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辣蓼
拼音名:L Liǎo别名:辣蓼草来源:蓼科蓼属植物辣蓼PolygonumflaccidumMeism及水蓼P.hydropiperL.,以全草或根、叶入药。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散瘀止痛,解毒消肿,杀虫止痒。用于痢疾,胃肠炎,腹泻,风湿关节痛,跌打肿痛,功能性子宫出血;外用治毒蛇咬伤,皮肤湿疹。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红辣蓼
《*辞典》:红辣蓼: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拼音名:H nɡL Liǎo别名:琼柳草(《贵州中医验方秘方》),蓼子草(《贵州民间方药集》),斑蕉草(《中国药植图鉴》),青蓼、蝙蝠草(《泉州本草》),辣马蓼、辣椒草(《江西民间草药验方》)。(《贵州中医验方秘方》)②治痢疾:辣蓼根八钱,水煎,糖调服。
-
辣蓼草
《*辞典》:辣蓼草:出处:《江苏植药志》拼音名:L LiǎoCǎo来源:为蓼科植物柳叶蓼的全草。叶互生,有短柄或近乎无柄;分布南北各地。药理作用:辣蓼(品种未鉴定)煎剂20~治肿疡,痢疾腹痛。晒干,浓煎温服。(性味以下出《江苏药材志》)备注:同属植物辣蓼、水蓼、假长尾蓼和本品的全草,在不同地区均作辣蓼入药。
-
六曲
来源:辣蓼、青蒿、杏仁等药加工后与面粉或麸皮混和,经发酵而成的曲剂。性味归经:辛、甘,温。《全国中草药汇编》·六曲:拼音名:LiùQǔ别名:六神曲、神曲来源:为面粉、麸皮与其他药物混合经发酵而成的加工品。鲜青蒿、鲜苍耳草、鲜辣蓼煎汤适量,再与上混合粉拌匀揉成团,用麻叶包裹压成块,发酵(同上法)。
-
闽东建曲
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石细胞分校状,壁厚,层纹明显。自测定器上端加水使充满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为止,再加醋酸乙酯5ml,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回流4小时,将挥发油测定器中的液体移至分液漏斗中,分取醋酸乙酯层,用铺有无水硫酸钠的漏斗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30克,一日2次。
-
丛枝蓼
《*辞典》:丛枝蓼:出处:《全展选编 内科》拼音名:C nɡZhīLiǎo别名:水红辣蓼、辣蓼(《全展选编 传染病》)。来源:为蓼科植物丛枝蓼的全草。单叶,互生,通常卵形,有时呈披针形,两端狭尖,两面无毛或有短柔毛,在叶缘和中脉上经常有小刺状毛;待体温下降至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后再续服2~
-
水蓼
兹据《本草衍义》、《纲目》等,将《本经》的蓼实、《别录》的蓼叶均作为水蓼的药用部分,蓼叶见本条,蓼实另详专条。治痧秽腹痛,吐泻转筋,泄泻,痢疾,风湿,脚气,痈肿,疥癣,跌打损伤。⑨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利湿消滞,杀虫止痒。(《广西中草药》)④治痢疾,肠炎:水辣蓼全草二两,水煎服,连服三天。
-
三余神曲
鉴别:(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内胚乳细胞无色,壁较厚,有较多大的类圆形纹孔。检查:应符合曲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第九册附1页)。功能与主治:疏风解表,调胃理气。用于感受风寒,伤食吐泻,胸腹饱闷,舟车晕吐。用法与用量:包煎取汁或开水冲服,一次1块(袋),一日1~
-
利胆石颗粒
鉴别:取本品5g,加入甲醇15ml,加热回流15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2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橙皮甙对照品加甲醇制成饱和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功能与主治:疏肝利胆,和胃健脾。用于胆囊结石,胆道感染,胆道术后综合症。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袋,一日2次,午、晚饭后开水冲服。广东省药品检验所起草
-
肝友胶囊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GanyouJiaonang标准编号:WS3-B-2153-96处方:丹参286g火炭母286g虎杖286g鸡骨草286g茯苓228g山楂286g郁金114g泽泻228g神曲茶114g鸡爪芋191g菌陈286g白背叶根286g党参191g蚕砂143g白术114g制法:以上十五味,取丹参28.6g,粉碎成细粉,备用;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湿,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健脾导滞。
-
广东神曲
检查:应符合茶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T)。功能与主治:祛风消滞,健胃和中。用于感冒发热,食滞,呕吐,泄泻。广州市药品检验所起草
-
康肤酊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KangfuDing标准编号:WS3-B-2785-97处方:百部200g辣蓼50g薄荷脑2g制法:以上三味,百部、辣蓼粉碎成粗粉,混匀,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75%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以每分钟1~(2)取本品1滴点于滤纸上,待干后在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斑点显亮蓝色荧光。
-
老范志万应神曲
检查:应符合曲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第九册附1页)功能与主治:疏风解表,消积化湿,醒脾开胃。用于伤风感冒,夏令中暑,食积腹痛,呕吐泄泻等症。福建省药品检验所起草
-
建曲
鉴别: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种皮表皮细胞为栅状,底面观细胞呈多角形,壁稍厚,胞腔大,内含红棕色至红色物质。功能与主治:解表和中。3.不适用于风热感冒,其表现为发热明显,微恶风,有汗,口渴,鼻流浊涕,咽喉肿痛,咳吐黄痰。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复方地锦片
处方:地锦草166两4钱,辣蓼166两4钱,车前草54两4钱。取地锦草等3味下余药料,用煮提法提取二次,合并浓缩为稠膏约77两,取地锦草等3味下余药料,用煮提法提取二次,合并浓缩为稠膏约77两,取地锦草等细粉,与上项稠膏搅软,制颗粒,压片,包淡红色糖衣(胭脂红、滑石粉各适量)。主细菌性痢疾,肠炎。
-
六神曲
概述:六神曲为中药名,出自《本草便读》,为《药性论》记载的神曲之处方名。来源:辣蓼、青蒿、杏仁等药加工后与面粉或麸皮混和,经发酵而成的曲剂。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细小块状或粗颗粒状物,表面灰白色至微黄色,粗糙,质脆易碎。功能与主治:健脾和胃,消食调中。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停滞,胸痞腹胀,小儿食积。
-
神曲
性味:甘辛,温。①《药性论》:化水谷宿食,症结积滞,健脾暖胃。④《本草纲目》:消食下气,除痰逆霍乱泄痢胀满。(《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曲术丸)④治暴泻:神曲(微炒),吴茱萸(绿色者拣净,泡洗七遍)各一两。疗女人胎动因滞,治小儿腹坚因积。若生用力胜,主消米谷食积,痰滞癥结,胸满疟痞,小儿腹坚,皆能奏绩。
-
鱼蓼
拼音名:YúLiǎo别名:蓼草、大马蓼、水辣蓼、、水蓼、旱辣蓼、辣蓼、蛤蟆腿、节蓼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酸模叶蓼的全草。乙醇提取物对亲水性气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霍乱弧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从本植物中提取的3,5-二羟-4-甲基茋和5-甲氧基-6,7-亚甲二氧基黄酮对苯并咪唑类杀真菌药有解毒作用。性味:辛;
-
铁线莲属
中文名铁线莲属拼音名tiexianlianshu拉丁名Clematis中国植物志28:74描述ClematisL.铁线莲属,毛茛科,约300种,广布于全球,我国约110种,分布甚广,西南尤盛,大部供观赏,少数入药。
-
金橘根
《*辞典》:金橘根:出处:《闽东本草》拼音名:JīnJ Gēn别名:寿星柑根(《四川中药志》)。性味:酸苦,温。②《闽东本草》:调气降逆,健脾开胃,舒筋活络。附方:①治胃痛吐食并吐水:寿星柑根、藿香、刺梨子、冬葵根各五钱。⑥治子宫下垂:金橘根三两,生黄精一两,小茴根二两,猪小肚一个。炖红酒服。
-
石莽草
《*辞典》:石莽草:出处:《广西中药志》拼音名:Sh MǎnɡCǎo别名:石辣蓼(《广西中药志》),头花蓼、小红藤(《广西植物名录》),太阳草(《云南中草药》),满地红、四季红、火溜草(《文山中草药》),红花地丁、绣球草、惊风草、小铜草、小红草(《云南中草药选》)。叶柄带红色,长约1~3毫米,基部具耳,包茎;
-
枫蓼肠胃康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FengliaoChangweikangPian处方:牛耳枫4000g辣蓼2000g制法:以上二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稠膏状,在80℃以下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适量淀粉,混匀,制成颗粒,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另取溶液1~功能与主治:理气健胃,除湿化滞。
-
复方地锦糖浆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FufangDijinTangjiang标准编号:WS3-B-0778-91处方:地锦草312g辣蓼312g车前草104g制法:以上三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放冷,加乙醇2倍量,搅拌,静置;检查:相对密度应不低于1.24(附录34页)。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湿。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
五草六木汤
《解围元薮》卷四:组成:椿树枝、槐树枝、桃树枝、柳树枝、干茄柯、桑树枝、楮树枝、天麻、苍耳草、金银藤、辣蓼。主治:久年风疠。用法用量:酒煎服。
-
湿风痛风汤
《解围元薮》卷四:方名:湿风痛风汤组成:石楠叶、马鞭草、辣蓼。主治:痛风。用法用量:煎汤浸洗。
-
缩脚痧
概述:缩脚痧(spasmodiclegshadisease)为病证名。治法先以三指拍曲池穴、阳交穴,拍出紫块,先以钱刮骨边臑穴,续刺阳交穴,斜刺曲池穴,曲池、阳交先拍后刺。”治疗:外治用刮法、刺法、推拿法,内服平安散、武侯行军散、散痧汤等。分类:痧证有热痧、寒痧、暑痧、瘟痧、阳痧、阴痧、绞肠痧等。
-
枫蓼肠胃康颗粒
枫蓼肠胃康片药品汉语拼音:fengliaochangweikangkeli剂型:每袋8g,3g(无糖型)。胶囊剂:每粒0.37g。枫蓼肠胃康颗粒的主要成份:牛耳枫、辣蓼。腹痛、腹满、泄泻臭秽、恶心呕腐或有发热恶寒、苔黄脉数等。亦可用于食滞胃痛而症见胃脘痛、拒按、恶食欲吐、嗳腐吞酸、舌苔厚腻或黄腻,脉滑数者。片剂:一次4~
-
黔曲
功能与主治:健脾开胃,理气导滞,清暑化湿。用于食积饱胀,胸闷腹痛,不思饮食,暑湿感冒。用法与用量:用水煎服或用水泡服,一次0.5~规格:每包16块,重500g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
胃肠宁冲剂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颗粒;检查:应符合冲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5页)。功能与主治:清热祛湿,健胃止泻。用于急性胃肠炎,小儿消化不良。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小儿酌减。规格:每袋重8g(相当于总药材25g)贮藏:密闭,防潮。
-
胃肠宁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WeichangningPian标准编号:WS3-B-0335-90处方:布渣叶1300g辣蓼780g番石榴叶780g火炭母780g功劳木520g制法:以上五味,取火炭母100g,粉碎成细粉,其余布渣叶等四味及剩余的火炭母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
止泻冲剂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ZhixieChongji标准编号:WS3-B-1699-94处方:草1000g辣蓼1000g南五味子根茎500g制法:以上三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8~鉴别:(1)取本品5g,加热水20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2ml,加三氯化铁试液1~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燥湿导滞,理气止痛。
-
白酒药曲
处方:高良姜4两,草乌8两,吴茱萸1两,白芷1两,黄柏1两,桂心1两,干姜1两,香附1两,辣蓼1两,苦参1两,秦椒1两,菊花2两,薄荷2两,丁皮5钱,益智5钱。制法:同杏仁共为细末,滑石5斤,米粉,河沙拌匀,为丸。功能主治:消肠胃积滞。主用法用量:干用酿酒;摘录:《中国医学大辞典》
-
马齿苋汤
处方:马齿苋铁苋菜辣蓼功能主治:治菌痢,肠炎。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中医方剂临床手册》
-
多穗蓼
《*辞典》:多穗蓼: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拼音名:DuōSu Liǎo别名:辣蓼、水蓼、恣恣萨曾(藏名)。10月采收。化学成份:全草含蓼属甙、腊梅甙、异槲皮甙、槲皮甙、槲皮素、3 -甲基鼠李素。性味:性凉,味辛。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杀虫止痢,清热解毒。治菌痢,肠炎,小儿消化不良,跌打损伤,风湿肿痛,皮肤湿疹。
-
红酸杆
拼音名:H nɡSuānGǎn别名:太阳草、石辣蓼、水绣球、石头花、石头菜、石莽草来源:蓼科蓼属植物头花蓼PoygonumcapitatumBuch.-Ham.ex.D.Don,以全草入药。性味:酸,寒。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利尿。用于泌尿系感染,痢疾,腹泻,血尿;外用治尿布疹,黄水疮。外用适量,水煎洗患处。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掌叶蓼
拼音名:ZhǎnɡYèLiǎo别名:屈草、猪草、大辣蓼、九龙天子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掌叶蓼的全草。单叶互生;叶片掌状,直径6-12cm,有5-9个掌状深裂,裂片近菱形,基部2个裂片较小,近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基部凹下,上面有伏毛及短柔毛,叶脉及叶缘有伏毛。托叶鞘斜截形,有明显脉纹,膜质,有伏毛。性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