原》:"善能续筋,消疔肿。内服:煎汤,1.5~
-
鹿心草
拼音名:LùXīnCǎo别名:鹿仙草、见根生、坡本、地杨梅、地吕、万星菌、藤林、猪油药、蒿枝花、土里开花、红菌、牛奶菌来源:药材基源:为蛇菰科植物粗穗蛇菰的全草。苞片鳞状多数,互生,2列,很少旋生,呈覆瓦状排列,阔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1.5-4cm,宽1.5-2.5cm,内凹,先端钝或微缺。性味:苦;健脾理气;
-
牛蒡根
治风毒面肿,头晕,咽喉热肿,齿痛,咳嗽,消渴,痈疽疮疥。"⑤《分类草药性》:"治头晕,风热,眼昏云翳,耳鸣,耳聋,腰痛,外治脱肛。(《千金方》)④治喉中热肿:鼠粘根(切)一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四服。(《救急方》)⑨治耳卒肿:牛蒡根净洗细切,捣绞取汁一升,于银锅中熬成膏,涂于肿上。
-
牛至
性味:辛,凉。功能主治:解表,理气,化湿,利水。药理作用:酊剂有明显利尿作用,浸剂有祛痰作用。《全国中草药汇编》·牛至:拼音名:NiúZhì别名:土香薷[贵州]、白花茵陈[江西、云南]、五香草、暑草、琦香、满坡香、满山香[云南]、小甜草来源:唇形科牛至属牛至OriganumvulgareL.,以全草入药。
-
荞麦秸
籽苗含荭草素、异荭草素、牡荆素、肥皂草素、芸香甙、槲皮素、矢车菊素、花白甙等黄酮类。③《中国药植图鉴》:茎、叶应用于毛细血管脆弱性的高血压病,可以预防脑出血,及因毛细血管脆弱所诱致的种种出血症和非结核性所引起的肺出血;附方:①治噎食:荞麦秸烧灰淋汁,入锅内,煎取白霜一钱,入蓬砂一钱,研末,每服半钱。
-
野山楂
拼音名:YěShānZhā英文名:NipponHawthornFruit别名:南山楂、小叶山楂、红果子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野山楂CrataeguscuneatsSieb.EtZucc.的果实。2cm,宿萼较大,反折。化学成份:含绿原酸(chlorogenicacid)、咖啡酸、山楂酸(crataegolicacid)、齐菊果酸、槲皮素、金丝桃甙(hyperin)、表儿茶精(epicatechin)等。
-
野升麻
《*辞典》:野升麻: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拼音名:YěShēnɡM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单穗升麻的根茎。化学成份:根茎含升麻甙、甲基升麻甙、乙酰基升麻环氧烯醇甙、升麻环氧醇甙、25-o-甲升麻环氧醇甙、25-o-乙酰升麻环氧醇甙等皂甙,升麻醇及其酯,凯诺醇,安米醇,咖啡酸二甲醚,升麻精。
-
土茵陈
别名:土香薷、土茵陈、五香草来源及产地:唇形科植物牛至OriganumvulgareL.的全草。性味:辛,凉。功能主治:解表,理气,化湿,利水。1.治感冒发热,胸闷、吐泻,黄疸,水肿,小儿疳积。还含山柰酚、芹菜素、木犀草素和香叶木素为苷元的黄酮苷以及咖啡酸等多种羧酸。药理作用:酊剂有明显利尿作用,浸剂有祛痰作用。
-
打不死
概述:打不死为中药名,出自《广西中药志》,为萧步丹《岭南采药录》记载的落地生根之别名。别名:叶生根、晒不死、打不死、脚目草、土三七。乳痈,疔疮肿毒,捣敷;化学成分:叶含苹果酸、柠檬酸、异柠檬酸、延胡索酸、咖啡酸、阿魏酸、槲皮素-3-二阿拉伯糖苷、紫云英苷等。药理作用:本品叶汁有抗菌作用。
-
卡斯纳
概述:卡斯纳为中药名,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77年版),为《新疆中草药手册》记载的菊苣之维吾尔药名。性味:微苦、咸,凉。化学成分:全草含马栗树皮素、马栗树皮苷、野莴苣苷(Cichoriin)、山莴苣素(Lactucin)、山莴苣苦素(Lactucopicrin)。花的煎剂及根的乙醇或乙醚提取物在体外有抗菌作用。
-
叶生根
概述:叶生根为中药名,出自《广西中药志》,为萧步丹《岭南采药录》记载的落地生根之别名。别名:叶生根、晒不死、打不死、脚目草、土三七。乳痈,疔疮肿毒,捣敷;化学成分:叶含苹果酸、柠檬酸、异柠檬酸、延胡索酸、咖啡酸、阿魏酸、槲皮素-3-二阿拉伯糖苷、紫云英苷等。药理作用:本品叶汁有抗菌作用。
-
白蝴蝶
概述:白蝴蝶为中药名,出自《闽南民间草药》,为《闽南民间草药》记载的山甘草之别名。功能主治:解表清暑,凉血解毒。1.治感冒、中暑,发热,咳嗽,咽喉肿痛,扁桃体炎,肾炎水肿,泄泻,痢疾。化学成分:茎含豆甾醇、β-谷甾醇、阿江榄仁酸(Arjunolicacid)、海恩西阿苷元A、玉叶金花苷A~C、M、咖啡酸、阿魏酸等。
-
咖啡酸胺
药品说明书:别名:血凝酸胺,咖啡酸胺适应症: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多用其咖啡酸片剂。此外,本品还有促进胆汁分泌和降胆固醇作用,本品口服后吸收、排泄较迅速,生物半衰期为30~用量用法:临用前用4ml注射用水溶解,供肌注或静滴:(1)用于止血:肌注2ml(0.05g)/次,2~
-
一苗篙
一苗篙,药名,为洋蓍草之别名。祛风,止痛,凉血解毒。或浸酒饮。另含胆碱、北通水苏碱(Betonicine)、蓍素(Achillin)、芹菜素、木犀草素和它们的7-葡萄糖苷、咖啡酸、皂苷和多种多炔化合物等。浸剂内服可治肠、痔出血,亦可外用治鼻、牙或外伤出血,其作用可能是由于血小板数目的增加及出血时间的缩短。
-
金老梅叶
叶柄被绢毛或疏柔毛;化学成份:地上部分含外消旋-儿茶酚(catechol),左旋-表儿茶酚(epicatechol),左旋-表没分子酰儿茶酚(epigallocatechol),咖啡酸(caffeicacid),对-香豆酸(p-coumaricacid),芥子酸(sinapicacid),阿魏酸(ferulicacid),并没食子酸(ellagicaci)等,还含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甙(quercitrin)。
-
卷茎蓼
拼音名:JuǎnJīnɡLiǎo别名:烙铁头、荞麦葛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卷茎蓼的全草。药理作用:以含5%和20%卷茎蓼种子的饲料对Wistar大鼠进行为期38日的毒性试验,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有明显的肝损伤,伴有生化指标异常,如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浆总蛋白和血浆白蛋白水平变化等。
-
茄叶
《*辞典》:茄叶:出处:《开宝本草》拼音名:Qi Y 来源:为茄科植物茄的叶片。全植物含胡芦巴碱、胆碱、腺嘌呤、咪唑乙胺、澳洲茄胺、龙葵碱、精氨酸葡萄糖甙、咖啡酸等。治血淋,下血,血痢,阴挺,齿匿,口蕈。(《纲目》)③治钩虫初感染:茄茎叶煎浓洗。换药时可用淡茶水或生理盐水洗去刨面污物,再行上药。
-
鼠尾草
拼音名:ShǔWěiCǎo别名:坑苏、紫花丹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鼠尾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viajaponicaThunb.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晒干。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花冠淡红、淡紫、淡蓝至淡白色,冠筒筒状,冠檐二唇形,上唇椭圆形,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倒心形,边缘有圆齿;活血调经;解毒消肿。
-
望江青
拼音名:WànɡJiānɡQīnɡ别名:天芝麻、还精草、玉星草、银脚鹭鸶、血见愁、白马兰、泥灯心、野地蚕、白根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光叶水苏的根或全草。苞片小,披针形;花冠淡红色或淡紫色,长约14.5mm,上唇倒卵圆形,外面被短柔毛,全缘,下唇3裂;性凉归经:肺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带状疱疹;
-
向日葵叶
《*辞典》:向日葵叶: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拼音名:Xi nɡR Ku Y 来源:为菊科植物向日葵的叶片。化学成份:叶含新绿原酸、异绿原酸、绿原酸、3-o-阿魏酰奎宁酸、4-o-咖啡酰奎宁酸、咖啡酸、东莨菪甙、向日葵精。秋叶中含叶黄素的棕榈酸和亚麻酸酯。药理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无效;水煎内服。
-
过冬青
概述:过冬青为中药名,出自《经验广集》,为《本草纲目》记载的荔枝草之别名。性味:辛,凉。1.治腹水,肾炎水肿,小便不利,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慢性气管炎,近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高血压病。药理作用:高车前苷元和高车前苷对小鼠有镇咳和明显的祛痰作用,原儿茶酸和4-羟基苯乳酸有平喘作用和抑菌作用。
-
大头花
治目赤肿痛,目珠痛,高血压病,头痛,眩晕,急性黄疸型肝炎,肺结核,瘰疬,瘿瘤,乳痈,乳癌,腮腺炎,痈疖肿毒。化学成分:花穗含挥发油,内含右旋樟脑、右旋小茴香酮等,还含熊果酸、山柰酚,飞燕草素和矢车菊素的花色苷、报春花素和锦葵花素及芍药素各自的二葡萄糖苷等。
-
全福花
概述:全福花为中药名,出自《中国药学大辞典》,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旋覆花之处方名。性味归经:苦、辛、咸,微温。入肺、肝、胃经。功能主治:功在消痰,降气,软坚,行水,通血脉。治咳喘痰多,心下痞硬,胁下胀满疼痛,噫气,呃逆,呕吐,水肿腹胀,闪腰岔气。欧皿旋覆花含槲皮素、异槲皮苷、咖啡酸、绿原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