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束支传导阻滞
疾病别名束支阻滞疾病代码ICD:I45.8疾病分类心血管内科疾病概述左束支传导阻滞(leftbundle-branchblock,LBBB)简称束支阻滞,包括左束支主干部阻滞及左前分支与左后分支双阻滞。实验室检查:可有原发疾病的相应实验室检查改变。Ⅱ、Ⅲ、avF导联呈QS型:经尸检证实,无下壁梗死的完全性左束支阻滞者下壁导联可呈QS型。
-
右束支传导阻滞
疾病别名右束支阻滞疾病代码ICD:I45.0疾病分类心血管内科疾病概述右束支传导阻滞(rightbundle-branchblock,RBBB)简称右束支阻滞。②部分冠心病及心肌病;或右胸导联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左胸导联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等。(2)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发右束支传导阻滞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应立即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
-
心室肌致密化不全
主要临床表现为:1.心力衰竭主要为左心衰竭,亦可合并右心衰竭,其机制为:①小梁化心肌及肌小梁间的间隙影响心肌的供血,尤其是心内膜下心肌,引起内膜下心肌纤维化及左室收缩功能明显下降,出现类似扩张型心肌病的表现;3.左室心尖部血栓形成心尖部的血栓有时可被误诊为NVM,但血栓回声密度不均有助于鉴别。
-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路径(2016年版)
3.除外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或严重机械性并发症者。2.药物治疗: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ⅡbⅢa受体抑制剂)、抗凝(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调脂(他汀类药物)、抗心肌缺血治疗(β阻滞剂、硝酸酯类、钙拮抗剂)、抗重构(β阻滞剂、ACEI或ARB、螺内酯)、抗心衰(利尿剂、正性肌力药,扩血管药物)。
-
感染性心肌炎临床路径(2019年版)
在诊断标准中,应除外的其他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原性心脏病以及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其他遗传代谢病等)、心肌病、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先天性完全性右或左束支传导阻滞、离子通道病、直立不耐受、β受体功能亢进及药物引起的心电图改变等。doc感染性心肌炎临床路径表单.
-
急性心肌梗死显像
概述:有些药物能选择性地浓聚在急性坏死的心肌细胞中,表现为异常增高的放射性浓聚区,而正常心肌不显影,通过对异常浓聚区的部位、范围以及浓聚程度的分析明确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3.怀疑右心室梗死。注意事项:1.心肌梗死灶显像对显像剂的要求较高,99mTc-PYP须新鲜配制,标记后在10min内静脉注射。
-
室内传导阻滞
室内传导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右束支、左前分支和左后分支,室内传导系统的病变可波及单支、双支或三支。左束支传导阻滞常发生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塞、急性感染、奎尼丁与普鲁卡因胺中毒、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与梅毒性心脏病。当右束支阻滞与左束支阻滞两者交替出现时,双侧束支阻滞的诊断便可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