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苋科
苋科(Amaranthaceae,AmaranthFamily)在以往的系统中大多分苋科和藜科(Chenopodiaceae)2个科。但二者在形态上区别很少,而且分子系统学证据支持合并成一个科。我国约有50属220种,全国分布,尤以西北部为最多。叶对生或互生,无托叶;子房上位,1室,有胚珠1颗(稀多颗);
-
野苋菜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野苋菜出处出自《滇南本草》拼音名YěXiànCài别名野苋、光苋菜来源药材基源:为苋科植物凹头苋和反枝苋的全草或根。叶片皱缩,展平后菱状卵形或椭圆形,长5-12cm,宽2-5cm,先端微凸,具小凸尖,两面和边缘有柔毛;治痔疮肿痛:鲜野苋根一至二两,猪大肠一段,水煎,饭前服。
-
苋菜
概述:苋菜为苋科一年生草木植物苋的茎叶,其嫩苗和嫩茎叶可食用。性味:甘,寒。250克苋菜的营养成分:苋菜营养丰富,每500克含蛋白质15.5克、脂肪1克、碳水化合物29克,粗纤维4克、钙900毫克、磷230毫克、铁17毫克、胡萝卜素9.7毫克、硫胺素0.2毫克、核黄素0.8毫克、尼克酸5.5毫克、维生素C140毫克、维生素E215毫克。
-
过塘蛇
柳叶菜科植物水龙的全草·《中医大辞典》·过塘蛇:过塘蛇为中药名,出自《生草药性备要》。苋科植物空心莲子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过塘蛇:过塘蛇为中药名,出自《广西本草选编》,为《福建中草药》记载的空心苋之别名。治燥热咳嗽,酒疸,淋病,麻疹,丹毒,痈肿疔疮。④《陆川本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
百日红
苋科植物千日红的花序或全草·《中医大辞典》·百日红:百日红为中药名,出自《中国药用植物志》,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千日红之别名。茜草科植物龙船花的花·《中医大辞典》·百日红:百日红为中药名,出自《广西本草选编》,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龙船花之别名。①治高血压病,月经不调,经闭。
-
曲节草
苋科植物莲子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曲节草:曲节草为中药名,出自《福建民间草药》,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节节花之别名。功能主治:功在疏风解表,清热利湿,活血消肿。2.治痈肿,蛇伤。运用:白马骨根:煎服治肠风,脏毒,咳嗽痰中带血,尿血。六月雪全株含熊果酸及β-谷甾醇,又含皂苷、鞣质。
-
川牛膝
拉丁名:RadixCyathul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英文名:medicinalcyathularoot(《中医药学名词(2004)》)来源及产地:苋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officimlisKuan的根。性味归经:甘、微苦,平。功能与主治: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用于经闭瘸瘕,胞衣不下,跌扑损伤,风湿痹痛,足痿筋挛,尿血血淋。
-
牛膝
概述:牛膝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入肝、肾经。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X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水饱和正丁醇作溶剂,不得少于6.5%,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D)测定。本品呈圆柱形的段。功能与主治: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
-
青葙子
青葙子生品清肝作用强,常用于肝热目赤,肝火眩晕。炒青葙子寒性缓和。青葙子为眼科常用清肝明目药,具有清泄肝火,明目退翳的功效:(1)用于肝火上炎,目赤肿痛,黑睛生翳等。青葙子的药典标准:品名:青葙子QingxiangziCELOSIAESEMEN来源:本品为苋科植物青葙CelosiaargenteaL.的干燥成熟种子。性味与归经:苦,微寒。
-
千日红
别名:百日红、千年红、沸水菊、长生花、蜻蜓红。小花基部有小苞片3,外 1片卵形,内 2片三角状披针形,紫红色,花被片5,紫红色,外面密被白色细长柔毛;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止咳平喘,清肝明目。1.治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肺结核咯血,头风目痛,视物昏糊,瘰疬初起,痢疾,小儿惊风,夜啼。
-
杯苋
《*辞典》:杯苋:出处:《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拼音名:BēiXi n别名:蛇见怕(《海南植物志》),镜而草、蛇惊慌、细叶蛇总管、拔子弹草(《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苋科植物杯苋的全草。花束疏生,总苞1枚着生于花束基部,卵形;2.5毫米,具脉纹3条,外面密被长柔毛;不育花的花萼及苞片变态为钩状芒刺。
-
杯苋根
拼音名:BēiXiàn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苋科植物杯苋的根。总状花序由多数花丛而成,顶生和最上部叶腋生,直立,长4-35cm;苞片长1-2mm,先端长渐尖,授粉后反折;不育花的花被片及苞片黄色,长约1.5mm,花后稍延长,先端钩状,基部有长柔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灌丛或小河边。性凉功能主治:清肠利湿。
-
倒扣草
性味:苦辛,寒。水肿,跌打损伤。①《广西中药志》:利小便,清血,消毒。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表,利水通淋。治感冒发热,久热不退,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喉痛,高血压,肾炎水肿。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附方:①治淋病:虎鞭草鲜全草六钱至一两(干的四至六钱)。水煎饭前服,日服一次。
-
地筋
《中医大辞典》·地筋:地筋为中药名,出自《石药尔雅》,为《石药尔雅》记载的苋根之别名。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黄茅的根或全草。化学成份:干草(开花期采集)含水分11.2%、灰分4.9%、蛋白质3.9%、脂类1.5%、粗纤维36.0%、碳水化物42.5%。②治风湿关节疼痛:毛针子草根一两,大血藤、小血藤、观音柴各五钱,泡酒服。
-
红木耳
《*辞典》:红木耳:出处:《泉州本草》拼音名:H nɡM ěr别名:红靛、一口红(《文山中草药》)。来源:为苋科植物血苋的全草。单叶对生;叶柄长约3厘米。苞片通常每花3枚;治吐血,衄血,咳血,创伤出血,痢疾,痛经。治月经不调,鼻衄,痛经,骨折。(福建)④治痢疾:鲜红木耳叶一两,捣汁,调红糖服。
-
竻苋菜
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L Xi nC i英文名:野苋菜、土苋菜、猪母菜(《福建民间草药》),野勒苋(《广西中药志》),刺刺草(《福建中草药》)。胞果近卵形,盖裂。治痢疾,便血,浮肿,白带,胆结石,瘰疬,痔疮,疔疮,喉痛,蛇咬伤。①《岭南采药录》:取叶茎煎饮,清热解毒,散血消肿,治痢;加水适量煎服。
-
牛膝茎叶
《*辞典》:牛膝茎叶: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Ni XīJīnɡY 来源:苋科植物牛膝的茎叶,7~功能主治:治寒湿痿痹,腰膝疼痛,久疟,淋病。《纲目》:治寒湿痿痹,老疟,淋闭,诸疮。捣汁或浸酒。切,以米三合,于豉汁中煮粥,和盐、酱空腹食之。(《圣惠方》)④治毒蛇咬伤:牛膝叶(鲜)、乌桕叶(鲜)各等分。
-
血苋
拼音名:Xu Xi n别名:红靛、一口红、汉宫秋、红叶苋来源:苋科苋属植物血苋IresineherbstiiHook.f.,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调经止血。用于细菌性痢疾,肠炎,痛经,月经不调,血崩,吐血,衄血,便血。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苜蓿花叶病毒
AMV分类类型:种分类:雀麦花叶病毒科苜蓿花叶病毒属苜蓿花叶病毒GeneBank编号:[RNA1:L00163]苜蓿花叶病毒基本特性:苜蓿花叶病毒颗粒呈杆菌状或准等轴的长形,粒子的圆柱部分由六角晶格组成,两端等轴多面体,无包膜,有四种不同大小的粒子分别为18nm×58nm,18nm×48nm,18nm×36nm和18nm×28nm。
-
野苋子
拼音名:YěXiànZǐ别名:苋菜子、青葙子、西风谷来源:药材基源:为苋科植物凹头苋或反枝苋的种子。簇生叶腋或成顶生穗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叶片菱状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5-12cm,宽2-5cm,先端微凸,具小芒尖,基部楔形,两面和边缘有柔毛;苍片和小苞片干膜质,钻形,长4-6mm,花被片5,白色,具一淡绿色中脉;
-
长生花
概述:长生花为中药名,出自《上海常用中草药》,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千日红之别名。别名:百日红、千年红、沸水菊、长生花、蜻蜓红来源及产地:苋科植物千日红GomphrenaglobosaL.的花序或全草。性味:甘,平。1.治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肺结核咯血,头风目痛,视物昏糊,瘰疬初起,痢疾,小儿惊风,夜啼。
-
炒青葙子
炒后寒性缓和,并易于煎出有效成分。青葙子的性味归经:青葙子味苦,性微寒,归肝经。炒青葙子的炮制作用:青葙子生品清肝作用强,常用于肝热目赤,肝火眩晕:如治风热上攻,眼目赤肿、头目眩晕的还睛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疗热毒攻眼,目赤肿痛,或兼面热口苦,烦躁易怒的青葙子丸(《太平圣惠方》)。
-
白苋
《*辞典》:白苋:出处:《别录》拼音名:B iXi n别名:糠苋,细苋(《别录》),野苋、猪苋(《本草图经》),假苋菜(《广州植物志》),绿苋(《拉汉种子植物名称》)。苞片及小苞片干膜质,披针形,小;③江西《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利屎,止痛,明目。外用:煎水洗,捣敷;③治蛇咬伤:野苋全草,捣敷患处。
-
刺苋菜
拼音名:C Xi nC i别名:刺苋、野苋菜、野刺苋、假苋菜、猪母刺、白刺苋来源:苋科苋属植物刺苋AmaranthusspinosusL.,以全草或根、茎、叶入药。性味:甘、淡,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凉血止血。用于痢疾,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痔疮便血;外用治毒蛇咬伤,皮肤湿疹,疖肿脓疡。
-
红田乌草
出处: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拼音名:H nɡTi nWūCǎo别名:红节节草来源:为苋科植物红莲子草的全草。头状花序腋生,无柄,单生,卵状或近球形:微有毛。生境分布:生于湿地或栽培。性味:甘微酸,凉,无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积逐瘀。②治五劳七伤:鲜红田乌草一两,炖猪瘦肉服。
-
鸡冠子
《*辞典》:鸡冠子:出处:《本草抬遗》拼音名:JīGuānZi来源:为苋科植物鸡冠花的种子。药理作用:试管法证明,种子煎剂对人阴道毛滴虫有良好作用,与药液接触后5~性味:甘,凉。归经:《玉楸药解》:入足厥阴肝经。治肠风便血,赤白痢疾,崩带,淋浊。②《日华子本草》:治妇人崩中带下,入药炒用。
-
九层风
拼音名:JiǔCénɡFēnɡ别名:川牛膝、苋菜藤、地苓苋来源:药材基源:为苋科植物浆果苋的全株。单叶互生;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少数卵状心形,长4-15cm,宽2-8cm,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宽楔形、圆形或近截形,常不对称,两面疏生长柔毛,后变无毛。每花有1苞片及2小苞片,苞片窄三角形;子房上位;柱头3,果时反折。
-
空心苋
《*辞典》:空心苋:出处:《福建中草药》拼音名:KōnɡXīnXi n别名:空心蕹藤菜、水蕹菜(《福建中草药》)。来源:为苋科植物空心莲子草的根或茎叶。花期夏秋间。其注射液还有某些抗病毒作用(亚洲甲型流感病毒70-5株、乙脑病毒、狂犬病毒)。治麻疹,乙型脑炎,肺结核咳血,淋浊,带状疱疹,疔疖,蛇咬伤。
-
簕苋菜
拼音名:LèXiànCài别名:刺苋、野苋菜、土苋菜、猪母菜、野勒苋、刺刺草、野刺苋莱、酸酸苋、刺苋菜来源:药材基源:为苋科植物刺苋的全草或根。雄花集为顶生的直立或微垂的圆柱形穗状花序;注意:《广西中药志》:"虚痢日久及孕妇忌服。经期、孕期禁服。本品苞片常变形为锐刺,犹如竹刺,故有簕苋菜、刺苋菜等名。
-
麻牛膝
拼音名:MáNiúXī别名:苦麻牛膝、金河牛膝、白牛膝、千把钩来源:药材基源:为苋科植物头花杯苋的根。叶片纸质,宽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5-14cm,宽3-7cm,先端尾尖,尾部长5-15mm,基部楔形,两面疏生长柔毛,且具缘毛。两性花花被片披针形,长3-4mm,暗紫色,先端渐尖,仅外面基部有长柔毛;性味:微苦;血瘀经闭;
-
青葙
《*辞典》:青葙:出处:《本经》拼音名:QīnɡXiānɡ别名:草蒿、萋蒿(《本经》),昆仑草(《唐本草》),野鸡冠、鸡冠苋(《纲目》),狼尾巴果、鸡冠菜、土鸡冠(《江苏植药志》),狐狸尾、指天笔(《南宁市药物志》),牛尾巴花(《山东中药》),犬尾鸡冠花(《闽东本草》)。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
-
青葙花
《*辞典》:青葙花:出处:《江西本草》拼音名:QīnɡXiānɡHuā来源:为苋科植物青葙的花序。功能主治:清肝凉血,明目去翳。治吐血,头风,目赤,血淋,月经不调,白带,血崩。(《福建中草药》)④治月经过多,白带:白青葙花二两,猪皮肉三两。(江西《草药手册》)⑨治鼻衄:青葙花二两,卷柏一两,红糖少许。
-
蛇见怕
拼音名:Sh Ji nP 别名:细样倒扣草、镜面草、拔子弹草、小马鞭草[广西]来源:苋科杯苋属植物杯苋Cyathulaprostrata(L.四季可采,鲜用或晒干。性味:苦、甘,平。功能主治:根:清热解毒。用于细菌性痢疾。全草:消积除痰,消肿止痛。用于小儿疳积,肝脾肿大,肺结核,蛇咬伤,跌打损伤,疮疡肿毒。
-
苋根
《*辞典》:苋根:出处:《石药尔雅》拼音名:Xi nGēn别名:地筋(《石药尔雅》)。功能主治:治阴囊肿痛,痔疮,牙痛,跌打损伤,崩漏,带下。①《纲目》:治阴下冷痛,入腹则肿满杀人,捣烂敷之。③《四川中药志》:根梗:治鼻匿;(《千金方》)②治牙痛:苋根晒干,烧存性,为末揩之,再以红灯笼草根煎汤漱之。
-
马铃薯卷叶病毒属
ORF1编码70kDa蛋白(解旋酶,VPg),ORF2编码聚合酶(通过移码方式与ORF1连接)。大量病毒粒子分布在韧皮部薄壁细胞和伴胞细胞的细胞质中,可形成聚集体,在液泡中存在病毒结晶体。马铃薯卷叶病毒属病毒自然寄主有限,可侵染20种植物,主要为茄科植物,还有部分苋科、十字花科和马齿苋科植物。
-
苋实
《*辞典》:苋实:出处:《本经》拼音名:Xi nSh 别名:苋子(《饮膳正要》),苋菜子(《得配本草》)。归经:《玉楸药解》:入手阳明大肠、足太阳膀胱、足厥阴肝经。治青盲翳障,目雾不明,乳糜血尿,二便不利。附方:①治眼雾不明及白翳:苋菜子、青葙子、蝉花,炖猪肝服。(《四川中药志》)③治大小便难:苋实末半两。
-
牛尾巴花
概述:牛尾巴花为中药名,出自《山东中药》,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青葙之别名。别名:野鸡冠、鸡冠苋、草蒿、昆仑草、牛尾巴花来源及产地:苋科植物青葙CelosiaargenteaL.的茎叶。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止血。治疥疮,皮肤风热瘙痒,荨麻疹,妇女阴痒,煎水洗;化学成分:全草含糖类和多量草酸。
-
牛尾花子
概述:牛尾花子为中药名,出自《中药材手册》,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青葙子之别名。别名:草决明、牛尾花子、狗尾巴子来源及产地:苋科植物青葙CelosiaargenteaL.的种子。性味归经:苦,寒。功能主治:祛风热,清肝火,明目,去翳。治目赤肿痛,角膜云翳,高血压病,鼻衄,头痛,眩晕,唇口青,风瘙身痒,疮癣。
-
石竹目
石竹目(Caryophyllales)包括石竹科、商陆科(Phytolaccaceae)、紫茉莉科(Nyctaginaceae)、苋科、番杏科(Aizoaceae)、仙人掌科(Cactaceae)及马齿苋科(Portulacaceae)等15科。该目被认为与毛莨目有联系(通过商陆科),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学都认为是一个明显单系的类群。
-
牛膝属
中文名牛膝属拼音名niuxishu拉丁名Achyranthes中国植物志25(2):226描述AchyranthesL.牛膝属,苋科,约15种,分布于两半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3种,分布极广,其中牛膝A.bidentataBl.和土牛膝A.asperaL.2种,均入药。粗壮草本;花两性,为单生或分枝的穗状花序,花后下反苞片和小苞片刺状;子房长椭圆形,有胚珠1颗;
-
砂苋属
中文名砂苋属拼音名shaxianshu拉丁名Allmania中国植物志25(2):202描述AllmaniaR.Br.exWight砂苋属,苋科,1—2种,分布于热带亚洲,其中砂苋A.nodifloraR.Br.,我国南部亦产之,喜生于砂地上。叶互生,狭;花为腋生及顶生的头状花序;雄蕊5,下部合生成杯状,无退化雄蕊;子房卵状,有直立胚珠一颗;属下物种砂苋
-
苋属
中文名苋属拼音名xianshu拉丁名Amaranthus中国植物志25(2):203描述AmaranthusL.苋属,苋科,约40种,广布于热带和温带地,我国有13种,分布甚广,其中最常见而有经济价值的有苋A.tricolorL.,供蔬食,野苋A.viridisL.为一种野蔬菜,亦可为家畜的饲料,A.caudatusL.供观赏用。退化雄蕊缺;子房压扁,有胚珠1颗;
-
青葙属
中文名青葙属拼音名qingxiangshu拉丁名Celosia中国植物志25(2):200描述CelosiaL.青葙属,苋科,60种,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地,我国有青葙C.argenteaL.,鸡冠花C.cristataL.和C.taitoensisHayataHay等3种,前者为一野生草本,常见于中南部,嫩叶可食,子实入药,鸡冠花为一观赏植物,园圃常见栽培。退化雄蕊缺;
-
浆果苋属
中文名浆果苋属拼音名jiangguoxianshu拉丁名Cladostachys中国植物志25(2):197描述CladostachysD.Don浆果苋属,苋科,7-8种,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大洋洲及亚洲南部的热带地区,其中浆果苋C.frutescensD.Don和C.polysperma(Roxb.)Kuan2种,我国西部及西南部和台湾省亦产之。每朵花有1苞片和2小苞片;
-
杯苋属
中文名杯苋属拼音名beixianshu拉丁名Cyathula中国植物志25(2):217描述CyathulaBl.杯苋属,苋科,27种,广布于热带地,其中杯苋C.prostrata(L.两性花在每一花束上1-2朵,每侧为一束钩状芒刺(由不育花的花被片退化而成)所围绕;雄蕊5,合生,下部和2裂的退化雄蕊连结;属下物种杯苋、川牛膝、绒毛杯苋、头花杯苋
-
千日红属
中文名千日红属拼音名qianrihongshu拉丁名Gomphrena中国植物志25(2):237描述GomphrenaL.千日红属,苋科,约100种,大部分布于热带美洲,我国有2种,其中千日红G.globosaL.1种,广布于全球温热带地区,我国各地常见栽培,为园庭花卉之一。花被片5,披针形;无退化雄蕊;子房1室,有垂生胚珠1颗;属下物种千日红、银花苋
-
血苋属
中文名血苋属拼音名xuexianshu拉丁名Iresine中国植物志25(2):239描述IresineR.Br.血苋属,苋科,约70种,分布于美洲和非洲及大洋洲,其中血苋I.herbstiiHook.f.exLindl.一种,我国江苏、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有栽培。花两性或单性,为腋生和顶生的穗状花序,此等花序复结成圆锥花序;果为一不开裂的胞果,有种子1颗。
-
安旱苋属
中文名安旱苋属拼音名anhanxianshu拉丁名Philoxerus中国植物志25(2):240描述PhiloxerusR.Br.安旱苋属,苋科,约15种,分布于热带地区,其中安旱苋P.wrightiiHook.f.我国台湾亦有分布。花两性,紧密排列成顶生及腋生、球形或圆柱形的头状花序,有苞片和2个小苞片;
-
林地苋属
中文名林地苋属拼音名lindixianshu拉丁名Psilotrichum中国植物志25(2):231描述PsilotrichumBl.林地苋属,苋科,约14种,分布于非洲及亚洲东南部,其中P.ferrugineum(Roxb.)Miq.1种我国海南岛亦产之。花两性,白色或淡绿色,为单生或圆锥花序式、稠密的花束或穗状花序;无退化雄蕊;子房长椭圆形或近球形,花柱纤细;
-
针叶苋属
中文名针叶苋属拼音名zhenyexianshu拉丁名Trichurus中国植物志25(2):224描述TrichurusTownsend针叶苋属,苋科,仅有1种针叶苋T.monsoniae(L.f.)Townsend,分布于越南、泰国、印度及斯里兰卡,我国海南岛亦有。雄蕊4,基部稍连合,与三角形或四角形的退化雄蕊互生;子房有1垂生胚珠。种子干燥时在种脐对面有窠状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