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柏枝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柏枝:拼音名:ShuǐBǎiZhī别名:砂柳、臭红柳来源:为怪柳科水柏枝属植物水柏枝Myricariagermanica(L.叶卵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2-4(-6)mm,宽0.5-1mm,叶腋常生绿色小枝,枝上着生稠密的小叶。祛风止痒。外用:适量,煎水洗各家论述:《西藏常用中草药》:疏风,解表,透疹,止咳,清热解毒。
-
水柏枝属
中文名水柏枝属拼音名shuibaizhishu拉丁名Myricaria中国植物志50(2):167描述MyricariaDesv.水柏枝属,柽柳科,10种,广布于东半球,我国有8种;产西南部、西北和华北。花粉红色,排成腋生或顶生的总状花序;雄蕊10,很少8枚,花丝中部以下合生;子房顶部渐狭而有3个无柄的柱头;胚珠多数;蒴果3瓣裂;种子有具柄的束毛。
-
消痛贴膏
鉴别:药芯袋:(1)取本品内容物2g,加乙醇10ml,加热回流1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独一味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用于急慢性扭挫伤、跌打瘀痛、骨质增生、风湿及类风湿疼痛、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和陈旧性伤痛。消痛贴膏的主要成份:独一味、棘豆、姜黄、花椒、水牛角、水柏枝。
-
翁波
拼音名:WēnɡBō别名:河柏、水怪柳、西河柳、柽柳、山川柳、温木卜、水柏枝、臭红柳。叶密生于当年生绿色小枝上,卵形,线状披针形或铗长圆形,长2-4(-7)mm,宽0.5-2m。苞片宽卵形或椭圆形,长7-8mm,宽4-5mm,具膜质啮齿状边缘,常有尾状长尖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河滩;
-
奇正消痛贴
药品说明书:组成:含独一味、水柏枝、莪达夏、水牛角等。适应症:用于急慢性扭挫伤,跌打瘀痛,骨质增生,风湿及类风湿疼痛,亦用于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和陈旧性伤痛等。用法用量:将药垫塑料薄膜揭除,将小管溶液均匀涂在中间药垫表面,敷于患处。注意事项:过敏型体质患者可能有胶布过敏或药物接触性瘙痒反应。
-
沙红柳
拼音名:ShāHónɡLiǔ别名:喇嘛棍、胖柳、喇嘛杆来源:药材基源:为柽柳科植物宽叶水柏枝的嫩枝。晒干原形态:多分枝直立灌木,高约2。叶腋多生绿色小枝,小枝上的叶较小。子房卵圆满形,蒴果圆锥形,长约10m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沙滩沙地、沙坡及流动沙丘间洼地。性味:味辛;性温功能主治:发表透疹。
-
二十五味大汤散
检查: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0页)。用于久病不愈的身倦体重,胃、肝区疼痛,食欲不振,月经过多,鼻衄。3g,一日2次。云南省药品检验所起草
-
二十五味大汤丸
过筛,混匀,用渣驯膏加适量水泛丸,干燥,即得。性状:本品为棕褐色水丸;另取骨碎补,木香对照药材各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用于久病不愈的身倦体重,胃、肝区疼痛,食欲不振,月经过多,鼻衄。高血压、心脏病及糖尿病患者禁服。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大叶菜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D Y C i别名:梭罗草(《贵州民间药物》),山扁柏、水柏枝、山棍草(《广西药植名录》),石上柏(《新医学》(6、7):58,1971)。来源:为卷柏科植物深绿卷柏的全草。秋后采收,晒干。侧叶上半部为半矩圆状披针形,基部圆,包被枝上,下部有缘毛状的微齿牙,上部的齿牙疏稀;
-
水蕨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蕨:拼音名:ShuǐJu 别名:岂、水松草来源:蕨类水蕨科水蕨Ceratopteristhalictroides(L.1两,水煎服。叶2型,无毛,不育叶的柄长10-40cm,圆柱形,肉质,叶片直立或漂浮,狭矩圆形,长10-30cm,宽5-15cm,2-4回深羽裂,末回裂片披针形,宽约6mm;叶脉网状,无内藏小脉。性味:甘;主腹中痞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