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肠伤寒穿孔
肠壁上的淋巴结充血水肿,有大量巨噬细胞增生,淋巴细胞明显肿胀,伤寒杆菌被单核细胞-巨细胞吞噬后大多仍在细胞内继续繁殖,并随淋巴-单核细胞散布至全身。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伤寒病症状:典型的肠伤寒有持续高热、腹痛、便秘或腹泻、肝脾肿大、相对缓脉和白细胞减低。经磺胺甲噁甲噁唑/甲氧苄苄苄啶治疗后带菌率低。
-
布鲁氏菌肺炎
在急性期常有弥漫性细胞增生,在慢性期则可出现由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及淋巴细胞组成的肉芽肿,此系组织对病原菌的一种变态反应。到目前为止,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生素中,以磺胺、氯霉素及甲氧苄苄啶(TMP)透过最好。(2)布氏菌性心内膜炎:病死率很高,许多药物的联合应用均告失败。
-
布氏杆菌肺炎
在急性期常有弥漫性细胞增生,在慢性期则可出现由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及淋巴细胞组成的肉芽肿,此系组织对病原菌的一种变态反应。到目前为止,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生素中,以磺胺、氯霉素及甲氧苄苄啶(TMP)透过最好。(2)布氏菌性心内膜炎:病死率很高,许多药物的联合应用均告失败。
-
布鲁氏杆菌肺炎
在急性期常有弥漫性细胞增生,在慢性期则可出现由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及淋巴细胞组成的肉芽肿,此系组织对病原菌的一种变态反应。到目前为止,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生素中,以磺胺、氯霉素及甲氧苄苄啶(TMP)透过最好。(2)布氏菌性心内膜炎:病死率很高,许多药物的联合应用均告失败。
-
布氏菌肺炎
在急性期常有弥漫性细胞增生,在慢性期则可出现由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及淋巴细胞组成的肉芽肿,此系组织对病原菌的一种变态反应。到目前为止,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生素中,以磺胺、氯霉素及甲氧苄苄啶(TMP)透过最好。(2)布氏菌性心内膜炎:病死率很高,许多药物的联合应用均告失败。
-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
概述: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enteroinvasiveE.coli,EIEC)首先于1967年日本报告自患痢疾样腹泻的大儿童和成人中发现,常误为菌痢。肠侵袭性埃希大肠杆菌感染;国外已有100多例,国内也有少数病例报道,合并菌血症者症状较严重,病死率高达46%。对反复呕吐或严重脱水者,可考虑先静脉补液,尽快改为口服补液。
-
肠侵袭性埃希大肠杆菌感染
概述: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enteroinvasiveE.coli,EIEC)首先于1967年日本报告自患痢疾样腹泻的大儿童和成人中发现,常误为菌痢。肠侵袭性埃希大肠杆菌感染;国外已有100多例,国内也有少数病例报道,合并菌血症者症状较严重,病死率高达46%。对反复呕吐或严重脱水者,可考虑先静脉补液,尽快改为口服补液。
-
肠侵袭性埃希氏大肠杆菌感染
概述: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enteroinvasiveE.coli,EIEC)首先于1967年日本报告自患痢疾样腹泻的大儿童和成人中发现,常误为菌痢。肠侵袭性埃希大肠杆菌感染;国外已有100多例,国内也有少数病例报道,合并菌血症者症状较严重,病死率高达46%。对反复呕吐或严重脱水者,可考虑先静脉补液,尽快改为口服补液。
-
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
概述: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enteroinvasiveE.coli,EIEC)首先于1967年日本报告自患痢疾样腹泻的大儿童和成人中发现,常误为菌痢。肠侵袭性埃希大肠杆菌感染;国外已有100多例,国内也有少数病例报道,合并菌血症者症状较严重,病死率高达46%。对反复呕吐或严重脱水者,可考虑先静脉补液,尽快改为口服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