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虫纲
昆虫纲是动物界种类最多(75万种以上)、数量最大的一个纲。在医学昆虫中,口器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咀嚼式口器(bitingmouthparts)、刺吸式口器(piercingandsuckingmouthparts)和舐吸式口器(lappingmouthparts)。足分节,由基部向端部依次称基节、转节、股节、胫节和跗节,跗节又有1~
-
GB/T 31721—2015 病媒生物控制术语与分类
注:主要包括节肢动物中的蚊、蝇、蜚蠊、蚤、白蛉、虱、蠓、蚋、蜱、螨和啮齿动物的鼠类等。2.1.3蚊mosquito昆虫纲双翅目长角亚目蚊科种类。注:包括雌蚊的饱吸血液、胃血消化与卵的发育成熟和产出成熟的卵3个阶段。4.5.3.12毒饵foodbaits由杀鼠剂、诱饵和附加剂混合制成鼠类喜欢取食且能中毒致死的制剂。
-
医学节肢动物
经卵传递可产生众多的感染后代,因而具有更大的传播作用3.病媒节肢动物的判定虫媒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防制工作中,判定传播媒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一般情况下,判定媒介要有下列几方面的证据:(1)生物学的证据:①与人的关系密切,许多重要疾病都是通过节肢动物吸血而传播的,尤以嗜吸人血者更重要;
-
甲虫皮炎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甲虫属昆虫纲,鞘翅目,是昆虫纲中较大的一目,前翅为一鞘翅,口器为咀嚼型,种类很多,也是农作物的害虫,隐翅虫是其中的一种,由于虫体内含有刺激性很强的毒液,沾污皮肤可引起皮肤红肿发疱,故有人称之为“发疱甲虫”。若有脓疱或发生继发感染,要进行抗炎治疗。
-
大颚类
大颚类亦称大鳃类。系节肢动物的一个亚门,由甲壳纲、唇足亚纲、倍足亚纲、烛亚纲、综合亚纲和昆虫纲等6纲组成。从唇足亚纲至昆虫纲这5纲以陆生为主,具触角和气管,故称有触角类(触角类Ante-nnata)或有气管类(Tracheata)。
-
大鳃类
大颚类亦称大鳃类。系节肢动物的一个亚门,由甲壳纲、唇足亚纲、倍足亚纲、烛亚纲、综合亚纲和昆虫纲等6纲组成。从唇足亚纲至昆虫纲这5纲以陆生为主,具触角和气管,故称有触角类(触角类Ante-nnata)或有气管类(Tracheata)。
-
地胆
芫青科昆虫地胆的干燥全虫·《中医大辞典》·地胆:地胆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1.外治恶疮、鼻瘜肉。有毒归经:肺经功能主治:玫毒;症瘕痞块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敷贴,发泡或酒煮涂搽。注意:内服宜慎,体虚者及孕妇禁服。2.《别录》:蚀疮中恶肉、鼻中息肉,散结气石淋,去子,服一刀圭即下。
-
葛上亭长
《全国中草药汇编》:葛上亭长:拼音名:GěSh nɡT nɡZhǎnɡ别名:毛角豆芫菁来源:昆虫纲鞘翅目芫菁科毛角豆芫菁EpicautahirticornisHaag-Rutenberg,以全虫入药。升华物加硫酸(相对密度1.77)1滴,微热溶解,继续小火加热到发生气泡,立即离火,滴入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硫酸溶液1滴,即显樱红色或紫红色。性味:味辛;
-
蝈蝈
《全国中草药汇编》:蝈蝈:拼音名:GuōGuō别名:螽斯、聒聒儿、郊游子来源: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Gampsocleisbuergeri;捕捉后用白酒喷死,即时晒干或烘干备用。生境分布:南北各地。功能主治:解毒,行水,止痛。主治中耳炎,水肿及腰腿疼痛。3个,瓦上焙焦,研面,吹耳内或黄酒冲服。
-
花蚁虫
《全国中草药汇编》:花蚁虫:拼音名:HuāYǐCh nɡ别名:多毛隐翅虫来源:昆虫纲鞘翅目隐翅目科多毛隐翅虫PaederusdensipennisBernh.,以全虫入药。生境分布:云南。功能主治:解毒,杀虫,止痒。主治神经性皮炎,癣疮。用法用量:本品适量,用75度酒精浸泡3日后,取液外擦患处,每7天擦1次。注意:有毒,不可内服。
-
蝗虫
拼音名:Hu nɡCh nɡ别名:飞蝗、飞蛩、蝗蝻来源:昆虫纲直翅目蝗科飞蝗LocustamigratoriaL.,以全虫入药。生境分布:华北偶有发现。性味:咸,平。神经衰弱,失眠,肺结核,咳嗽气急:蝗虫粉,每服2钱,一日2~3次,食后服。哮喘,百日咳:蝗虫5~6只,水煎去渣,加黄酒少许,一日2次,温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茴香虫
《全国中草药汇编》:茴香虫:拼音名:Hu XiānɡCh nɡ别名:黄凤蝶、金凤蝶、芹菜金凤蝶[成虫名]来源:昆虫纲鳞翅目凤蝶科金凤蝶PapiliomachaonL.,以幼虫干燥体入药。贤慧皮肤含大量酮类胡萝卜素,如蝶刺桐酮(papilioerythrinone),鸡油菌黄质(canthaxanthin),蝶刺酮碱(papilioerythrin),虾黄质(astaxanthin).
-
鸡冠虫
拼音名:JīGuānCh nɡ别名:红娘[重庆]来源:昆虫纲鞘翅目芫菁科隐纹豆芫菁Epicautacryptogramaca,sp.nov,以全虫(去头、足、翅)入药。生境分布:四川。性味:辛,温。功能主治:通血闭,破症块。主治狂犬病及症瘕瘀结。2只,以米炒焦,去米取虫,研末兑米泔水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尖头蚱蜢
拼音名:JiānT uZh Měnɡ别名:扦担蚂蚱、老扁担、尖担牙子、小尖头蝗、老扁、挂搭扁来源:昆虫纲直翅目蝗科稻叶大剑角蝗AcridalataMotsch.;中华蚱蜢A.turritaL.[A.chinensisWestw.],以全虫入药。生境分布:南方各地。性味:辛,平。功能主治:主治咳嗽,惊风,痧胀,冻疮。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蜻蜓
1.《出自《本草经集注》》:蜻蛉有五、六种,今用青色大眼者。拼音名:QīnɡTínɡ英文名:Dragonfly别名:负劳、蜻蛉、桑根、仓、胡蝶、狐梨、诸乘、胡蜊、马大头、纱羊、青娘子来源:药材基源:为蜓科动物碧尾蜓和蜻科动物赤蜻蛉、夏赤卒、褐顶赤卒、黄衣等的全体。主肾虚阴痿;2.《日华子本草》:壮阳,暖水脏。
-
蝤蛴
拼音名:Qi Q 别名:桔褐天牛[成虫名]、老母虫[幼虫名]来源:昆虫纲鞘翅目天牛科桔褐天牛Nadezhdiellacantori(Hope),以全虫入药。生境分布:四川。炮制:取得后阴干与糯米同炒,至米焦黑取出,去米及身上、口畔肉毛并黑尘子,作3~功能主治:通经络,化瘀血。主治痨伤血瘀,闭经,腰脊疼痛,跌打瘀积,疼痛。
-
桑蠹虫
《全国中草药汇编》:桑蠹虫:拼音名:SānɡD Ch nɡ别名:桑蝎、蝤蛴、铁炮虫、天牛幼虫、褐天牛、桑天牛、桑牛、哈牛来源:昆虫纲鞘翅目天牛科桑蠹虫Apriona(Cerambyx)rugicollisChevr.,以蛀孔内幼虫入药。主治闭经,崩漏,赤白带下,乳汁不下,小儿痘疮不出,惊风搐搦,跌伤瘀血,腰脊痛,心腹气血坚满疼痛。
-
蟑螂
用于咽喉痛,扁桃体炎,小儿疳积,肝硬化腹水,小便不利;血淋巴含17种游离氨基酸,主要有异亮氨酸(isoleucine)亮氨酸(leucine),缬氨酸(val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酪氨酸,色氨酸,蛋氨酸(methionine),赖氨酸(lysine),甘氨酸(glycine),脯氨酸(proline)。肾经功能主治:散瘀;痈疮肿毒;
-
钻秆虫
《全国中草药汇编》:钻秆虫:拼音名:Zu nGǎnCh nɡ别名:高粱条螟[成虫名]、高粱钻心虫来源:昆虫纲鳞翅目螟蛾科高粱条螟Diatraeavenosata(Walker),以幼虫入药。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寄主为高梁、玉米、粟、麻甘蔗等。性味:咸;寒归经:凉血止血功能主治:凉血;主血热便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g,或5-10条。
-
螯
虾、蟹等甲壳类动物,其胸足中第一对末端的2节(指节和端肢节)变态而成为螯,司捕食或作为武器。其大小和形态因左右和雌雄而有明显不同,后者为第二性征之一。螯内具开肌和闭肌,分别有兴奋性神经纤维和抑制性神经纤维分布,一般认为相互具有颉颃作用。昆虫纲中,有的种类在腹部末端第10或第11节具1对尾叶;
-
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是泛分布于动物体内能捕食固体颗粒的变形虫样游走细胞或类似的组织细胞。梅契尼可夫(E.Metch-nikoff,1884)曾先对海星幼休和水蚤的间织细胞进行了命名。这种吞噬作用显著的细胞为嗜中性细胞(小吞噬细胞)及单核白细胞和组织细胞等的巨噬细胞。嗜酸性细胞和淋巴细胞则不显著。
-
小颚
小颚,下颚maxilla系节肢动物的口肢中位于大颚之后的附肢。为口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昆虫纲之下颚有1对位于上颚之后侧方;咀嚼式的种类,其下颚由与头部本体构成关节的轴节[(ca-rdo,德Angeiglied)有时轴节还可分为亚轴节(su-bcardo)和前轴节(alacardo)]和构成主体的茎节(stipes,德stammglied)及下颚须构成。
-
下颚
小颚,下颚maxilla系节肢动物的口肢中位于大颚之后的附肢。为口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昆虫纲之下颚有1对位于上颚之后侧方;咀嚼式的种类,其下颚由与头部本体构成关节的轴节[(ca-rdo,德Angeiglied)有时轴节还可分为亚轴节(su-bcardo)和前轴节(alacardo)]和构成主体的茎节(stipes,德stammglied)及下颚须构成。
-
虱目
虱目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头小,触角短,复眼退化,无单眼;3个胸节完全愈合,故分节不明显;攀缘足,渐变态。人及哺乳动物的外寄生虫终生不离寄主。可传播斑疹伤寒,回归热等病。阴虱(Pthiruspubis),状如蟹,白色,中、后胸足具大爪。寄生于人的阴部,世界性分布。体虱(phumanusvar.cor-poris),寄生在人体各处。
-
蚤类
蚤类(fleas)是昆虫纲(Insecta)蚤目(Siphonaptera)的种类,为完全变态昆虫,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期。
-
蜚蠊
口器为咀嚼式。第10节背板上着生1对分节的尾须。雄虫的最末腹板着生1对腹刺,雌虫无腹刺,据此可分别雌雄。近年来,以二氯苯醚菊酯、溴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制成“蟑螂笔”在蜚蠊出入处涂划,或制成药片、药纸、药板等放置于其活动场所,或制成涂料喷于室内墙面,效果均较好,适合于家庭使用。
-
臭虫叮咬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人被臭虫叮咬后,常引起皮肤发痒,过敏的人被叮咬后有明显的刺激反应,伤口常出现红肿、奇痒,如搔破后往往引起细菌感染。6代)、吸血量大的特征。臭虫的孳生场所主要在人的住房中,夏秋季节活跃,在正常情况下很少停留在人的皮肤上,一般是在夜间活动吸血,每次吸血长达10~
-
蠓虫叮咬
24h内发生水肿性红斑,以后变成风团,中央有绿豆大的瘀点或丘疹,有的可变成水疱,严重者可出现血管性水肿或全身性风团及大片瘀斑,常因搔抓、热水烫洗或下田劳动,杂草污泥的刺激而糜烂、渗出或继发感染,日久形成湿疹样皮炎,个别患者可形成结节性痒疹样的损害。雄蠓不吸血,仅雌蠓吸人和禽、畜血,有的蠓嗜吸人血。
-
蜂蜇伤
概述:蜂蜇伤(beesting)是指蜂尾蜇伤,毒液注入人体,或伴刺留皮内,以局部出现红肿刺痛,甚或有头晕恶心等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中毒性疾病。黄蜂的毒汁毒性更强,除含有组胺外,还含有5-羟色胺、胆碱酯酶、缓激肽、透明质酸酶和蚁酸,故刺入皮肤后释放出的毒汁可引起严重的全身变态反应。轻症者:氯苯那敏10mg或异丙嗪25~
-
蚤叮咬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臭虫、蚤叮咬:臭虫白天躲藏在床缝或床垫、帐角等处,夜晚爬到人的皮肤上吸血。蚤中刺人的主要为人蚤,叮刺皮肤时,其口器分泌的毒液,可刺激皮肤引起炎症反应。鼠蚤还能传播鼠疫、斑疹伤寒、土伦斯菌病,又是某些绦虫病的中间宿主,对人的危害性较大。但要和其它的虫咬皮炎鉴别。
-
蚁蜇伤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蚁俗称“蚂蚁”,属昆虫纲,膜翅目,蚁科。火蚁和某些大黑蚁性格凶猛,若在筑巢时受到人的惊扰可刺伤皮肤,引起局部红肿、风团、水疱和出血点,局部疼痛难忍,有的可出现严重的全身症状而死亡。10%碳酸氢钠溶液冷湿敷可减轻疼痛,或用季德胜蛇药片开水化开调成稀糊状涂于皮损处。
-
蚊虫叮咬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蚊虫属昆虫纲双翅目,是小型的昆虫,种类很多,已知世界上有3000多种,我国已发现300余种,但能传播人畜疾病的并不是太多,主要是按蚊、库蚊、伊蚊。雄虫不吸血,以植物汁为食,雌虫吸血,在吸血的同时分泌唾液,以防止血液凝固,一般在交配后雌蚊必须吸血才能使卵巢发育。
-
蚕茧
105g丝纤蛋白所含氨基酸如次(物质后数字,是克分子数):甘氨酸578,丙氨酸381,缬氨酸29,亮氨酸7,异亮氨酸9,丝氨酸157,苏氨酸12,酪氨酸67,苯丙氨酸8,脯氨酸5,色氨酸2,赖氨酸4,组氨酸2,精氨酸6,天门冬氨酸17,谷氨酸13,共计1297个克分子。主肠风便血;(《圣惠方》茧黄散)②治消渴:煮蚕茧汤,每服一盏。
-
蛾茧皮炎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蝶蛾类属昆虫纲鳞翅目,它们的翅上都覆盖有细小的鳞片,大部分蝶蛾的幼虫体表都有毒毛,毒毛有一管状的空心和体内的毒腺相通,毒腺内含有淡黄色的液体,是一种弱碱性有刺激性的毒汁,人若接触毒毛,可被刺伤引起皮炎。若症状严重,可给予抗组胺药或止痛剂及皮质类固醇。
-
蚕蛹
可出现眼球震颤、舌肌震颤、步态蹒跚等,有时突然发生意识障碍及抽搐,呈阵发性,发作时手足痉挛、呼吸困难、意识不清,持续15~胃经功能主治:杀虫疗疳;(《圣济总录》蚕蛹汁方)各家论述:1.《日华子本草》:治风及劳瘦。服药期间,l例冠心病合并不明原因显微镜下血尿患者发现有尿量增多现象,余未发现重要不良反应。
-
WS/T 692—2020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臭虫
3.1.3.2臭虫迹密度计算:依据式(4)计算臭虫迹阳性率。3.2.2操作步骤:监测时间段,监测房间内宜有人员正常居住,将臭虫粘纸放置于臭虫经常栖息活动的场所,如床、沙发、家具周围等处,床和沙发应在与地面接触的四个角均放置粘虫纸,每个房间粘虫纸的放置数量根据房间内的家具摆放具体选择。
-
蚤
蚤属于昆虫纲、蚤目(Siphonaptera),是哺乳动物和鸟类的体外寄生虫。有眼或无眼。图2蚤头部及前胸胸部分成3节,每节均由背板、腹板各一块及侧板2块构成。蚤两性都吸血,雌蚤的生殖活动更与吸血密切相关。⑶绦虫病:蚤是犬复孔绦虫、缩小膜壳绦虫和微小膜壳绦虫的中间宿主,人体感染主要是误食了含似囊尾蚴的蚤而致。
-
虱病
阴虱由于它的活动范围小,常紧伏皮面或牢附于阴毛上不动,叮咬皮肤引起剧痒,经搔抓可出现表皮剥蚀、抓痕、血痂或毛囊炎及继发性损害。疾病病因:虱是终生不离开宿主的体外寄生虫,稚虫和成虫都能吸吮血液,稚虫每天至少吸血1次,成虫则吸血数次,在吸血的同时释放出唾液中的毒汁,而且有边吸血边排粪的习性。
-
蚋叮咬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蚋叮咬后不久局部有痒感和剧痛。虻叮咬:虻俗称“牛虻”。叮咬后刺痛,中央有叮咬痕迹,局部出现红斑、丘疹和风团,可继发感染。羽化后的雌蚋待其唾液腺发达之后即开始吸血活动,它不仅是骚扰性的吸血,在北美、非洲等地是传染盘尾丝虫病的媒介。瘙痒明显或皮疹严重者可斟情使用抗组胺药。
-
黑蝇
概述:黑蝇是蚋的俗称。图1蚋生活史蚋的生活史与生态:蚋的发育为全变态(图1)。9龄,刚孵出的幼虫长约0.2mm,淡黄色,以后颜色变暗,成熟幼虫4~10周发育成熟。蚋与疾病的关系:吸血蚋类叮刺人造成骚扰,叮刺部位可引起皮炎,严重者可有强烈的超敏反应,继发感染,过敏性休克,有时还会并发“蚋热病”和过敏性哮喘。
-
驼背
5mm的小型昆虫,成虫深褐色或黑色,俗称“黑蝇”或“驼背”。幼虫:呈圆柱形,后端膨大。9龄,刚孵出的幼虫长约0.2mm,淡黄色,以后颜色变暗,成熟幼虫4~蚋与疾病的关系:吸血蚋类叮刺人造成骚扰,叮刺部位可引起皮炎,严重者可有强烈的超敏反应,继发感染,过敏性休克,有时还会并发“蚋热病”和过敏性哮喘。
-
臭虫迹
臭虫迹(signsofbedbug)是指臭虫的尸体、蜕皮、卵、粪迹等。臭虫(bedbug)为昆虫纲半翅目臭虫科臭虫属昆虫,为不完全变态昆虫,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虫期。对人产生危害的种类多为温带臭虫和热带臭虫。
-
WS/T 822-2023 蚤类密度监测方法标准
4.1.2器材:手持卫星定位仪、探蚤棒(见附录A中图A.1)、纯白摇粒绒布、眼科镊、冻存管、20万分之一龙胆紫2%氯化钠溶液、75%酒精和普通生物显微镜等。用普通生物显微镜对蚤类进行检视确定蚤的种类,记录有效粘虫纸数量、捕获游离蚤的种类和雌雄数量于监测汇总表(蚤类粘捕法监测汇总表见附录B中的表B.7)。
-
白蛉叮咬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白蛉叮咬皮肤时会有刺痒或刺痛,继而出现白色水肿性丘疹和水疱。症状体征:白蛉以头部的喙器刺入皮肤吸吮人和动物的血液,被叮咬后有人可毫无反应,有人感微痒或剧痒,局部出现红色丘疹、风团、小结节或糜烂、水疱等损害,愈后可留下色素沉着的斑片。雄蛉交配后不久即死亡,雌蛉可活2~
-
虱
概述:虱(lice)是昆虫纲吸虱目(Anoplura)种类。吸血时以吸喙固着皮肤,口针刺入,靠咽和食窦泵的收缩将血吸入消化道。雄虱的寿命较短。虱吸食病人血后立克次体侵入虱胃上皮细胞并大量增殖,数天后上皮细胞破裂,病原即随同虱粪一同排出。故其传染是由于虱体被碾破后体液中的病原经伤口进入人体而致。
-
臭虫
中胸小,其背板呈倒三角形,后部附着1对较大的椭圆形翅基。图1臭虫成虫(示背腹面)图2臭虫雄虫外生殖器两种臭虫形态的主要区别是温带臭虫前胸前缘凹陷深,两缘向外延伸成翼状薄边;图3两种臭虫的头部和前胸臭虫生活史及习性:臭虫生活在人居室及床榻的各种缝隙中,白天藏匿,夜晚活动吸血,行动敏捷,不易捕捉。
-
蚋
概述:蚋(blackfly)是昆虫纲双翅目长角亚目蚋科(Simuliidae)种类。图1蚋生活史蚋的生活史与生态:蚋的发育为全变态(图1)。幼虫:呈圆柱形,后端膨大。蚋与疾病的关系:吸血蚋类叮刺人造成骚扰,叮刺部位可引起皮炎,严重者可有强烈的超敏反应,继发感染,过敏性休克,有时还会并发“蚋热病”和过敏性哮喘。
-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寄生虫学(MedicalParasitology),又称人体寄生虫学(HumanParasitology),是寄生虫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人体寄生虫型态、生活史,了解人体和寄生虫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达到预防与治疗的科学。寄生在人体的蠕虫,主要是扁形动物门中的吸虫纲和绦虫纲,还有线形动物门中的线虫纲。
-
人体寄生虫学
医学寄生虫学(MedicalParasitology),又称人体寄生虫学(HumanParasitology),是寄生虫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人体寄生虫型态、生活史,了解人体和寄生虫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达到预防与治疗的科学。寄生在人体的蠕虫,主要是扁形动物门中的吸虫纲和绦虫纲,还有线形动物门中的线虫纲。
-
虻
概述:虻(horsefly)是昆虫纲双翅目短角亚目虻科(Tabanidae)种类。翅宽,透明或具色斑。约1周孵化为幼虫。雄虻以植物汁液为食,雌虻吸血,主要刺吸牛、马、驴等大型家畜的血,有时也侵袭其它动物和人。虻传播家畜的锥虫、血孢子虫、梨浆虫等原虫病,传染性贫血病毒以及人畜共患的土拉弗氏菌病和炭疽等细菌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