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
性味归经:甘,微寒。入胃、大肠经。功能主治:主治胃气不和,夜不得眠,胃弱久泻。3.还具有滋阴养血的功能,可以使产妇虚寒的体质得到调养,帮助她们恢复体力;5.中医认为小米粥表面漂浮的一层“米油”营养极为丰富,可以代替参汤;(陈粟米味苦,性寒)具有健脾和胃、补益虚损,和中益肾,除热,解毒之功效;
-
小米面
3.还具有滋阴养血的功能,可以使产妇虚寒的体质得到调养,帮助她们恢复体力;小米面的食疗功效小米味甘咸,有清热解渴、健胃除湿、和胃安眠等功效。3.小米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并不比大米更好,因为小米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并不理想,赖氨酸过低而亮氨酸又过高,所以产后不能完全以小米为主食,应注意搭配,以免缺乏其他营养。
-
粟
粟是禾本科黍族狗尾草属中的一个栽培种,学名Setariaitalica(L.长披针形。粟对土壤选择不严,能在瘠薄土地上生长,适宜在壤土、沙壤土或粘壤土上种植。氨基酸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谷氨酸、丙氨酸、脯氨酸及天冬氨酸。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1.9%,限制氨基酸为赖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为92.97,因此营养价值较高。
-
介休贯馅糖
“贯馅糖”本应当写为“灌馅糖”。一般配料是:小米37.5公斤,大麦8.5公斤,熬成水粞31.5公斤,再制成老粞25.5公斤,最后制成白粞25.5公斤。大麦芽用碾子碾烂,然后放在水缸里泡成白糊糊状。淋缸里必须经常保持25公斤的底水,淋缸的周围要空6.7厘米,以便受热面积均匀。
-
小米龙眼粥
处方:龙眼肉30克小米50~100克红糖适量制法:将小米与龙眼肉同煮成粥。待粥熟,调入红糖。功能主治:补血养心,安神益智。适用于心脾虚损、气血不足、失眠健忘、惊悸等症。用法用量:空腹食,每日2次。摘录:《民间方》
-
小米淮山药粥
处方:淮山药45克(鲜者约100克)小米50克白糖适量制法:将山药洗净捣碎或切片,与小米同煮为粥,熟后加白糖适量调匀。功能主治:健脾止泄,消食导滞。适用于小儿脾胃素虚、消化不良、不思乳食、大便稀溏等。摘录:《民间方》
-
小米粥
处方:小米50克鸡蛋1个制法:先以小米煮粥,取汁,再打入鸡蛋,稍煮。功能主治:养心安神。用于心血不足、烦躁失眠。用法用量:临睡前以热水泡脚,并饮此粥,然后入睡。摘录:《民间方》
-
黄鳝小米粥
处方:黄鳝1条小米50~100克细盐少许制法:先将黄鳝去内脏,洗净细切,后加盐与小米同煮为粥。功能主治:益气补虚。适用于气虚所致的子宫脱垂。用法用量:空腹食。摘录:《民间方》
-
鲢鱼小米粥
处方:活鲢鱼1条丝瓜仁10克小米100克制法:先煮小米,待水沸开时,将鱼及丝瓜仁放入锅内再煮,至熟。功能主治:通经下乳。适用于产后乳少。用法用量:空腹吃鱼喝粥。摘录:《民间方》
-
狗尾草属
)Beauv.,金色狗尾草S.glauca(L.圆锥花序顶生,圆柱状或疏展呈塔状,小穗无芒,有1-2小花,全部或部分小穗托以1至数枚刚毛,脱落于极短而呈杯状的小穗柄上,刚毛宿存,第一颖卵形或圆形,比小穗短1/4至1/2,第二颖约与小穗等长,第一小花雄性或中性,外稃与第二颖同质,第二小花两性,外稃革质,平滑或有皱纹。
-
辣椒属
中文名辣椒属拼音名lajiaoshu拉丁名Capsicum中国植物志67(1):61描述CapsicumL.辣椒属,茄科,约20余种,主产中南美洲,我国引入栽培的有辣椒C.annuumL.和野生或栽培的小米椒C.frutescensL.,作蔬食或调味品。单叶互生,卵形至狭披针形;雄蕊5,常浅蓝色,贴生于花冠筒基部,花药纵裂;胚珠多数;
-
小米枣仁粥
处方:小米100克枣仁末15克蜂蜜30克制法:小米煮粥,候熟,入枣仁末,搅匀。功能主治:补脾润燥,宁心安神。治纳食不香、夜寐不宁、大便干燥。用法用量:食用时,加蜂蜜,日服2次。摘录:《民间方》
-
首乌小米粥
处方:何首乌30克鸡蛋2个小米50克白糖适量制法:将首乌用纱布包裹,与米同煮粥;粥熟前捞出药包,将鸡蛋打入,并加白糖少许,调匀,煮熟即可。功能主治:益气养血。适用于气虚所致的子宫脱垂。用法用量:日服2次,空腹服。摘录:《民间方》
-
肉末米粥
处方:瘦狸肉末50克粳米(或小米)50克制法:将肉末与粳米(或小米)同煮为粥。功能主治:适用于婴儿麻疹恢复期,为保证身体对热量、营养的需要。用法用量:每日分3次服。摘录:《民间方》
-
长春真人保命丹
处方:茯苓4两,天门冬4两,山药4两,熟地黄4两,枸杞子4两,何首乌4两,干姜2两,大茴香(炒)1两,青盐少许,鹿角胶4两,莲实半斤(去皮),破故纸4两(净,香油炒),没食子10个,胡桃仁半斤(净肉),新小米1升(同茯苓、牛乳煮粥晒干),旱莲草(晒干)1斤,麦门冬4两。摘录:《摄生众妙方》卷二
-
六食
六食指稌(粳米)、黍(黏黄米)、稷(谷子,一说为高梁)、粱(上等小米)、麦、苽(菰米)。出《周礼》。
-
疥药一扫光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疥药一扫光:处方:胡桃仁1两,大风子肉1两,水银(炙)1钱,红砒1钱5分。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杀虫止痒。主干疥,浓泡疥,湿疥,刺痒难受。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方名:疥药一扫光组成:大风子仁5钱,核桃肉5钱,水银1钱。用药禁忌:忌刺激性等物。
-
羊肝饼
《医便》卷五:组成:黑羯羊肝1具(去筋膜,切成方寸块,中间割开相连),白术1两,(小米泔浸1宿,切成咀,陈壁上炒黄色,为细末1两),左顾大牡蛎1个(重1斤者,炭火煅通红,候冷,为细末1两),真黄蜡1两(溶化开,入前药2味搅匀,乘热成饼,照肝块数目如肝块大,其饼重2钱,小者重1钱5分)。女人血痕,发热瘦弱。
-
猪脑膏
《疡医大全》卷九:方名:猪脑膏组成:公猪脑子1个。功效:生肌长肉。用法用量:随疮大小贴之。先用小米泔水洗净疮上,贴膏2-3日,揭看内生肉芽,再用小米泔煎洗,又贴3-5日,肌肉长平。制备方法:上放锅内,用好陈醋泡透,文武火煮成膏药样取出,细布摊。用药禁忌:忌房劳、怒气、发物。
-
黄米
黄米的食用量每次约50克黄米的营养价值黄米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B族维生素、维生素E、锌、铜、锰等营养元素,具有益阴、利肺、利大肠之功效。2.身体燥热者禁食。可治阳盛阴虚,夜不得眠,久泄胃弱,疗冻疮、疥疮、毒热、毒肿等症。黄米的食用建议黄米可用于煮粥、做糕、做米饭和酿酒。
-
黄米面
黄米面的食用量每次约50克黄米面的营养价值黄米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B族维生素、维生素E、锌、铜、锰等营养元素,具有益阴、利肺、利大肠之功效。黄米面适合的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1.适宜于体弱多病,面生疔疮者食用;2.身体燥热者禁食。可治阳盛阴虚,夜不得眠,久泄胃弱,治疗冻疮、疥疮、毒热、毒肿等症。
-
黄水藨叶
《*辞典》:黄水藨叶: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Hu nɡShuǐPāoY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泡刺藤的叶。叶互生,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长7~生境分布:生于山沟、林缘、路边,分布陕西、四川、浙江、江西、贵州、云南、湖北等地。②治小儿口角周围腐烂流黄水:黄水藨叶捣敷之,干则另换鲜药。
-
保儿安丸
处方朱砂1钱,明雄1钱,全蝎1钱,薄荷1钱,明天麻1钱,天竺黄1钱,黄连1钱,大黄1钱,栀子1钱,半夏1钱,胆南星1钱。制法上为细末,水泛为丸,朱砂为衣,如小米大。功能主治小儿胃肠积热,惊风抽搐,夜睡不安,大便闭结。用法用量小儿1日服12丸,3岁服60丸。注意小儿慢惊忌服。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禹县方)
-
芝麻糖
芝麻糖原料配方主要原料有玉米(或小米)、大麦、芝麻等。芝麻糖加工工具一只大锅、两口小锅,簸箕、水缸、舀具、抬糖板等。加水的目的是为了将原料蒸透焖熟。2.在蒸熟的原料中搅拌35%的大麦芽,(大麦用温水浸泡1小时,放在室内发芽,发芽后用打浆机打或用石碾碾成糊状),放到锅内蒸半小时左右,然后取出置缸内发酵。
-
炒面
处方:白茯苓4两,莲肉(去心)1斤,鸡头米1斤(共为细末),红枣4斤(煮熟去皮核),新鲜小米1斗(炒熟磨末),蜂蜜1斤,白沙糖1斤。制法:上搽成一处。功能主治:诸虚百损,痨嗽痰喘。用法用量:本方方名,《仙拈集》引作“七仙炒面”。摘录:《良朋汇集》卷二
-
大补茶膏
处方:稻米、小米、糯米、苡仁、芡实、莲肉、山药、茯苓、白糖少许。制法:炒熟黄色,为细末。功能主治:补虚。主老弱虚损。用法用量:白滚水调服。摘录:《嵩崖尊生》卷十一
-
党参小米粥
处方:党参30克升麻10克小米50克制法:先煎党参、升麻去渣,后入米煮为粥。功能主治:益气升提。适用于子宫下垂、气短乏力。用法用量:空腹食,每日2次。摘录:《民间方》
-
冷水金丹
处方:海浮石3两,飞罗面3两,乳香(去油)1两,没药(去油)1两,牛蒡子1两,冰片1钱,麝香1钱。制法:用蟾酥3钱7分5厘,酒浸化为丸,如绿豆大,以飞过辰砂5钱为衣。功能主治:发汗。主肿毒恶疮,痰痞老痰,翻胃噎食,及伤寒。牙痛,只用1丸。注意:忌鸡、鱼、小米1日,戒怒郁忧闷,气伤,费心力。摘录:《疡医大全》卷七
-
杀虫丹
处方:楝树根30克黄连9克乌梅肉9克吴茱萸9克炒栀子9克白薇30克白术60克茯苓9克甘草9克鳖甲9克制法:上药各为末,蜜为丸,如小米大。功能主治:治虫积腹痛,得食则减,无食痛增。摘录:《石室秘录》卷三《麻科活人》卷三:组成:生葱1把。功效:杀虫。虫即化为水。
-
调和大补羹
处方:大米、小米、糯米、苡仁米、莲肉、芡实、山药、白茯苓各等分,白糖少许。制法:炒熟呈黄色,为末。功能主治:脾胃虚弱。用法用量:每日空腹白滚汤和羹食之。摘录:《鲁府禁方》卷一
-
小米空木属
中文名小米空木属拼音名xiaomikongmushu拉丁名Stephanandra中国植物志36:95属下物种华空木、小米空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