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炒薏苡仁
清代增加了土炒《本草述》、姜汁拌炒(《本经逢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薏苡仁生品偏寒凉,长于利水渗湿,清热排脓,除痹止痛。可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肺痈,肠痈,风湿痹痛,筋脉挛急及湿温病在气分。炒薏苡仁和麸炒薏苡仁寒凉之性偏于平和,长于健脾止泻,可用于脾虚泄泻,纳少腹胀。
-
牛奶山药麦片粥
概述:牛奶山药麦片粥为中医食养方,适用于生长迟缓儿童青少年。可在医师或营养指导人员的建议下,根据儿童青少年具体情况选择具有健脾、开胃、消滞、益肾等作用的食药物质,如麦芽、山楂、莲子、芡实、山药等,以及相应的食养方。制作方法:薏苡仁可稍加炒制或直接购买炒薏苡仁,大枣去核,对半切开。
-
莲子芡薏健脾粥
概述:莲子芡薏健脾粥为中医食养方,适用于生长迟缓儿童青少年。儿童生机蓬勃、生长发育迅速,一旦患病,则正气易虚而邪气易实。可在医师或营养指导人员的建议下,根据儿童青少年具体情况选择具有健脾、开胃、消滞、益肾等作用的食药物质,如麦芽、山楂、莲子、芡实、山药等,以及相应的食养方。
-
炒苡仁
清代增加了土炒《本草述》、姜汁拌炒(《本经逢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薏苡仁生品偏寒凉,长于利水渗湿,清热排脓,除痹止痛。可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肺痈,肠痈,风湿痹痛,筋脉挛急及湿温病在气分。炒薏苡仁和麸炒薏苡仁寒凉之性偏于平和,长于健脾止泻,可用于脾虚泄泻,纳少腹胀。
-
炒苡米
清代增加了土炒《本草述》、姜汁拌炒(《本经逢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薏苡仁生品偏寒凉,长于利水渗湿,清热排脓,除痹止痛。可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肺痈,肠痈,风湿痹痛,筋脉挛急及湿温病在气分。炒薏苡仁和麸炒薏苡仁寒凉之性偏于平和,长于健脾止泻,可用于脾虚泄泻,纳少腹胀。
-
布精起痿汤
《古今名方》引吴承忠家传验方处方肥玉竹9g,炒薏苡仁9g,天门冬4.5g,麦门冬4.5g,怀牛膝4.5g,怀山药4.5g,蒸白术4.5g,白茯苓4.5g,炙黄柏2.4g,炙甘草2.4g。功能主治输布津液,濡煦气血。主温热病后足躄不能行,或因温证误服辛温而成痿者。
-
甘缓汤
概述:甘缓汤为方剂名,出自《罗氏会约医镜》卷十方。处方:人参(或用炒山药四钱代)、白术、茯苓、炙甘草各一钱半,升麻五分,陈皮七分,炒薏苡仁、炒芡实各二钱,木瓜、炒白蔻仁各一钱,大枣四枚(或加煨肉豆蔻一钱,煨木香四分)。功能主治:主治脾气虚,泄泻急而趋下,不能稍停。水煎,温服。
-
双补丸
《世医得效方》卷七方之双补丸:组成:鹿角胶二两,沉香、泽泻(切块,蒸)各半两,覆盆子、茯苓(去皮)、人参、木瓜、炒薏苡仁、炙黄芪、熟地黄、肉苁蓉(酒浸)、菟丝子(酒浸蒸)、五味子、炒石斛、当归(去尾,酒浸)各一两,麝香一钱。如心气虚,茯苓汤送下;如心气烦躁不得眠,酸枣仁汤送下;小便多,益智汤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