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毒粒子
病毒粒子是成熟的或结构完整、有感染性的病毒个体,其结构包括:衣壳粒(cap-somere)构成病毒粒子的最小单位,是由1~6个相同多肽分子折叠缠绕而成的蛋白质亚单位。具有保护病毒核酸免受核酸酶及其他因子的破坏、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病毒的抗原性等重要作用。囊膜(envelope)又称被膜。
-
藻类DNA病毒科
藻类DNA病毒科病毒的蛋白质:纯化了的病毒粒子至少包含50种或更多种类的蛋白质,其分子量的范围大约为10-20×103Da,绿藻病毒属的代表中PBCV-1具有三种糖蛋白,三种肉豆蔻酰化蛋白(主要的衣壳蛋白Vp54,同时被糖基化和肉豆蔻酰化),一些磷酸化的蛋白质。PBCV-1同样也编码10个tRNA基因,其中的一个含有小的内含子。
-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1型
多角体形态常见的为六面体和二十面体,偶尔也有不规则的形态,大小很不均一,一般二十面体的大小为0.9-2.7μ,六面体多角体一般比二十面体者要大。球形病毒粒子随机地被包埋于这些晶格中,对晶格构造没有影响。相对而讲,质型多角体比较难溶解,往往剩下一个多孔的蜂窝状的基质,而没有留下像核型多角体那样的膜;
-
BmCPV-1
多角体形态常见的为六面体和二十面体,偶尔也有不规则的形态,大小很不均一,一般二十面体的大小为0.9-2.7μ,六面体多角体一般比二十面体者要大。球形病毒粒子随机地被包埋于这些晶格中,对晶格构造没有影响。相对而讲,质型多角体比较难溶解,往往剩下一个多孔的蜂窝状的基质,而没有留下像核型多角体那样的膜;
-
反转录病毒科
病毒复制开始以tRNA的3’末端为引物,用反转录酶将病毒RNA反转录成负链cDNA转录本,起始的短序列转移,通过RNA的双倍体末端序列的功能,从基因组的3’端进一步合成cDNA。整合的原病毒使用细胞RNA聚合酶II转录成病毒粒子RNA和对病毒LTRs信号响应的mRNA。一些囊膜糖蛋白的型决定子涉及病毒中和介导的抗体。
-
病毒
他把烟草花叶病株的汁液置于琼脂凝胶块的表面,发现感染烟草花叶病的物质在凝胶中以适度的速度扩散,而细菌仍滞留于琼脂的表面。病毒的结构结构完整,有感染性的病毒个体称为病毒粒子,核衣壳是病毒粒子的基本结构,复杂的病毒在核衣壳外包有囊膜,其上还生有刺突。
-
香石竹斑驳病毒属
香石竹斑驳病毒属病毒侵染寄主植物的茎、叶、花和根,也侵染顶端分生组织。感病组织的细胞质中分布着大量病毒粒子,成簇或分散,少见有结晶状排列。可低水平种传,甜瓜坏死病毒通过土壤中的油壶菌传播。豇豆斑驳病毒、菜豆轻型花叶病毒、芜菁皱缩病毒和黑绿豆斑驳病毒可由甲虫传播。
-
番茄丛矮病毒属
被番茄丛矮病毒属病毒侵染的寄主中,病毒粒子在植物薄壁组织和辅导组织中都存在。该属病毒引起的最显著细胞病变特征是在细胞质中产生多泡体结构,多泡体的体积可大到占据细胞质的大部分,有时在叶绿体中也可看到周边小泡,多泡体可能是RNA复制的场所。黄瓜坏死病毒通过油壶菌的游动孢子传播,一些病毒可低水平种传。
-
杆状病毒科
病毒核衣壳呈杆状,直径30-60nm,长度250-300nm病毒粒子包埋于大的蛋白质包涵体中。核型多角体病毒属的核衣壳囊膜化发生在细胞核,而颗粒体病毒属的囊膜化发生在核膜破裂后的核-质环境中。杆状病毒仅感染节肢动物,主要是昆虫纲的鳞翅目、双翅目及甲壳纲的十足目。
-
豇豆花叶病毒属
病毒感染后,当大量子代病毒粒子在感染细胞内形成时,完整的病毒粒子通过胞间连丝以及RNA翻译合成的48Kd/58kD蛋白质形成形成小管,能在邻近的细胞之间进行运动和扩散,从而感染邻近的健康细胞。我国报道的有豇豆花叶病毒、蚕豆真花叶病毒、蚕豆杂色病毒和南瓜花叶病毒等。
-
野田村病毒科
野田村病毒科病毒在细胞质中复制,RNA合成对放线菌素D抗性。病毒感染细胞中含有3个单链RNA分子,分别为RNA1、RNA2和亚基因组RNA3,RNA3并不包装到病毒粒子中。在实验室,本科的大多数成员都能在大蜡螟(Galleriamellonella)幼虫体内增殖,分离于蚊子的野田村病毒能在乳鼠中生长,但不能在果蝇培养细胞上生长。
-
黄病毒属
在与细胞相关的病毒粒子中,没有M蛋白,而是含有一个较大的前体蛋白,称为preM,它在病毒粒子从细胞的释放过程中或者在释放后的很短时间内被切割,细胞外病毒粒子的M蛋白仅与preM蛋白的C末端相关。C蛋白为核心蛋白,分子量约13kDa,富含精氨酸和赖氨酸残基。病毒基因组含单一的长ORF,它在膜结合多核糖体上进行翻译。
-
线虫传多面体病毒属
线虫传多面体病毒属病毒成员侵染寄主植物的所有组织,包括分生组织细胞。病毒粒子常呈纵列排在细胞质的小管结构中,有的小管与胞间连丝相连,一些病毒粒子处在胞间连丝中,这种小管与胞间连丝的联系可能与病毒粒子的转运有关。病毒广泛发生在一年生或多年生的草本或木本植物上,也有的病毒仅寄生一种植物。
-
甲型杆状病毒属
中文名称:甲型杆状病毒属英文名称:Alphabaculovirus;多角体的表面具有多层结构的外膜,称多角体膜。核型多角体病毒粒子是由衣壳(Capsid)包裹着髓核(Core)构成核衣壳(Nucleocapsid),核衣壳外被有囊膜(Envelope)所组成。单核衣壳多角体病毒是在一个囊膜内只含有一个核衣壳,如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等;
-
香石竹潜隐病毒属
在细胞核及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没有病毒粒子。香石竹潜隐病毒属病毒寄主:香石竹潜隐病毒属病毒成员单个病毒寄主范围很窄,有些有较多的实验寄主,香石竹潜隐病毒主要侵染石竹科植物。病毒通常由蚜虫以非持久方式传播,豇豆轻型斑驳病毒由粉虱传播,3个侵染豆科植物的病毒可经种子传播,实验中都可机械接触传播。
-
大麦病毒属
中文名称:大麦病毒属英文名称:Hordeivirus分类类型:属分类:帚状病毒科大麦病毒属大麦病毒属成员:大麦病毒属基本特性:大麦病毒属成员三分体基因、杆状粒体病毒。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SMV)很容易通过感染植物所结的种子传递给下一代,该病毒的不同毒力株可使大麦产生不同的病害症状,并造成大麦减产。
-
NPV
中文名称:甲型杆状病毒属英文名称:Alphabaculovirus;多角体的表面具有多层结构的外膜,称多角体膜。核型多角体病毒粒子是由衣壳(Capsid)包裹着髓核(Core)构成核衣壳(Nucleocapsid),核衣壳外被有囊膜(Envelope)所组成。单核衣壳多角体病毒是在一个囊膜内只含有一个核衣壳,如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等;
-
水稻病毒属
双链RNA的3`端既无polyA,也无类似tRNA的结构,RNA片段具有高度保守的末端核苷酸序列。S3、S8和S9编码蛋白是病毒粒子的主要成分。S8编码一个多聚蛋白,该蛋白可自我裂解成至少2个多肽,其中一个多肽是主要结构蛋白。水稻病毒属病毒存在于寄主植物的韧皮部薄壁细胞和筛管中,引起细胞增生和肥大,在叶片或叶鞘上产生耳突。
-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特征:猪不育和呼吸道综合症病毒分类上归套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曾经在我国猖獗一时的SARS病毒属套病毒目的冠状病毒科。N蛋白分子量为12kDa,M蛋白无糖基化,分子量约16kDa。重要的是要认识到,病毒经精液传播是零星发生的,所以公猪即使表现阴性却并不表示其再无可能经精液排出病毒。
-
花椰菜花叶病毒属
病毒寄主仅限于十字花科植物,蚜虫半持久传播,但不在蚜虫体内增殖,易摩擦接种传播,摩擦接种需病毒编码ORF产物参与。电镜下观察,内含体为电子致密具有小空泡区域的基质,病毒粒子主要处于电子致密基质中,,还有一种电子透明内含体,其中分布少量病毒粒子。病毒DNA复制部位在细胞核中。
-
变位病毒科
漂移病毒属成员与其它病毒的区别是,它们出现加工的囊膜蛋白,其中包括与反转录病毒跨膜蛋白(TM)和表面蛋白(SU)相对应的蛋白。基因组RNA转录从上游LTR起始,在下游LTR这一位点的下游终止,这将长末端重复序列分成基因组RNA的5’独特末端(U5)和3’独特末端(U3),或者是5’和3’末端的重复(R)。
-
豌豆耳突花叶病毒属
有的株系含有717bp的卫星病毒RNA。病毒感染寄主植物后,在感病植株的细胞核中有大量病毒粒子积累,在细胞质中较少,分散分布或呈结晶状排列,感染早期病毒粒子只在细胞核中,是病毒复制的场所,以后随着核被破坏而进入细胞质。病毒易机械接种传播,在自然界由蚜虫以持久方式(循回性)传播,但易丧失蚜传能力。
-
烟草脆裂病毒属
烟草脆裂病毒属病毒的寄主:烟草脆裂病毒属病毒寄主范围很广,超过50个科的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可被感染,侵染一般不是系统性的。TRV经过土居的线虫传播,病毒能持久性地存在于线虫上,但不能增殖,利用人工复制的病毒也能十分容易地接种易感植物。
-
正呼肠孤病毒属
病毒侵染的整个过程涉及吸附、侵入、粒子脱壳、mRNA不对称转录和翻译、子代亚病毒颗粒的装配、及随着粒子装配mRNA转录和翻译的进一步循环。病毒粒子在细胞质中积累,当感染细胞裂解时病毒粒子释放。正呼肠孤病毒的10个基因节段编码11种蛋白质,其中8个为结构蛋白,3种非结构蛋白。
-
马铃薯X病毒属
每个病毒粒子包含单一的RNA分子,长5.9-7.0kb,多数病毒基因组含5个ORF。马铃薯X病毒属病毒可引起许多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系统花叶和环斑症状,单一病毒寄主范围窄,马铃薯X病毒仅感染茄科植物。病毒世界性分布,我国常见的有马铃薯X病毒、仙人掌X病毒、建兰花叶病毒和水仙花叶病毒等。
-
马动脉炎病毒
中文名称:马动脉炎病毒英文名称:Equinearteritisvirus分类类型:种分类:成套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马动脉炎病毒马病毒性动脉炎:马病毒性动脉炎又叫马传染性动脉炎,是由马动脉炎病毒(Equinearteritisvirus,EAV)引起,在马属动物之间通过呼吸道和生殖器官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目前在世界许多国家存在。
-
EAV
中文名称:马动脉炎病毒英文名称:Equinearteritisvirus分类类型:种分类:成套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马动脉炎病毒马病毒性动脉炎:马病毒性动脉炎又叫马传染性动脉炎,是由马动脉炎病毒(Equinearteritisvirus,EAV)引起,在马属动物之间通过呼吸道和生殖器官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目前在世界许多国家存在。
-
马铃薯Y病毒属
在我国,马铃薯Y病毒、大豆花叶病毒、高粱花叶病毒、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甘蔗花叶病毒、芜菁花叶病毒、玉米矮花叶病毒、芋花叶病毒、烟草蚀纹病毒、菜豆普通花叶病毒、菜豆黄花叶病毒、甜菜花叶病毒、麝香石竹脉斑驳病毒、辣椒脉斑驳病毒、洋葱黄矮病毒、西瓜花叶病毒、郁金香杂色病毒等已有研究报道。
-
樱桃锉叶病毒属
据浮力密度不同发现有3种病毒粒子,位于最上部的粒子中空,沉降系数56S,中部及底部包括基因组RNA。基因组有两种线状(+)ssRNA,RNA1约7000nt,RNA2约3300nt,两种RNA3’末端都聚腺苷化,编码一个可产生成熟蛋白的多聚蛋白,有VPg存在。樱桃锉叶病毒属病毒寄主范围因病毒不同而较宽或窄,症状通常轻微或无症。
-
坏死病毒属
ORF4编码29-30kDa的外壳蛋白。坏死病毒属病毒感染寄主后,烟草坏死病毒(无卫星病毒株系)在侵染的普通烟叶肉细胞中,病毒粒子大量分布在坏死细胞的细胞质中,许多粒子排列成结晶状,细胞壁扭曲,还存在电子致密的小块无定形物质。自然界由侵害植物根部的芸薹油壶菌游动孢子传播病毒。
-
伴生病毒属
基因组编码一个多聚蛋白,随后切割成一系列产物,包括3个外壳蛋白,外壳蛋白上游大约有400个氨基酸。内含体周围分布着线粒体。病毒粒子常分布在细胞质内一种直径为45nm的小管中,这种含病毒粒子的小管也出现在筛管内。伴生病毒属病毒的自然寄主有限,欧防风黄点病毒系统侵染一些伞形科植物及个别其它科植物。
-
水稻矮化病毒属
病毒基因组编码一个多聚蛋白,随后切割形成一系列已知或未知蛋白,包括3个外壳多肽。病毒感染寄主的细胞病理学因种而异。玉米褪绿矮缩病毒可在受侵染的韧皮部组织中观察到,较少发生在叶肉组织薄壁细胞中,细胞质中存在电子致密的颗粒状基质,基质中分布着病毒粒子。水稻东格鲁球状病毒发生于东南亚各国及印度、巴基斯坦。
-
温州蜜柑矮缩病毒属
据浮力密度不同发现有3种病毒粒子,位于最上部的粒子中空,沉降系数50-60S,中部及底部包括基因组RNA。基因组有两种线状(+)ssRNA,3’末端有poly(A)尾,编码一个可产生成熟蛋白的多聚蛋白。系统侵染需要两种RNAs参与。温州蜜柑矮缩病毒传播介体未知,本属其他病毒则可通过线虫、蚜虫或种子传播。
-
细胞核弹状病毒属
沉降系数810-950S。病毒在寄主植物的细胞核中增殖,核内形成颗粒状内含体(病毒基质),可能是病毒复制的场所,病毒的形态发生在核内膜上,具包膜的完整病毒粒子积累在核周腔内。细胞核弹状病毒属病毒寄主范围较广,马铃薯黄矮病毒的寄主包括茄科、菊科、十字花科、唇形科、豆科、玄参科等的60多种双子叶植物。
-
巨脉病毒属
外壳蛋白由一种多肽组成,分子量为48kDa。巨脉病毒属病毒感染寄主植物后,存在于植物的叶片和根内,在叶肉组织和微管束薄壁组织的细胞种分布着杆状病毒粒子,感病细胞中产生结晶状内含体,其中含有病毒粒子。烟草矮化病毒也不能感染莴苣。巨脉病毒属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油壶菌属真菌在土壤或水中传播,能机械接种传播。
-
香石竹环斑病毒属
病毒感染寄主植物的茎、叶、花和根,也感染顶端分生组织。香石竹环斑病毒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几种石竹科植物,实验中可侵染25个科的133种双子叶植物,引起叶片斑驳、环斑、矮化和畸形,有时叶尖坏死。病毒易机械接种传播,无种传,不能由昆虫、线虫和土壤真菌传播,但能由未加生物介体的土壤传播。
-
毛形病毒属
一种主要外壳蛋白的分子量为28-33kDa,由重复外壳蛋白基因编码一个外壳蛋白类似物,分子量为52kDa。毛形病毒属病毒寄主细胞病变了解较少,病毒粒子存在于维管束薄壁细胞中,感病细胞含有膜状体结构,,有的在细胞筛管中具有含小泡的纤维状结构。莴苣侵染性黄化病毒分布于美国,甘薯褪绿矮化病毒在以色列、尼日利亚有报道。
-
弹状病毒科
在制备弹状病毒的过程中,很容易见到DI颗粒,DI颗粒宽度与标准病毒粒子相同,但长度只有标准弹状病毒的20%-50%,DI颗粒含有与标准病毒相同的脂质和蛋白质组成,但由于缺少50%-80%的核苷酸序列,,因而DI颗粒无感染性。在水泡性病毒属中,这两个碱性蛋白高度保守,但功能未知。
-
等轴不稳环斑病毒属
RNA的5`端有一个甲基化帽子结构。等轴不稳环斑病毒属病毒侵染寄主植物的大部分组织,但大多数不引起细胞的明显病变,无特殊的内含体。烟草线条病毒粒子存在于分生组织和薄壁组织的细胞质中,但不易清楚辨别,很少在细胞核内观察到,,无病毒粒子聚集体,细胞核、细胞壁和其它细胞器没有特殊变化。
-
牛病毒性下痢病病毒1型
中文名称:牛病毒性下痢病病毒1型英文名称:Bovineviraldiarrheavirus1分类类型:种分类: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牛病毒性下痢病病毒1型牛病毒性下痢病病毒的发现:牛病毒性下痢病是欧美各国奶牛和肉牛群的常发病。鼻孔、唇和颊腔粘膜充血。犊牛在吮吸初乳后的抗体滴度可达1∶1024,28周龄时为1∶16,但此时已不能耐受强毒攻击。
-
四体病毒科
四体病毒科(Tetraviridae)分两个病毒属:β四体病毒属(Betatetravirus)和ω四体病毒属(Omegatetravirus)。病毒粒子的沉降系数194~210S,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1.27~1.31g/ml,pH3.0下稳定,抗乙醚。在自然情况下,幼虫通过摄食污染四体病毒的食物而致病。但多为零星发生。病死虫组织溶解成液状,死虫呈黑色。
-
碧冬茄病毒属
碧冬茄病毒属病毒存在于寄主植物的叶肉、表皮、维管束薄壁组织、韧皮部组织及伴胞中,在细胞质合细胞核中均发现病毒粒子,感病细胞产生形状特殊的病毒基质。细胞中内质网增生,形成多层膜结构,包围着含病毒粒子和电子致密基质的区域。碧冬茄病毒属病毒自然寄主为碧冬茄,症状为褪绿脉明,叶片畸形,随季节而不同。
-
细胞质弹状病毒属
病毒基因组在感染细胞质中复制,复制与纤维状结构的病毒基质有关,病毒形态发生与内质网池有关,在病毒纯化时易检测到内质网源的转录酶活性。5`端的187nt非编码区与3`端前导序列互补,各基因的顺序依次为3`-N-4a-4b-M-G-L-5`。莴苣坏死黄化病毒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有报道,我国已报道北方禾谷花叶病毒和草莓皱缩病毒等。
-
苜蓿花叶病毒属
中文名称:苜蓿花叶病毒属英文名称:Alfamovirus分类类型:属分类:雀麦花叶病毒科苜蓿花叶病毒属苜蓿花叶病毒属成员: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mosaicvirus)苜蓿花叶病毒属基本特性:苜蓿花叶病毒属病毒粒子为杆菌状或准等轴对称的长形,粒子的圆柱部分由六角晶格组成,两端是等轴多面体结构,无包膜。
-
黄病毒科
黄病毒科三个属的RNA基因组有相似的组成,且是仅有的在感染细胞中发现病毒mRNA。在黄病毒属成员中,翻译起始依赖于帽子,而瘟病毒属和丙肝病毒属成员报道有IRES。非结构蛋白包括丝氨酸蛋白酶、RNA解悬酶、RdRp。RNA合成发生在与内质网相连的细胞质,经历全长负链中间体的合成。病毒粒子和囊膜的装配发生在细胞内膜。
-
矮缩病毒科
这些卫星类似DNAs很不一样,在系统发生学上也与该科病毒的DNA不同,但在结构和系统发生学上与矮缩病毒属类似repDNAs相似,最近发现此类DNAs与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属藿香黄脉病毒和棉花卷叶病毒有关。病毒粒子只有单个CP,约19kD。而且,至少5-7种非结构蛋白是由基因组ssDNA转录的mRNAs编码而成。
-
双节段RNA病毒科
传染性胰坏死病毒(IPNV)A节段分子大小为3092bp,B节段为2784bp。病毒粒子含有5个多肽。VP3分子量为30kDa,是内衣壳蛋白和组特异性抗原。在IBDV中,VP1与鸟苷酰基转移酶及甲基转移酶活性相关联。基因组B节段含一个ORF3,编码94kDa蛋白。
-
黄症病毒科
马铃薯卷叶病毒属和耳突花叶病毒属RNA的5`端有一个VPg结构,黄症病毒属的5`端没有VPg。黄症病毒科病毒广泛分布于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一些病毒的寄主范围多半局限于单个科植物,如大麦黄矮病毒和禾谷类黄矮病毒侵染多种杂草,菜豆卷叶病毒主要侵染豆科植物,胡萝卜红叶病毒主要侵染伞形科植物。
-
蚕豆病毒属
蚕豆萎蔫病毒侵染的植物表皮细胞中,可看到无定形体和结晶状内含体。病毒粒子存在于细胞质中,形成许多长形或四方形的结晶体,结晶体中病毒粒子排列紧密而整齐。蚕豆病毒属病毒寄主范围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一些科,蚕豆萎蔫病毒寄主范围极广,可感染44个科186属中的328植物,包括40种豆科植物。
-
番茄斑萎病毒属
S片毒的互补链RNA编码28.8kDa外壳蛋白,病毒链RNA编码52.4kDa的非结构蛋白NSs。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的寄主:在寄主植物中,病毒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和花瓣中,在一些金莲花植物中,仅发现在花药室内壁,而不在绒毡层或花粉细胞中。病毒也可以通过汁液传播,种子带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