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京大学医学部(简称北医)(PekingUniversityHealthScienceCenter(PUHSC))位于学府林立的首都北京海淀区学院路,其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是中国政府教育部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开办的第一所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国立学校。
-
林久祥
11月,澳大利亚Adelaide大学和Syelney大学高访1994年-2000年,北京医科大学副书记、常务副书记兼副校长2000年4月至-2001年12月,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书记2000年4月至今,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
-
韩济生
韩济生为现代著名生理学家。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理事会医学组长,北京神经科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生理科学进展》杂志名誉主编,《中国疼痛医学杂志》主编,《国际神经科学杂志》《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英文版)等编委。
-
全国爱肝日
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生导师、肝病学家田庚善教授、山东省临沂市肝胆病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徐向田教授等于2003年提出倡议,以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为主,联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中华预防医学学会和中国中医肝病学会等,在原“爱肝宣传日”、“乙肝宣传日”已进行多次的基础上,设立一个广为人知的“全国爱肝日”。
-
韩启德
韩启德,男,1945年7月生,汉族,中共党员,九三学社成员,上海市人,病理生理学家。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4年12月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长期以来从事分子药理学与心血管基础研究。近年来,关注学科交叉研究,开始研究生物单分子在细胞中的转运及其生物学意义,用复杂系统手段研究肾上腺素受体的网络调节。
-
庄辉
庄辉,男,1935年1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浙江省奉化市人。1963年1月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并工作至今。庄辉主要从事病毒性肝炎研究。在国内首先建立戊型肝炎实验室诊断技术和猕猴动物模型;研制成功“戊型肝炎病毒IgG抗体酶联免疫测定试剂盒”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胶体金试纸条”等。
-
张勇民
张勇民,著名药物化学家,法国科学院院士。1986-1988年在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药物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期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科学基金和卫生部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3年晋升为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从事寡糖药物的研究。90年代开始从事糖化学及糖生物学研究。
-
WS/T 107.2—2016 尿中碘的测定 第2部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标准基本信息:ICS11.020C6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107.2—2016《尿中碘的测定第2部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Determinationofiodineinurine——Part2:inductivelycoupledplasmamassspectrometrymethod)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6年04月28日发布,自2016年10月31日起实施。
-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和爱尔兰的WilliamC.Campbell和日本的Satoshiōmura获得,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许多寄生虫会导致疾病。之后,阿维菌素被修改成伊维菌素,而伊维菌素对动物和人体内的许多寄生虫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其中就包括导致盘尾丝虫病和淋巴丝虫病的寄生虫。
-
王夔
王夔,男,1928年5月,汉族,生物无机化学及无机药物化学家,无党派人士,天津市人。他的课题组在细胞层次上研究无机物的生物效应的化学基础,跟踪细胞应答过程中发生的化学事件,研究它们与病理和毒理过程的关系,从而阐明无机物干预生命过程的机制,研究无机药物。2000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
王宇
王宇,男,汉族。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主持中心全面工作,分管中心办公室、人力资源处、规划财务处、国际合作处、新址建设办公室、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中心挂靠单位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学术专业为内科肝病,病毒分子生物学。2000年至2003年任科技部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副主任。
-
林东昕
学术成果:林东昕的主要学术贡献:较系统地研究了致癌物代谢、DNA修复、细胞周期和凋亡控制、肿瘤免疫等系统的基因遗传变异与肺癌、食管癌、胃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常见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关系。他作为第一完成人的研究成果《单核苷酸多态与肿瘤的研究》获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2005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GB/T 17225-2017 中小学校采暖教室微小气候卫生要求
基本信息:ICS13.040C5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225-2017《中小学校采暖教室微小气候卫生要求》(Hygienicrequirementsofmicroclimateforheatingclassroominmiddleandelementaryschool)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7年11月01日发布,自2018年05月01日起实施。
-
WS/T 585—2018 中小学生书包卫生要求
3.3可迁移元素migrationelement当人体接触书包表面时,书包材质中的某些元素可以经过汗液、唾液等方式摄入体内,对人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这些元素称为可迁移元素。书包的尺寸应符合表1的要求。按本标准生产的书包,附着书包的永久标志,应注明材质、规格、适合学生身高的范围、采用标准编号,或有洗涤说明和使用说明。
-
GB/T 3976—2014 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起草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市卫生监督所。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及技术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和高等院校课桌椅的大小型号、功能尺寸、分配使用及其他卫生要求。5.5产品标志:按本标准生产的儿童桌和儿童椅,按表7标明型号和儿童身高范围,附着永久性标牌。主要尺寸见表8。
-
国家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评审专家委员会
概述:国家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评审专家委员会办公室设立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专家委员会日常管理,并组织开展国家卫生健康委职责范围内的实验室相关审批的专家评审工作。
-
WS/T 587—2017 学校卫生标准编写和研制总则
4.4.2.2现场调查与实验方法:学校学习环境安全性卫生标准的制定,在毒理学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采用流行病学的横断面调查方法。4.10.2.3结果的整理与分析:根据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的结果和专家咨询的结果,考虑在学校幼儿园中实施的可行性,参考国外标准并综合中国儿童少年实际,提出相应儿童少年健康教育的卫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