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苷酸
次黄嘌呤核苷酸也称肌苷酸。由次黄嘌呤、核糖、磷酸各1分子结合所成,易溶于水,能为乙醇所沉淀。放置的肌肉中含量较多。肌肉的腺苷酸是腺苷酸脱氨酶作用脱氨生成的。在生物体内,认为它是嘌呤核苷酸合成的共同的前体,次黄(嘌呤核)苷酸是鲜味物质。
-
核苷酸
概述:核苷酸亦称单核苷酸。系核苷中戊糖羟基被磷酸酯化而形成的核苷磷酸酯。在细胞代谢中起作用的是5′-核苷酸,即磷酸基连在5′碳原子的羟基上。肌苷酸是嘌呤核苷酸合成的中间产物,又称次黄苷酸,为次黄嘌呤的核苷酸。不同生物的嘌呤、嘧啶终产物不尽相同,人类和某些灵长类的嘌呤代谢终产物是尿酸,可由尿中排出。
-
5‘-鸟苷酸二钠
别名:鸟苷酸钠、5'-鸟苷酸二钠性状:无色至白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含约7分子结晶水。1.使用注意事项:(1)本品与谷氨酸钠或5′-肌苷酸二钠并用,有显著的协同作用,鲜味大增。2.使用范围及使用量(1)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规定: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
鸟苷酸钠
别名:鸟苷酸钠、5'-鸟苷酸二钠性状:无色至白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含约7分子结晶水。1.使用注意事项:(1)本品与谷氨酸钠或5′-肌苷酸二钠并用,有显著的协同作用,鲜味大增。2.使用范围及使用量(1)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规定: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
鸟苷酸二钠
别名:鸟苷酸钠、5'-鸟苷酸二钠性状:无色至白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含约7分子结晶水。1.使用注意事项:(1)本品与谷氨酸钠或5′-肌苷酸二钠并用,有显著的协同作用,鲜味大增。2.使用范围及使用量(1)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规定: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
病毒唑
药品说明书:别名:病毒唑;用于防治流感、副流感、甲、乙、丙型肝炎、麻疹、腮腺炎、水痘、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病毒性眼角膜炎、疱疹性口腔炎、小儿腺病毒肺炎,可能还有抗肿瘤作用。2.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贫血,腹泻,口干等。3.大剂量应用可致心脏损害,对有呼吸道疾患者可致呼吸困难、胸痛等。滴鼻液:0.5%。
-
威乐星
药品说明书:别名:病毒唑;用于防治流感、副流感、甲、乙、丙型肝炎、麻疹、腮腺炎、水痘、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病毒性眼角膜炎、疱疹性口腔炎、小儿腺病毒肺炎,可能还有抗肿瘤作用。2.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贫血,腹泻,口干等。3.大剂量应用可致心脏损害,对有呼吸道疾患者可致呼吸困难、胸痛等。滴鼻液:0.5%。
-
三氮唑核苷
药品说明书:别名:病毒唑;用于防治流感、副流感、甲、乙、丙型肝炎、麻疹、腮腺炎、水痘、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病毒性眼角膜炎、疱疹性口腔炎、小儿腺病毒肺炎,可能还有抗肿瘤作用。2.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贫血,腹泻,口干等。3.大剂量应用可致心脏损害,对有呼吸道疾患者可致呼吸困难、胸痛等。滴鼻液:0.5%。
-
三唑核苷
药品说明书:别名:病毒唑;用于防治流感、副流感、甲、乙、丙型肝炎、麻疹、腮腺炎、水痘、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病毒性眼角膜炎、疱疹性口腔炎、小儿腺病毒肺炎,可能还有抗肿瘤作用。2.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贫血,腹泻,口干等。3.大剂量应用可致心脏损害,对有呼吸道疾患者可致呼吸困难、胸痛等。滴鼻液:0.5%。
-
酰胺三嗪核甙
药品说明书:别名:病毒唑;用于防治流感、副流感、甲、乙、丙型肝炎、麻疹、腮腺炎、水痘、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病毒性眼角膜炎、疱疹性口腔炎、小儿腺病毒肺炎,可能还有抗肿瘤作用。2.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贫血,腹泻,口干等。3.大剂量应用可致心脏损害,对有呼吸道疾患者可致呼吸困难、胸痛等。滴鼻液:0.5%。
-
三唑核甙
药品说明书:别名:病毒唑;用于防治流感、副流感、甲、乙、丙型肝炎、麻疹、腮腺炎、水痘、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病毒性眼角膜炎、疱疹性口腔炎、小儿腺病毒肺炎,可能还有抗肿瘤作用。2.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贫血,腹泻,口干等。3.大剂量应用可致心脏损害,对有呼吸道疾患者可致呼吸困难、胸痛等。滴鼻液:0.5%。
-
三氮唑核甙
药品说明书:别名:病毒唑;用于防治流感、副流感、甲、乙、丙型肝炎、麻疹、腮腺炎、水痘、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病毒性眼角膜炎、疱疹性口腔炎、小儿腺病毒肺炎,可能还有抗肿瘤作用。2.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贫血,腹泻,口干等。3.大剂量应用可致心脏损害,对有呼吸道疾患者可致呼吸困难、胸痛等。滴鼻液:0.5%。
-
利巴韦林
制剂:(1)利巴韦林口服溶液(2)利巴韦林片(3)利巴韦林含片(4)利巴韦林注射液(5)利巴韦林胶囊(6)利巴韦林颗粒(7)利巴韦林滴眼液(8)利巴韦林滴鼻液(9)利巴韦林葡萄糖注射液(10)利巴韦林氯化钠注射液(11)注射用利巴韦林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利巴韦林说明书:别名:病毒唑;三氮唑核苷;
-
细菌门
细菌门(Bacteriophyta)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原核生物,在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清楚。少数自养生活,如紫细菌、硫细菌等。杆菌:细胞呈杆棒状,长1.5~个体为单细胞分枝的丝状体,能产生分生孢子(conidospore)。由于放线菌的分枝丝状体和孢子形成的方式和真菌很相似,因此可把它们看作是细菌和真菌的过渡类群。
-
核苷酸二钠
来源:早在150年前,科学家在肉汁中发现IMP的存在,但当时还不知道它具有呈味作用,直到50年前,日本人才发现IMP和GMP的呈味作用。②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分别将上述试样倒入1cm光程的石英比色杯中,在240-250nm波长范围内,以0.01mol/L盐酸溶液做空白试验,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其最大吸收峰波长。
-
次黄嘌呤
6-羟基嘌呤。与黄嘌呤一起,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中,其核苷酸的肌苷酸是核酸的嘌呤核苷酸的前体。也是咖啡因的母体。次黄嘌呤可以通过腺嘌呤脱氨酶或亚硝酸的作用由腺嘌呤脱氨生成,也能通过核苷磷酸化酶使肌苷发生磷酸解而失成。通过黄嘌呤氧比酶可被氧化成尿酸,认为这是嘌呤碱的主要分解途经。
-
咪唑立宾
药品说明书:别名:咪唑立宾外文名:Mizoribine,Bredinin药理作用:本品是从EupenicilliumbrefediaumM2166培养液中分离出的新型咪唑核苷,为抑制核酸的嘌呤合成途径的抗代谢物,具有免疫抑制活性,且几乎没有硫唑嘌呤的骨髓抑制作用和肝脏毒性。4mg/(kg·d),当有白细胞减少或移植肾功能不良时可减至1~
-
次黄嘌呤核苷酸
次黄嘌呤核苷酸也称肌苷酸。由次黄嘌呤、核糖、磷酸各1分子结合所成,易溶于水,能为乙醇所沉淀。放置的肌肉中含量较多。肌肉的腺苷酸是腺苷酸脱氨酶作用脱氨生成的。在生物体内,认为它是嘌呤核苷酸合成的共同的前体,次黄(嘌呤核)苷酸是鲜味物质。
-
次黄苷酸
次黄嘌呤核苷酸也称肌苷酸。由次黄嘌呤、核糖、磷酸各1分子结合所成,易溶于水,能为乙醇所沉淀。放置的肌肉中含量较多。肌肉的腺苷酸是腺苷酸脱氨酶作用脱氨生成的。在生物体内,认为它是嘌呤核苷酸合成的共同的前体,次黄(嘌呤核)苷酸是鲜味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