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简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国疾控中心),是由政府举办的实施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事业单位。5、参与开展疫苗研究,开展疫苗应用效果评价和免疫规划策略研究,并对全国免疫策略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与评价。
-
国家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评审专家委员会
概述:国家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评审专家委员会办公室设立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专家委员会日常管理,并组织开展国家卫生健康委职责范围内的实验室相关审批的专家评审工作。
-
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哨点监测方案(2011年版)
在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前提下,网络实验室收到标本后要及时进行标本处理和核酸检测,先进行甲型(A)和乙型(B)流感病毒通用引物核酸检测,甲型阳性的标本继续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季节性A(H1)和A(H3)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若以上3种亚型的甲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要进一步开展禽流感病毒A(H5)核酸检测。
-
口腔健康监测试点方案
包括试点县(市)疾控机构和口腔卫生机构建立联系机制和确定联系人情况,落实口腔检查医务人员和数量情况,现场检查时间地点等工作安排情况,现场口腔检查设备、检查材料包和探针的准备到位情况,材料设备是否符合要求,知情同意书(可纳入慢病监测知情同意书中)和口腔检查记录表的准备情况等内容。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安全专家委员会
(三)原则上具有相应专业的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5年以上;第十二条委员应遵守委员会有关制度,积极参加委员会各项会议和活动,科学、及时、公正、明确地提出本人意见,并对有关事宜承担保密义务。第十八条风险评估委员会有关专题会议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审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第二十四条本章程由国家局负责解释。
-
全国流感监测方案(2010年版)
暂不具备流感病毒分离能力的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收到哨点医院的常规监测标本后,要在1周内利用核酸检测方法进行流感病毒亚型鉴定。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收到暴发疫情标本后,要求在24h内利用核酸检测方法进行流感病毒亚型鉴定,检测结果在监测完成后24h内上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第一版)
《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第一版)》由卫生部于2009年5月12日印发。3.各哨点医院要加强门急诊ILI和门急诊就诊总数的及时按周报告。如甲型流感病毒阳性,排除上述亚型流感病毒,仍无法鉴定亚型的临床标本、以及禽流感H5N1病毒或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离物等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检测、鉴定。
-
2010年艾滋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
贯彻《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完善采供血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逐步实施血液集中检测要求,由省中心实验室牵头,根据卫生部临检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比实验室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室间质评和室内质控体系,进行实验室质量考评,并将结果报告国家参比实验室复核。
-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是指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规定的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第五条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教学、科研、菌(毒)种保藏以及生物制品生产的单位,因工作需要,可以申请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
-
寨卡病毒病防控方案(第一版)
近期,巴西暴发寨卡病毒疫情。寨卡病毒病的检测方法包括病毒核酸检测、IgM抗体检测、中和抗体检测和病毒分离等。此外,对于新生儿出现小头畸形的产妇,如有可疑流行病学史,也需考虑寨卡病毒感染的可能。采取精确的疫点应急成蚊杀灭等,通过综合性的媒介伊蚊防控措施,尽快将布雷图指数或诱蚊诱卵器指数控制在5以下。
-
WS/T 812—2022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国家标准株评价技术标准
T/CPMA011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数据描述通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主要应用于临床检验、传染病病原监测和溯源、制药、食品、涉水产品、消毒灭菌类产品、化妆品、环境监测、科研及教学等领域的微生物学检验、质量控制、生产过程控制、参比实验室质控考核等。6.3.2培养条件稳定。
-
陈君石
简介:陈君石自1956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公共卫生学系后一直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现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现为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从事营养与食品卫生方面的科研至今。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污染监测合作中心(中国)主任;中国毒理学会名誉理事长;《生物医学与环境科学》(英文版)杂志执行主编等。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
该病毒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的裂谷热病毒Uukuniemi病毒的氨基酸同源性约为30%。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符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要求的,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报告。
-
卫生部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预案
卫生部门开展其他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工作参照本预案执行。2.3.2省级核和辐射损伤救治基地省级核和辐射损伤救治基地的主要任务是:承担辖区内核事故和辐射事故辐射损伤人员的救治和医学随访,以及人员所受辐射照射剂量的监测和健康影响评价;潜在危险较大的核设施可实施场外应急(总体应急)。
-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诊断程序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诊断程序一、诊断程序:各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由发生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省级临床专家组结合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结果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复核检测结果等,按照诊疗方案进行诊断,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人感染H7N9禽流感
在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特别是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或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动态检测双份血清H7N9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可作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诊断。在需要机械通气的重症病例,可参照ARDS机械通气的原则进行。
-
GBZ 158—200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ICS13.100C5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WarningSignsforOccupationalHazardsintheWorkplace)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03年6月3日发布,自2003年12月1日起实施。存在放射性同位素和使用放射性装置的作业场所,设嚣”当心电离辐射”警告标识和相应的指令标识。
-
WS/T 554—2017 学生餐营养指南
基本信息:ICS11.020C5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554—2017《学生餐营养指南》(Nutritionguidelinesofschoolmeals)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7年8月1日《关于发布〈老年人不良风险评估〉等9项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的通告》(国卫通〔2017〕10号)发布,自2018年2月1日起实施。
-
WS/T 801—2022 妊娠期妇女体重增长推荐值标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营养学会、中山大学、南京医科大学、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西北妇女儿童医院。
-
WS/T 791—2021 钩虫检测及虫种鉴定标准 钩蚴培养法
4.3目镜测微尺(5mm/50/0.1mm)和物镜测微尺(1mm/100/0.01mm)。5试剂或材料:5.1试管(12.0cm×1.5cm)或15mL离心管。0.70.50.75咽管为体长的1/5为体长的1/2,咽管球不明显为体长的1/4生殖原基在虫体的中部在虫体后部-尾端尖细分叉有小球状物图C.1土源性线虫丝状蚴检索图(仿余森海,1992.)参考文献:[1]吴观陵.
-
中国生物技术创新服务联盟
中国生物技术外包服务联盟(ABO)大记事:2005年9月,ABO联盟成立:2005年9月,在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北京诺赛基因研究中心、国家药物安全性评价监测中心等7家单位共同发起下,ABO联盟正式成立,联盟通过资源整合、品牌共享、联合营销,嵌入国际研发链条,为客户提供整合化的服务;
-
ABO
中国生物技术外包服务联盟(ABO)大记事:2005年9月,ABO联盟成立:2005年9月,在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北京诺赛基因研究中心、国家药物安全性评价监测中心等7家单位共同发起下,ABO联盟正式成立,联盟通过资源整合、品牌共享、联合营销,嵌入国际研发链条,为客户提供整合化的服务;
-
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2016版)
一、目的:以县级区划为单位观察重点人群尿碘、盐碘水平以及甲状腺肿大率等情况,及时掌握县级人群碘营养状况及病情的消长趋势,为适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和科学调整干预策略提供依据。2.收集甲低筛查复检的新生儿甲功和抗体检测结果;四、抽样方法与监测内容:(一)抽样方法。组织协调碘缺乏病高危地区地克病搜索工作;
-
2011年全国农村环境卫生监测项目技术方案
蝇类密度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GB/T23796-2009)成蝇目测法进行;铅、镉的测定按照《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41-1997)或《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KI-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40-1997)或其等效方法进行。(三)质量控制。(二)上一年度全村人均纯收入元。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监测方案(第三版)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诊断和报告意识,对于不明原因发热或咳嗽、气促等症状的病例,应注意询问发病前14天内有无武汉市等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居住史,是否曾接触过以上地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有无聚集性发病或与确诊病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接触史。
-
WS/T 776—2021 农贸(集贸)市场新型冠状病毒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5.2.4市场内的动物。6.1.4物体表面拭子样本: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方法,拭子充分浸润病毒保存液后表面重复涂抹、并将拭子放回采样管进行浸润,取出后再次涂抹采样,重复3次以上。附录A(资料性)新型冠状病毒环境监测样本采集信息登记表:新型冠状病毒环境监测样本采集信息登记表见表1。
-
WS/T 669—2020 碘缺乏地区和适碘地区的划定
10周岁儿童尿碘中位数<100μg/L。在未采取碘盐等补碘措施的地区,符合a)和b)划定为碘缺乏地区。2013年已先后在13个省、市、自治区发现了高水碘地区。(四)划定碘缺乏地区和适碘地区的抽样方法:标准中附录A为以行政村(居民委员会)为单位划定的“抽样方法”,与《水源性高碘地区和高碘病区的划定》标准基本一致。
-
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办法
docx解读: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要求,进一步规范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提高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加强托育机构、幼儿园和学校传染病防控,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
GBZ 227—2010 职业性传染病诊断标准
GBZ88职业性森林脑炎诊断标准GB/T16180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WS269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83炭疽诊断标准3诊断原则:依据确切的病原生物(病原体)职业接触史,具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及特异性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职业卫生学调查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类似疾病后,方可诊断。
-
WS/T 629—2018 土源性线虫病的传播控制与阻断
本标准由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寄生虫病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3.3土源性线虫病soil-transmittednematodiasis由土源性线虫[主要为似蚓蛔线虫(Ascarislumbricoides)、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duodenale)、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americanus)和毛首鞭形虫(Trichuristrichiura)]的成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引起的寄生虫病。
-
GB/T 19380—2016 水源性高碘地区和高碘病区的划定
本标准代替GB/T19380—2003《水源性高碘地区和地方性高碘甲状腺肿病区的划定》。5水源性高碘病区划定:水源性高碘地区中,按照附录A规定的抽样方法抽取样本,按照WS276进行地方性甲状腺肿诊断,按照WS/T107进行尿碘含量检测,具备以下两项指标的地区:a)8周岁~如遇集中式供水,则仅采2份末梢饮用水。
-
GBZ/T 325—2022 疑似职业病界定标准
基本信息:ICS13.100CCSC60GBZ/T325—2022《疑似职业病界定标准》(Identificationstandardforsuspectedoccupationaldisease)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22年3月16日《关于发布《职业性二硫化碳中毒诊断标准》等4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通告》(国卫通〔2022〕3号)发布,自2022年9月1日起施行。
-
马咬伤诊疗规范
:1.接诊医师首先应检查患者生命体征是否平稳,积极处理致命的严重创伤和多发伤,检查伤口有无活动性出血,存在活动性出血的伤口首选压迫止血,对于压迫后仍有出血的四肢伤口应采用止血带止血(注意标注止血带时间),对于存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患者,应首先纠正休克,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
猪咬伤诊疗规范
:接诊医师首先应检查伤口有无活动性出血。在得到药敏结果前建议使用广谱抗生素,应覆盖包括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葡萄球菌、侵蚀艾肯菌以及多杀巴斯德氏菌等猪口腔中常见细菌,推荐含酶抑制剂的复方β-内酰胺类抗菌药,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口服3~5天,如伤口感染风险高,应首剂静脉给药。
-
常见动物致伤诊疗规范(2021年版)
发布通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常见动物致伤诊疗规范(2021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1〕41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为进一步规范常见动物致伤诊疗工作,提高医疗救治质量和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委组织专家制定了《常见动物致伤诊疗规范(2021年版)》。
-
WS 817—2023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设备质量控制检测标准
4质量控制检测要求:4.1一般要求:4.1.1质量控制检测分为验收检测、状态检测和稳定性检测。4.2.3新安装PET设备的验收检测结果应符合随机文件中所列产品性能指标、双方合同或协议中技术条款,但不应低于本标准的要求。放射性活度量满足峰值真符合计数率和峰值噪声等效计数率测量的要求,其比活度依据厂家推荐。
-
王宇
王宇,男,汉族。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主持中心全面工作,分管中心办公室、人力资源处、规划财务处、国际合作处、新址建设办公室、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中心挂靠单位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学术专业为内科肝病,病毒分子生物学。2000年至2003年任科技部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副主任。
-
GBZ 115—2023 低能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标准
q)更改了放射防护检测方法的要求(见8.2,2002年版的10.3);GB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Z98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及监护规范GBZ128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a)射线装置外壳;5.6.4闭束型射线装置的外壳等闭合应与高压或遮光器联锁,确保使用时射线装置闭合。
-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第三章个人剂量监测管理第十一条放射工作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安排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并遵守下列规定:(一)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为30天,最长不应超过90天;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一)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照射接触史;
-
2010年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方案
根据《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和《2010-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方案》要求,卫生部决定于2010年9月在全国范围开展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吉林、海南、青海为8月龄~预防接种要严格掌握麻疹疫苗接种禁忌证及其他暂缓接种的原则,强化免疫接种与最后一剂注射的减毒活疫苗间隔应在1个月以上。
-
WS/T 833—2024 蘑菇中毒事件样本采集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蘑菇中毒事件调查的样本采集、处理、运输和保存。附录A(规范性)野外蘑菇样本采集:A.1基本要求:蘑菇中毒事件发生后,采样人员应在中毒病人或知情者引导下到原采集地进行可疑蘑菇样本采集。A.4.3样本采集:将蘑菇周围的凋落物和/或基质与蘑菇轻轻剥离,将蘑菇样本采下,应保持蘑菇的完整性。
-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倡议书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倡议书》由卫生部于2007年9月1日发布。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内分泌科赵鹏飞面对不断增加的生活方式病,药物、手术、医院、医生的作为受到限制,唯一可行的是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摒弃不良习惯,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实践者和受益者。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自信乐观,喜怒有度,静心处事,诚心待人。
-
WS 213—2018 丙型肝炎诊断
本标准代替WS213—2008《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c)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呈慢性丙型肝炎的特征;B.3丙型肝炎肝硬化:在慢性丙型肝炎病理改变的基础上,出现广泛的纤维间隔形成、肝细胞结节性再生,即假小叶形成,依据炎症活动程度组织学上可分为活动期与静止期肝硬化,建议采用Laennec肝硬化评分系统进行组织学评价。
-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为进一步做好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提出以下工作要求。六、加强宣传教育,做好传染病疫情风险沟通工作:各地要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普及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指导公众做好个人卫生防护,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公众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
WS 589—2018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标识
基本信息:ICS11.020C5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589—2018《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标识》(Bio-safetysignsforpathogenicmicroorganismlaboratory)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8年3月6日《关于发布〈丙型肝炎诊断〉等7项卫生行业标准的通告》(国卫通〔2018〕4号)发布,2018年8月1日起实施。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一)个案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病例的基本情况、家庭及居住环境、暴露史、发病经过、就诊情况、实验室检查、诊断、转归情况等(见附表《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并采集病例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标本,开展检测(见附件2《实验室检测方案》)。地区编码可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查询。
-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
:负责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1.法定传染病。(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1.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或直接数据交换。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特定人群个人防护指南(第一版)
(三)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在日常工作中应严格采取手卫生措施,尤其是戴手套和穿个人防护装备前,对患者进行无菌操作前,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及其污染物品或污染环境表面之后,脱去个人防护装备过程中,需特别注意执行手卫生措施。3.脱卸防护装备的每一步均应进行手消毒,所有防护装备全部脱完后再次洗手、手消毒。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管理方案(第三版)
2.医学观察期间,密切接触者一旦出现任何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干咳、咳痰、鼻塞、流涕、咽痛、头痛、乏力、肌肉酸痛、关节酸痛、气促、呼吸困难、胸闷、结膜充血、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等),则立即向当地的卫生健康部门报告,并按规定送定点医疗机构诊治,采集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与排查工作。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第三版)
5.密切接触者判定:对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轻症病例发病后或者无症状感染者检测阳性后的活动情况和人群接触情况进行追踪和排查,判定密切接触者。:县(区)级疾控机构根据网络直报信息和病例个案调查情况,依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监测方案(第三版)》的定义,判定聚集性疫情后,应立即开展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