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毒产品
消毒产品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含生物指示物、化学指示物和灭菌物品包装物)和卫生用品。
-
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规定
为加强消毒产品监督管理,规范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消毒产品生产企业许可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卫生部组织制定了《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规定》,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四)等离子体灭菌器。(十)甲醛消毒器。
-
消毒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消毒管理,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经审查符合要求的,换发新证。消毒产品: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含生物指示物、化学指示物和(灭菌物品包装物)、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
关于进一步精准规范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消毒工作的通知
4.手卫生。:对患者血液、分泌物和呕吐物等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有效氯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干巾)小心移除。五、注意事项:(一)现场消毒应确保所用消毒产品合法有效,所选消毒方法科学可行。醇类过敏者,可选择季铵盐类等有效的无醇手消毒剂。
-
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
第十八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隐形眼镜护理液以及有特殊卫生要求的消毒产品的生产、分装,必须在十万等级洁净度以上净化车间进行。患有活动性肺结核、病毒性肝炎、肠道传染病患者及病原携带者,化脓性或慢性渗出性皮肤病等传染病患者,不得从事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的生产。
-
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规定
为加强取消许可的消毒产品的事后监督管理,建立卫生安全评价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卫生部组织制定了《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规定》,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以往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①戊二醛类消毒剂进行加pH调节剂前、后的pH值测定。
-
WS/T 797—2022 现场消毒评价标准
5.2.4试验器材:磷酸盐缓冲液(PBS,0.03mol/L,pH7.2)、稀释液(含0.1%吐温80的PBS溶液)、中和剂、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分枝杆菌干燥培养基、沙堡葡萄糖琼脂,麦芽浸膏琼脂等)、无菌棉签、无菌规格板(5.0cm×5.0cm)、无菌平皿等。然后进行抽滤,方法同消毒前,计数滤膜上生长的大肠杆菌数。
-
WS/T 512—2016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A0值600是复用清洁工具消毒的最低要求。6日常清洁与消毒:6.1医疗机构应将所有部门与科室按风险等级,划分为低度风险区域、中度风险区域和高度风险区域。在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实施清洁工作前预先标记,清洁后借助紫外线灯检查荧光粉是否被扩散,统计荧光粉扩散的处数,考核环境清洁工作“清洁单元”的依从性。
-
低温消毒剂卫生安全评价技术要求
在低温消毒剂紧急上市时,产品责任单位应当及时向属地消毒产品备案部门提供以下合格备案资料:产品标签、说明书、产品配方、企业标准或质量标准及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包括有效成分含量、pH值、微生物杀灭实验、现场试验、低温试验的合格报告);染菌载体干燥后,在产品说明书标注的相应低温下至少放置30min。
-
WS 575—2017 卫生湿巾卫生要求
《卫生湿巾卫生要求》增加了与产品质量、人使用的安全性相关的含液量、pH、包装密封性、金属腐蚀性、有效成分含量指标,同时还根据产品使用对象补充完善了毒理指标,明确了用于手、皮肤的卫生湿巾需进行多次皮肤刺激实验,增加了用于粘膜按作用对象进行急性眼刺激试验和多次阴道粘膜试验。第六章规定了检验方法。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四)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疫点的环境消毒;
-
WS/T 651—2019 医用低温蒸汽甲醛灭菌指示物评价要求
每批次/批号的生物指示物或染菌载体都应标注相应的D值。B.3选择适宜稀释度菌悬液,吸取其中混合均匀的悬液1.0mL加于无菌平皿内。C.5.2KT值验证D值将50个试验样本放入C.1规定的暴露条件下,暴露时间设定为计算出的KT值,暴露完成后,将样本取出接种含中和剂的增菌液,按生产商规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培养后观察结果。
-
全国卫生监督机构工作规范
1.2健康相关产品卫生行政许可程序1.2.1依据和范围1.2.1.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消毒管理办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1.2.1.2范围(1)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由卫生部审批的食品;(8)本文书加盖卫生行政机关本章。(2)案情调查、取证、参加合议。
-
WS/T 646—2019 过碳酸钠消毒剂卫生要求
5.1.3pH值含1.0%过碳酸钠消毒剂的稀释液pH值为8~V0—空白试验所消耗的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a1TAEDb2硬脂酸甲酯(内标物)c3电压,mvd4时间,min图B.1典型的含50mgTAED标准溶液气相色谱图计算每个色谱图中TAED和内标物的峰面积,通过以(AIS/AI)对(mIS/mI)线性回归分析求得校准标准曲线。
-
漂白粉、漂粉精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试行)
饮用水根据消毒后水中余氯量计算投加量≥30片剂应当先碾碎再溶解;】【性状】片剂/粉剂【杀灭微生物类别】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医院感染常见细菌、致病性酵母菌、细菌芽孢和灭活病毒。(按检测内容确定相应微生物类别)【适用范围】适用于一般物体表面、食饮具、果蔬、饮用水、织物及各类排泄物消毒。
-
WS 436—2013 医院二次供水运行管理
h)故障或事故处理记录。5.3水质:5.3.1凡与生活饮用水接触的输配水设备设施和防护材料不得污染水质,应符合GB/T17219的规定。6.2输配水设施清洗消毒及卫生安全管理要求:6.2.1对二次供水传输水箱(池)进行全面清洗、消毒、并对水质进行检验,应≥1次/年,及时发现和消除污染隐患,保证医院生活饮水的卫生安全。
-
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
(七)组织协调辖区内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的分级管理,落实执法责任制;2、对化妆品、消毒产品、生活饮用水、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及其他健康相关产品的卫生及其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卫生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对采供血机构的采供血活动、传染病疫情报告和医疗废物处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
-
消毒器械
消毒器械(disinfectionapparatus)是指具有消毒作用,用于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的装置或设备。消毒方法包括二氧化氯消毒剂发生器、紫外线消毒器、臭氧发生器、次氯酸钠发生器和次氯酸钙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的方法。
-
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分为无机氯化合物和有机氯化合物,前者性质不稳定,易受光、热和潮湿的影响,后者相对稳定,溶于水后性质不稳。物品经过过氧化物消毒后,应放置1~4.吸人中毒,应转移至新鲜空气处,如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道刺激症状,给予吸氧及对症治疗,出现急性肺损伤,应早期给予激素治疗,必要时使用呼吸机。
-
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指南
基本信息:《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指南》由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于2022年11月19日《关于印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实施办法》等4个文件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04号)印发。:1.健康监测。便池及周边可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
-
新冠肺炎疫情居家健康监测指南
基本信息:《新冠肺炎疫情居家健康监测指南》由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于2022年11月19日《关于印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实施办法》等4个文件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04号)印发。实行居家健康监测人员每日早晚各测量1次体温,做好症状监测,并向社区(村)如实报告。
-
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
基本信息:《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由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于2022年12月7日《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17号)印发。2.转诊治疗。2.养老机构工作人员要在有需要时,按照说明书要求和流程为养老机构内的老年人进行抗原检测和结果判读。
-
批
工业灭菌术语“批”是指在某一确定生产周期中产生出的一定数量的材料、半成品或成品(消毒产品或卫生用品),在理论上它们具有共同的特性和品质。批(Batch)是指在同一生产周期中,用同一批原料、同一方法生产出来的一定数量的一批制品,在规定限度内,它具有同一性质(均一性)和同一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