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仙鹤草
茎直立,被疏柔毛及腺毛。性味归经:苦、涩,平。化学成分:全草含对疟原虫有抑制作用的仙鹤草酚(Agrimol)以及大波斯菊苷、金丝桃苷、槲皮素、仙鹤草内酯、鞣质、挥发油等。本品还具有抗肿瘤作用。叶片有大小2种,相间生于叶轴上,顶端小叶较大,完整小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长椭圆形,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
-
养血安神片
养血安神片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YangxueAnshenPian标准编号:WS3-B-1199-92处方:仙鹤草100g墨旱莲60g鸡血藤60g熟地黄60g地黄60g合欢皮60g首乌?用于阴虚血少,头眩心悸,失眠健忘。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龙芽草根
概述:龙芽草根为中药名,出自《本草图经》。别名:地冻风。性味:辛、涩,温。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积。1.治赤白痢疾,偏头痛,经闭,产后感冒、寒热头痛、腰腹痛,口腔溃疡,疖肿。化学成分:本品含仙鹤草内酯(Agrimonolide)、双氢槲皮素、香草酸、并没食子酸、仙鹤草酚(Agrimonol)、鞣质等。
-
地冻风
概述:地冻风为中药名,出自《中药志》,为《本草图经》记载的龙牙草根之别名。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积。1.治赤白痢疾,偏头痛,经闭,产后感冒、寒热头痛、腰腹痛,口腔溃疡,疖肿。化学成分:本品含仙鹤草内酯(Agrimonolide)、双氢槲皮素、香草酸、并没食子酸、仙鹤草酚(Agrimonol)、鞣质等。
-
仙鹤叶散剂
处方:仙鹤草制法:将仙鹤草地下部分的冬芽,用水洗净,趁湿搓去棕褐色的外皮,晒干,粉碎,筛取细粉即成。功能主治:治绦虫病。用法用量:成人早晨空腹温水冲服冬芽全粉50克,小儿25~冬芽全粉有导泻作用,故不需服泻药,一般五六小时内.即可驱出绦虫。摘录:《中草药通讯》1972(1):34)
-
化瘀消斑汤
组成:青黛6g,紫草9g,生地12g,桃仁(打)15g,生甘草3g,炙没药4g,炒白及15g,仙鹤草15g,茜草4g,玄参9g,丹皮4.5g。功能:化瘀消斑,凉血解毒。用法:药物浸泡30min,煮沸后再煎15~20min取汁,1日2服。方用生地、丹皮、玄参、桃仁凉血化瘀消斑,没药、茜草活血止血,青黛、紫草清热解毒,白及、仙鹤草止血。
-
复方地榆丸
处方:铁苋菜1斤,马齿苋6两,地榆5两,仙鹤草6两。制法:铁苋菜、地榆共为细末,马齿苋、仙鹤草煎取适当煎液,共搅拌,再以药液为丸。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积止痢。主细菌性痢疾。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钱半,1日3-4次。摘录:《农村中草药制剂技术》
-
十味复律汤
组成:太子参12g,当归10g,炙甘草10g,酸枣仁12g,生白芍15g,龙眼肉10g,仙鹤草3g,紫贝齿30g,郁金10g,远志5g。方解:方中太子参、当归、炙甘草补气养血,为复律之主药;郁金、远志、紫贝齿活血行气解郁,宁心安神,祛痰开窍;全方共奏益气养血、宁心复律之效,临床用于治疗心悸、怔忡多获效验。
-
溃疡胶囊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KuiyangJiaonang标准编号:WS3-B-2246-96处方:瓦楞子32g鸡蛋壳48g陈皮16g枯矾32g水红花子32g珍珠粉0.5g仙鹤草112g制法:以上七味,除珍珠粉外,仙鹤草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10(80~用于胃脘疼痛,呕恶泛酸,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
海螵蛸和仙鹤草
处方:海螵蛸、仙鹤草各10克。功能主治:据报道,本方对止肺结核咯血有良效。用法用量: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摘录:《单验方》
-
仙鹤草膏
《中药成方配本》:组成:鲜仙鹤草100斤。功效:止血。主治:吐血、咯血。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3钱,开水冲服。制备方法:鲜仙鹤草100斤(如无鲜者,用干者30斤),同枣子3斤,1次煎汁,熓1宿,次日取出,榨净去滓,滤清,加白蜜10斤,炼透,滤过收膏,约成膏7斤。
-
咳喘止血汤
处方:生地25克,功劳叶25克,仙鹤草25克,百部草25克,白芨15克,百合50克,天冬25克,沙参20克,煅花蕊石20克,秋石10克,三七粉7.5克(分3次冲服)。功能主治:养阴清肺宁络。主阴虚肺热。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摘录:陈国藩方
-
三黄止血汤
处方:大黄6克,黄芩12克,川连3克,山栀12克,黑栀12克,茅根30克,桑叶12克,地榆15克,茜草根15克,仙鹤草15克,银花15克,黄柏10克,元参15克,水牛角12克,甘草3克。功能主治:清热消瘀止血。主肺胃热盛,迫血妄行,溢于络外。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泻肝润肺止衄汤
处方:龙胆草10克,条黄芩10克,焦栀子10克,炙桑皮30克,白茅根30克,生地30克,粉丹皮10克,麦门冬12克,元参10克,草决明10克,仙鹤草12克,生甘草6克。功能主治:泻肝凉营,清热润肺。主郁怒全国各地肝,肝火亢盛,木火刑金,损伤肺络,血溢鼻窍。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儿童酌情减量。摘录:杨景海方
-
清热止血法
《谦斋医学讲稿》:方名:清热止血法组成:生地、赤芍、丹皮、黑山栀、黄芩、黄连、银花炭、侧柏叶、山茶花、藕节、茅花、茜草、仙鹤草。功效:清热,凉血,止血。主治:心、肺、肝、胃有热所引起的一般吐血,衄血。附注:本方方名,《古今名方》引作 清热凉血汤。
-
菌痢汤
处方:银花50克,黄连20克,白头翁50克,秦皮50克,大黄30克,炒地榆50克,乌梅50克,仙鹤草50克,山楂50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湿热之邪壅滞肠中,气血阻滞,传导失司。每次灌入150-250毫升(液温以患者体温为宜),保留30分钟,每日2次,3天为1疗程。摘录:曾冲方
-
玉铃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玉铃花:别名:老开皮来源:安息香科玉铃花StyraxobassiaSieb.etZucc.,以果实入药。生境分布:辽宁、山东、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功能主治:驱虫。主治蛲虫病。用法用量:果实5~6钱,醉鱼草、仙鹤草各3~4钱,水煎,早晚饭前各服1次。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紫筒草根
出处:《内蒙古中草药》拼音名:ZǐTǒnɡCǎoGēn来源:为紫草科植物紫筒草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白毛草条。性味:甘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止血,止咳。治吐血,肺热咳嗽,感冒。附方:治咳血吐血:紫筒草根三钱,土三七五钱,仙鹤草三钱。
-
加味滋阴血止饮
处方:生地15克,当归9克,白芍12克,茯苓12克,旱莲草12克,女贞子12克,仙鹤草15克,珍珠母24克,鳖甲30克。功能主治:养肝潜阳,滋阴止血。主肝阴亏损,虚火上炎,血不循经,溢于络外,积于前房。(眼前房出血)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加减紫癜方
处方:鸡血藤15克,丹皮15克,茜草15克,当归15克,大枣10克,茅根15克,旱莲草20克,三七粉5克(冲服),仙鹤草20克,山栀15克。功能主治:活血化瘀,佐以补脾滋肾。主血瘀于肌腠。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摘录:孙伟正方
-
加味槐榆合剂
处方:槐花10克,地榆10克,仙鹤草15克,旱莲草15克,侧柏叶15克,枳壳10克,黄芩5克,胡麻仁15克,菜苋30克。功能主治:清肠利湿,止血。主中焦湿热,下注挟寒湿。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另外可用此药煎液熏洗肛门。摘录:黄洪坤方
-
切段
切段(sectioning)为中药炮制方法。将洗净软化后的药材,用机器或人工切铡制成段状的炮制工艺过程。即将条状净药材切成长约10~15mm的段。有些药物含黏质较重,质软而黏者,宜切段状,如白茅根、仙鹤草、忍冬藤等。
-
陆鹤消癜汤
处方:制商陆20克(先煎),仙鹤草30克,生地榆3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山萸肉10克,丹参10克,黄芪15克,首乌15克,玄参15克,生甘草6克。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止血生血。主气阴两虚。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杨进方
-
止衄立效汤
处方:生地24克,生白芍15克,柏叶炭18克,犀角9克(另煎),仙鹤草9克,川军炭6克,辽宁沙参12克,甘草6克,藕节12克。功能主治:清肝凉血。主肝火上炎,热伤阳络。摘录:邢子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