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虎泡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红毛悬钩子的根和叶。6厘米,顶生小叶长达13厘米,先端突尖,基部圆形,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正面紫绿色,无毛,下面散生柔毛,沿叶脉疏生皮刺和柔毛;花瓣5,白色,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有齿牙,两面均有稀疏白色柔毛;治月经不调,黄水疮,肾虚阳萎,血尿。
-
盾叶莓
《全国中草药汇编》:盾叶莓:拼音名:D nY M i来源:蔷薇科盾叶莓RubuspeltatusMaxim.,以果实入药。单叶互生;叶片盾状,卵状圆形,长7.5-17cm,宽6.5-15cm,掌状3-5浅裂,中裂片较大,基部心形,边缘具齿,上面贴生硬毛,下面有柔毛,沿叶脉较密,并有小皮刺。性味:咸、酸;温归经:肾经功能主治:强腰健肾,祛风止痛。
-
月季花
叶柄、叶轴散生皮刺和短腺毛;花瓣上表皮细胞外壁突起,有细密脑纹状纹理;另取金丝桃苷对照品、异槲皮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4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性味与归经:甘,温。功能与主治:活血调经,疏肝解郁。用于气滞血瘀,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胸胁胀痛。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
牛尾泡
《*辞典》:牛尾泡: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拼音名:Ni WěiP o别名:山泡刺藤、黄泡叶(《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黄泡子的叶和根。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长8~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深心形,边缘疏生具凸头的小锯齿,近基部常有小裂片,两面无毛,下面中脉和叶柄有皮刺;花梗短,疏生柔毛和腺毛;
-
刺葡萄根
拼音名:CìPúTɑo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刺葡萄的根。枝条粗壮,老枝树皮呈长片状剥落,幼枝密生皮刺,刺直立或先端稍弯曲,长2-4mm,卷须分枝。单叶互生;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400m以下的山坡灌丛中。性味:甘;无毒功能主治:散瘀消积;腹胀症积;关节肿痛;摘录:《中华本草》
-
山刺梨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刺梨:拼音名:ShānC L 别名:刺梨根、绢毛蔷薇来源:蔷薇科山刺梨RosasericeaLindl.,以根、果实入药。生境分布:四川、贵州、云南、西藏。8-10月,采挖根,洗净,切片晒干。叶柄和叶轴散生小皮刺;萼裂片4,卵状披针形,被毛或无毛;花柱离生,被长柔毛。大肠经功能主治:健脾助运,止痢。
-
竹叶椒
竹叶椒概述:竹叶椒为中药名,出自《本草图经》。英文名:ChineseWingleafPricklyashFruit别名:山花椒、野花椒、岩椒、土花椒。7,披针形或椭加减披针形,两端尖,顶端小叶较大,边缘有细小圆锯齿,叶轴及总柄有宽翅和皮刺。性味:辛,温,有小毒。用于脘腹冷痛、寒痰冷喘、湿疹、风湿痹痛。本药内服煎剂用量:果3~
-
倒钩刺
《*辞典》:倒钩刺:出处:《云南中草药》拼音名:DǎoGōuC 别名:小乌泡、小倒钩刺、刺黄连、刺茶、散血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三叶悬钩子的全株。3出复叶互生,小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4~2厘米,与萼均有细柔毛及皮刺;生境分布:生于山沟稀疏灌丛中。性味:甘微酸,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除湿止痢。
-
贵州花椒
拼音名:GuìZhōuHuāJiāo别名:龙背茨、岩椒、文山岩椒、狗椒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贵州花椒的果或叶。茎、枝着生短的皮刺,皮刺成水平直出,长2-3mm。显微鉴别果皮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下皮细胞1列,表皮及下皮细胞胞均含棕色物质。
-
玫瑰花
玫瑰花具有理气解郁,和血调经的功效,治肝气郁结所致胸膈满闷,脘胁胀痛,乳房作胀,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痢疾,泄泻,跌打瘀痛。化学成分:玫瑰花鲜花含挥发油(玫瑰油),其中主要成分为香茅醇、牻牛儿醇等,还含槲皮苷、苦味质,鞣质等。残留花梗上被细柔毛,花托半球形,与花萼基部合生;性味与归经:甘、微苦,温。
-
地莓子
《*辞典》:地莓子:出处:《陕西中草药》拼音名:D M iZǐ别名:黄帽子、黄刺儿根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黄果悬钩子的根。原形态:低矮半灌木状多年生草本,全体疏生墓部膨大的皮刺。小叶长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顶生小叶几比侧生小叶大1倍,长4~生境分布:生于山沟石砾滩地及土层较厚处.治结膜炎,睑缘炎,无名肿毒。
-
野花椒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花椒:拼音名:YěHuāJiāo别名:花椒、岩椒来源:芸香科花椒属植物野花椒ZanthoxylumsimulansHance,以根、果实及叶入药。用于胃寒腹痛,牙痛,风湿痹痛。树干有时无刺,枝通常有皮刺及白色皮孔,皮刺基部肩宽可达2cm。小叶柄极短,项生小叶具柄,长0.5-1cm;有小毒归经:胃经功能主治:温中止痛;
-
刺玫果
叶柄和叶轴有柔毛、腺毛和稀疏皮刺;以刺玫果浸膏配成的8%的悬液灌服,能使带瘤小鼠T淋巴细胞数目,T辅助(T。给予亚硝酸钠和氨基比林的大鼠血清ALT和山梨醇脱氨酶(SDH)活力比正常组增高1倍,并引起肝细胞变性和坏死,在同样条件下,同时给刺玫果汁大鼠的ALT和SDH活力保持正常水平,肝细胞也未受损伤。活血调经;
-
野花椒叶
《*辞典》:野花椒叶:出处:《泉州本草》拼音名:YěHuāJiāoY 别名:花椒叶、麻醉根叶(《江苏药材志》)。叶轴疏生短柔毛,具狭小的翼,并散生长短不等的皮刺;功能主治:《泉州本草》:祛风散寒,健胃驱虫,除湿止泻,活血通经。⑤治阴股疸及附骨疽:鲜野花椒叶,酒制三次,合糯米饭捣烂,调酒敷患处。
-
野花椒皮
拼音名:YěHuāJiāoPí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野花椒的根皮或茎皮。树干有时无刺,枝通常有皮刺及白色皮孔,皮刺基部肩宽可达2cm。小叶柄极短,项生小叶具柄,长0.5-1cm;2.其他作用水溶性生物碱10mg/kg静注可使麻醉狗血压迅速下降,1min后心电图有频发性早搏,30min后逐渐恢复。性味:辛;脘腹冷痛;皮肤疮疡;
-
麻口皮子药
《全国中草药汇编》:麻口皮子药:拼音名:M KǒuP ZiY o别名:皮子药、总管皮、满山香、山胡椒来源:芸香科花椒属植物柄果花椒ZanthoxylumpodocarpumHemsl.或狭叶岭南花椒Z.austrosinenseHuangvar.stenophyllumHuang,以树皮或根皮入药。小叶柄极短,有时基部着生短小的皮刺;中柱鞘纤维束排列成断续的环状,壁木化。
-
岩椒
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拼音名:Y nJiāo别名:木本化血丹,野花椒(《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剥去皮,切片晒干。茎有分枝,有皮刺,幼枝上的皮刺有时对生。上面被疏柔毛,下面密被长柔毛。生境分布:生于山沟石缝及丛林中。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温胃,杀虫。附方:治虫积腹痛:岩椒加乌梅,水煎服。
-
刺萼悬钩子
拼音名:CìèXuánGōuZi英文名:SpinycalyxRaspberry别名:黄琐梅、小红袍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刺萼悬钩子的根。花梗被长柔毛和细皮刺;性味:淡、苦;平归经:肝;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调经。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主治月经不调,红白痢疾,肠下血,肾炎,黄疸,小儿百日咳,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