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背草
出处:紫背草始载于《滇南本草》,原名紫背天葵草,云:"紫背天葵草,俗呼紫背鹿含草。拼音名:ZǐBèiCǎo别名:紫背鹿含草、紫背天葵、紫背鹿衔草、反背红、草本及背红、天青地红、老母猪花头、反背绿丸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紫背千里光的全草。基生叶多数,丛生,平铺地面,叶柄长约2cm;小苞片线形;产后腹痛;
-
蛇含
拼音名:ShéHán英文名:HerbofKleincinquefoil别名:蛇衔、威蛇、小龙牙、紫背龙牙、紫背草、蛇含草、蛇包五披风、五匹风、五皮风、地五甲、五爪龙、地五加、五爪虎、五叶莓、地五爪、五虎下山、五爪风、五星草、五虎草、五爪金龙、五叶蛇莓、狗脚迹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蛇含委陵菜的带根全草。性味:味苦;
-
柿根
《*辞典》:柿根:出处:《纲目》拼音名:Sh Gēn别名:狐柿子根皮(《疡医准绳》),柿子根(《重庆草药》)。化学成份:根有强心甙、蒽甙、皂甙反应,并含鞣质、淀粉。柿根含3-甲氧基-7-甲基-胡桃叶醌和新柿属素。功能主治:凉血止血。①《纲目》:治血崩,血痢,下血。(《重庆草药》)②治蜘蛛背:紫背草、狐柿子根皮。
-
叶下红
菊科植物一点红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叶下红:叶下红为中药名,出自《福建民间草药》,为《南宁市药物志》记载的一点红之别名。别名:紫背草、羊蹄草、红背叶、叶下红。1.治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目赤肿痛、湿热泻痢、热淋、上呼吸道感染、肺炎。2.治乳痈、疔疮、带状疱疹、湿疹、漆过敏、过敏性皮炎,鲜品捣敷并煎服。
-
轻脚散
《准绳 疡医》卷五:方名:轻脚散组成:天灯心、紫背草、赤牛膝、钩藤根、山苏木、酒坛根、白马骨、马蹄金、铁马鞭、穿山蜈蚣。主治:锁脚马(疒其)。用法用量:酒、水各半煎服。
-
裸茎千里光
别名:紫背草来源:菊科裸茎千里光SenecionudicaulisBuch.-Ham.,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辛、微酸、涩,平。功能主治:消炎,清热,通经活络,利湿,调经。主治肝炎水肿,小儿疳积,月经不调,白带过多,产后腹痛,跌打骨折。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蠲脊散
处方:紫金皮、天灯心、酒坛根、马蹄香、马蹄金、紫背草、狗骨根、地前根、山苏木、白马骨、铁马鞭、臭木待根。用法用量:上用生地黄酒。水各半煎服。摘录:《准绳·疡医》卷五《准绳 疡医》卷五:方名:蠲脊散组成:紫金皮、天灯心、酒坛根、马蹄香、马蹄金、紫背草、狗骨根、地前根、山苏木、白马骨、铁马鞭、臭木待根。
-
青兔耳风
《全国中草药汇编》:青兔耳风:拼音名:QīnɡT ěrFēnɡ别名:走马胎、青毛走马胎、肺心草、罗汉草、血筋草来源:菊科兔耳风属植物红脉兔耳风AinsliaearubinervisChang,以全草入药。头状花序排列成长穗状花序;雄蕊5,花药基部箭形。唐果倒披针形,冠毛羽状,白色。3.《四川中药志》:治风寒咳嗽,风湿筋骨痛,头风;
-
柿根膏
《准绳 疡医》卷三:方名:柿根膏组成:紫背草、柿子根皮。主治:蜘蛛背。用法用量:上砍烂,糟炒。缚之。
-
续骨散
《准绳 疡医》卷五:方名:续骨散组成:天灯心、紫背草、赤牛膝、山苏木、钓钩藤、马蹄香、马蹄金、紫金皮、天花粉、白马骨、铁马鞭、臭水待根、酒坛子根。主治:接骨马(疒其)。用法用量:上药酒水各半煎服。
-
一点红
又名紫背草、羊蹄草、红背叶、叶下红。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一点红的化学成分:本品含槲皮素、槲皮苷、芸香苷、山柰酚-3-半乳糖苷、熊果酸等,还含克氏千里光碱、三十烷等。治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目赤肿痛、湿热泻痢、热淋、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治乳痈、疔疮、带状疱疹、湿疹、漆过敏、过敏性皮炎,鲜品捣敷并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