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口物品生产经营单位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
已进入国内储存、销售、加工环节但未取得核酸检测阴性和消毒证明的进口物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落实主体责任,选择独立的、不会对其他物品造成污染的区域进行暂时性封存,并尽快完成存量物品的核酸检测和预防性消毒,在取得核酸检测阴性和消毒证明后方可进行入库储存、加工和销售。按属地要求对进入人员进行健康管理。
-
流行性感冒临床路径(2016年版)
2.出现高热、头痛、周身酸痛等临床表现,同时有以下一种或几种实验室检测结果:(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采用real-timeRT-PCR和RT-PCR方法);1.呼吸道传染病隔离。(4)胸片、心电图。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心肌酶同工酶、血乳酸、BNP、血培养、动脉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胸部CT。流行性感冒临床路径.
-
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路径(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
4.根据上述1-3条标准临床诊断或/和咽拭子肠道病毒(CoxA、B,埃可病毒等)抗原或核酸检测阳性。3)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或心肌酶有异常者;咽痛明显者可局部使用口腔喷雾剂;:1.咽痛缓解,体温正常,咽部疱疹消退,无呼吸、吞咽困难;二、疱疹性咽颊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_疱疹性咽峡炎(ICD-10:B08.552);
-
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二版)
附件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常态化疫情防控医疗器械及环境物体表面消毒方法推荐方案:一、诊疗用品与医疗设备清洁、消毒与灭菌方法范围消毒对象清洁消毒与灭菌清洁消毒频次备注诊疗用品呼吸机、麻醉机的螺纹管、湿化器1.清洗消毒机按管道清洗流程清洗2.流动水冲洗、干燥1.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干燥;2.便器清洗消毒器处理。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
-
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第二版)
2.5.4加强手卫生。7.1出现健康状况异常人员的应急处置:冷链食品生产经营相关区域一旦发现病例或疑似新冠肺炎的异常状况人员,必须实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防控措施,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疫点消毒等工作,并对该人员作业和出现的区域及其加工的冷链食品进行采样和核酸检测。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部分支气管黏膜上皮、肺泡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呈新型冠状病毒抗原免疫染色和核酸检测阳性。:1.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输注剂量为200~符合ECMO指征,且无禁忌证的危重型患者,应尽早启动ECMO治疗,避免延误时机,导致患者预后不良。针刺方法:选以上穴位,针刺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
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 的总体方案
基本信息:《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由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于2022年12月26日《关于印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总体方案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44号)印发。如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指氧饱和度小于93%等情况应尽快转诊。
-
不明原因儿童严重急性肝炎诊疗指南(试行)
:在除外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留取多种样本以便进行病因学调查,包括血液(全血和血浆)、呼吸道(鼻咽或口咽拭子、鼻咽吸取物等)、粪便和尿样本等。有吐泻等胃肠道症状者,可用大便标本进行人腺病毒、 状病毒及诺如病毒等核酸检测。
-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1版)
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H1~发生ARDS时,病变分布广泛。在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特别是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或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以诊断。扎那米韦成人剂量10mg,每日两次吸入。
-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定点医院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1〕78号)
基本信息:《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定点医院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1〕78号)由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于2021年8月6日印发。隔离病区工作结束后返回其他病区工作前,应当按照规定做好隔离观察和核酸检测等工作。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
二、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以下简称新冠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4.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外来人员进入脆弱人群聚集场所等,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现场开展抗原检测。
-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二版)
2.聚集性病例是指7天内在小范围(如一个家庭、一个社区等)发现2例及以上,提示可能存在人际传播或因共同暴露而感染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聚集性病例中至少有1例确诊病例)。如已经网络直报的病例转院治疗,转出病例的医疗机构要通过人感染H7N9禽流感信息管理系统录入病例的转出情况。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
电镜下支气管黏膜上皮和工工型肺泡上皮细胞胞质内可见冠状病毒颗粒。(2)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4.肺内病变在短期内迅速进展。4.增加“肾功能衰竭和肾替代治疗”:除了查找肾功能损伤的原因外,对于肾功能衰竭的重症患者可选择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同时给出治疗指征。
-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三版)
未能开展病毒分离的网络实验室需将H7核酸检测阳性病例的原始标本48小时内送国家流感中心,国家流感中心在2周内完成病毒分离和序列测定工作,并将序列提交流感病毒序列数据库进行反馈。聚集性病例一经确认后,应当于2小时内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并根据事件进展及时进行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4年版)
在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特别是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或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动态检测双份血清H7N9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可作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诊断。对于低钾血症,应给予氯化钾、门冬氨酸钾等补钾治疗。
-
全国流感监测方案(2010年版)
暂不具备流感病毒分离能力的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收到哨点医院的常规监测标本后,要在1周内利用核酸检测方法进行流感病毒亚型鉴定。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收到暴发疫情标本后,要求在24h内利用核酸检测方法进行流感病毒亚型鉴定,检测结果在监测完成后24h内上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
基本信息:《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由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于2022年12月7日《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17号)印发。2.转诊治疗。2.养老机构工作人员要在有需要时,按照说明书要求和流程为养老机构内的老年人进行抗原检测和结果判读。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
如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可开展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第四篇重点场所:16.商场、超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一、完善防控制度:1.落实主体责任,商场、超市负责人是“乙类乙管”防控第一责任人,落实国家卫生标准和防控措施,完善防控制度,做好口罩、手套、洗手液、消毒剂等防疫物资保障。
-
淋病临床路径(2016年版)
女性主要为淋菌性宫颈炎表现为脓性白带、宫颈红肿、宫颈口粘液脓性分泌物,亦可无明显临床表现。(4)取尿液、尿道或宫颈分泌物标本做淋球菌核酸检测。6眼结膜拭子:翻开下眼睑,用取材拭子从下眼结膜表面采集分泌物。如果衣原体感染不能排除,加上抗沙眼衣原体感染药物。(4)淋菌性咽炎:头孢曲松250mg,单剂肌注;
-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一版)
(二)规范病例发现、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密切接触者管理等疫情处置工作。(二)各地完成个案调查后1周内将原始调查表(见附表1-1、1-2和1-3)的复印件或电子扫描件,由省级疾控中心以传真或者电子邮件形式上报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传真:010-58900506,E-Mail:cdcofic@chinacdc.cn)。
-
WS 283—2020 炭疽诊断
A.1.2血液标本:所有疑似病例,都应无菌操作采集血液标本5mL,用于显微镜检查、培养、抗原和核酸检测,并留取血清做抗体检测。在焦痂期,用两根生理盐水湿润的无菌棉签在焦痂处反复涂抹。可疑菌落也可进行核酸检测,检出炭疽芽胞杆菌特异性核酸片段可判定为炭疽芽胞杆菌(见附录D)。酶标板置37℃湿盒中孵育60min。
-
WS/T 573—2018 感染性疾病免疫测定程序及结果报告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3临床检测程序的建立:3.1一般原则:病原体所涉及的检测方法一般包括:免疫学筛查试验或诊断试验、免疫学确证试验、培养、涂片或核酸检测。标准下载:WS/T573—2018感染性疾病免疫测定程序及结果报告
-
WS/T 698—2020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重点场所和单位卫生防护指南
A.18.2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每日对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进行登记,如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A.19.10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和包车宜配备手持体温检测仪,在中高风险地区始发、终到或途径上下客的客车后排设置为应急区域,使用简易窗帘‘盖布’遮挡,用于临时隔离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乘客。B.4.2.5单位食堂不提供堂食。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组织灶性出血、坏死,可出现出血性梗死。肺内支气管黏膜部分上皮脱落,腔内可见黏液及黏液栓形成。电镜下支气管黏膜上皮和工工型肺泡上皮细胞胞质内可见冠状病毒颗粒。其指征包括:①高钾血症;④多器官功能不全时的液体管理。使用禁忌和不宜使用的情形:1.使用禁忌:有血浆输注过敏史或人体血浆蛋白类制品过敏史的;
-
人偏肺病毒感染
hMPV感染大多表现为轻度自限性疾病,部分患者因出现毛细支气管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和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等并发症需要住院治疗,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进展为重症肺炎,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等,甚至导致死亡。3.病毒培养分离:从呼吸道标本培养分离hMPV。
-
人偏肺病毒感染诊疗方案(2023年版)
hMPV感染大多表现为轻度自限性疾病,部分患者因出现毛细支气管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和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等并发症需要住院治疗,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进展为重症肺炎,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等,甚至导致死亡。3.病毒培养分离:从呼吸道标本培养分离hMPV。
-
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
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均可使之灭活,对次氯酸钠、氯二甲酚、戊二醛、甲醛和多聚甲醛等敏感。(二)病原学检查:1.核酸检测::采用核酸扩增检测方法在皮疹、疱液、痂皮、口咽或鼻咽分泌物等标本中可检测出猴痘病毒核酸。:继发皮肤细菌感染时给予有效抗菌药物治疗,根据病原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结果加以调整。
-
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
阳性人员使用后的采样拭子、采样管、检测卡等装入密封袋一并转运至医疗机构作为医疗废物处置。:1.根据试剂说明书,将采集样本后的鼻拭子立即置于采样管中,拭子头应在保存液中旋转混匀至少30秒,同时用手隔着采样管外壁挤压拭子头至少5次,确保样本充分洗脱于采样管中。:1.隔离观察人员。需要时,进行核酸检测予以确认。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四版)
基本信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于2020年1月27日《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77号)印发。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
-
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2013年版)
《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2013年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3年8月5日国卫医发〔2013〕9号印发,自2013年8月5日起执行,原卫生部印发的《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卫医发〔2007〕180号)同时废止。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推荐处方:杏仁10g、生石膏30g、瓜蒌30g、生大黄6g(后下)、生炙麻黄各6g、葶苈子10g、桃仁10g、草果6g、槟郎10g、苍术10g推荐中成药:喜炎平注射剂,血必净注射剂(3)重症期:内闭外脱: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动辄气喘或需要辅助通气,伴神昏,烦躁,汗出肢冷,舌质紫暗,苔厚腻或燥,脉浮大无根。第二,流行病学特点。
-
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临床治疗方案(试行第三版)
或经临床专家综合评估需要进行血浆治疗的患者。有亚甲蓝过敏史的严禁使用经亚甲蓝病毒灭活血浆;主要输注不良反应类型包括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呼吸困难、过敏反应、输血相关低血压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感染性输血反应、其他/未知等。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检测方案
基本信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检测方案》由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于2022年12月26日《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疫情监测方案》等5个文件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45号)印发。如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可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
-
猴痘
概述:猴痘(monkeypox)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onkeypoxvirus,MPXV)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病死率估计为1%~其后,发现非洲的其他动物,例如松鼠、大鼠、小鼠、兔类、豪猪和穿山甲等也可能是这种病毒的宿主。也可通过电镜或培养,从皮损标本中分离出猴天花病毒。
-
儿童2019-nCoV病毒感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建议
③重症期:双肺弥漫性病变,以实变影为主,少数呈“白肺”,可见支气管空气征。3.确诊病例:在符合疑似病例标准的基础上,取痰液、咽拭子、下呼吸道分泌物、血、尿及肛拭子等标本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或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2.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或可疑暴露者应进行医学观察。
-
国家检验医学中心设置标准
《国家检验医学中心设置标准》将进一步引领医学科学发展和整体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临床微生物学检验;1.具备完善的医学检验研究支撑平台,配备代谢组学、蛋白组学、基因组学、宏基因组学、病毒学、免疫学等基础与转化研究平台。是国际或国家级重大传染病病原体监测网络成员单位,具备监测病原体流行及耐药的技术能力。
-
黄热病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病通过蚊叮咬传播。肾功能异常,尿量减少,蛋白尿。1.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采用ELISA、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捕获法检测IgM抗体的结果较为可靠。使用单克隆抗体检测抗原,可以避免和其他黄病毒的交叉反应2.核酸检测:应用RT-PCR等核酸扩增技术检测黄热病毒RNA,具有特异性强灵敏性高的特点,可用于早期诊断。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
不建议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使用,中重度肝、肾功能损伤患者慎用。输注剂量为200~针刺方法:每次选择3个穴位,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4)推荐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清肺排毒颗粒、化湿败毒颗粒、宣肺败毒颗粒、散寒化湿颗粒等。
-
黄热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2.传播途径:本病通过蚊叮咬传播。(四)恢复期。2.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采用ELISA、免疫荧光抗体测定、免疫层析等方法检测。使用黄热病毒特异的单克隆抗体检测病毒抗原,可以避免和其他黄病毒的交叉反应2.核酸检测:应用RT-PCR、Real-TimePCR等核酸扩增技术检测黄热病毒RNA,这些方法特异性强灵敏性高,可用于早期诊断。
-
基孔肯雅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2年版)
《基孔肯雅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2年版)》由卫生部于2012年10月30日卫办疾控发〔2012〕128号印发。1.输入性病例的控制措施输入性病例的防控重点是查明患者病毒血症期(起病7天内)的活动地点,根据蚊媒密度与传播风险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疫情扩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风险评估。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疫情监测方案
基本信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疫情监测方案》由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于2022年12月26日《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疫情监测方案》等5个文件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45号)印发。要及时将病毒变异株全基因序列上报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
-
拉沙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1.传染源和宿主动物:拉沙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主要传染源和宿主为啮齿动物,以多乳鼠为主,其次还有黑家鼠和小鼷鼠。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其中利巴韦林(ribavirin)治疗拉沙热抗病毒效果较好,在病程的任一时期使用都有一定疗效,早期使用最佳,病程1周内接受治疗可降低病死率,静脉用药比口服效果更好。
-
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临床治疗方案(试行第二版)
经临床医师综合患者治疗等有关情况评估可以捐献血浆者。有亚甲蓝过敏史的严禁使用经亚甲蓝病毒灭活血浆;主要输注不良反应类型包括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呼吸困难、过敏反应、输血相关低血压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感染性输血反应、其他/未知等。
-
WS 293—2019 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
基本信息:ICS11.020C5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93—2019《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DiagnosisforHIV/AIDS)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19年01月02日发布,自2019年07月01日《关于发布〈淋病诊断〉等4项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的通告》(国卫通〔2019〕1号)起实施。——肺孢子菌肺炎;4周后复检”。
-
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防控指引
基本信息:《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防控指引》由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于2022年12月26日《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疫情监测方案》等5个文件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45号)印发。(5)餐饮场所应限制同餐人数,或取消堂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