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逆转录病毒
逆转录病毒是RNA病毒,它有三个基因:gag-编码病毒的核心蛋白;有的逆转录病毒还带有癌基因(vonc),即有的逆转录病毒有致癌作用。这时,由于骨髓细胞里面没有辅助病毒,所以整合进宿主基因组的逆转录病毒,不再有外壳蛋白可供包装,因此也就无法增殖,而只能被“陷”在宿主基因组中,通过细胞分裂而传给下一代子细胞。
-
亲嗜性逆转录病毒
逆转录病毒即RNA病毒,需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首先将RNA转变为cDNA,再在DNA复制、转录、翻译等蛋白酶作用下扩增的一类病毒。这时,由于骨髓细胞里面没有辅助病毒,所以整合进宿主基因组的逆转录病毒,不再有外壳蛋白可供包装,因此也就无法增殖,而只能被“陷”在宿主基因组中,通过细胞分裂而传给下一代子细胞。
-
GB 15193.6—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193.6—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5年01月28日发布,自2015年05月01日起实施,同时替代代替GB15193.6—2003《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倍的染色单体。c)一次最大灌胃剂量,连续染毒14d。
-
GBZ/T 163—2017 职业性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远期效应医学随访规范
本标准代替GBZ/T163—2004《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远期效应医学随访规范》,与GBZ/T163—200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医学随访、随机性效应等的定义(见3.2和3.3),修改了电离辐射远后效应的定义(见3.1,2004年版的第3章);检查项目中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分析应采用CB法进行培养和分析。
-
黏脂贮积症Ⅰ型
疾病别名粘脂糖症Ⅰ型,粘多糖症Ⅰ型,脂质黏多糖病Ⅰ型疾病代码ICD:E75.5疾病分类风湿免疫科疾病概述黏脂贮积症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临床上都有黏多糖贮积症Ⅰ型的不典型特殊表现,但尿中黏多糖排出正常。病理:周围淋巴细胞和骨髓细胞有细胞质颗粒和粗大空泡,空泡内充有沉积物质。
-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genetherapy)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基因突变实际上就是DNA分子中核苷酸种类数量和顺序的改变,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而致病。目前基因的分离和克隆技术已经掌握,输入患者组织细胞可利用逆转录病毒。基因治疗首先要选择靶细胞和目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