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寒除湿
散寒除湿为治法。指用具有辛温祛寒燥湿作用的方药治疗寒湿阻滞证的治法。
-
石山花椒
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石山花椒的根或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anthoxylumcalciolumHuang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果实,晒干。侧脉6-对。萼片4-5,广卵形,长0.5-1mm;成熟的心皮3-4。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长于海拔1000m左右的灌丛中。性味:辛;温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散寒除湿;
-
地棕根
概述:地棕根为中药名,出自《分类草药性》,为《海药本草》记载的仙茅之别名。性味归经:辛,温,有小毒。功能主治:功在温肾壮阳,散寒除湿。主治阳痿精寒,小便失禁,遗尿,崩漏,寒湿痹痛,腰膝酸软,胃腹冷痛;药理作用:仙茅能增强体液免疫功能,对内分泌系统有抑制作用,具有抗癌、抗菌作用。
-
仙茅
概述:仙茅为中药名,出自《海药本草》。主治阳痿精寒,小便失禁,遗尿,崩漏,寒湿痹痛,腰膝酸软,胃腹冷痛;化学成分:本品含仙茅素(Curculigine)A、B、C、仙茅苷(Curculigoside)、仙茅皂苷A、B、C、D、E、F、K、L、M及粘液质、鞣质、树脂等。性味与归经:辛,热;用于阳痿精冷,筋骨痿软,腰膝冷痛,阳虚冷泻。
-
蠲痹镇痛汤
处方:制川乌10克,制草乌10克,细辛6克,牛膝15克,苍术12克,防己12克,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川芎15克,桂枝12克,甘草6克。功能主治:散寒除湿,通痹止痛。主寒湿闭阻。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周天寒方
-
麻黄加术汤
《金匮要略》卷上:麻黄加术汤:别名:麻黄白术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五)。用法用量:上五味,用水900毫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250毫升,去滓,温服150毫升,覆被取微汗。各家论述:1.《张氏医通》:用麻黄汤开发肌表,不得白术健运脾气,则湿热虽以汗泄,而水谷之气依然复为痰湿,流薄中外矣。
-
仙茅参
《中医大辞典》·仙茅参:仙茅参为中药名,出自《中药志》,即《海药本草》记载的仙茅的别名。主治阳痿精寒,小便失禁,遗尿,崩漏,寒湿痹痛,腰膝酸软,胃腹冷痛;治外感风寒,发热头痛,久年哮喘,风湿痹痛,妇女倒经,跌打损伤,疔疮。"④《陕西中草药》:"祛风湿,健脾,补气,生津,解毒。浸酒或研末。
-
新疆雪莲
别名:雪荷、塔格来依力斯[维语]来源:菊科风毛菊属植物新疆雪莲SaussureainvolucrataKar.etKir.exMaxim.,以全草入药。性味:微苦,热。功能主治:活血通经,散寒除湿,强筋助阳。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肺寒咳嗽,小腹冷痛,闭经,胎衣不下,阳痿。5分,水煎或泡酒服。注意用量,避免发生中毒事故。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双活止痛酊
双活止痛酊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双活止痛酊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散寒除湿,活血止痛。不良反应:注意事项:1.本品为外用药,禁止内服。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姜红祛痛搽剂
姜红祛痛搽剂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姜红祛痛搽剂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散寒除湿,通络止痛。4.经期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5.本品不宜长期或大面积使用,用药后皮肤过敏者应停止使用,症状严重者应去医院就诊。
-
复方南星止痛膏
复方南星止痛膏的主要成份:生天南星、生川乌、丁香、肉桂、白芷、细辛、川芎、徐长卿、乳香(制)、没药(制)、樟脑、冰片。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5.本品含有毒性成份,不宜长期或大面积使用,用药后皮肤过敏(皮肤瘙痒明显)者应及时自行揭除、停止使用,症状严重者应去医院就诊。
-
艾
艾学名ArtemisiaPrincepsPamp.Var.菊科Compositaeorientalis(Pamp.)Hara别名艾草、灸草、饼草、艾蒿、家艾、祈艾、端五艾、医草。适应性极强,土壤选择不严,凡向阳而排水良好之处,均能生长,生育强健而繁殖力亦旺盛。成株可作为沐浴剂,亦可用艾绒卷成的艾条用于艾灸;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和散寒除湿的功效;
-
通络祛痛膏
通络祛痛膏的主要成份:当归、川芎、红花、山柰、肉桂、荜茇、干姜、大黄、冰片、薄荷脑等14味。用于腰部、膝部骨性关节炎属瘀血停滞、寒湿阻络证,症见关节刺痛或钝痛、关节僵硬、屈伸不利、畏寒肢冷。通络祛痛膏的不良反应:贴敷处偶见皮肤瘙痒、潮红、皮疹注意事项:1.孕妇慎用。6.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