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消化道出血
详见血证条。常见的病因有:(1)动静脉畸形与血管发育不良:下消化道肠壁血管发育不良、畸形等血管性病变引起的出血,近10年来已引起重视,已成为便血的重要病因之一。此外,如果患者排出鲜红色或暗红色血便,甚至排出凝血块也是出血量大的佐证。痔核或肛裂、肛瘘:(1)是便血常见病因之一,尤其是内痔出血甚为多见。
-
下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2016年版)
3.内镜、腹部CT、血管造影等检查明确出血的部位和病因后,采取相应诊断病因的治疗(转出本路径,进入相应的临床路径)。4.当各种检查不能明确出血灶或者严重出血危及患者生命时,需行手术探查。(四)标准住院日为3–7日。2.因消化道出血而诱发其他系统病变(例如肾功能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建议进入该疾病的相关途径。
-
下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2016年县级医院版)
3.内镜、腹部CT、血管造影等检查明确出血的部位和病因后,采取相应诊断病因的治疗(转出本路径,进入相应的临床路径)。4.当各种检查不能明确出血灶或者严重出血危及患者生命时,需行手术探查。(四)标准住院日为3–4日。2.因消化道出血而诱发其他系统病变(例如肾功能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建议进入该疾病的相关途径。
-
消化道出血
概述:消化道是指从食管到肛门的管道,包括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及直肠。40mg加冰生理盐水100~上消化道出血时对于抑酸药物的选择上质子泵抑制剂要优于H2受体拮抗剂,但出血急性期应选择静脉给药,对于出血停止后开始进食的患者如需继续口服抑酸药物治疗(尤其消化性溃疡者)可首选奥美拉唑。
-
结肠血管扩张症
概述:结肠血管扩张症是一组结肠血管畸形病变的总称,是由良性非肿瘤性扩张的血管丛构成,又称结肠血管发育不良、结肠血管扩张、结肠动静脉畸形。结肠血管扩张症宜与消化道肿瘤、食管静脉曲张和胃黏膜出血、结肠憩室炎、结肠血管瘤等引起下消化道出血相鉴别。相关药品:甲醛乙醇、肝素、加压素、吸收性明胶海绵、甘露醇
-
结肠动静脉畸形
概述:结肠血管扩张症是一组结肠血管畸形病变的总称,是由良性非肿瘤性扩张的血管丛构成,又称结肠血管发育不良、结肠血管扩张、结肠动静脉畸形。结肠血管扩张症宜与消化道肿瘤、食管静脉曲张和胃黏膜出血、结肠憩室炎、结肠血管瘤等引起下消化道出血相鉴别。相关药品:甲醛乙醇、肝素、加压素、吸收性明胶海绵、甘露醇
-
结肠血管发育不良
概述:结肠血管扩张症是一组结肠血管畸形病变的总称,是由良性非肿瘤性扩张的血管丛构成,又称结肠血管发育不良、结肠血管扩张、结肠动静脉畸形。结肠血管扩张症宜与消化道肿瘤、食管静脉曲张和胃黏膜出血、结肠憩室炎、结肠血管瘤等引起下消化道出血相鉴别。相关药品:甲醛乙醇、肝素、加压素、吸收性明胶海绵、甘露醇
-
结肠血管扩张
概述:结肠血管扩张症是一组结肠血管畸形病变的总称,是由良性非肿瘤性扩张的血管丛构成,又称结肠血管发育不良、结肠血管扩张、结肠动静脉畸形。结肠血管扩张症宜与消化道肿瘤、食管静脉曲张和胃黏膜出血、结肠憩室炎、结肠血管瘤等引起下消化道出血相鉴别。相关药品:甲醛乙醇、肝素、加压素、吸收性明胶海绵、甘露醇
-
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北京,2015)《临床肝胆病杂志》2016,32(2):203-2191.呕血和/或黑便和/或便血2.可伴有心悸、恶心、软弱无力或眩晕、昏厥和休克等表现(三)进入路径标准。3.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生命体征不稳定、休克、意识障碍等均属高危患者,在内镜检查后可能需要特殊治疗手段。
-
肠道血管畸形
概述:肠道血管畸形(vascularmalformationofintestine)包括动静脉畸形、血管扩张、血管瘤、血管发育不良等,是引起急性或慢性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常是血管本身异常,也可是某一系统性病症或某一综合征的表现之一。X线钡餐检查、内镜加活检检查及血管造影可确诊,必要时可行剖腹探查。
-
结直肠血管瘤
肠梗阻和肠套叠:息肉型结肠血管瘤患者除下消化道出血表现外,还可引起肠梗阻,文献报道大约77%的息肉型结肠血管瘤患者有因肠套叠引起的肠梗阻病史,部分患者还可以出现肠扭转。预后:结直肠血管瘤预后与血管瘤的生长部位、体积大小和浸润深度等有关,血管瘤部位较高、距齿状线远,体积较小,浸润较浅者,术后效果好;
-
大肠血管瘤
2.少数患者可发生肠套叠,肠梗阻或肠扭转。小肠恶性淋巴瘤:本病一般状况较差,病变侵蚀肠段的范围较广,X线征常呈较大的指压痕或充盈缺损。内镜下治疗:血管瘤较小,未破溃出血或出血量小的患者,可在内镜下采用高频电灼、激光、微波凝固或硬化剂注射等非手术疗法。:相关药品:鱼肝油酸钠、氧相关检查:粪隐血试验
-
潜血反应(粪便)
化验结果意义:(1)阳性:①下消化道出血:痔疮、肝裂、肛瘘、肛管或直肠损伤、非特异性直肠炎、结肠及直肠溃疡、直肠肿瘤、放射性直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憩室、结肠癌、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局限性肠炎、肠套叠、小肠血管瘤等。
-
下消化道出血紧急内镜检查和止血
操作名称:下消化道出血紧急内镜检查和止血适应证:下消化道出血以便血和贫血为主要表现。检查前晚泻药清肠或清洁灌肠。方法:1.急症内镜检查出血时患者全身情况较差,应尽可能缩短检查时间,插入方法同第2章第四节结肠镜检查,但操作时应尽可能避开凝血块,并尽可能少注气。
-
消化道出血血管内止血术
血红蛋白<70g/L者。下消化道出血患者首先进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导管头应位于中结肠动脉开口平面,摄片应包括盲肠、升、横结肠,若有造影剂外渗,则行血管加压素灌注治疗,而不行肠系膜下动脉造影。4.动脉内与静脉内灌注血管加压素比较表明,胃溃疡出出血显示静脉内灌注加压素其出血仅减少50%,而动脉内灌注者可减少95%。
-
粪颜色
概述:正常成人的粪便颜色因有粪胆素而呈黄褐色,婴儿因胆红素代谢尚未健全而呈黄色或金黄色,肉食者偏黑褐色,食绿叶菜者呈暗绿色,故粪便颜色可因进食种类而异。(2)白陶土色:胆道完全性梗阻、服钡剂后。(6)血样粪:便血(下消化道出血):痔、肛门裂、小肠腺瘤(肠息肉)、结肠癌、结肠憩室出血、溃疡性结肠炎等。
-
粪常规检查
粘液状:细菌性或阿米巴痢疾,急性血吸虫病,结肠憩室炎,结肠癌等。水样:食物中毒,婴幼儿腹泻,急性肠炎,急性肠道传染病。脂肪球:大量脂肪球见于胆道感染,胆道阻塞,胰腺功能障碍,结肠炎,乳糜泻等。夏科-雷登结晶:有夏科-雷登结晶: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淀粉颗粒:增多:慢性胰腺炎伴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
-
消化道出血定位显像
操作名称消化系统-消化道出血定位显像适应症下消化道出血灶的定位。2.肠蠕动过快者易致假阴性结果,必要时可在检查前给予肠蠕动抑制剂。诊断要点1.正常人腹部动态显像示腹主动脉及肾、脾、肝大血管影;3.腹部其他器官(胆道、泌尿道)出血可在相应部位表现为浓聚灶,加作侧位像有助与肠道出血鉴别。
-
卵黄管残体炎
卵黄管残体位于回肠末段与脐间胚胎时期卵黄管部分未闭遗留的先天性畸形,多位于远段80cm之回肠对系膜缘肠壁上与脐间,憩室腔与肠腔相通,一般不出现临床症状,当有炎症,溃疡,出血,穿孔或引起肠扭转肠梗阻等病理改变时而出现一系列不同的临床表现。用药原则1.一般症状者先以口服灭滴灵加青酶素、庆大酶素肌注为主。
-
异位胃黏膜显像
操作名称:异位胃黏膜显像适应证:异位胃黏膜显像适用于:1.下消化道出血疑有Mickel憩室和小肠重复畸形。准备:1.向患者说明检查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合作。为保证显像效果,不得使用过氯酸钾、水合氯醛等阻滞99mTc-过锝酸盐吸收的药物、阿托品等有抑制作用的药物以及可刺激胃液分泌的药物。
-
肠道出血显像
原理:人体红细胞被99mTc标记后(体内或体外法标记)或静脉注射99mTc标记胶体后,正常时胃肠壁含血量少基本不显影,如果肠壁有出血灶,99mTc标记的红细胞或胶体从肠壁黏膜处逸出进入肠道,形成该部位放射性浓聚,从而可对胃肠道出血做出诊断并可大致定位。5.应激性黏膜溃疡出血。6.外伤性脏器破裂出禁忌证:无明确禁忌证。
-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概述: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NonvaricealUpperGastrointestinalBleeding,ANVUGIB)是指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疾患引起的出血,也包括胰管或胆管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附近疾患引起的出血和内镜治疗后黏膜溃疡并发出血。质子泵抑制剂标准剂量推荐以奥美拉唑注射剂为例。
-
粪隐血试验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1)阳性:①便血(下消化道出血):痔、肝裂、肛瘘、肛管或直肠损伤、非特异性直肠炎、结肠及直肠溃疡、直肠肿瘤、放射性直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憩室病、结肠癌、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克罗恩病(局限性肠炎)、肠套叠、小肠血管瘤等。
-
粪中细胞
概述:显微镜检查是粪便常规检查必不可少的内容。(2)大量白细胞、少量红细胞和上皮细胞:细菌性痢疾。(3)白细胞: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志贺氏菌属感染、沙门菌属感染、侵袭性大肠杆菌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单核白细胞(伤寒)、嗜酸性白细胞:阿米巴痢疾、肠易激综合征(过敏性结肠炎)、钩虫病等。
-
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是对粪便的肉眼观察及显微镜检查,是检查消化道疾病的常用检查。粘液、脓血可见于结肠炎症,如细菌性或阿米巴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或直肠癌等。如有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食道静脉曲张等),可见黑色柏油样便;各种细胞,如上皮细胞,红、白细胞,结肠肿瘤,甚致可发现肿瘤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