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椋子木
《*辞典》:椋子木:出处:《唐本草》拼音名:Li nɡZǐM 来源:为山茱萸科植物椋子木的心材。原形态:椋子木,又名:椋、梾(《尔雅》),松杨、凉木(《本草拾遗》),冬青果(《植物名实图考》),灯台树、落地金钱、大叶灯台树、丁木树。阔卵形至椭圆状卵形,长7~15厘米,平滑无毛,或有倒生短柔毛;20%,叶含鞣质5~
-
山稔叶
《中医大辞典》·山稔叶:山稔叶为中药名,出自《生草药性备要》。化学成分:本品含羽扇豆醇、β-香树脂醇、白桦脂酸和β-香树脂酮醇、熊果酸、谷甾醇等。叶和枝均含鞣质,为10.13%-12.8%。性平功能主治:利湿止泻;2.《本草求原》:止血,止痢,生肌。治疳积,消疮,洗疳痔,热毒,烂脚,理蛇伤。外用治外伤出血,乳痈。
-
韶子
《*辞典》:韶子: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Sh oZǐ别名:山韶子(《桂海虞衡志》),毛荔枝(《植物名实图考》),毛召(《陆川本草》)。4对,对生或互生;7.5厘米,先端短尖或钝,基部广楔形,全缘,下面薄被稀疏短柔毛,有时被皱卷的小茸毛,小叶柄短。假种皮半透明,多汁,味酸甜。生境分布:生于热带密林中。
-
地锦草
血见愁、红丝草、奶疳草、奶浆草。含鞣质、没食子酸甲酯、槲皮素、肌醇、槲皮素甙类和山柰素甙类等。地锦草的药典标准:品名:地锦草DijincaoEUPHORBIAEHUMIFUSAEHERBA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地锦EuphorbiahumiusaWilld.或斑地锦EuphorbiamacuLataL.的干燥全草。单叶对生,具淡红色短柄或几无柄;蒴果被稀疏白色短柔毛。
-
见肿消
葡萄科植物白蔹的块根·见肿消:见肿消为中药名,出自《南京民间药草》,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白蔹之别名。1.治疮疡痈肿,煎服并捣敷;化学成分:本品含鞣质和黏液质。或研末服,每次1~垂序商陆根含美商陆皂苷(Phytolaccasaponin)B、E、G,加利果酸、γ-氨基丁酸、组胺、美商陆根抗病毒和抗真菌蛋白商陆碱等。
-
林背子
叶含野漆树甙,也含鞣质。果实含漆树酸、木蜡树素A和木蜡树素B。药理作用:醇提取物在离体平滑肌器官上(如小肠、大肠、子宫、支气管),具有桔抗组织胺、5-羟色胺及乙酰胆碱的作用,与Antazoline(抗组织胺药)、麦角酸二乙胺(抗五羟色胺药)及阿托品之性质相似,唯强度较弱。附方:①治小便出血:林背子五钱。
-
黄栌枝叶
《*辞典》:黄栌枝叶:出处:《河北中药手册》拼音名:Hu nɡL ZhīY 来源:为漆树科植物黄栌的枝叶。鞣质中有没食子酸、没食子酸四糖、三没食子酰葡萄糖、三甲基没食子酰葡萄糖、黄酮类、飞燕草素3-半乳糖甙、越橘花青甙、矮牵牛素-3-葡萄糖甙、矢车菊素单葡萄糖甙、飞燕草素单葡萄糖甙、芍药素单葡萄糖甙等。
-
草原老鹳草
出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拼音名:CǎoYu nLǎoGu nCǎo别名:红根草(甘肃省卫生防疫站《红根草治疗急性菌痢的疗效观察》)。来源:为牻牛儿苗科植物草原老鹳草的全草。萼片有同样的腺毛;蒴果长约8厘米。化学成份:根茎含鞣质,其中能被乳清蛋白沉淀的鞣质为11.9%,多酚21%。3疗程后大便培养均转阴;
-
桦木皮
《*辞典》:桦木皮:出处:《开宝本草》拼音名:Hu M P 别名:桦皮(《灵苑方》),桦树皮(《吉林中草药》)。化学成份:华北白桦树皮含白桦脂醇约35%,各种高级脂肪酸约35%以上,鞣质约7%(内皮含鞣质约11%)。②《开宝本草》:浓煮汁饮之,主诸黄疸。③《本草衍义》:烧为黑灰,合他药,治肺风毒。煎汤作茶饮。
-
石榴皮
明代有用醋炒、醋焙(《普济方》)、醋浸炙黄(《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和醋煮焙干(《证治准绳》)等炮制方法。炒炭后收涩力增强,多用于久泻,久痢,崩漏。石榴皮的功效与主治:石榴皮具有涩肠,止血,驱虫的功能。中果皮较厚,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和草酸钙簇晶或方晶;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鞣质不得少于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