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一版)
(二)规范病例发现、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密切接触者管理等疫情处置工作。(二)各地完成个案调查后1周内将原始调查表(见附表1-1、1-2和1-3)的复印件或电子扫描件,由省级疾控中心以传真或者电子邮件形式上报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传真:010-58900506,E-Mail:cdcofic@chinacdc.cn)。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风险人群防护指南
三、居家隔离人员:(一)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采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注意保持手卫生,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如出现可疑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应立即停止工作,根据病情居家隔离或就医。
-
WS 694 —2020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学观察和救治临时特殊场所卫生防护技术要求
4.2.3.2大量污染物应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或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有效氯5000mg/L~醇类过敏者,可选择季铵盐类等有效的非醇类手消毒剂。6.2.4终末消毒:当密切接触者被确诊感染新冠病毒并离开医学观察场所后,由专业人员对场所内的物品和环境参照GB19193执行终末消毒。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
:县(区)级疾控机构接到辖区内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轻症病例、无症状感染者,以及聚集性疫情,应当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第三版)》(见附件2)在2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为与病例或感染者末次接触后14天。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②低氧血症,在吸氧3~3周达到高峰,表现为两肺大片实变影(“白肺”)。治疗方案目前尚无针对SARS-CoV的药物,临床治疗主要根据病情采取综合性措施,应全面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症状、体温、脉搏、呼吸频率、血象、SpO2或动脉血气分析,定期复查胸片(早期不超过3天),以及心、肝、肾功能和水电解质平衡等。
-
GBZ 58—2014 职业性急性二氧化硫中毒的诊断
职业性三氧化硫引起的急性中毒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4接触反应:短时间内接触较高浓度二氧化硫气体后,出现畏光、流泪、眼痛、眼部灼热感或异物感等眼部刺激症状及咽痛、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等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肺部无阳性体征和胸部X射线检查无异常,经18h医学观察,上述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2度喉阻塞。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四版)
基本信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于2020年1月27日《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77号)印发。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
-
GBZ 29—2011 职业性急性光气中毒的诊断
并予以对症治疗,如早期给氧,雾化吸入,解痉、镇咳等。虽然接触反应是指短时间接触光气后的一过性反应,肺部无阳性体征,胸部X射线片无异常发现,并非急性中毒,但为了预防和及时发现支气管炎、肺炎和迟发性肺水肿,需进行一定时间的医学观察(72h),并作对症处理,因此列入标准条文中,以引起重视。
-
拉沙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1.传染源和宿主动物:拉沙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主要传染源和宿主为啮齿动物,以多乳鼠为主,其次还有黑家鼠和小鼷鼠。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其中利巴韦林(ribavirin)治疗拉沙热抗病毒效果较好,在病程的任一时期使用都有一定疗效,早期使用最佳,病程1周内接受治疗可降低病死率,静脉用药比口服效果更好。
-
SARS
部分重症患者因为频繁咳嗽或需要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呼吸道分泌物多,传染性强。但是,SARS患者发病期间淋巴细胞减少,CD4+CD8+T均明显下降,表明细胞免疫可能受损,且临床上应用皮质类固醇可以改善肺部炎症反应,减轻临床症状,故目前倾向于认为SARS病毒感染诱导的免疫损伤是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
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部分重症患者因为频繁咳嗽或需要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呼吸道分泌物多,传染性强。但是,SARS患者发病期间淋巴细胞减少,CD4+CD8+T均明显下降,表明细胞免疫可能受损,且临床上应用皮质类固醇可以改善肺部炎症反应,减轻临床症状,故目前倾向于认为SARS病毒感染诱导的免疫损伤是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部分重症患者因为频繁咳嗽或需要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呼吸道分泌物多,传染性强。但是,SARS患者发病期间淋巴细胞减少,CD4+CD8+T均明显下降,表明细胞免疫可能受损,且临床上应用皮质类固醇可以改善肺部炎症反应,减轻临床症状,故目前倾向于认为SARS病毒感染诱导的免疫损伤是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
WS 470—2015 旋毛虫病暴发处理技术规范
附录A(规范性附录)可疑肉类中的旋毛虫检验:A.1肉样的采集:对猪肉进行旋毛虫检验时选择膈肌或舌肌,野猪肉选择前腿肌或膈肌,犬肉选择膈肌、腓肠肌或咬肌,马肉选择舌肌或咬肌,羊肉首选膈肌,其他动物选择膈肌或舌肌。从分液漏斗放出溶液时,为了防止可能有部分幼虫滞留在漏斗中,应把漏斗开关完全打开。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管理方案(第三版)
2.医学观察期间,密切接触者一旦出现任何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干咳、咳痰、鼻塞、流涕、咽痛、头痛、乏力、肌肉酸痛、关节酸痛、气促、呼吸困难、胸闷、结膜充血、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等),则立即向当地的卫生健康部门报告,并按规定送定点医疗机构诊治,采集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与排查工作。
-
儿童2019-nCoV病毒感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建议
③重症期:双肺弥漫性病变,以实变影为主,少数呈“白肺”,可见支气管空气征。3.确诊病例:在符合疑似病例标准的基础上,取痰液、咽拭子、下呼吸道分泌物、血、尿及肛拭子等标本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或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2.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或可疑暴露者应进行医学观察。
-
人感染动物源性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②可疑暴露者:在怀疑聚集性病例可能有共同暴露史时(判定原则见第六部分),应尽可能采集其他可疑暴露者在共同暴露后7天内的血清,并在2-4周后采集第二份血清(或者采集共同暴露后4周的单份血清)。如观察期无异常症状,观察期结束前,应由辖区疾控中心采集其咽拭子等相关标本,送当地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进行检测。
-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三版)
未能开展病毒分离的网络实验室需将H7核酸检测阳性病例的原始标本48小时内送国家流感中心,国家流感中心在2周内完成病毒分离和序列测定工作,并将序列提交流感病毒序列数据库进行反馈。聚集性病例一经确认后,应当于2小时内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并根据事件进展及时进行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二版)
2.聚集性病例是指7天内在小范围(如一个家庭、一个社区等)发现2例及以上,提示可能存在人际传播或因共同暴露而感染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聚集性病例中至少有1例确诊病例)。如已经网络直报的病例转院治疗,转出病例的医疗机构要通过人感染H7N9禽流感信息管理系统录入病例的转出情况。
-
GBZ/T 325—2022 疑似职业病界定标准
基本信息:ICS13.100CCSC60GBZ/T325—2022《疑似职业病界定标准》(Identificationstandardforsuspectedoccupationaldisease)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22年3月16日《关于发布《职业性二硫化碳中毒诊断标准》等4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通告》(国卫通〔2022〕3号)发布,自2022年9月1日起施行。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四)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疫点的环境消毒;
-
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
由于存在交叉免疫,接种天花疫苗可预防猴痘,我国既往的天花疫苗为复制型组织培养痘苗,暴露前接种可有效保护人群免受感染,而暴露后2周内,尤其是最初4天内接种者,约85%可产生免疫力,减轻症状严重性。3.环境和物体表面消毒:可选择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消毒剂擦拭、喷洒或浸泡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