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本
亲本是杂交亲本的简称。一般指参与杂交过程中的雌雄性个体。遗传学和育种工作上常用符号P来表示。参与杂交的雄性个体叫父本,用符号表示;参与杂交的雌性个体叫母本,用符号♀表示。
-
杂交方式
杂交方式是根据亲本数目不一,使用先后不同来配制杂交组合的方式。单交有正交和反交之分。应把综合性状较好的产量亲本作为第二次杂交亲本使用。复合杂交从F1代起性状即发生分离,宜从F1代开始选择,而不像单交那样从F2代开始;与单交相比,复交后代群体变异范围大、种类多,有可能选到具有符合更多目标性状的重组体。
-
交配
英文翻译amphimixis、copulate、copulation、mating中文解释交配是指的是生物的生殖细胞进行交换,导致受精和繁殖的活动。4.正交与反交:相对而言的,正交中的父方和母方恰好是反交种的母方和夫方。回交的目的是使亲本的优良特性在杂种后代中慢慢加强,而把非 回亲本的某一优点转移到杂种。
-
回交
回交是一种杂交方法。被用来回交的那一亲本称为“ 回亲本”(recurrentparent),未被用来回交的那一亲本称为“非 回亲本”。测交是遗传学上用以确定生物基因型的重要方法。在育种实践中通过连续回交,可以加强杂种后代对某一亲本性状的表现,是动、植物育种工作中的一种常用方法。
-
自由组合法则
自由组合法则又称独立分配法则,指形成包含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的杂种时,各对相对性状之间各自独立地发生自由组合。从子叶颜色和豆粒形态这两个性状来看,根据显隐性法则,F2中,黄色子叶和豆粒饱满、黄色子叶和豆粒皱缩、绿色子叶和豆粒饱满以及绿色子叶和豆粒皱缩在数目上的比例应是9:3:3:1。
-
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
分离规律、独立分配规律和连锁遗传是遗传学的三大基本规律。孟备尔曾反过来做白花为花的杂交,结果完全一致,这说明F1和F2的性状表现不受亲本组合方式的影响,父本性状和母本性状在其后代中还将是分离的。按照独立分配定律,在显性作用完全的条件下,亲本间有2对基因差异时,F2有22=4种表现型;
-
重组
重组是杂交后代的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所没有的基因组合的现象。例如纯合的非糯红米水稻品种与糯性白米水稻品种杂交,子二代有四种类型的植株,其中非糯红米和糯性白米的植株分别与两亲本的性状相同,称为亲本组合;另有非糯白米和糯性红米两种植株则是两亲本所有没有的重新组合,即重组体。
-
测交
测交指用有关基因全为隐性纯合体的个体(即测验系统的个体)与F1进行的杂交。在上述测交的后代中,若有结非糯红米、非糯白米、糯性红米、糯性白米4种类型的植株,就可知此杂合亲本水稻的基因型必为WxwxRr,因它可产生WxR、Wxr、wxR和wxr4种配子;
-
远缘杂交
④有些远缘杂种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会发生一个亲本排斥另一亲本染色体的现象。但在植物中可用秋水仙素等化学药物处理杂种的生长点或分蘖节等有分生组织的部位,使体细胞的染色体加倍,变成异源四倍体,每一条染色体都有双份,就能像二倍体一样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可育的配子,这样,远缘杂种就可以有正常的繁殖能力。
-
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是遗传基础不同的两个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在某些性状上优于其亲本的现象。杂种优势的表现大体上有三种类型:①表现在远缘杂交的后代中,即杂种营养体的大小和数目、生长速度和有机物积累的强度等显著超过双亲,但是这类杂种的繁殖能力并没有提高,甚至还要低于双亲。
-
分离规律
分离规律又称孟德尔第一定律。可见分离规律的实质是: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产生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使F2的基因型比例数为1∶2∶1,而表现型个体数之比是3∶1。
-
孟德尔第一定律
分离规律又称孟德尔第一定律。可见分离规律的实质是: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产生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使F2的基因型比例数为1∶2∶1,而表现型个体数之比是3∶1。
-
连锁基因遗传规律
利用具有这两种性状的亲本杂交,其测交结果如下表:亲本型和重组型百分数分别为:(40354032)/8368=96.4(%)(149152)/8368=3.6(%)*由于测交一代的表现型类型和比例直接反映F1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可知F1不仅产生亲本型配子AB和ab(占多数),还产生了重组型配子Ab和aB(占少数)。
-
不完全连锁
不完全连锁是形成亲本型和重组型配子,但前者多于后者。上述现象的发生,是因为多数初级性母细胞减数分裂时,两连锁基因间的非姊妹染色单体未发生互换,因此只形成两类数目相等的亲本型配子,少数初级性母细胞两连锁基因的非姊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互换,形成了数目相等的亲本型配子和重组型配子。
-
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是以基因型不同的果树种或品种进行交配或结合长成杂种,通过培育选择,获得新品种的方法。由于杂交引起基因重组,后代会出现组合双亲控制的优良性状基因型,产生加性效应,并利用某些基因互作,形成具超亲类型新个体,为培育选择提供了物质基础。按育种不同要求可采用简单杂交,回交和复式杂交等方式。
-
遗传型
显性完全时,基因型与表现型不一致,例如,纯种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杂种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如果黑缟蚕的基因型是pSpS,白蚕的基因型为PP,则F1的基因型是PsP,由于pS对户是不完全显性,所以F1个体的表型是淡黑缟,F2中,1/4个体是PsPs,表型为黑缟斑;例如,异色瓢虫(Harmoniaaxyridis)的鞘翅上有很多色斑变异。
-
基因型
显性完全时,基因型与表现型不一致,例如,纯种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杂种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如果黑缟蚕的基因型是pSpS,白蚕的基因型为PP,则F1的基因型是PsP,由于pS对户是不完全显性,所以F1个体的表型是淡黑缟,F2中,1/4个体是PsPs,表型为黑缟斑;例如,异色瓢虫(Harmoniaaxyridis)的鞘翅上有很多色斑变异。
-
巴氏小体
在哺乳动物体细胞核中,除一条X染色体外,其余的X染色体常浓缩成染色较深的染色质体,此即为巴氏小体。又称X小体,通常位于间期核膜边缘。通过巴氏小体检查可确定胎儿性别和查出性染色体异常的患者,如克氏(Klinefelter′s)综合征患者外貌为男性,但有一个巴氏小体,可判定患者的核型是47,XXY;
-
单交种
单交种是单杂交种的简称。两个品种或两个自交系杂交所产生的杂种。二是要选配好亲本杂交组合,要预先测定杂交亲本的配合力,使杂种优势能显著提高产量和质量;近些年来,在玉米、高粱、水稻等作物推广应用的雄性不育系,已省略了繁重的去雄操作,大大提高了繁育杂种种子的效率。
-
单杂交种
单交种是单杂交种的简称。两个品种或两个自交系杂交所产生的杂种。二是要选配好亲本杂交组合,要预先测定杂交亲本的配合力,使杂种优势能显著提高产量和质量;近些年来,在玉米、高粱、水稻等作物推广应用的雄性不育系,已省略了繁重的去雄操作,大大提高了繁育杂种种子的效率。
-
超亲分离
超亲分离指在杂种的分离世代中,出现某种性状超越双亲的个体现象。例如A,B,C,这三个同效基因,在使白花向红花形成有累加的作用,也就是显性基因的数目多少与显出红色的程度有关。这个现象表明,通过育种有可能育成比两个亲本都要优越的品种,故育成品种的高产性和早熟性等往往都是这样得到的。
-
显性假说
不同来源的品系或自交系中有着不同的不利基因,这些品系间进行杂交而产生的杂种,由于一个亲本的显性有利基因有可能掩盖住来自另一亲本的不利基因,这样一种互补效应消除了不利基因的作用,使杂种的表现优于任何一个亲本,出现了杂种优势。
-
孢子体不亲和性
孢子体不亲和性是同型不亲和性的一种类型,亦称为整体不亲和性。例如把产生花粉的亲本的不亲和性基因的基因型记为S1S2,把特有雌蕊的基因型记为S1S3,不论花粉的基因型是S1还是S2,在S1S3基因型的柱头上花粉的发芽总是受到抑制。已知在菊科、十字花科等植物中有这种现象。
-
整体不亲和性
孢子体不亲和性是同型不亲和性的一种类型,亦称为整体不亲和性。例如把产生花粉的亲本的不亲和性基因的基因型记为S1S2,把特有雌蕊的基因型记为S1S3,不论花粉的基因型是S1还是S2,在S1S3基因型的柱头上花粉的发芽总是受到抑制。已知在菊科、十字花科等植物中有这种现象。
-
雄性不育恢复系
雄性不育恢复系恢复力的高低和其他性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三系在杂种优势利用上的价值。测交筛选法院用胞质不育系为母本对有关栽培品种、品系和其他材料作单株成对测交。杂交选育法院按杂交方式不同又可分为两种:1、农艺亲本与恢复源杂交。以优良农艺亲本为一方,优良恢复源为另一方作杂交,后代按杂交育种程序选择。
-
复制
染色体上的复制点是一段由100~有的解链酶与引发酶结合在一起(如大肠杆菌T4噬菌体)。DNA复制有高度的忠实性。经研究,发现DNA聚合酶的3′→5′外切核酸酶活性可以校对新生DNA链的碱基序列并改正其聚合酶活性所造成与模板相应核苷酸的“错配”。如半夏、天南星、白附子、川乌、草乌、何首乌、紫河车、香附。
-
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产生的雌配子很大,无鞭毛或尾等结构,不能运动,细胞质发达并贮存有大量营养物质,为受精后受精卵的发育提供养料,这种雌配子称为卵细胞。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合子的生殖方式称为卵式生殖。
-
单因子杂种
单因子杂种指只有1对等位基因不同的两个(同质的)亲本所形成的杂种,称为单性杂种或单因子杂种。杂种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完全或不完全表现出显性性状或中间型。从理论上说,可以期待整个杂种群体应都具有相同的基因型。杂种第二代在完全显性的时候表现出3∶1的分离比,在不完全显性的时候表现为1∶2∶1的分离比。
-
显隐性定律
显隐性定律lawofdominance亦称显性定律。是孟德尔遗传定律之一。在杂种一代(F1)中二个相对性状中只显现其中之一,这一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显性,未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还发现虽在表面上F1所表现的性状和一个亲本完全一样,但与这个性状表现有关的酶和蛋白质的数量或性质却是双亲的酶和蛋白质的量或性质的中间类型。
-
选择受精
生物在混合授精或混合授粉情况下,其卵子或胚珠选择最合适的精子或花粉结合的现象。现已证实,受精的选择性作用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性。在自然条件下,植物开花时,虽然雌蕊柱头上可以留有同一种类及不同种类的花粉,但只有具有一定遗传背景的适合花粉才能在柱头上萌发和生长。
-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①种群是生物生存和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一个物种中的一个个体是不能长期生存的,物种长期生存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等位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并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通过基因重组而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从而使种群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来决定的。
-
三点测交
三点测交是为确定三个连锁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顺序和相对距离所作的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例如,已知位于玉米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控制籽粒有关性状的有3对基因:C(有色)和c(无色),Sh(饱满)和sh(凹陷),WX(非糯)和wx(糯性)。
-
杂交亲本
亲本是杂交亲本的简称。一般指参与杂交过程中的雌雄性个体。遗传学和育种工作上常用符号P来表示。参与杂交的雄性个体叫父本,用符号表示;参与杂交的雌性个体叫母本,用符号♀表示。
-
超显性假说
例如有两个在许多基因座上处于纯合态的自交系进行杂交,其子一代的生活力或生产性能均比两个亲本都显得优越,如下式所示:超显性假说所说的杂种优势的生化基础至少有两种可能情况:第一,两个等位基因各自编码一种蛋白质,这两种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比各自独立存在更有利于个体的生存。
-
重组率
重组值也称重组率。Ab、aB为重组型配子,此时重组值以下式表示:在单倍体生物中,经过受精和减数分裂,或是经过大体类似的过程而产生单倍性的下一代时,也可同样用上式来估算重组值。但在通过子囊孢子四分体分析来计算重组值时则使用下式:此时重组值是一股情况的两倍(桔霉、红色链孢霉)。
-
整倍体
整倍体是指染色体数目是单倍体数目的整倍数。三个以上相同的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称为同源多倍体(autopolyploid)。例如,我国遗传学家鲍文奎从普通小麦同黑麦(Secalecereale)杂交得到的异源八倍体小黑麦(Triticale)中选育出一些品种,具有抗逆能力强、穗大、籽粒的蛋白质含量高、生长优势强等优良性状。
-
近交
近交是指有亲缘关系的个体间的交配或配子的结合,包括自交(selfing)、全同胞交配、半同胞交配、表兄妹间交配和回交等。近交的一个最重要的遗传效应就是近交衰退,表现为近交后代的生活力下降,适应能力减弱,抗病能力较差,或者出现一些畸形性状。此时,下代个体得到的一对等位基因将不仅是纯合的,而且在遗传上是等同的。
-
抑癌基因
抑癌基因是一类抑制细胞过度生长、增殖从而遏制肿瘤形成的基因。同时,抑癌基因的丢失或失活也可能导致肿瘤发生。这意味着癌基因即使有其野生型等位基因存在时,对细胞的转化效应在遗传上似是显性。仔细分析了恢复致癌能力的杂合细胞的染色体后,发现这些杂合细胞总是丢失了来自正常细胞的某条染色体。
-
水稻叶龄模式法
水稻叶龄模式法,是根据水稻器官同伸规律,应用水稻主茎叶片生育进程,来确定水稻的生育时期及其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和肥水管理“促”“挖”措施。据研究,最上三个发根节位上发出的根(又称上层根)大体与幼穗分化同步进行,在抽穗至成熟期,它们在生理年龄、数量、重量及生理功能上均占绝对优势,是后期决定产量的功能根。
-
自根砧
自根砧是由自身器官、组织体细胞所形成根系的砧木。但自根砧缺乏主根,根系分布较浅,固地性不强,对旱、涝、寒、风等的抗性亦较差。因此,对气候、土壤条件要求比较严格,且繁殖系数较低,自根砧常用于因实生繁殖变异大,不能保持一致性的砧木树种,或种子稀少、种子发芽率低的树种。
-
重组值
重组值也称重组率。Ab、aB为重组型配子,此时重组值以下式表示:在单倍体生物中,经过受精和减数分裂,或是经过大体类似的过程而产生单倍性的下一代时,也可同样用上式来估算重组值。但在通过子囊孢子四分体分析来计算重组值时则使用下式:此时重组值是一股情况的两倍(桔霉、红色链孢霉)。
-
杂交稻
杂交稻是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水稻品种(系)间杂交产生的具有强优势的子一代杂交组合的统称。使雄性不育系通过异交可育,产生出具有较高杂种优势的子一代的雄性不育恢复系(简称恢复系,以R表示)。茎粗壁厚,抗倒伏能力也较强。杂交稻单株叶面积大,光合强度高,其群体叶面积指数也高于一般品种,对于物质生产极为有利。
-
植物体细胞杂交
植物体细胞杂交是指用两个来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并且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方法。去除细胞壁的常用方法是酶解法,即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等分解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克服植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大大扩大暸可用于杂交的亲本基因组合的范围。
-
远交系
远交系指来自随机交配亲本、个体间遗传背景各异的小鼠。
-
同源联合
同源联合是指在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来自一个亲本的染色体间发生的配对。同源联合可被用来判断同质多倍体或部分的异质多倍体。
-
单性生殖
单性生殖亦称单性发生或孤雌生殖。关于二倍体单性生殖,自从O.Juel(1898-1900)发现蝶须属胚囊母细胞不进行减数分裂而能形成胚囊,双倍卵细胞进行单性生殖而能产生完整个体以来,已知有蕺菜(柴田桂太、三宅恒方,1908)、赤杨、姬女菀、蒲公英、宿根早熟禾等,许多苧麻类或苦菜虽是三倍体,但均是以这种方式繁殖的。
-
巴西橡胶
巴西橡胶是大戟科橡胶树属热带雨林乔木中唯一的栽培种,学名Heveabrasiliensis(Willd.ex.A.Juss.)Muell.Arg.。叶互生,三出复叶,小叶椭圆形或倒卵形,革质,全缘,花单性,雌雄同株,圆锥花序;④优良实生苗。防治方法:苗圃和幼树喷施1%波尔多液,成龄树喷施含铜油剂,但要防止铜素对胶乳的污染。胶树害虫很少。
-
胶树
巴西橡胶是大戟科橡胶树属热带雨林乔木中唯一的栽培种,学名Heveabrasiliensis(Willd.ex.A.Juss.)Muell.Arg.。叶互生,三出复叶,小叶椭圆形或倒卵形,革质,全缘,花单性,雌雄同株,圆锥花序;④优良实生苗。防治方法:苗圃和幼树喷施1%波尔多液,成龄树喷施含铜油剂,但要防止铜素对胶乳的污染。胶树害虫很少。
-
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
第5条药物尽管有第4条的规定,在不损害缔约方在其就进口问题作出决定之前对所有改性活生物体进行风险评估的权利的情况下,本议定书不应适用于由其他有关国际协定或组织予以处理的、用作供人类使用的药物的改性活生物体的越境转移。(c)评价一旦产生此种不利影响而可能会导致的后果;
-
子叶
子叶(cotyledon)指种子植物个体发育中最初形成的叶。裸子植物则是形形色色,圆柏为2枚,银杏为2—3枚,松、冷杉等为6—12枚。胚乳或外胚乳等发达的种子,如水稻、柿,子叶位于种子内,萌发后为绿色,进行同化作用,但是无胚乳种子(栗、豆)子叶内贮藏有淀粉和脂肪,有特殊形态和代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