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分泌腺
内分泌腺或称无管腺,是没有导管的腺组织,其分泌物直接进入毛细血管或组织间液。腺细胞的分泌物称为激素,激素透过毛细血管和淋巴管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作用于全身。激素的作用有明显的特异性,某种激素只能对特定的器官或细胞起作用,某种激素所作用的器官或细胞,称为该激素的靶器官或靶细胞。
-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是人体内神经系统以外的另一个重要的机能调节系统。人体内分泌系统包括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肾上腺、松果体等内分泌腺,还包括一些分散在其它器官组织中的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团块,如消化道粘膜中分散存在的内分泌细胞(胰岛是属于内分泌腺还是分散的内分泌组织,看法尚不完全统一)。
-
无管腺
内分泌腺或称无管腺,是没有导管的腺组织,其分泌物直接进入毛细血管或组织间液。腺细胞的分泌物称为激素,激素透过毛细血管和淋巴管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作用于全身。激素的作用有明显的特异性,某种激素只能对特定的器官或细胞起作用,某种激素所作用的器官或细胞,称为该激素的靶器官或靶细胞。
-
伴肿瘤的低血糖症
疾病分类:内分泌科疾病概述:癌除了由于肿瘤本身及转移灶的侵害引起症状外,还可通过产生激素性或体液性物质分布至全身而导致多种临床表现的出现,有时后者的严重性较本身的危害更大。诊断检查:临床诊断异位激素分泌综合征的依据为:(1)肿瘤和内分泌综合征同时存在,而肿瘤有非发生与正常时分泌该激素的内分泌腺。
-
代偿性功能增强
某器官的一部分或成对脏器的一侧受到损害或切除时,残余部分或残留的另外一侧脏器则肥大,并出现功能增强时称之为代偿性肥大或代偿性功能增强(compensatoryhyperfunction),这在内分泌腺尤为明显。例如切除大部甲状腺后,因甲状腺激素减少,致促甲状腺素分泌抑制解除,甲状腺分泌增加向发生残余部分的代偿性肥大。
-
代偿性肥大
某器官的一部分或成对脏器的一侧受到损害或切除时,残余部分或残留的另外一侧脏器则肥大,并出现功能增强时称之为代偿性肥大或代偿性功能增强(compensatoryhyperfunction),这在内分泌腺尤为明显。例如切除大部甲状腺后,因甲状腺激素减少,致促甲状腺素分泌抑制解除,甲状腺分泌增加向发生残余部分的代偿性肥大。
-
腺体
腺体gland指包围暂储分泌物的腺腔(glandularlumen)的分泌上皮细胞(腺细胞)群而言。这样的腺体称外分泌腺。另外,没有导管,而将分泌物放到血管中的分泌细胞群,也同样是腺体,这称为内分泌腺(无管腺ductlessgland)。内分泌腺中,细胞有的失掉上皮的排列(例如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脑下垂体和黄体等)。
-
毛细血管
介于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分布于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中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为缝隙连接(缝隙宽150埃),称连续毛细血管;分布于内分泌腺、肾脏等处的毛细血管,除有缝隙连接外,细胞本身有许多小孔,(孔径800~肝、脾血窦的基膜不完整或无基膜,通透性比毛细血管大,较大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可以通过。
-
头腹腺
头腹腺亦称为腹面腺或头部腺。是不完全变态昆虫的胚胎和幼虫(若虫)的内分泌腺,认为是完全变态昆虫前胸腺的原始形态。在胚胎期,于咽侧体后面由下颚节发生,总之是位于后头部的腹面。也有由分散的细胞构成的(吸血蝽象),多数是圆形的小腺体。对于蝗虫在胚胎期已引起脱皮。甲壳类的Y器官与此腺体起同样的作用。
-
促雄性腺
促雄性腺亦称雄性腺。附着在雄性输精管末端,由数个细胞构成。如果把这个腺移于雌性个体,则卵巢机能逐渐衰退,开始产生精子,每次蜕皮,颚足的形态变成雄的,第一腹足贴近交尾器,抱卵囊暂不消失。团子虫和鼠妇有同样机能的腺体,位于精巢上端部。同样腺体在甲壳类中亦广泛存在。
-
腺瘤
腺瘤adenoma是腺上皮发生的良性肿瘤。见于乳腺、垂体、甲状腺、卵巢等内分泌腺和胃、肠、肝等处。发育缓慢,形成局限性结节,表面呈息肉状或乳头状。细胞排列也很规整,以其固有膜与周围的结缔组织间形成明显的分界,但缺少排泄管形成或异常分泌等表明在构造和功能方面多少有些异型性。
-
腺垂体
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与促黑(素细胞)激素(MSH);由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卵泡刺激素(FSH)与共同体生成素(LH);②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腺垂体的这些激素是通过调节靶腺的活动而发挥作用的,而GH、PRL与MSH则不通过靶腺,分别直接调节个体生长、乳腺发育与泌乳、黑素细胞活动等。
-
脑垂体
脑垂体又称垂体。根据胚胎学和组织学、生理学,将垂体分为以下几部分:腺垂体和神经垂体虽然共同组成垂体,但在发生学、组织学和生理功能方面都极为不同。神经垂体是神经垂体细胞组成的神经组织,而不含腺细胞。腺垂体分泌至少7种激素,与下丘脑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功能单位,起着上连中枢神经,下接靶腺的“桥梁”作用;
-
痛性肥胖病
疾病别名德尔肯病,Dercum病,adiposidolorosa疾病代码ICD:L99.8*疾病分类神经内科疾病概述痛性肥胖病(dolorosaadiposis)又称Dercum病,为一种少见的妇女绝经后期疾病,表现为脂肪沉着、堆集,臃肿的皮下脂肪瘤样硬性斑块,伴有红斑,有剧烈疼痛,性腺功能减退。其他辅助检查:组织病理:皮下脂肪坏死,小叶间质增生。
-
神经体液相关说
神经,是指从神经末梢到大脑皮层的完整系统。体液,是指来自内分泌腺或体内任何组织细胞的,可以借血液循环运行或自行渗透浸润的一切化学物质或代谢变化的总称。针刺是对神经系统的刺激,可以引起反射作用,这一反射作用的传出途径,可能通过神经,也可能通过神经与体液的综合活动而达到效应器官。(2)交感神经营养作用;
-
向腺性激素
促激素又名向腺性激素指以促进其他内分泌腺活动为主要生理作用的激素。脊椎动物脑垂体前叶的促性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昆虫脑的促前胸腺激素等均属于这类。这类激素曾称为trophichormone,由于词意具有“提供营养”的涵义,所以现在多用trophichormone一词。
-
围心腺
围心腺亦称围心腔腺。(1)系位于软体动物围心腔壁上的一种形态复杂的腺体,略呈褐色。腺状部由围心腔壁的细胞分化而成,可将体腔内产生的废物(马尿酸等)排至围心腔,经肾管(包耶纳氏器)排出体外。瓣鳃类的凯勃氏器(Kebersorgan)即属此型。(2)系围心细胞集中所成的内分泌腺样器官,见于竹节虫类等。
-
脂肪的代谢
脂肪的代谢是指食物中的脂肪在消化道内通过胆汁的乳化和脂肪酶的催化下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经扩散的形式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后,在上皮细胞内再合成脂肪,与载脂蛋白结合后和类脂、胆固醇混合后一起进入毛细淋巴管,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最后输送到各部分组织。
-
间脑
间脑位于中脑上方,两大脑半球之间,大部分被大脑半球所覆盖,并与两半球紧密连接。除嗅觉外,各种感觉传导束都在丘脑内更换神经元后,才能投射到大脑皮层的一定部位,所以丘脑是皮层下感觉中枢。一侧丘脑受刺激,可出现对侧半身感觉过敏或疼痛。下丘脑的前下方有视神经会合而成的视交叉,后方有一对小突起,称为乳头体。
-
促激素
促激素又名向腺性激素指以促进其他内分泌腺活动为主要生理作用的激素。脊椎动物脑垂体前叶的促性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昆虫脑的促前胸腺激素等均属于这类。这类激素曾称为trophichormone,由于词意具有“提供营养”的涵义,所以现在多用trophichormone一词。
-
尿3-甲氧-4羟杏仁酸(VMA)
别名:VMA正常值:新生儿<5.1μmol/d婴儿<10.1μmol/d儿童5.1~化验结果意义:增高:嗜铬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神经节神经瘤、某些类癌综合征、多发性内分泌腺肿瘤综合征(MEN)等。注意:应用儿茶酚胺类药物、组织胺,胰岛素,左旋多巴、锂盐、利血平、水杨酸等。
-
心侧体
心侧体corpuscardiacum,pl.corporaca-rdiaca是属于昆虫脑后方内分泌腺群的腺体组织。多数为近于球形小体,胚胎发育期与脑下神经节(hypocerebralganglion)同是口凹的背壁陷入形成的,由间脑的神经分泌轴索的球粮状末端、真正神经分泌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变成的。是蠊类作用于围心细胞,促进增强心脏搏动的物质分泌。
-
胚层
胚层是动物原肠胚的细胞层。各个器官又是由不同胚层所分化的不同组织所构成。外胚层形成神经系统、皮肤的表皮及毛、羽、鳞、甲和皮脂腺等皮肤的衍生物、角膜、视网膜、牙釉质、口、鼻腔和肛门的上皮等。内胚层形成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上皮、消化腺(肝、胰)、内分泌腺(甲状腺、甲状旁腺及胸腺)以及尿道和膀胱的上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