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枳椇子
本植物的根(枳椇根),树皮(枳椇木皮)、树干中的液汁(枳椇木汁),叶(枳椇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性状:①干燥带果柄的果实果柄膨大,肉质肥厚,多分枝,弯曲不直,形似鸡爪,在分枝及弯曲处常更膨大如关节状,分枝多呈丁字形或相互成垂直状,长3~①《唐本草》:味甘,平,无毒。⑤《滇南本草图说》:补中益气。
-
黑穗石蕊
拼音名:HēiSuìShíRuǐ别名:大白树来源:药材基源:为石蕊科植物黑穗石蕊的枝状体。子囊盘盾状,淡褐色。性状:性状鉴别果柄灌丛状,长8-10cm,黄绿色、灰黄色至灰绿色,等长二叉或假轴分枝,枝腋有穿孔,顶端渐尖,簇生暗褐色小刺,或顶端扩大成杯状体,杯缘锐裂。性味:苦;性凉归经:肝经功能主治:祛风止痛。
-
甜瓜蒂
出处:甜瓜蒂始载于《本经》,原名瓜蒂,列为上品。当瓜苗长出2-3片真叶时间苗、定苗,每穴留壮苗1株。葫芦苦素B与BE(均0.5mg/kg,腹腔注射,连续10天:葫芦苦素BE:含B59.9%,E18.6%,总葫芦苦素87.0%)对带瘤小鼠肉瘤S37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葫芦苦素C6.3(灌胃),4.6(皮下注射),1.5(腹腔注射),0.96(静注)。
-
望江南子
《*辞典》:望江南子:出处:《现代实用中药》拼音名:W nɡJiānɡN nZǐ别名:槐豆(《救荒本草》),野鸡子豆(《福建民间草药》),金角子、金角儿(《江苏植药志》),江南豆(《中国药植图鉴》),水爪豆(《广西药植名录》),风寒豆、黄豇豆(《江苏药材志》)。药理作用:种子有致泻作用,与含大黄素有关;
-
枸骨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枸骨子:拼音名:GǒuGǔZi别名:功劳子来源:本品为冬青科植物枸骨IlexcornutaLindl.exPaxt.的果实。外果皮质脆易碎,内有分果核4格言,分果核呈球体的四等分状,黄棕色至暗棕色,极坚硬,有隆起的脊纹,内有种子1枚。微温归经:肝;3.《江苏植药志》:用于阴虚内热,作滋养解热药,与女贞子同功。
-
胡荽子
《*辞典》:胡荽子:出处:《千金 食治》拼音名:H SuīZǐ别名:芫荽子(《普济方》)。小分果背面隆起,腹面中央下凹,具3条纵行的棱线,中央较直,两侧呈弧形弯曲,有时可见悬果柄。④《分类草药性》:治小儿痘疹不出,辟四时不正之气,发表散寒,治鼻塞不通。(《浙江中医》(3):32,1959)②治痢亦治泻血:芫荽子一合。
-
蚂蚁上树
出处:始载于《云南药用植物名录》。拼音名:MáYǐShànɡShù英文名:TwigandleafofdalionGlochidion别名:灰叶算盘子、革叶算盘子。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革叶算盘子的果实。单叶互生;蒴果扁球形,直径l-1.5cm,干后褐色,无毛,具多条沟槽,萼片宿存,果柄长约2mm。性平归经:入肺经功能主治:止咳。
-
小草寇
拼音名:XiǎoCǎoKòu英文名:SmallGalangal别名:直穗山姜来源:药材基源:为姜种植物小草寇的果实。花丝长约1.3cm,基部背面被短柔毛,花药长1.2c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密林中。性状:性状鉴别,果实圆球形,直径1.5-2cm,表面土黄色至浅棕色,顶端有近圆柱形的罕萼,基部有果柄或果柄痕。性味:味辛;行气止痛。
-
白豆蔻
拉丁名:FructusAmmomiRotundus(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英文名:cardamonfruit(《中医药学名词(2004)》)功能主治:白豆蔻为眼科常用芳香化湿药,具有化湿和胃,行气宽中的功效。气芳香,味辛凉。(《乾坤生意》)备注:另有一种小豆蔻,系姜科植物小豆蔻的干燥果实,呈长卵形,两端尖,具3钝棱,长1~
-
木香子
《中医大辞典》·木香子:木香子为中药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贵州民间药物》记载的木姜子之别名。别名:山姜子、山胡椒、木樟子、木香子来源及产地:樟科植物木姜子LitseapungensHemsl.的果实。功能主治:健脾燥湿,行气散寒。雌花中退化雄蕊基部具柔毛,子房卵圆形,花柱短,柱头头状。性味归经:辛;
-
土八角
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TǔBāJiǎo别名:土大香来源:为木兰科植物红茴香或云南茴香的果实。单叶互生,革质,椭圆状披针形或长方披针形,长11~果熟期9月。13个左右呈星状排列的蓇葖果集结而成,着生于同一中轴上,下方有一短果柄,但多数脱落。②治膀胱疝气:土八角、胡芦巴、川乌、土巴戟、川楝子、吴萸,煎服。
-
天浆壳
《中医大辞典》·天浆壳:天浆壳为中药名,出自《现代实用中药》。性味:甘、辛,平。功能主治:止咳,化痰,平喘,透疹,定惊。治咳嗽痰多,气喘,百日咳,麻疹透发不畅,小儿高热惊痫。本品还可抗菌。来源:为萝藦科植物萝藦的果壳。炮制:剪去果柄,除去种子及绒毛。"③江西《草药手册》:"治肺风痰喘,损伤出血。
-
挂金灯
归经:①《陕西中药志》:入肝、脾二经。②《别录》:治烦热,定志益气,利水道。⑤《滇南本草》:利小便,治五淋、玉茎痛。攻疮毒,治腹痈,破血,破气。(《江西中医药》(3):22,1953)②治喉炎:天泡果研末一钱,加冰片一分,吹喉部。(《贵阳民间药草》)④治天泡湿疮:天泡草铃儿生捣敷之,亦可为末,油调敷。
-
沙枣
《全国中草药汇编》:沙枣:拼音名:ShāZǎo别名:银柳、桂香柳、牙格达、红豆、则给德毛道[蒙名]、吉格代[维名]来源:为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植物沙枣ElaeagnusangustifoliaL.,以果实,树皮入药。果实:酸、微甘,凉。单叶互生,薄纸质;果皮中主合棕榈酸,还含亚油酸、油酸,另含 -谷甾醇( -sitosterol);健脾调经。
-
腰果
CashewNut腰果因其坚果呈肾形而得名,腰果果实成熟时香飘四溢,甘甜如蜜,清脆可口,为世界著名的四大干果之一。从果壳里可以提炼一种芳香油,用来制药,提炼高级润滑剂或合成橡胶,果壳里榨出的油,还可以用来制作绝缘油漆、防水纸、厚纸板等的胶粘剂。副产品有果壳液、果梨等。【制作】1.腰果、莲子加水煮熟,捞起沥干。
-
糖水梨
糖水梨工艺流程原料选择→清洗→去果柄、去皮→切分去果心→修整→护色→预煮→分选→装罐→加热排气→封罐→杀菌、冷却→擦罐、入库糖水梨制作方法1.原料选择:应选新鲜饱满、成熟度七至八成、肉质细、石细胞少、风味正常、无霉烂、冻伤、病虫害和机械伤的果实。0.2%的柠檬酸,加热煮沸后投料,看果形大小情况5~
-
栝楼
(《金匮要赂》栝蒌薤白白酒汤)⑥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实一枚(捣),薤白三两,半夏半斤,白酒一斗。(《子母秘录》)⒁治乳痈及一切痈疽初起,肿痛即消,脓成即溃,脓出即愈:瓜蒌一个(研烂),生粉草、当归(酒洗)各半两,乳香、没药各一钱。⑤《重庆堂随笔》:栝楼实,润燥开结,荡热涤痰,夫人知之;
-
建砂仁
拼音名:JiànShāRén别名:土砂仁来源: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山姜的果实。叶片披针形或狭长椭圆形,长25-40cm,宽4-7cm,两端渐尖,先端具小尖头,两面,特别是叶下面被短柔毛。总苞片披针形,长约9cm,开花时脱落;显微鉴别:种子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呈类圆形或类方形,外壁甚厚,有的可见假种皮。性味:味辛;
-
香蕉
2.香蕉性寒能清肠热,味甘能润肠通便,可治疗热病烦渴等症;花乳白色或略带浅紫色,离生花被片近圆形,全线,先端有锥状急尖,合生花被片的中间二侧生小裂片,长约为中央裂片的1/2。2.原产我国南部。对强制性不动所诱发的大鼠胃溃疡也有保护作用,但对强的松诱发者则无效。3.《本草求原》:止渴润肺解酒,清脾滑肠;
-
太白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太白花:拼音名:T iB iHuā别名:高山石蕊来源:地衣类石蕊科石蕊属植物山岭石蕊Cladoniaalpestris(L.功能主治:平肝潜阳,调经止血。用于头晕目眩,高血压病,偏头痛,鼻衄,崩漏,月经不调,白带。果柄近基部呈污灰色,渐次腐烂。药理作用:松萝酸有抗菌作用,特别是抗结核杆菌作用。性味:淡;
-
牛耳枫子
《*辞典》:牛耳枫子: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拼音名:Ni ěrFēnɡZǐ别名:土鸦胆子(《广西中药志》),羊屎子(《中药材手册》)。来源:为交让木科植物牛耳枫的果实。秋后果实成熟呈蓝黑色时采收,晒干。原形态:牛耳枫,又名:岭南虎皮楠、假楠木、牛耳铃、猪颔木。生境分布:生长于平原、丘陵的疏林下和灌木丛中。
-
赤瓟
《*辞典》:赤瓟:出处:《黑龙江中药》拼音名:Ch P o别名:气包(《东北药植志》),赤包、山屎瓜(《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果实成熟后连柄摘下,防止果实破裂,用线将果柄串起,挂于日光下或通风处晒干为止。萼短钟形,裂片5,线状披针形,反折;分布东北华北等地。治黄疸,痢疾,反胃吐酸,咳血胸痛,腰部扭伤。
-
益智仁
《*辞典》:益智仁:出处:《得配本草》拼音名:Y Zh R n别名:益智子(《开宝本草》),摘艼子(《中药材手册》)。⑥《纲目》:治冷气腹痛,及心气不足,梦泄,赤浊,热伤心系,吐血、血崩。是以胃冷而见涎唾,则用此以收摄,脾虚而见不食,则用此温理,肾气不温,而见小便不缩,则用此入缩泉丸以投。
-
柿蒂
原植物形态:落叶乔木,小枝有褐色柔毛。柿蒂的化学成分:柿蒂含齐墩果酸、白桦脂酸、无羁萜、熊果酸、丁香酸、香草酸、没食子酸、山奈酚、槲皮素、三叶豆苷、金丝桃苷、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苷等。(2)取本品粗粉2g,加70%乙醇10ml,温浸2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用于呃逆。
-
葡萄
有补气血、益肝肾、生津液、强筋骨、止咳除烦、补益气血、通利小便的功效;主治气血虚弱、肺虚咳嗽、心悸盗汗、风湿痹痛、淋症、浮肿等症,也可用于脾虚气弱、气短乏力、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的辅助治疗。多食葡萄易生内热,或致腹泻。肾经功能主治补气血;6.《滇南本草图说》:治痘症毒,胎气上冲,煎汤饮之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