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犀角郁金散
《疮疡经验全书》卷二:方名:犀角郁金散组成:犀角屑、郁金、珍珠、牛黄、粉甘草、乳香、真粉、辰砂。主治:面发毒。用法用量:噙化。制备方法:炼蜜为丸。附注: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 犀角郁金丸。
-
柏茶
处方:侧柏叶。功能主治:止血滋阴。主血证。用法用量:本方方名,《东医宝鉴》引作“侧柏汤”。摘录:《医学入门》卷三
-
枨汤
处方:枨曲4两,甘草1两,檀香1分,白盐1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解毒。主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枨散”。摘录:《传信适用方》卷四
-
吊肠丸
处方:黄柏。功能主治:去虫。主痔。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吊肠散"。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八四引《经验秘方》
-
定嗽劫药
处方:诃子、百药煎、荆芥穗。制法:上为末,加生姜,炼蜜为丸。功能主治:痰嗽久远者。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统》引作“百药煎”。摘录:《丹溪心法》卷二
-
独栗涂方
处方:独颗栗不拘多少。功能主治:恶刺。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独栗膏”。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
-
柏白皮汤
处方:柏白皮(焙干,锉)2斤,酸石榴枝1握(烧灰,细研)。制法:先将柏白皮为粗末。功能主治:小便不禁。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柏皮汤”。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五
-
多效散
处方:诃子肉、五倍子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唇紧疼及疮。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叫作"立效散"。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一
-
夺门丹
处方:柞木枝1两,当归2两,川芎1两,人参1两。功能主治:产妇交骨不开。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梅氏验方新编》引作“加味神柞饮”。摘录:《石室秘录》卷四
-
二冬散
处方:天冬、麦冬(各去心)、玄参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为丸。功能主治:口舌生疳,久患不愈。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二冬丸”。摘录:《外科全生集》卷四
-
二物茯苓粉散
处方:茯苓4两,牡蛎4两。制法:上药治下筛,以粉8两,合捣为散。功能主治:小儿盗汗不止。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外台》引作“二味茯苓粉散”。摘录:《千金》卷五
-
二物通汗散
处方:雷丸4两,粉半斤。功能主治:少小有热不汗。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外台》卷三十六引作“二味通汗散”。摘录:《千金》卷五
-
内消小豆散
《圣济总录》卷一二九:组成:赤小豆1合,糯米(炒黑)5合。主治:附骨疽。用法用量:摊故帛上涂贴,干即易之。制备方法:上为散,水调如糊。附注: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 小豆散。
-
白虎膏
处方:白石膏(火煅,研极细,水飞过)。制法:炼蜜为丸,如芡实大。功能主治:小儿热嗽有痰。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白虎丸”。摘录:《万氏家抄方》卷五
-
李叶汤
处方:李叶不拘多少。功能主治:少小身热。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李叶浴汤”。摘录:《千金》卷五
-
一物猪蹄散
《千金》卷五:方名:一物猪蹄散组成:猪后脚悬蹄(烧存性)。主治:小儿寒热及毒气中人。用法用量:以乳汁饮1撮。制备方法:上为末。附注:本方方名,《外台》卷三十六引作 猪蹄散。
-
茑苋散
《普济方》卷三○六:方名:茑苋散组成:茑、苋。主治:蛇咬伤。用法用量:取汁涂之。附注: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 茑苋汁。
-
香桂六合汤
《元戎》:方名:香桂六合汤组成:四物汤4两,桂心半两,香附子半两。主治:妇人赤白带下。附注:本方方名,《赤水玄珠》引作 香附六合汤。
-
乌蝎六君子汤
《张氏医通》卷十六:方名:乌蝎六君子汤组成:六君子场加川乌、蝎尾、神曲。主治:小儿慢脾风,内钓。用法用量:面糊为丸服。附注: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 乌蝎六君子丸。
-
莼菜羹
处方:莼菜4两,鲫鱼(纸裹,炮令熟,研)4两。功能主治:脾胃气弱,不下饮食,四肢无力,日渐羸瘦。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鲫鱼羹”。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九
-
解交饮
处方:元明粉1钱。功能主治:小儿初得伤寒两日,发时壮热,四肢寒,朝轻暮剧。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书同卷人卫本作“解交饮子”。摘录:《幼幼新书》(古籍本)卷十四引《谭氏殊圣》
-
生肉神异膏
《得效》卷十九:组成:雄黄5钱,滑石倍用。主治:痈疽坏乱,及诸疮发毒。用法用量:洗后掺疮上,外用绵子覆盖相护,凡洗后破烂者,用此贴之。制备方法:上为末。附注: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 生肉神异散。
-
青衿散
《儒门事亲》卷十二:方名:青衿散组成:益元散加薄荷、青黛。主治:咽喉肿痛。用法用量:噙化。制备方法:生蜜为丸,如弹子大。附注: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青衿丸。
-
独香汤
处方:南木香不拘多少。功能主治:气中。目不开,四肢不收,昏沉。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方类聚》引作“独香散”。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