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全缓解的成人Ph-ALL临床路径(2016年版)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输血前检查;7.患者及家属签署以下同意书:授权书、化疗知情同意书、骨穿同意书、腰穿及鞘内注射同意书、输血知情同意书、静脉插管知情同意书。行三联鞘注1次。VCR1.4mg·m-2·d-1,最大剂量不超过2mg/每次,第1天;纤维蛋白原﹤1.5g/L时,输注新鲜血浆或浓缩纤维蛋白原。
-
ATL
本病于1976年首先由日本学者高月清提出,其临床特征为肝、脾、淋巴结肿大、皮肤浸润、间质性肺浸润及高钙血症。B超:浅表淋巴结肿大,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者可提示。(2)外周血必须有异常T淋巴细胞,包括典型成人T淋巴白血病细胞(亦称花细胞及小而成熟的T细胞,细胞核有切入的凹陷或分叶核)。④LTHV-1抗体阳性。
-
成人T细胞白血病
本病于1976年首先由日本学者高月清提出,其临床特征为肝、脾、淋巴结肿大、皮肤浸润、间质性肺浸润及高钙血症。B超:浅表淋巴结肿大,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者可提示。(2)外周血必须有异常T淋巴细胞,包括典型成人T淋巴白血病细胞(亦称花细胞及小而成熟的T细胞,细胞核有切入的凹陷或分叶核)。④LTHV-1抗体阳性。
-
成人T细胞性白血病
本病于1976年首先由日本学者高月清提出,其临床特征为肝、脾、淋巴结肿大、皮肤浸润、间质性肺浸润及高钙血症。B超:浅表淋巴结肿大,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者可提示。(2)外周血必须有异常T淋巴细胞,包括典型成人T淋巴白血病细胞(亦称花细胞及小而成熟的T细胞,细胞核有切入的凹陷或分叶核)。④LTHV-1抗体阳性。
-
成人型T细胞性白血病
本病于1976年首先由日本学者高月清提出,其临床特征为肝、脾、淋巴结肿大、皮肤浸润、间质性肺浸润及高钙血症。B超:浅表淋巴结肿大,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者可提示。(2)外周血必须有异常T淋巴细胞,包括典型成人T淋巴白血病细胞(亦称花细胞及小而成熟的T细胞,细胞核有切入的凹陷或分叶核)。④LTHV-1抗体阳性。
-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本病于1976年首先由日本学者高月清提出,其临床特征为肝、脾、淋巴结肿大、皮肤浸润、间质性肺浸润及高钙血症。B超:浅表淋巴结肿大,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者可提示。(2)外周血必须有异常T淋巴细胞,包括典型成人T淋巴白血病细胞(亦称花细胞及小而成熟的T细胞,细胞核有切入的凹陷或分叶核)。④LTHV-1抗体阳性。
-
皮肤白血病
如见Phl染色体,则证实为本病。甚至可见弥漫性红皮症、出血性皮损等。通常在HE染色切片中浸润细胞形态与血片或骨髓片中所见者不同,且不易识别。各型白血病的特异性浸润中,细胞形态有所不同,分述如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皮肤浸润细胞与淋巴细胞性淋巴瘤中所见类似,多为成熟小淋巴细胞和少数未成熟的淋巴母细胞。
-
成人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2016年县级医院版)
未达形态学CR的患者给予挽救治疗,CR的患者则进入缓解后巩固强化治疗。VCR1.4mg·m-2·d-1,最大剂量不超过2mg/每次,第1天;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输血前检查;7.患者及家属签署以下同意书:授权书、化疗知情同意书、骨穿同意书、腰穿及鞘内注射同意书、输血知情同意书、静脉插管知情同意书。
-
成人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2016年版)
初治成人Ph-ALL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初治成人Ph-ALL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35天内。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输血前检查;7.患者及家属签署以下同意书:授权书、化疗知情同意书、骨穿同意书、腰穿及鞘内注射同意书、输血知情同意书、静脉插管知情同意书。
-
儿童白血病
儿童白血病的诊断:儿童白血病的诊断主要是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的检查,特别是根据血象和骨髓象,骨髓原始细胞级大于20%才能确诊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和组织化学检查、细胞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对于儿童白血病的确诊也非常重要。在取得完全缓解后,要接着进行CAT方案的巩固治疗(环磷酰胺.600~
-
结节性恶黑
④在痣细胞下方有带状炎症浸润,混有载黑素细胞,此种炎症不能用外伤或感染解释者,可能为早期恶变指征,有人认为此现象的意义仅次于异型性。⑤瘤细胞散布表皮全层;(四)鉴别诊断恶黑有时容易与下列疾病混淆,如色痣(即痣细胞痣)、蓝痣、幼年性黑素瘤(即梭形细胞痣或上皮样细胞痣)等。③原发肿瘤大而隆起或发生破溃者;
-
浅表扩散性恶黑
病理生理:在侵袭性生长不明显时,仍可见Paget样恶性黑素细胞满布于表皮内,在乳头层内可见少数上述细胞,当明显侵袭性生长时,则真皮内即出现瘤细胞结节,瘤细胞呈上皮样细胞型、梭形细胞型及痣细胞样,或混合存在。⑤发生破溃;其中主要为核增大、深染,细胞形态大小不一,这是最重要的恶性指征;⑨真皮带状炎症浸润;
-
恶性雀斑样黑素瘤
④在痣细胞下方有带状炎症浸润,混有载黑素细胞,此种炎症不能用外伤或感染解释者,可能为早期恶变指征,有人认为此现象的意义仅次于异型性。Ⅴ级侵入皮下脂肪层。(四)鉴别诊断恶黑有时容易与下列疾病混淆,如色痣(即痣细胞痣)、蓝痣、幼年性黑素瘤(即梭形细胞痣或上皮样细胞痣)等。③原发肿瘤大而隆起或发生破溃者;
-
浅表扩散性原位恶黑
④在痣细胞下方有带状炎症浸润,混有载黑素细胞,此种炎症不能用外伤或感染解释者,可能为早期恶变指征,有人认为此现象的意义仅次于异型性。Ⅴ级侵入皮下脂肪层。结节性恶黑手术切除则需要深达筋膜。目前认为淋巴结手术切除的指征有下列数点:①原发肿瘤靠近淋巴结;在肢端黑素瘤尚可作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
-
恶性雀斑
组织病理检查: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表皮萎缩,其基底层不典型黑素细胞呈非巢状增生,色素增深。恶黑有时容易与下列疾病混淆,如色痣(即痣细胞痣)、蓝痣、幼年性黑素瘤(即梭形细胞痣或上皮样细胞痣)等。原发肿瘤的部位也很重要,躯干部的肿瘤,尤其背部容易发生早期转移,而面部、下肢则易于发现,因此预后较好。
-
恶性前黑变病
组织病理检查: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表皮萎缩,其基底层不典型黑素细胞呈非巢状增生,色素增深。恶黑有时容易与下列疾病混淆,如色痣(即痣细胞痣)、蓝痣、幼年性黑素瘤(即梭形细胞痣或上皮样细胞痣)等。原发肿瘤的部位也很重要,躯干部的肿瘤,尤其背部容易发生早期转移,而面部、下肢则易于发现,因此预后较好。
-
癌前非痣样黑素细胞瘤
组织病理检查: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表皮萎缩,其基底层不典型黑素细胞呈非巢状增生,色素增深。恶黑有时容易与下列疾病混淆,如色痣(即痣细胞痣)、蓝痣、幼年性黑素瘤(即梭形细胞痣或上皮样细胞痣)等。原发肿瘤的部位也很重要,躯干部的肿瘤,尤其背部容易发生早期转移,而面部、下肢则易于发现,因此预后较好。
-
Hutchinson雀斑
组织病理检查: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表皮萎缩,其基底层不典型黑素细胞呈非巢状增生,色素增深。恶黑有时容易与下列疾病混淆,如色痣(即痣细胞痣)、蓝痣、幼年性黑素瘤(即梭形细胞痣或上皮样细胞痣)等。原发肿瘤的部位也很重要,躯干部的肿瘤,尤其背部容易发生早期转移,而面部、下肢则易于发现,因此预后较好。
-
恶性雀斑样痣
组织病理检查: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表皮萎缩,其基底层不典型黑素细胞呈非巢状增生,色素增深。恶黑有时容易与下列疾病混淆,如色痣(即痣细胞痣)、蓝痣、幼年性黑素瘤(即梭形细胞痣或上皮样细胞痣)等。原发肿瘤的部位也很重要,躯干部的肿瘤,尤其背部容易发生早期转移,而面部、下肢则易于发现,因此预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