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豆蔻
概述:多年生草本。实成熟时收采,除去残留的果柄,晒干。使用部分为姜科植物小豆蔻的干燥果实。小豆蔻的别名:三角豆蔻、印度豆蔻小豆蔻的营养价值:白豆蔻和爪哇白豆蔻的种子均含有挥发油、少量皂甙、色素和淀粉等。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d-樟脑(d-Camphor)及桉油素伞花烃。小豆蔻的食疗功效:性味:味辛,性温。
-
草豆蔻
性味归经:草豆蔻味辛,性温;内种皮厚壁细胞黄棕色或红棕色,表面观多角形,壁厚,非木化,胞腔内含硅质块;4580→9520→5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山姜素对照品、乔松素对照品、小豆蔻明对照品、桤木酮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分别制成每1ml含山姜素、乔松素、小豆蔻明各40μg,桤木酮80μg的溶液,即得。
-
白豆蔻
拉丁名:FructusAmmomiRotundus(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英文名:cardamonfruit(《中医药学名词(2004)》)功能主治:白豆蔻为眼科常用芳香化湿药,具有化湿和胃,行气宽中的功效。气芳香,味辛凉。(《乾坤生意》)备注:另有一种小豆蔻,系姜科植物小豆蔻的干燥果实,呈长卵形,两端尖,具3钝棱,长1~
-
马铃薯Y病毒科
各属病毒粒子长度不同,马铃薯Y病毒属等5个属单分体粒子,长度为600-900nm,大麦黄花叶病毒属为双分体粒子,长度为250-300nm和500-600nm。本科病毒中,一些病毒寄主范围窄,大多数病毒寄主范围中等,少数病毒寄主范围超过30个科。黑麦草花叶病毒属由瘿螨传播,甘薯病毒属由粉虱传播,大麦黄花叶病毒由真菌传播。
-
艳山姜
出处:本品以玉桃之名始见于《植物名实图考》,谓:“玉桃,叶如芭蕉,抽长茎,开花成串,花苞如小绿桃。腺体长约2.5mm。化学成份:种子含小豆蔻查耳酮(cardamonin),即2 ,4 -二羟基-6 -甲氧基查耳酮(2 ,4 -dihydroxy-6 -methoxychalcone),山姜素(alpinetin)即7-羟基-5-甲氧基黄烷酮(7-hydroxy-5-methoxyflavanone。
-
柘橙病毒属
RNA5`端为VPg,3`端为poly(A),基因组结构与马铃薯Y病毒属相似。柘橙病毒属病毒感染寄主植物后,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无定形的细胞质内含体。水仙潜隐病毒可侵染苋科、茄科的一些植物。枳橙花叶病毒仅南斯拉夫有报道,水仙潜隐病毒在英国、北爱尔兰和德国有报道,可能广泛分布于水仙、鸢尾种植区。
-
草豆蔻酊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CaodoukouDing标准编号WS3-B-3639-98本品为草豆蔻经加工制成的酊剂。鉴别取本品10ml置蒸发皿中,置水浴上蒸干,残渣用适量无水乙醇溶解,滤过,滤液浓缩至约2ml,作为供试品溶液。功能与主治温中化湿,行气止痛,健胃消食。用于食欲不振,胃脘胀痛,恶心呕逆,吞酸嘈杂。2.口干、舌红者不宜服用。
-
香豆蔻
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小苞片管状,长约5cm,裂至中部,裂片钻状;化学成份:种子含香豆蔻素(subulin),小豆蔻查耳酮(cardamonin),山姜素(alpinetin),矮牵牛素-3,5-二葡萄糖甙(petunidin-3,5-diglucoside),无色矢车菊素-3-O- -D-吡喃葡萄糖甙(leucocyanidin-3-O- -D-glucopyranoside)。性味:味辛;
-
大草寇
大草寇大草寇FructusAlpiniaeZerumbet(英)BeautifulGalangalFruit别名土砂仁、假砂仁。来源为姜科植物艳山姜的果实。3m,叶披针形,长30~化学成分含有棕榈酸、桉叶素、蒎烯、石竹烯、山姜素(alpinetin)、小豆蔻明(cardamonin)、龙脑、桂皮酸甲酯等。性味性温,味辛,涩。功能主治燥温祛寒,除痰截疟,健脾暖胃。
-
大草蔻
《*辞典》:大草蔻:拼音名:D CǎoK u英文名:BeautifulGalangalFruit别名:土砂仁、假砂仁来源:为姜科植物艳山姜的果实。3m,叶披针形,长30~叶知长0.5~化学成份:含有棕榈酸、桉叶素、蒎烯、石竹烯、山姜素(alpinetin)、小豆蔻明(cardamonin)、龙脑、桂皮酸甲酯等。功能主治:燥温祛寒,除痰截疟,健脾暖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