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荔枝
可止呃逆,止腹泻,是顽固性呃逆及五更泻者的食疗佳品,同时有补脑健身,开胃益脾,有促进食欲之功效。夏秋收集,晒干。核:理气,散结,止痛。小叶2或3对,少4对,小叶柄长7-8mm,叶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6-15cm,宽2-4cm,先端骤尖或尾状短渐尖,全缘,无毛,薄革质或革质。6.《纲目》:治瘰疬,疔肿,发小儿痘疮。
-
荔枝壳
《*辞典》:荔枝壳:出处:《本草蒙筌》拼音名:L ZhīK 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外果皮。附方:①治赤白痢:橡实壳、甘草、荔枝壳、石榴皮。(《普济方》橡实散)②治血崩:㈠荔枝壳烧灰存性,研末。(《同寿录》)㈡荔枝壳30克,水煎服。各家论述:《本草求真》:痘疮不起,用壳煎汤以服,盖取壳性温补内托之意。
-
荔枝根
《*辞典》:荔枝根: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L ZhīGēn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根。功能主治:治胃寒胀痛,疝气,遗精,喉痹。水煎调红糖饭前服。(《福建中草药》)③治遗精日久,肌肉消瘦,四肢无力,关节酸痛肿胀:荔枝树根二两,猪小肚一个。(《海上集验方》)㈤治血崩:荔枝根30克,酒煎服,连服两三日。
-
荔枝叶
《*辞典》:荔枝叶: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L ZhīY 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枝叶,全年可采。功能主治:①《生草药性备要》:浸水数日,贴烂脚。②《泉州本草》:治耳后溃疡,晒干,烧存性,研末调茶油,抹患处。附方:治虚喘:荔枝树皮100克,水煎代茶饮。
-
丹荔
概述:丹荔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为《本草拾遗》记载的荔枝之别名。性味归经:甘、酸,温。入脾、肝经。功能主治:生津止渴,补脾养血,理气止痛。1.治烦渴,脾虚泄泻,病后体弱,胃痛,呃逆。烧存性研末撒治外伤出血。化学成分:果肉含葡萄糖66%,还含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有机酸等。
-
荔枝干
加工方法分日晒和热干燥(火焙或热风干燥),日晒和热风干燥成品品质较佳,米焙次之。荔枝干日晒法将鲜果穗薄铺于大竹筛内暴晒,待果色由红转暗红褐色后,将一空筛覆盖在果筛上翻转,然后剔除劣果和腐烂破裂果实。火焙法是先将选出的果实铺在竹筛上置烈日下预晒2-3天,使果实一部分水分蒸发,再将荔枝摊放在烘焙的棚面上。
-
镇怯丸
《何氏济生论》卷五:方名:镇怯丸组成:代赭石(醋淬,不计煅数,以酥为度,研,水飞)5钱,旋覆花1两,杜仲(盐炒断丝)1两,荔枝(炒,研)1两,胡芦巴(酒洗净,焙香)1两,石菖蒲(研)5钱,青盐(煅,研)5钱。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白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以荔枝肉熬膏糊为丸,如豌豆大,沉香末为衣。
-
荔枝属
中文名荔枝属拼音名lizhishu拉丁名Litchi中国植物志47(1):31描述LitchiSonn.荔枝属,无患子科,2种,一产菲律宾,一产我国,国产种荔枝L.chinensisSonn.广植于我国东南部至西南部,为一很有名的佳果,品种多至数十。叶为偶数羽状复叶;花单性,辐射对称,排成顶生的圆锥花序;雄蕊8,花丝有毛;子房2-3裂;属下物种荔枝
-
荔枝橘核汤
处方:荔枝、橘核、桃仁、甘草、茯苓、白术、枳壳、山楂、延胡索。功能主治:(疒贵)疝。用法用量:清水煎服。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一
-
荔枝膏
《普济方》卷二九一:荔枝膏:处方:荔枝肉1两,轻粉半钱,麝香半钱,川芎半钱,白豆蔻半钱,砂仁半钱,朱砂1钱,龙骨1钱,血竭1钱,乳香1钱,全蝎5个。功能主治:瘰疬。摘录:《普济方》卷二九一《御药院方》卷二:方名:荔枝膏组成:乌梅8两,桂10两,乳糖26两,生姜5两(取汁),麝香半钱,熟蜜14两。主治:伤寒。
-
三元秘方
《痘疹仁端录》卷十三:方名:三元秘方组成:茜根3钱,芫荽子5钱,荔枝4枚。主治:痘疹标点稠密无缝,如蚕种者,或发热一日即出者,或一齐拥出者。用法用量:好酒1钟,煎至5分,候冷,用半盏,和入熟水半盏。可补则补之。加减:痘疹如不起,加锁锁葡萄1钱5分。用药禁忌:服药后,不可杂食他物,只能吃乳,大者只能吃素粥。
-
天人菊属
中文名天人菊属拼音名tianrenjushu拉丁名Gaillardia中国植物志75:389描述GaillardiaFoug.天人菊属,菊科,20余种,分布于北美,我国引入栽培的有天人菊G.pulchellaFoug.和荔枝菊G.aristataPursh2种,南北均有栽培,为庭园花卉。叶互生或基生,多少有齿,有斑点;属下物种矢车天人菊、宿根天人菊、天人菊、天人菊(原变种)
-
蜜糖
蜜糖(Honey)又称“蜂蜜”,是由蜜蜂酿造而成的。蜜蜂在酿造蜂蜜时,将花露从蜜囊反刍到吻上,经与唾液混合后再吸入蜜囊,如此多次反复,才酿造出蜂蜜。一般含75%以上糖类,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是一种较理想的营养食品。除可代替糖作甜味品外,多用于蜜饯食品和酿造蜜酒原料。
-
花香味
花香味是中式调味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味型,在中国南、北方地区皆有应用。如:春兰(白兰花)、夏荷(荷花)、秋菊(白菊花)、冬梅、夜来香(晚香玉)、茉莉、玫瑰、桂花、牡丹、金针花、洛神花、紫藤花、昙花、黄栀花、木槿花、蔷薇花、荔枝花和龙眼花、韭菜花,等等。咸鲜味主要来源于盐、味精、鸡精、高汤等调料。
-
阴证咳逆
概述:阴证咳逆为病证名。指呃逆之属寒者。见《类证活人书·问咳逆》。辨证论治:《杂病源流犀烛·呃逆源流》:“呃逆阴症,胃寒脉细虚极,宜丁香柿蒂散、羌活附子汤。”也可用乳香、硫黄、陈艾研末,用好酒一钟,煎数沸,乘热嗅病人鼻,外用生姜擦胸前;或用荔枝七个,连核烧枯,研为细末,开水调服。
-
荔枝散
处方:荔枝7个(连皮烧存性)。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呃逆不止。用法用量:白滚汤下。摘录:《仙拈集》卷一
-
湖广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湖广草:别名:佛光草、小灯台、荔枝肾来源: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蔓茎鼠尾SalviasubstoloniferaStib.,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晒干。性味:微苦、辛,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平喘止咳,调经止血。用于风湿咳嗽,痰多气喘,吐血,白带,小便频数,腰痛,月经过多。
-
鸡嗉子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鸡嗉子果:拼音名:JīS ZǐGuǒ别名:山覆盆、野荔枝、山荔枝、鸡嗉子、癞鸡嗉来源:山茱萸科山茱萸属植物头状四照花CornuscapitataWall.[Dendrobenthamiacapitata(Wall.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胆行水,消积杀虫。用于食积气胀,小儿疳积,肝炎,蛔虫病;外用治烧烫伤,外伤出血。
-
紫腺
紫腺(purplegland)截尾海兔(Dolabella)和黑斑海兔(Tethys)等的鳃下腺,通过刺激可排泄出粘液和有毒物混合的紫色蛋白色素,故称为紫腺。骨螺类[骨螺属(Mu-rex)、荔枝螺属(Purpura)等]的紫腺的分泌物,排出当时为淡黄色接触光线后变为紫色,曾被用作泰尔红紫(Tyriompurple德antikerPurpur)的原料。
-
荔枝粥
处方:干荔枝5枚(去壳),梗米或糯米2两。功能主治:温阳益气,生津养血。主老人五更泻。酌加山药或莲子同煮更佳。注意:素体阴虚火旺者忌服。摘录:方出《泉州本草》四集,名见《长寿药粥谱》
-
木通七叶莲
别名:假荔枝、鸭脚莲、土牛藤、七叶莲[广东、广西]来源:为木通科野木瓜属植物鸭脚莲(尾叶野木瓜)Stauntoniahexaphylla(Thunb.)Decne.var.urophyllaHand.-Mazz.和野木瓜S.chinensisDC.,以根或全株入药。功能主治:散瘀止痛,利尿消肿。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各种神经性疼痛,水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
-
圣石丹
《卫生总微》卷十引《经验方》:组成:礞石4两(炭火烧1伏时),不灰石2两(炭火烧1伏时),母丁香1两,木香1两,人参(去芦)1两,白茯苓1两,半夏半两(汤洗7次,焙干),真阳起石半两(先同上为末),阿魏(汤化,去砂石,以面和成饼,焙干)1钱,巴豆14个,杏仁14个(并连皮,灯上烧作炭,略存性)。
-
壁钉散
《卫生鸿宝》卷二处方银朱、灵磁石各等分(为末),壁钉虫6-7枚(潮湿处取,状如海狮,紫黄色,瘦而光滑,雨后多着墙上,连壳捣烂)。制法上和匀,阴干为末。功能主治诸疔。用法用量每用荔枝肉少许,捣烂和药,贴患处,膏盖。立时止痛,疔即拔出。
-
鼺鼠
《*辞典》:鼺鼠:出处:《本经》拼音名:L iShǔ别名:耳鼠(《山海经,),鼯鼠、夷由(《尔雅》),飞鸓(《广雅》),飞鼠(《上林赋》张揖注),飞生(《尔雅》郭璞注),飞生虫(《本草经集注》),飞生鸟(《本草图经》),飞虎、松猫儿(《中国经济动物志 兽类》)。原形态:体长达40~耳壳背部具一黑斑。
-
元红散
方出《种福堂方》卷三,名见《医学从众录》卷三:组成:荔枝7个(连皮烧灰存性)。主治:呃逆不止。用法用量:白汤调服。制备方法:上为末。
-
益肝煎
《医方简义》卷四:方名:益肝煎组成:柴胡(醋炒)1钱,丹参(酒炒)3钱,生左牡蛎4钱,乌药1钱,制香附1钱,当归3钱(小茴5分拌炒),琥珀8分,桑叶1钱,巨胜子3钱,荔枝5枚。主治:肝经病,痞满,嗳逆呕哕,心胃(疒丂)痛,腹满。金不制木者,加百合、天冬;如木旺土衰者,加白术(土炒),天仙藤、茯神。
-
荔枝干大枣
处方:荔枝干大枣各7枚功能主治:补气血。适用于失血性贫血。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2次服。摘录:《民间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