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颗针
三颗针药典标准:品名:三颗针SankezhenBERBERIDISRADIX来源:本品为小檗科植物拟獠猪刺BerberissoulieanaSchneid.、小黄连刺BerberiswilsonaeHemsl.、细叶小檗BerberispoiretiiSchneid.或匙叶小檗BerberisvernaeSchneid.等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根。来源:小檗科植物刺黑珠、毛叶小檗、黑石珠等的根皮或茎皮。或研末、泡酒。
-
鸡脚刺
《*辞典》:鸡脚刺:出处:《贵阳民间药草》拼音名:JīJiǎoC 别名:刺黄芩、刺小檗、三颗针、压妹刺(《贵州民间方药集》),刺黄连(《贵阳民间药草》)。(贵州《常用民间草药手册》)②治急性胃肠炎:三颗针根或茎一至二两,水煎服或代茶饮。(贵州《常用民间草药手册》)④治湿热黄疸:三颗针一两,煎水吃。
-
土黄连
别名:土黄连、山黄连、断肠草、雄黄草来源及产地:罂粟科植物白屈菜ChelidoniummajusL.的全草。小苞片3,卵形或披针形;治目赤,亦痢,劳伤吐血,咽喉肿痛,腹泻,齿痛,耳心痛,跌打损伤红肿。(江西《草药手册》)③治无名肿毒,丹毒,湿疹,烫伤,跌打瘀肿:三颗针根、茎适量,刮去租皮,切片焙干,研细末,水调敷;
-
清热治痢丸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QingreZhiliWan标准编号:WS3-B-0841-91处方:马齿苋260g三颗针173g制法:以上二味,马齿苋43.5g与三颗针粉碎成细粉,剩余马齿苋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50℃)的清膏,与上述粉末泛丸,干燥,打光,即得。
-
降糖胶囊
3,再加适量氯化钠盐析使沉淀。取沉淀物,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与上述人参、知母细粉,五味子等干膏粉混匀,装胶囊,即得。(2)取本品内容物3g,加乙醇40ml,加热回流40分钟,取上清液20ml,加盐酸1ml,加热回流1小时后,浓缩至约5ml,加水10ml,用苯20ml振摇提取,分取苯液蒸干,残渣加苯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
十大功劳根
概述:十大功劳根出《植物名实图考》,为小檗科十大功劳属植物阔叶十大功劳、细叶十大功劳的根。4.5cm,顶生小叶较大,有柄,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反卷,每边有2-8枚大的刺状锯齿,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大肠经”十大功劳根的功效和主治:十大功劳根有清热燥湿,解毒消肿的功效。
-
双黄消炎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ShuanghuanXiaoyanPian标准编号:WS3-B-0235-90处方:三颗针450g黄芩150g制法:以上二味,取黄芩90g粉碎成细粉;(2)取本品1片,研细,加甲醇5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1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检查: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6页)。功能与主治:消炎。规格:每片重0.4g贮藏:密封。
-
三棵针
《单验方》之三棵针:处方:三棵针(小檗)30克,野菊花15克,马齿苋30克,甘草9克。功能主治:据报道,用《单验方》之三棵针治疗口腔炎34例,全部治愈,一般服1~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和须根,晒干或切片晒干。《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增补本)将“三棵针”订正为“三颗针”。
-
小檗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檗:拼音名:XiǎoB 别名:三颗针、狗奶子、酸醋溜、刺刺溜、刺黄连、刺黄柏来源:为小檗科小檗属植物豪猪刺BerberisjulianaeSchneid、小黄连刺B.wilsonaeHemsl.、细叶小檗B.poiretiiSchneid.、黄芦木(大叶小檗)B.amurensisRupr.或其同属植物其它种的根、根皮、茎及茎皮。花黄色,小苞片2,卵形;
-
痢疾丸
《寿世新编》卷上:痢疾丸:处方:漂茅术6两(炒),熟西庄2两,生西庄2两,酒芩4两,川厚朴2两(姜汁炒),苦杏仁3两(去皮尖),川乌2两(姜汁炒),羌活2两,枳壳2两,生甘草1两,炙甘草1两。再取三颗针346斤、干马齿苋87斤,粉碎为细粉,过100目罗,混匀。主治:湿热凝结,红白痢疾,脐腹疼痛,里急后重。
-
大黄连刺
拼音名:DàiHuánɡLiánCì别名:土黄连、石妹刺、大黄连、宽叶鸡肢黄连、刺黄连、鸡脚刺、三颗针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粉叶小檗的根和茎。髓部较大,约占直径的1/2。(2)取粉末少许置载玻片上,滴加30%硝酸1-2滴,静置片刻后镜检,可见黄色硝酸小檗碱针晶簇,加热后结晶消失并显红色。性味:味苦;主湿热泄泻;
-
黄疸树
《*辞典》:黄疸树:出处:《江苏药材志》拼音名:Hu nɡDɑnSh 别名:刺黄连、树黄连、土黄连(《广西中药志》),长叶小檗、土黄柏(《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三颗针(《广西中草药》)。小苞片披针形;针刺较多,单个或2~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细菌性痢疾,肠胃炎,咽喉炎,口腔炎,尿道炎,急性结膜炎,疮疡溃烂。
-
白英菊花饮
处方:白英30克,野菊花30克,臭牡丹30克,三颗针15克,苦参15克,白头翁15克,七叶一枝花15克,白花蛇舌草20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毒热型鼻咽癌。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肿瘤的诊断与防治》
-
人参降糖胶囊
人参降糖胶囊说明书:药品名称:人参降糖胶囊药品汉语拼音:RenshenJiangtangJiaonang剂型:0.3g。人参降糖胶囊的主要成份:红参、知母、五味子、干姜、人参茎叶总皂苷、三颗针。人参降糖胶囊的适应证:用于糖尿病。人参降糖胶囊的用法用量:每次2~注意事项:(尚不明确)
-
柴胡消痈汤
10g,芒消5~5g,法半夏3~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通里泻火。主胆道感染,痈疡型(脓毒型)。用法用量:热重,重用柴胡、黄芩,选加紫地丁、野菊花、黄连;湿重,重用茵陈、郁金、金钱草、栀子、大黄;痛重,加玄胡、川楝子;呕吐,加半夏、竹茹、生姜;瘀血,加丹参、川芎、红花;气阴欲脱,加独参汤、生脉散。
-
复方红藤合剂
处方:红藤30克,三颗针30克,丹皮12克,银花3克,芒硝12克,大黄15克,桃仁15克,薏仁12克,甘草3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排脓消肿,软坚通便。主热毒蕴结肠中,肉腐血败。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4次。摘录:余胜吾方
-
安徽刺黄柏
拼音名:ānHuīCìHuánɡBò英文名:rootofAnhweiBarberry别名:黄柏、刺黄柏、三颗针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安徽小檗的茎枝。花黄色,直径约1cm,花被6,内 花瓣基部有2枚腺体;髓约占直径的1/4,由薄壁细胞组成,有的细胞含草酸钙柱晶或方晶。性味:味苦;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咽喉肿痛;
-
刺郎果
拼音名:CìLánɡGuǒ别名:老虎刺、锈花针、刺檀香、三颗针来源:药材基源:为夹竹桃科植物假虎刺的根。花萼裂片披针形,长2.5mm,宽约lmm,内面被柔毛,基部无腺体;花冠高脚碟状,裂片长达7mm,宽约1.5mm,花冠筒长达1cm,雄蕊着生处的花冠筒膨大;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沙地灌丛中。性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阑尾2号
处方:红藤、三颗针、大黄(后下)、丹皮、川楝子、芒消(冲服)。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瘀攻下。主阑尾炎已成脓,或轻度破溃穿孔者。摘录:《新急腹症学》
-
一颗针
拼音名:YìKēZhēn别名:黄连、三颗针、刺榴根、子檗、刺檗、山石榴、刺木仔根、大刺根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日本小檗的根、根皮及枝叶。质硬,老根较难折断,折断面纤维性,横切面可见明显年 环,皮部棕色至黄棕色,木部黄色,中央呈枯朽状。木射线宽1-6列细胞,孔沟及纹孔明显,细胞中可见淀粉粒。
-
黑石珠
拼音名:HēiShíZhū别名:三颗针、刺黄连、鸡脚刺、刺黄芩、刺黄檗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深黑小黑檗的根或茎。叶3-4片簇生,革质;子房上位,具短花柱。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野荒坡灌丛中。化学成份:根含小檗碱(berberine)。性味:味苦;性寒归经:肝;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主湿热泄泻;目赤肿痛;
-
黄连素
黄连素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碱,是我国应用很久的中药。盐酸小檗碱外文名Berberine,BerberineHydrochloride,Umbellatine适应症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金葡菌等引起的肠道感染(包括菌痢)、眼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等有效。本品对幽门螺旋杆菌也有作用,而能使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减轻。
-
小黄连刺
拼音名:XiǎoHuánɡLiánCì英文名:rootofSoulieBarberry别名:刺黄芩、老鼠刺、黄檗刺、小黄檗刺、猫儿刺、三颗针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锥花小檗的根及茎枝。花期5-6月,果期7-9月。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0m的山谷灌丛中或山坡林缘。性味:味苦;性寒功能主治:清热燥湿;主湿热泻痢;热淋,带下;
-
消痔丸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XiaozhiWan标准编号:WS3-B-2980-98处方:地榆(炒炭)9g牡丹皮6g三颗针皮(炒炭)6g大黄(酒炒)9g黄芪6g白芨9g槐角(蜜炙)9g防己9g白术(炒)9g当归(酒炒)6g火麻仁(炒黄)9g动物大肠30g制法:以上十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草酸钙簇晶存在于薄壁细胞中,有时数个含晶细胞纵向连接,簇晶排列成行。
-
肠驱蛔汤
处方:槟榔1两,使君子5钱,雷丸5钱,苦楝皮5钱,川朴3钱,大黄4钱。主胆道蛔虫病恢复期。用法用量:寒证,宜加附子、桂枝,以温中助阳;热证,宜加茵陈、栀子、大黄、金钱草、黄芩、三颗针、虎杖,以清热利胆;大便秘结,加大黄、番泻叶,以软坚通便;呕吐,加旋复花、代赭石、半夏、竹茹,以降逆止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