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菥蓂
《全国中草药汇编》:菥蓂:拼音名:XīM nɡ别名:败酱草、遏蓝菜来源:十字花科菥蓂属植物菥蓂ThlaspiarvenseL.,以全草及种子入药。用于阑尾炎,肺脓疡,痈疖肿毒,丹毒,子宫内膜炎,白带,肾炎,肝硬化腹水,小儿消化不良。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痛,急性结膜炎,胃痛,肝炎。肾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
菥蓂属
中文名菥蓂属拼音名ximishu拉丁名Thlaspi中国植物志33:78属下物种齿叶菥蓂、山菥蓂、四川菥蓂、西藏菥蓂、菥蓂、新疆菥蓂、云南菥蓂、云南菥蓂(原变种)
-
马辛
马兜铃科植物杜衡的根或全草·马辛:马辛为中药名,出自《江苏药材志》,为《土宿本草》记载的杜衡之别名。性味:辛,温,有小毒。1.治风寒头痛,牙痛,痰饮喘咳,胃痛,肋间神经痛,痧气腹痛,风寒湿痹,跌打损伤。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主成分为甲基丁香油酚,还含黄樟醚,异甲基丁香油酚,龙脑等。入肝、脾经。
-
败酱
形与上种相似,惟根生叶卵状披针形,有长柄;治肠痈,下痢,赤白带下,产后瘀滞腹痛,目赤肿痛,痈肿疥癣。⑨治蛇咬:败酱草半斤,煎汤顿服。备注:据《本草》记载,败酱应为上述败酱科植物,但除四川、江西、安徽、福建等地使用外,大部分地区习惯上以菊科植物苣荬菜的带根全草和十字花科植物菥蓂的带果全草作败酱使用。
-
大荠
概述:大荠为中药名。别名:遏蓝菜、大荠、马辛来源及产地:十字花科植物菥蓂ThlaspiarvenseL.的全草。性味归经:苦、甘,平。功能主治:和中化湿,清热解毒。治消化不良,肾炎,子宫内膜炎,疮疖痈肿。本品含黑芥子苷(Sinigrin),经酶作用产生异硫氰酸烯丙酯,具有刺激作用,能使皮肤发红、温热,甚至引起水泡。
-
菥蓂子
《*辞典》:菥蓂子:出处:《本经》拼音名:XīM nɡZǐ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菥蓂的种子。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菥蓂条。性味:辛,微温。功能主治:治目赤肿痛流泪。①《本经》:主明目,目痛泪出,除痹,补五脏,益精光。②《别录》:疗心腹腰痛。外用:研末点眼。注意:①《本草经集注》:得荆实、细辛良。恶干姜、苦参。
-
花红颗粒
花红颗粒药典标准:品名:花红颗粒HuahongKeli处方:一点红、白花蛇舌草、鸡血藤、桃金娘根、白背叶根、地桃花、菥蓂制法:以上七味,加水煎煮二次,滤过,合并滤液并浓缩至适量,加乙醇至含醇量达65%,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稠膏,加入蔗糖粉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制成1000g;味甜、微苦。
-
花红片
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l、对照药材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甲酸乙酯—甲酸—水(20:10:1: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氨气中熏后,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慢性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见上述证候者。4.带下清稀者不宜选用。
-
棘刺花
《*辞典》:棘刺花:出处:《别录》拼音名:J C Huā别名:刺原、菥蓂,马朐(《别录》),棘花(《唐本草》)。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花。性味:《别录》:味苦,平,无毒。功能主治:《别录》:主金疮内漏,明目。
-
妇炎净胶囊
妇炎净胶囊药典标准:品名:妇炎净胶囊FuyanjingJiaonang处方:苦玄参、地胆草、当归、鸡血藤、两面针、横经席、柿叶、菥蓂、五指毛桃制法:以上九味,取部分苦玄参,粉碎成细粉;鉴别:取本品内容物1.2g,加乙醇10ml,加热回流5分钟,滤过。5.经期腹痛喜按、经色淡,或经期腹痛拒按伴畏寒肢凉者不宜选用。
-
兔头散
《圣济总录》卷一三三:方名:兔头散组成:腊月兔头1枚(烧过),5月5日虾蟆1枚(自死者,烧灰),代赭1两,地黄叶灰半两,虎头骨(炙令赤黑色)2两,贝子(烧过)7枚,小蓟灰半两。用法用量:以绵裹如枣核大,纳下部中;兼每日空心新汲井水调服半钱匕。主治:湿(匿虫),虫蚀肛门赤烂,下血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