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芭蕉叶
《*辞典》:芭蕉叶:出处:《纲目》拼音名:BāJiāoY 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叶片,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芭蕉根条。性味:甘淡,寒。归经:《本草再新》:入心、肝二经。治热病,中暑,脚气,痈肿热毒,烫伤。②《现代实用中药》:利尿。(《圣惠方》)②治烫伤:芭蕉叶适量,研末。
-
白豆散
《圣济总录》卷一八二:白豆散:处方:白豆末。功能主治:小儿赤游肿,流行于体。用法用量:水和涂之,勿令干。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二《幼科指掌》卷三:组成:白蔹、赤小豆、天南星、淡豆豉各等分。主治:脐突虚肿,按之有声,软而不痛者。用法用量:芭蕉叶捣烂绞汁调敷,1日1次。如脐小白色即愈。制备方法:上为末。
-
香蕉弄蝶
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原形态:香蕉弄蝶,成虫体长30-35mm,展翅展75-85m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成虫产卵于香蕉、芭蕉叶上,以老熟幼虫在卷叶中越冬,翌年春季化蛹。性味:苦;寒归经:肝;胆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聤耳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吹耳。治化脓性中耳炎。摘录:《中华本草》
-
叶香味
叶香味原理:叶香味中,叶香味主要来源于竹叶(竹杆、竹筒、竹箅)、茶叶、荷叶、芦苇叶、艾叶、芭蕉叶、紫苏叶、藿香叶、椴叶、苎叶、薄荷叶、鲜嫩葡萄叶、芹菜叶、香菜叶、韭菜叶、枇杷叶、柠檬叶,以及西餐中常用的西香菜(欧芹叶),阿里根奴干叶碎、百里香草叶和多种果树叶、日本樱花叶等等。此道茶水清淡香醇。
-
黑发香头油
处方:何首乌、墨斗草、白芷、细辛、甘松、三奈、排草、生地黄、桑椹、侧柏叶、红豆、良姜、黑枣、核桃肉。功能主治:乌发。主用法用量:香油久浸极妙,或芭蕉叶同胶枣蒸油擦。摘录:《外科百效全书》卷六
-
退肿膏
处方:芙蓉叶地薄荷耳草叶泽兰叶金桐叶赤牛膝大黄(另研末)各等分制法:上药捣烂。功能主治:消肿止痛。用法用量:敷贴伤处,中间留孔出气,用泽兰叶荡软贴住,冬月用芭蕉叶,1日1换药,用茶洗伤处。若伤处浮肿,用小青叶捣敷,后用尻池叶、地薄荷捣敷后,痛不住,用葛叶、毛藤叶、枫叶尾砍敷贴。制备方法:上砍烂。
-
紫蕺膏
《普济方》卷四十引《医方大成》:方名:紫蕺膏组成:紫蕺1大握(又名鱼腥草,擂烂如泥)。主治:脏热肛门脱出。制备方法:先用朴消水洗净肛门,用芭蕉叶托入,却用药贴于臀下稳坐,自然收入。
-
芭蕉涂方
处方:芭蕉叶根。功能主治:小儿火丹,走皮中,发赤如火烧状,须臾熛浆起。用法用量:捣汁涂之。以愈为度。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