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鹅掌
鹅掌,顾名思义,即家鹅的脚掌,因其肉多,故常为美食佳肴。鹅,头大,喙扁阔,前额有肉瘤。脖子很长,身体宽壮,龙骨长,胸部丰满,尾短,脚大有蹼。食青草,耐寒,合群性及抗病力强。生长快,寿命较其他家禽长。体重4至15公斤。卵化期一个月。主要品种有狮头鹅、太湖鹅等。
-
七星草
龙骨科三出假瘤蕨的全草·七星草:1.七星草始载于《滇南本草》,谓:“此草形似鸡脚,上有黄点,按星度而生,或依根贴上上,或石上生。”别名:鹅掌金星草、金鸡脚、鹅掌金星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三出假瘤蕨的全草。根茎细弱横生,顶部与叶柄基部被鳞片。侧脉明显。瓦韦出自《新修本草》。清热解毒,利尿止血。
-
鹅掌柴属
中文名鹅掌柴属拼音名ezhangchaishu拉丁名Schefflera中国植物志54:25描述ScheffleraJ.R.etG.Forst.鹅掌柴属,五加科,约200种。但主产地为云南,其中鹅掌柴(鸭脚木)S.octophylla(Lour.叶为掌状复叶;花排成伞形花序、总状花序,稀为头状花序或穗状花序,此等花序通常再组成圆锥花序;核果球形或卵状,有种子5-7颗。
-
银莲花属
中文名银莲花属拼音名yinlianhuashu拉丁名Anemone中国植物志28:1描述AnemoneL.银莲花属,毛茛科,约150种,主产北温带,有些生于高山上,我国有52种,分布甚广,但以东北、西北和西南最多,南部只有秋牡丹A.japonicaSieb.etZucc.1种;叶大部基生,各种的分裂或有时为复叶;茎叶2-3枚聚生成总苞状生于花下;
-
大泡通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泡通:拼音名:D P oTōnɡ别名:泡通、大木通、隔子通、饭包叶、三叉木、豆豉叶、大豆豉叶、牛嗓管、伞把木、大通塔来源:五加科鹅掌柴属植物白背鹅掌柴Schefflerahypoleuca(Kurz)Harms,以根、茎、树皮、叶入药。苞片卵形,长4-5mm,小苞片三角状卵形,长1-2mm,均密被星状绒毛;跌打肿痛;
-
鸭脚木
拼音名:YāJiǎoM 别名:鸭脚板、鸭脚皮、鹅掌柴、五指通、伞托树来源:五加科鹅掌柴属植物鹅掌柴Scheffleraoctophyyla(Lour.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痒,消肿散瘀。根皮:感冒发热,咽喉肿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备注:(1)据报道用鸭脚木树皮半斤,捣烂煎汤服后,再服植物油1~2两,可解木薯及断肠草(钩吻)中毒。
-
鸭脚木皮
《*辞典》:鸭脚木皮: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YāJiǎoM P 别名:西加皮(《陆川本草》),鸭脚皮(《岭南草药志》)。原形态:鹅掌柴,又名:鸭脚树(《生草药性备要》),鸭脚木(《岭南采药录》),鸭母树、鸭母爪、公母树、伞托木、五指通、鸭掌柴。(《岭南草药志》)③治风湿骨痛:鸭脚木皮六两,浸酒一斤。
-
鹅掌金星草
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金鸡脚的全草或带根全草。治伤寒热病,烦渴,惊风,扁桃体炎,细菌性痢疾,慢性肝炎,血淋,便血,痈肿疔疮。①《纲目拾遗》:治伤寒疟痢,风气肿毒,时气恶气,散邪风,乳痈,热疮,小儿痘眼疳;(江西《草药手册》)⑤治慢性肝炎:鹅掌金星一两,金荞麦一两,阴行草一两,车前草五钱(均鲜品)。
-
龙爪树
拼音名:LónɡZhǎoShù别名:鳊鹅掌柴、七叶加、鸭脚木、七叶莲、西南鹅掌柴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扁盘鹅掌柴的叶或茎皮。伞形花序15-20个总状排列在分枝上,有花8-10朵,总花梗长约8mm;苞片和小苞片早落;子房下位,5室,无花柱。小叶柄长可至10cm,无毛。性味:味微苦;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风寒感冒;
-
绒毛鸭脚木
别名:大加皮、野巴戟、假通脱木来源:五加科植物穗序鹅掌柴Agalmadelavayi(Franch.)Hutch.全年可采,切片晒干。性味:苦、涩,平。功能主治:祛风活络,补肝肾,强筋骨。用于骨折,扭挫伤,腰肌劳损,风湿关节痛,肾虚腰痛,跌打损伤恢复期。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小泡通树
拼音名:XiǎoPàoTōnɡShù别名:星毛鸭脚木、七加皮、鸭麻木、小星鸭脚木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星毛鹅掌柴的茎、根或根皮。叶片纸质至薄革质,卵状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稀长圆状椭圆形,长10-16cm,宽4-6cm;花序为伞形花序组成圆锥花序顶生,长20-40cm,密被黄棕色星状绒毛,侧枝成总状花序排列;
-
玉脂膏
《古今医鉴》卷十五引王中城方:组成:牛油1两,桕油1两,香油1两,黄蜡1两(溶化),银朱1钱半,官粉2钱,麝香5分。主治:杨梅疮愈后,鹅掌癣疮,久而不愈。用法用量:抹癣上,火烤;制备方法:上为末,入内搅匀。
-
叶尖
叶尖(leafapex)叶尖常见的有下列几种:(1)渐尖(acuminate):叶尖较长,或逐渐尖锐,有稍内弯的边缘,如桃的叶。(4)截形(truncate):叶尖如横切成平顶状,多少成一直线,如小巢菜、鹅掌揪的叶。(5)尖凹(微凹retuse):叶尖顶端凹入,如细叶黄杨的叶。(7)倒心形(obcordate):叶尖具较深的凹缺,如酢浆草的叶。
-
七叶藤
七叶藤为中药名。为七叶莲之别名。七叶莲又名七加皮、七叶藤、汉桃叶。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五加科植物广西鹅掌藤ScheffleraarboricolaHayata的茎或叶。祛风活络,消肿止痛。本品的注射剂对小鼠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并有一定的镇静和抗电惊厥作用;对离体豚鼠回肠有解痉作用,可用于胆绞痛及痉挛性胃痛。
-
七加皮
七加皮为中药名。见《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七叶莲又名七加皮、七叶藤、汉桃叶。祛风活络,消肿止痛。①治三叉神经痛,神经性头痛,坐骨神经痛,风湿关节痛,消化道溃疡疼痛,跌打肿痛。本品的注射剂对小鼠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并有一定的镇静和抗电惊厥作用;对离体豚鼠回肠有解痉作用,可用于胆绞痛及痉挛性胃痛。
-
鹅掌油
别名:鹅掌皮散处方:鹅掌皮(烧灰存性)。功能主治:脚指缝烂疡。《疡科捷径》本方用法:以麻油调敷。摘录:方出《准绳·疡医》卷四,名见《洞天奥旨》卷十六方出《准绳 疡医》卷四,名见《洞天奥旨》卷十六:方名:鹅掌油别名:鹅掌皮散组成:鹅掌皮(烧灰存性)。用法用量:以桐油涂亦妙。制备方法:上为末,敷之。
-
西加皮
概述:西加皮为中药名,出自《陆川本草》,为萧步丹《岭南采药录》记载的鸭脚木皮之别名。来源及产地:五加科植物鹅掌柴Scheffleraoctophylla(Lour.功能主治:功在发汗解表,祛风除湿,舒筋活络。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痢疾。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
牛嗓管
拼音名:NiúSǎnɡGuǎn别名:泡通、大泡通、饭包叶、伞把木、三叉木、隔子通、大通塔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白背鹅掌柴的根和茎。叶互生,为掌状复叶,有小叶7;苞片三角形,长3-6mm,外面被星状柔毛,内面无毛;小苞片三角形,长2-3m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50-2000m的密林中。性味:味苦;解毒通便。
-
腐沫
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FǔM 来源:即豆腐泔水上所集结之浮沫。功能主治:《纲目拾遗》:治鹅掌癣生手掌及足掌,层层剥皮,血肉外露。此沫热洗。摘录:《*辞典》
-
广玉兰
雌蕊群椭圆形,密被长绒毛,心皮卵形,长1-1.5cm,花柱呈卷曲状。木部含木兰花碱(magnoflorine),白栝楼碱(candicine),广玉兰立定甙(magnolidin)广玉兰赖宁甙(magnolenin),广玉兰西丁甙(magnosidin),丁香甙(syringin),无梗五加甙(acanthoside)B,广玉兰赖宁甙C,单氧甲基和厚朴酚(mono-O-methylhonokiol)。行气止痛。
-
北美大西洋岸区系植物区
例如槭属(Acer)、木兰属(Magnolia)、桦木属(Betu-la)、山毛榉属(Fagus)、黄杉属(Pseudotsu-ga)、檫树属(Sassafras)等与中国和日本的各属都为近缘种,在世界上只有这两个地区有生长〔例如,鹅掌揪属(Liriodendron)、檫树属、三白草属(Saururus)〕。
-
五加科
刺揪Kalopanaxsepemlobus(Thunb.)Koidz.的木材供建筑、家具和枕木用,鹅掌柴(鸭脚木)scheffleraoctophyllaHarms的木材可为火柴杆和小家具用;叶互生,稀对生或 生,单叶或羽状复叶或掌状复叶;花小,两性或单性,辐射对称,常排成伞形花序或头状花序,稀为穗状花序和总状花序;参阅《中国植物志》第64卷。
-
杆形DNA病毒属
基因组含3个ORF和反向重复序列,最大的ORF编码多聚蛋白,可切割成几个功能蛋白,包括外壳蛋白、RNA结合蛋白、天冬氨酸蛋白酶、逆转录酶和RNA酶H等。大多数种的病毒粒子存在于所有组织中,病毒只分布在细胞质中,单个或成群不规则分布,粒子分散或排列成栅栏状,不在内含体和有膜囊泡结构中。
-
真菌朊病毒
在酵母和丝状真菌中,病毒感染在细胞质转移的细胞-细胞融合过程中特异性地发生。尽管人们期望生物中的朊病毒显示相似的行为,但已知的5种真菌朊病毒中,四种{[URE3]、[PSI]、[Het-s]和[PIN]}是自我繁殖的淀粉样蛋白质,而另一种{[BETA]}是自动活化的蛋白酶。
-
汉桃叶
概述:汉桃叶为中药名,出自《广西中草药》,为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记载的七叶莲之别名。①治三叉神经痛,神经性头痛,坐骨神经痛,风湿关节痛,消化道溃疡疼痛,跌打肿痛。本品的注射剂对小鼠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并有一定的镇静和抗电惊厥作用;对离体豚鼠回肠有解痉作用,可用于胆绞痛及痉挛性胃痛。
-
红油
概述:红油为方剂名,出自《外科全生集》卷四方。别名:红油膏处方:红砒一钱。敲细如粞,以麻油1两,煎至砒枯烟绝为度,去砒留油。功能主治:主治鹅掌疯及一切疯证。用法用量:擦患处,日二至三次。红油膏(《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鹅掌风
掌跖角化病:掌跖角化病当与鹅掌风、脚湿气脱屑相鉴别。血虚风燥证:鹅掌风·血虚风燥证(goose-webwindwithpatternofwind-drynessduetoblooddeficiency)是指血虚风燥,以手掌皮肤肥厚粗糙、干燥、龟裂,或水疱不显,干涸落屑,舌质淡红,舌苔薄,脉细为常见症的鹅掌风证候。或用二矾汤熏洗,外搽疯油膏或红油膏。
-
大泡通皮
《*辞典》:大泡通皮: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D P oTōnɡP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穗序鹅掌柴的茎皮。功能主治:《贵州民间药物》:治未破皮之骨折,用鲜大泡通皮一把,捣烂拌烧酒,先将骨折处复位,后包上药,再上夹板,一、二日换药一次。
-
大泡通叶
《*辞典》:大泡通叶:出处:《贵州民间药》拼音名:D P oTōnɡY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穗序鹅掌柴的叶。功能主治:《贵州民间药物》:治皮肤裂开(受寒冷刺激而起),用大泡通叶一张,火上烤软后包于患处.
-
牛心果
茎皮中含14-羟基-25-脱氧比丽巴素(14-hydroxy-25-desoxyrollinicin),肉叶番荔枝辛(reticulatacin),鹅掌揪碱(liriodenine),布拉它辛(bullatacin),左旋贝壳杉-16-烯-19-酸(kaur-16-en-19-oicacid),16 ,17-二氢左旋贝壳杉烷-19-酸甲酯[methyl16 ,17-dihydro-(-)-kauran-19-oate]。性寒归经: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止痢;
-
鸭脚木根
《*辞典》:鸭脚木根: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拼音名:YāJiǎoM Gēn来源:为五加科植物鹅掌柴的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鸭脚木皮条。性味:淡平,微苦。功能主治:散热消肿。内服治热病痧气,妇女痧麻夹经;外治跌打损伤肿痛。注意:孕妇忌服。
-
鸭脚木叶
《*辞典》:鸭脚木叶: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YāJiǎoM Y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鹅掌柴的叶,夏、秋采取。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鸭脚木皮条。功能主治:止痛,接骨,止血,消肿。治风湿骨痛,跌打骨折,伤积肿痛,刀伤出血。(《广西中草药》)②治烧伤:鲜鸭脚木叶适量,捣烂取汁,用棉签蘸涂患处;
-
朊病毒
朊病毒的英文名Prion,最早为proteinaceousinfectiousparticle之意,中文译名以前也叫作朊毒体、蛋白质感染因子、蛋白侵染子、朊病素、朊蛋白等。因其具有感染性和自我复制能力,也叫做普列昂或蛋白质侵染因子。根据脑部受破坏的区域不同,发病的症状也不同,如果感染小脑,则会引起运动机能的损害,导致共济失调;
-
白雄散
处方:雄黄1两,白附子5钱,皂荚(炙,去皮弦筋)3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黑肿,斑块,赤癣,鹅掌风,雁来风,烂风疮。若鹅掌、雁来等风,用煨姜蘸药擦;如烂风疮,用蟹黄调涂极妙。摘录:《解围元薮》卷四
-
大加皮
概述:大加皮为中药名,出自《广西本草选编》。别名:大加皮、野巴戟、隔子通来源及产地:五加科植物穗序鹅掌柴Sche-ffleradelavayi(Franch.)Harms.的根、根皮或茎。分布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性味:苦、涩,平。功能主治:祛风活络,强筋骨。治风湿关节痛,腰肌劳损。捣敷骨折,扭挫伤,无名肿毒。
-
白花鹅掌柴
拼音名:BáiHuāéZhǎnɡChái别名:汉桃叶、广西鹅掌柴、七叶莲、七多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白花鹅掌柴的根或茎、叶。总花梗长1-1.5cm,花梗长约5mm,均疏被星状绒毛,萼长1mm,被毛或无毛,边缘近全缘;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中脉及羽状侧脉于上、下面凸出。本品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与方晶。
-
川黔鸭脚木
拼音名:ChuānQiánYāJiǎoMù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短序鹅掌柴的茎皮和根皮。掌状复叶,互生;苞片早落;小苞片宿存;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1500m的山谷灌丛、林缘或疏林中。性味:味微苦;晒干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行气止痛。主风湿痹痛,肾虚腰痛,胃痛,跌打肿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
鹅掌揪根
出处:出自《贵州草药》拼音名:éZhǎnɡJiūGēn英文名:RootofChineseTuliptree,ChineseTuliptree来源:药材基源:为木兰科植物鹅掌揪的根。叶片马褂状,长7-12cm,宽8-18cm,先端2浅裂,近基部2-3侧裂,幼叶下面被白色细毛,后脱落。聚合果纺锤形,长约7c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山地林中,或成小片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