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情
同情(sympathy)是道德感之一,是个人对他人的态度,具体表现为能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并给予道义上的积极支持。在人的心理发展中,同情现象出现得比较早。而另一种是伴随着冷静与理智的真正同情,有帮助的方法,行动上的反应,有贯彻的毅力,还有持久的耐性。而这样的同情才是别人真正所需要的。
-
同类意识
同类意识这一概念导源于亚当·斯密1759年所著《道德情绪学说》一书中的同情概念。这种意识开始于一个人的同情心理,继而才表现出高级的同情、爱情,以及同类认识,最终才成为社会生活中个体的主观心理,这种意识促进人际关系的建立,使团体内的成员更加团结与更加相似,在此基础上就形成了所谓的社会。
-
医学心理咨询
操作名称:医学心理咨询适应症:1.各种精神疾病、自杀、犯罪及心理障碍的预防,对焦虑、抑郁、恐惧的诊断和治疗。3.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不滥用、误用。要认真耐心地听,以便获取更多的可分析的信息。心理咨询涉及到患者个人隐私、人际关系、夫妻感情和性心理障碍的问题,许多患者不希望为其他人知道。
-
移情
移情是设身处地理解他人感受的一种能力。“移情”与“同情”是不相同的,理解他人的感受并不表示我们与那人有相同的感受。例如我们了解某人为何会这样愤怒,并不表示我们也有愤怒的感受。
-
名片效应
这就是所谓的名片效应。也即两个人在交往时,如果首先表明自己与对方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同,就会使对方感觉到你与他有更多的相似性,从而很快地缩小与你的心理距离,更愿同你接近,结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掌握"心理名片"的应用艺术,对于人际交往记忆处理人际关系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
社会化品行障碍
社会化品行障碍是品行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又分非攻击性和攻击性两种。前者指反复多次地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或违反与年龄相称的重要准则,但采取非攻击行为,如热衷于说谎,多次离家,彻夜不归,不听劝导,经常逃学,滥用药物,屡次偷窃,但不用暴力与被窃者对抗。
-
感应性妄想
感应性妄想指某一精神状态基本正常者因经常接触对其具有影响的精神患者,而逐渐同情和同意该患者的妄想。一旦将两者隔离,感应性妄想亦迅速消失。见于感应性精神病。
-
同情感
同情感(feelingofsympathy)也称同情心,是一种对他人的不幸遭遇产生共鸣及对其行动的关心、赞成支持的情感。对因天灾人祸惨遭不幸者的支持;它不仅是对弱者的同情,也包括对强者、正义者的支持;这是一种受人的立场、观点和思想觉悟制约,由认识、感情、动机、行动、交织在一起的高尚的道德情感。
-
综合症
综合症是一医学术语,指在某些可能的疾病出现时,经常会同时出现的临床特称、症状、现象,此时医师可针对出现的其中一种表征,警觉可能一并出现的相关变化,然而实际的病原、确定诊断的疾病名称或相关生理变化可能无法确知。英文为Syndrome,本意是指因某些有病的器官相互关联的变化而同时出现的一系列症状。
-
同情心
同情感(feelingofsympathy)也称同情心,是一种对他人的不幸遭遇产生共鸣及对其行动的关心、赞成支持的情感。对因天灾人祸惨遭不幸者的支持;它不仅是对弱者的同情,也包括对强者、正义者的支持;这是一种受人的立场、观点和思想觉悟制约,由认识、感情、动机、行动、交织在一起的高尚的道德情感。
-
情绪的分化
情绪的分化(differentiationofemotion)指从婴儿到成人的情绪类别,由单一到多样,从原始、简单、基本情绪到复杂的高级情感的发展过程。1948年观察了500名婴儿后认为,新生儿有愉快和不愉快两种情绪反应;到2岁时,已有亲爱、尊敬、同情、好奇、羡慕、惭愧、失望、厌恶、愤怒、恐惧等20多种情绪反应。
-
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affectiveeducation)的目的在使学生学到适当的感情表达,学到与人相处时的同情与体恤的情操,从而培养其自爱、爱人、被爱的能力。
-
顺情从欲式心理疗法
顺情从欲式心理疗法是中医心理疗法之一。即顺从患者某些意愿,满足其一定的心身需求,以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状态,纠正心身异常的一类疗法。对患者的欲望应加以分析,合理的欲望,客观条件也允许时,应尽力满足其所求或所恶,如创造条件以改变其所处环境,或对其想法表示同情、理解和支持.保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