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养缺陷型
营养缺陷型是需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加某种营养成分(如氨基酸、维生素、核苷酸等)才能生长的微生物突变体,通过诱变产生。为了获得营养缺陷型菌株,需从经诱变处理后的菌液中认真筛选,以便检出突变体,常用的方法有:影印接种法、夹层培养法、青霉素浓缩法等。
-
微生物遗传学
四十年代初比德尔和塔特姆用射线处理脉孢菌得到了多种营养缺陷型,这些突变型只有在培养基中添加了它们所不能合成的物质才能生长。大肠杆菌基因重组的发现还导致了大肠杆菌的转导、真菌的准性生殖和放线菌的基因重组等现象的发现,并为微生物遗传学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开辟了前景。合成培养基的应用;细胞融合。
-
青霉素浓缩法
青霉素浓缩法是利用青霉素特异性地杀死野生型细胞、保留营养缺陷型细胞的方法。在只能使野生型生长而不能使突变型生长的选择性液体培养基中,野生型被青霉素杀死,而突变型则不被杀死,从而淘汰野生型,使突变型得以浓缩。可适用于细菌和放线菌,是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筛选的常用方法之一。
-
夹层培养法
夹层培养法步骤是:先在培养皿中倒一层不含细菌的基本培养基,待冷凝后,加一层含菌的基本培养基;再经培养后出现的菌落,多数是只能在完全培养基中生长的营养缺陷型,上、下两层基本培养基的作用是使菌落夹在中间,以免细菌移动或被完全培养基冲散。
-
影印接种法
影印接种法具体过程是:将待测的浓缩菌悬液涂在合适的平板上,等其长好后作为母平板(每平板上的菌落控制在50~再把此印章在另一含有选择培养基的平板上轻轻印一下,经培养后,选择培养基平板上长出的菌落与母平板上的菌落位置对应,比较影印平板与母平板上菌落生长情况,即可从相应位置的母平板上选出待测的突变型菌落。
-
接合
接合是细菌通过细胞的暂时沟通和染色体或质粒DNA转移而导致基因重组的过程。通过实验排除了回复突变、转化和互养的可能性,从而证明这些原养型细胞是由两个不同基因型的大肠杆菌细胞相互接触而导致染色体DNA的转移和重组所产生的重组体。(3)细菌接合后形成的是部分合子,而不是雌雄配子的两套染色体。
-
粗糙脉孢霉
有性生殖的结果,形成梨形的子囊果,产生包含有多达8个子囊孢子的子囊。此后,又分离出很多生物化学和形态学的突变株,制作出与n=7的染色体数相对应的连锁图,常被应用于遗传生物化学和微生物遗传学分支领域的研究,特别是应用于突变机制、重组机制、基因的微细结构、互补性等的研究,已成为遗传学上的重要发现。
-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是生活在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埃希氏属细菌。兼性厌氧菌。大肠杆菌对于分子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以及生物工程的兴起发挥了重要作用。人的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是从人脑、肠、胰腺中分泌出来的一种神经激素,具有抑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对肢端肥大症、急性胰腺炎和糖尿病等患者有治疗作用。
-
突变型
突变型即生物体的性状出现突变的个体、细胞或病毒粒子,称为突变型,也有人把发生了突变的基因本身称为突变型的,根据变化的性状可以将突变型分为形态突变型、代谢突变型和行为突变型等。此外,也可以把形态上能够识别的变异,例如果蝇的眼色和小麦芒的变化等称为可见突变型,把链孢霉的营养缺陷型等称为生化突变型。
-
回复突变
回复突变(reversemutation)是指细菌由营养缺陷型回变到野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