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S/T 313—2019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3.4外科手消毒surgicalhandantisepsis外科手术前医护人员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揉搓冲洗双手、前臂至上臂下1/3,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前臂至上臂下1/3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b)记录观察的每个手卫生时机,包括被观察人员类别(医生、护士、护理员等)、手卫生指征、是否执行手卫生以及手卫生的方法。
-
WS/T 699—2020 人群聚集场所手卫生规范
3.5手卫生设施handhygienefacilities用于洗手和手消毒的设备和用品,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洗手液(或肥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感应式手消毒设备等。A.4检测方法:把采样管充分振荡后形成洗脱液,取不同稀释倍数的洗脱液1.0mL接种平皿,每个稀释度平行接种2个~标准下载:WS/T699—2020人群聚集场所手卫生规范
-
手卫生
定义:手卫生(handhygiene)是指进行洗手或手消毒的过程。手消毒剂符合GB27950相关要求。3个平皿,将冷至40℃~结果计算:菌落总数(CFU/手)=每皿平均菌落数×稀释倍数×10消除率(%)=[(手卫生前菌落总数-手卫生后菌落总数)/手卫生前菌落总数]×100%效果评价:手卫生前后手上自然菌的消除率≥90%,判为手卫生合格。
-
WS/T 591—2018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标准正文: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门诊和急诊科(部、室)(以下简称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宣教和培训、监测与报告、预检分诊、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医疗废物处置等。5.2.3对确诊或疑似经空气或飞沫传播疾病的患者,应进行正确使用口罩的培训;
-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释义
②对耐甲氧西林/苯唑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等新发多重耐药菌也要采取隔离措施二、针对感染性疾病传播的“三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者(易感宿主)。同时,医学院校应逐步开设医院感染方面的课程的教育,为医院感染培训一流的专业人才。
-
WS/T 697—2020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特定人群个人防护指南
GB262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15979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9082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1908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T12903个体防护装备术语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YY/T0469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步骤5:摘防护面屏(护目镜),消毒内层手套;
-
WS/T 510—2016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3.2病室(房)inpatientroom病区内住院患者接受医学观察、诊疗、睡眠、休息和就餐的房间,一般配备床单元、隔离帘、座椅、呼叫系统、氧源、负压吸引系统、手卫生设施、卫生间、非医疗废物桶等。4.2.5应了解本病区、本专业相关医院感染特点,包括感染率、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及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
-
WS/T 592—2018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评价规范
A.3.4.4按要求上报医院感染暴发事件。A.5.1.5有落实医院感染监测、手卫生、清洁、消毒、隔离、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医疗废物管理等的具体措施与流程。A.5.2.4有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的制度及措施。A.5.6.6有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与执行的流程。
-
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二版)
附件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常态化疫情防控医疗器械及环境物体表面消毒方法推荐方案:一、诊疗用品与医疗设备清洁、消毒与灭菌方法范围消毒对象清洁消毒与灭菌清洁消毒频次备注诊疗用品呼吸机、麻醉机的螺纹管、湿化器1.清洗消毒机按管道清洗流程清洗2.流动水冲洗、干燥1.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干燥;2.便器清洗消毒器处理。
-
人感染动物源性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②可疑暴露者:在怀疑聚集性病例可能有共同暴露史时(判定原则见第六部分),应尽可能采集其他可疑暴露者在共同暴露后7天内的血清,并在2-4周后采集第二份血清(或者采集共同暴露后4周的单份血清)。如观察期无异常症状,观察期结束前,应由辖区疾控中心采集其咽拭子等相关标本,送当地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进行检测。
-
WS/T 511—2016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7.5患者在病情容许时宜戴医用外科口罩,其活动宜限制在隔离病室内。8培训与健康教育:8.1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内容可包括常见经空气传播疾病的种类、传播方式与隔离预防措施,防护用品的正确选择及佩戴,呼吸道卫生、手卫生、通风等。9.5清洗、消毒产品应合法、有效。
-
WS/T 401—2023 献血场所配置标准
10.2献血场所应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生化分析仪、血液分析仪、血小板振荡保存箱、血液冷藏箱、血细胞分离机、离心机、电子采血秤、移液器和身份证识读器等。11.3献血场所应配备献血者健康检查及血液采集所需的物料,如标本管、血红蛋白检测试剂、血常规检测试剂、全血采集血袋、血细胞分离机专用耗材、止血带、胶布和口罩等。
-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 年版)
《卫生部关于印发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卫医管发〔2011〕33号)、《卫生部关于印发心血管病等三级专科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卫医管发〔2011〕79号)、《卫生部关于印发传染病等三级专科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卫医管发〔2012〕16号)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废止。
-
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2022 版)
【B】符合“C”,并1.对诊断明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卒中康复期、晚期肿瘤、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能提供健康管理服务。2.预检分诊、首诊负责制在日常工作中得到完全落实。【B】符合“C”,并1.对转入本机构或家庭的患者提供转诊后康复训练指导,保障康复训练的连续性。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标准(2022 版)
【B】符合“C”,并1.对诊断明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卒中康复期、晚期肿瘤、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能提供健康管理服务。2.电子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5.在对儿童开展健康体检时做好视力、听力等宣教、检查、转诊工作。2.提供医学影像服务项目与本机构功能任务一致,能满足临床需要。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感染防控指引(试行)
检查完后脱手套进行手消毒,更换一次性隔离衣。(九)居家隔离医学观察随访者至少须随身携带:健康教育宣传单(主要是咳嗽礼仪与手卫生)、速干手消毒剂、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乳胶手套、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隔离衣、医疗废物收集袋。出现发热、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症状时,及时联系隔离点观察人员。
-
WS 694 —2020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学观察和救治临时特殊场所卫生防护技术要求
4.2.3.2大量污染物应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或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有效氯5000mg/L~醇类过敏者,可选择季铵盐类等有效的非醇类手消毒剂。6.2.4终末消毒:当密切接触者被确诊感染新冠病毒并离开医学观察场所后,由专业人员对场所内的物品和环境参照GB19193执行终末消毒。
-
公共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卫生防护指南
2.当出现人员呕吐时,应当立即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加足量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或有效的消毒干巾对呕吐物进行覆盖消毒,清除呕吐物后,再使用季铵盐类消毒剂或含氯消毒剂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处理。:确保场所内洗手设施运行正常,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五)设立应急区域。2.注意手卫生。
-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
四、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一)按照手卫生规范,正确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2.恶性肿瘤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例数。5.麻醉非预期的相关事件例数。(发病4.5小时/6小时内患者)3.到院后使用首剂阿司匹林/或氯吡咯雷的时间。
-
WS 507—2016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标准正文: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相关的管理要求、布局及设施、设备要求、清洗消毒操作规程、监测与记录等内容。2)可选用戊二醛、过氧乙酸,也可选用其他灭菌剂;3.消毒后纯化水或无菌水冲洗30s注1:表中所列的消毒(灭菌)剂,其具体使用条件与注意事项等遵循产品使用说明书。
-
公共交通工具消毒操作技术指南
:日常情况下,可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飞机、高铁、地铁等相对密闭环境,建议适当增加空调换风功率提高换气次数,并注意定期清洁处理空调滤网;当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在无人条件下选择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等消毒剂,采用超低容量喷雾法进行消毒。(四)手卫生。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特定人群个人防护指南(第一版)
(三)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在日常工作中应严格采取手卫生措施,尤其是戴手套和穿个人防护装备前,对患者进行无菌操作前,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及其污染物品或污染环境表面之后,脱去个人防护装备过程中,需特别注意执行手卫生措施。3.脱卸防护装备的每一步均应进行手消毒,所有防护装备全部脱完后再次洗手、手消毒。
-
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标准(2022 版)
1.5信息系统建设与安全:【C】1.配备电子健康档案系统。4.7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C】1.开展高血压、2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肺结核等慢性病相关健康教育,筛查、识别患者。6.发现疑似肺结核患者及时转诊、报告并随访,对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动员其密切接触者到上级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筛查。3.医务人员能落实手卫生规范。
-
农贸(集贸)市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指南
运输工具在转运后及时清洁消毒,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强调建立环境卫生管理、健康监测、分类卫生管理、全日制保洁等制度,提出市场内产品溯源、检验检测及综合评价等要求,压实场内开办者、经营者责任,建立健全农贸(集贸)市场常态化疫情防控制度。
-
安宁疗护中心管理规范(试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2017年1月25日正文:安宁疗护中心管理规范(试行)为加强对安宁疗护中心的管理工作,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
人感染动物源性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引
一、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人感染动物源性流感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2)原则上患者的活动限制在隔离病房内,若确需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时,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如佩戴外科口罩,防止造成交叉感染。
-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
一、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一)发热门诊。2.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接触所有患者时均应当戴外科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施。
-
WS/T 512—2016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A0值600是复用清洁工具消毒的最低要求。6日常清洁与消毒:6.1医疗机构应将所有部门与科室按风险等级,划分为低度风险区域、中度风险区域和高度风险区域。在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实施清洁工作前预先标记,清洁后借助紫外线灯检查荧光粉是否被扩散,统计荧光粉扩散的处数,考核环境清洁工作“清洁单元”的依从性。
-
WS/T 509—2016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8器械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8.1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8.1.1应严格掌握中央导管留置指征,每日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8.2.9采集尿标本做微生物检测时应在导尿管侧面以无菌操作方法针刺抽取尿液,其他目的采集尿标本时应从集尿袋开口采集。8.3.9呼吸机管路湿化液应使用无菌水。
-
低风险地区夏季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修订版)
五十四、海关(边检、卫生检疫)人员:1.每日自我健康监测,若出现发热、咳嗽或其他可疑症状时,须报告单位并及时就医。在防护措施上,根据季节、场所等差异化特点,完善了夏季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细化了合理使用空调的方法,按照不同场景、不同场所和不同人群调整了体温检测和戴口罩、戴手套等具体防护措施。
-
WS/T 698—2020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重点场所和单位卫生防护指南
A.18.2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每日对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进行登记,如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A.19.10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和包车宜配备手持体温检测仪,在中高风险地区始发、终到或途径上下客的客车后排设置为应急区域,使用简易窗帘‘盖布’遮挡,用于临时隔离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乘客。B.4.2.5单位食堂不提供堂食。
-
WS/T823—2023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
标准正文: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产房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布局与设施要求、人员管理、物品管理、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医疗废物的管理与处置等。还可选用安装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空气洁净技术、空气消毒器、紫外线灯等净化空气。A.4产房内温度宜24℃~
-
血液净化室(中心)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第一章血液透析(滤过等)管理标准操作规程一、血液净化室(中心)建立及资格认定(一)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的单位必须是经过县级或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并通过该级卫生行政部门定期校验。3、受过腹膜透析知识的系统培训并经考核合格。(三)乙肝病毒、丙肝患者、HIV及梅毒感染患者不得复用透析器。
-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3.医疗机构应当开展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逐步降低感染率。
-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2.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3)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
卫办医发〔2008〕13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近年来,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
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临床治疗方案(试行第二版)
经临床医师综合患者治疗等有关情况评估可以捐献血浆者。有亚甲蓝过敏史的严禁使用经亚甲蓝病毒灭活血浆;主要输注不良反应类型包括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呼吸困难、过敏反应、输血相关低血压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感染性输血反应、其他/未知等。
-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定义: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是指受调查的医务人员实际实施手卫生次数占同期调查中应实施手卫生次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可以描述医务人员手卫生实际执行依从程度,反映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
-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5年3月31日国卫办医函〔2015〕252号发布。十二、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定义:使用呼吸机住院患者中新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频率。十三、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定义:使用导尿管住院患者中新发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的发病频率。
-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2021版)
置管后的患者存在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风险。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线导管、置入全植入式血管通路(输液港)时,必须遵守最大无菌屏障要求,戴工作圆帽、医用外科口罩,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有关要求执行手卫生并戴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或无菌隔离衣、铺覆盖患者全身的大无菌单。
-
关于进一步精准规范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消毒工作的通知
4.手卫生。:对患者血液、分泌物和呕吐物等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有效氯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干巾)小心移除。五、注意事项:(一)现场消毒应确保所用消毒产品合法有效,所选消毒方法科学可行。醇类过敏者,可选择季铵盐类等有效的无醇手消毒剂。
-
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临床治疗方案(试行第三版)
或经临床专家综合评估需要进行血浆治疗的患者。有亚甲蓝过敏史的严禁使用经亚甲蓝病毒灭活血浆;主要输注不良反应类型包括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呼吸困难、过敏反应、输血相关低血压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感染性输血反应、其他/未知等。
-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一、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定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二)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103cfu/ml。(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3.置管后。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二)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103cfu/ml。2.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无菌技术、导尿操作、留置导尿管的维护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
WS/T 433—2013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连续输入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应在前一袋血输尽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PICC、CVC、PORT附加的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应至少每7d更换1次;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8.2.2使用抗肿瘤药物的环境中,可配备溢出包,内含防水隔离衣、一次性口罩、乳胶手套、面罩、护目镜、鞋套、吸水垫及垃圾袋等。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特定场所消毒技术方案(第一版)
:居住过的场所如家庭、医疗机构隔离病房等室内空气的终末消毒可参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368-2012),在无人条件下可选择过氧乙酸、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等消毒剂,采用超低容量喷雾法进行消毒。:餐(饮)具清除食物残渣后,煮沸消毒30分钟,也可用有效氯为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
中小学校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更新版)
基本信息:《中小学校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更新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于2020年8月13日《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20﹞668号)印发。2.校园内清洁消毒。(二)入校后管控。9.开展健康教育与技能培训。
-
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和货物外包装表面预防性消毒与防护技术指南
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来自高风险国家的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内的货物外包装、集装箱内壁及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的预防性消毒及相关从业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如果维修过程中发生手套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
WS/T 803—2022 居家、社区老年医疗护理员服务标准
——中药煎制:应遵医嘱煎制中药;6.2.3安全与急救:6.2.3.1安全防护:为老年人提供安全防护服务,包括预防意外事件、使用保护性用具:——预防意外事件:应对老年人及主要家庭成员进行安全宣教,预防跌倒、坠床、误吸、噎食、烫伤、走失、中毒、自杀、自伤、触电等意外事件,发现意外情况及时协助处理;
-
WS/T 524—2016 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
具体如下:a)与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前相比发病率升高明显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或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存在流行病学关联,则可确认医院感染暴发,应开展进一步调查。5.3结合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核实病例诊断,开展预调查,明确致病因子类型(细菌、病毒或其它因素)。肠道病毒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