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态学
在动物学领域中,从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初,出现了与形态学对立的居维埃(G.L.Cuvier)的生理(机能的)形态学和杰弗洛、圣-希拉利(E.Geoffroy、Saint-Hilaire)等的纯形态学(德reineMorpho-logie),后者对形态似平赋予抽象的意义特征,和比较形态学的关系较深,而且与自然哲学的生物学近似之处较多。
-
体视学
对各种生物结构的形态学研究是医学各领域研究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定量形态学研究。特别值得强调的是,新的体视学方法已与各类组织细胞的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图像(如原位分子杂交图像)等结合起来,用于对经过基因改造(转基因或基因剔除)的动物模型的定量研究中。在运用当中这些抽样原则很容易实现。
-
比较解剖学
比较解剖学是将属于各系统、各族系的生物所表现的体制以及器官形态加以比较而赋予体系的形态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达尔文创立进化论的同时,比较解剖学受到了显著的影响。比较解剖学的资料被理解为是表明形态系统发生发展的迹象,与比较发生学、古生物学并列,已成为进化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同源
同时,在同源的认定上被加上了来源于同一胚层的胚胎学事实,以后又加上了对具有同样发生能力的胚区,在同样造形影响作用下所生成的器官互为同源的实验形态学的标准。并且同源的概念由上述以器官为主的关系扩展到染色体组(相同染色体组)、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和各种生物化学物质(生化的同源)等等。
-
体质
体质是人体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1928年佩德(Pende)按症状学分析法提出:“体质似同一个基底上的三面锥体,其尖顶为总的发展及个体的整体性特征,三个面分别代表形态学的、体液动力学的或神经化学的及心理学的内容,其基底为遗传学的基础”。
-
局部定位论
1858年前后德国病理学家魏尔啸(R.Virchow)利用当时提供的细胞学说以及显微镜、染色技术等形态学手段,研究和描述了诸如炎症、血栓形成、脂肪变性、风湿病、结核病与多种肿瘤的病理变化及过程,首创了细胞病理学,认为细胞的结构改变和细胞的功能障碍是一切疾病的基础,并指出形态学改变与疾病过程和临床表现的关系。
-
淋巴细胞毒测定
正常值:形态学检查法、125I或51Cr法:比较受检组与对照组,P>0.05。化验结果意义:P<0.05,有助于选择器官移植供体和诊断急性排异反应。化验取材:血液化验方法:细胞免疫测定化验类别一:免疫学检查化验类别二:细胞免疫测定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
-
单位膜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周围的细胞膜的切面,能分辨出浓、淡、浓三层结构,各层的厚度约为2—3纳米。核膜或包裹着线粒体的膜是二重膜,而其内膜和外膜都具单位膜的结构。作为生物膜的分子结构模型的单位膜结构,在形态学上符合了J.F.Danielli(1934)提出的生物膜具有蛋白质-脂质双分子层-蛋白质结构的说法。
-
刺突
在包膜(envelope)表面有病毒膜蛋白质规则地排列着,似如形成某种形态学的单位,称此为刺突。但是也还没有象壳微粒(capsomere)那样的作为已经搞清楚了的构造物赋以应有的定义,实际上可明确显示刺突的电子显微镜照片也并不多。
-
石竹目
石竹目(Caryophyllales)包括石竹科、商陆科(Phytolaccaceae)、紫茉莉科(Nyctaginaceae)、苋科、番杏科(Aizoaceae)、仙人掌科(Cactaceae)及马齿苋科(Portulacaceae)等15科。该目被认为与毛莨目有联系(通过商陆科),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学都认为是一个明显单系的类群。
-
器官毒性
器官毒性(organtoxicity)是指化学物质引起器官的生理、生化或形态学的异常改变。
-
变性
在细胞的生活过程中,因某种原因的作用,使正常的物质代谢发生显著变化或蒙受障碍,由于异常物质的出现,在细胞中产生形态学上可见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变性。血行停止和血栓症时的变性,作为一部分组织和器官的局部性过程而出现,但在各种传染性疾病或糖尿病等病症时,变性大多是作为全身性代谢障碍的一个环节而发生的。
-
组织系统
组织系统tissuesystem指有关的若干组织的集团。(2)G.Haberlandt(1914)的方式:仅从解剖生理学(anatomical-physiology)的观点将植物体分为分生组织、表皮组织、机械组织、吸收组织、同化组织、输导组织、贮藏组织、通气组织、分泌组织、运动组织、感觉器、刺激传达组织等12个系统。
-
数值分类学
数值分类学以表型特征为基础,利用有机体大量性状(包括形态学的、细胞学的和生物化学等的各种性状)、数据,按一定的数学模型,应用电子计算机运算得出结果,从而作出有机体的定量比较,客观的反映出分类群之间的关系。
-
同系种
同系种是根据“一起重复世代”的意思而制定的词。原生动物(尤其是纤毛虫)的分类学的种,分成被性隔离的多数群。在此群内可能进行杂交和基因交换,在遗传学上被认为是种,因为形态学的特征在各群中区别不出,所以只能用这样的词来称呼(T.M.Son-neborn,1957)。
-
性状
性状character原指作为生物分类指标的形态学要素,在这一意义上可称为特征、特性。以此为转折终于完成了从过去的人为分类向自然分类的过渡。在孟德尔以后的遗传学中把作为表型的显示的各种遗传性质称为性状。在诸多性状中只着眼于一个性状,即单位性状进行遗传学分析已成一种遗传学研究中的常规手段。
-
维管系
维管系是J.Sachs(1875)提出的三个组织系统之一,与表皮系统和基本组织系统相对应。主要由维管束构成,是进行体内物质运输和机体机械支持的部分。是内部形态学最为复杂的组织系统。植物体的增粗生长是由此维管系统的量的增加。
-
无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以外的所有动物的总称。与脊椎动物不同,具有许多的动物门。在形态学和发生学上,虽然将所有的动物分脊索动物(Chordates)和无脊索动物(Non-Chordates)二大类是很有意义的,但一般为方便起见,而广泛使用“无脊椎动物”一词。
-
向轴的
向轴的adaxial为对于某一轴的侧生器官结构的术语。另外在叶中,像云杉(Piceajezoensisvar.hond-oeusis)、芦苇(Hakonechloamacra)其叶表皮结构,腹、背是对调的。在花中,如兰科(Orchidac-eae)的花,因子房扭曲而唇瓣的位置颠倒等,往往难于确定背、腹,因此在形态学上,使用向轴的、背轴的这个词较为严密的。
-
唇瓣
〔1〕唇瓣亦称触唇。为瓣鳃类口之背腹左右各1对三角形的瓣。籍纤毛运动将食物送入口中。因此在形态上为背轴侧的唇瓣是正常的(黄芩、狸藻),兰科的花梗有180°的扭转,故向轴侧之一瓣即相当于唇瓣。合瓣花冠分成两部分时特称二唇形花冠(two-lipped,bilabiate),下唇中央若有膨出部则称为假面状花冠(personate)。
-
病毒质粒
质粒是指病毒完全成熟阶段的颗粒型,它分为裸露的核衣壳质粒(上图)和被有包膜的核衣壳质粒(如图)。自霍恩(R.W.Horne)和布伦纳(S.Brenner)于1958年首次用负染(negativestaining)法以来,用电子显微镜所进行的病毒颗粒超显微结构的研究飞速地发展着,因此,对病毒颗粒超显微结构的各部分的统一命名是必要的。
-
重叠像眼
小网膜和晶锥体分离,其间存在着非折射性的透明介质的晶锥丝(crystallineconethread),小眼形成显著长型的复眼,称为重叠像眼,见于甲壳类和多数的夜出性昆虫等。但是,最近根据荧光的晶锥丝有如光导纤维那样,把光直接传到各个视杆后,关于复眼成像的光学性质,重新作了研讨。
-
活体组织病理检查
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简称“活检”。活检主要用于肿瘤和非肿瘤性疾病、良性和恶性肿瘤的鉴别,判断恶性肿瘤生长、侵犯、转移的程度和范围,以及对疾病的发展程度或治疗反应进行观察等。针吸活检,是用穿刺针吸取少量组织。然后选取活检组织制成石蜡切片,在显微镜下作组织学检查,必要时借助电子显微镜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
-
活检
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简称“活检”。活检主要用于肿瘤和非肿瘤性疾病、良性和恶性肿瘤的鉴别,判断恶性肿瘤生长、侵犯、转移的程度和范围,以及对疾病的发展程度或治疗反应进行观察等。针吸活检,是用穿刺针吸取少量组织。然后选取活检组织制成石蜡切片,在显微镜下作组织学检查,必要时借助电子显微镜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
-
c2样噬菌体属
乳球菌噬菌体c2和bIL67基因组的全序列分析已完成。病毒粒子至少有6个结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9.2–175×103,主要蛋白是29、90和175×103的蛋白,含有B型(E.coliPolII)DNA聚合酶。基因组图线形,基因组包括37-38个基因,它们组成两簇,基因组有黏性末端,基因由基因间区分成早期基因和晚期基因,晚期基因左向转录。
-
植物形态学
植物形态学(PlantMorphology):是研究植物个体构造、发育及系统发育中形态建成的科学,它已发展为植物器官学、植物解剖学、植物胚胎学及植物细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