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加
拼音名:SānJiā别名:白簕、白簕花、白簕根、白刺根、三叶五加、刺三加、刺三甲、苦刺根、簕钩菜来源:为五加科五加属植物三加Acanthopanantrifoliatus(L.秋季开黄绿色小花,伞形花序集成顶生总状花序或复伞形花序,小梗长短不齐;用法用量: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散瘀止痛。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三加皮
《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三加皮:三加皮为中药名,出自《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即《天宝本草》记载的刺三甲之别名。性味:苦、辛,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活血舒筋。煎服:15~《全国中草药汇编》·三加皮:来源:五加科五加属植物毛蕊三加(藏三加)AcanthopanaxlasiogyneHarms,以根皮入药,称“三加皮”。
-
刺三甲
出处:《天宝本草》拼音名:C SānJiǎ别名:五加皮(《滇南本莩》),白竻根(《生草药性备要》),白茨根、山五甲(《草木便方》),苦竻蔃(《岭南采药录》),刺三加、苦刺头(《贵州民间药物》),三甲皮(《四川中药志》),土三加皮、三加皮(《广西药植名录》)。④《草木便方》:除风湿,治筋骨拘挛,腰膝劳伤。
-
三甲皮
别名:刺三加、刺三甲、三加皮、三叶五加、三甲皮、白竻根来源及产地:五加科植物白竻Acanthopanaxtrifoliatus(L.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活血舒筋。1.治感冒发热,咽痛,头痛,咳嗽胸痛,胃脘疼痛,胁痛,黄疸,肠炎,风湿关节肿痛,腰膝酸疼,筋骨拘挛麻木,白带。煎服:15~2.治跌打损伤,痈肿疔毒,蛇虫咬伤。
-
白筋根
概述:白筋根为中药名,出自《生草药性备要》,为《贵州民间药物》记载的刺三加之别名。别名:三加皮、三叶五加、三甲皮、刺三加、白竻根。性味:苦、辛,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活血舒筋。1.治感冒发热,咽痛,头痛,咳嗽胸痛,胃脘疼痛,胁痛,黄疸,肠炎,风湿关节肿痛,腰膝酸疼,筋骨拘挛麻木,白带。
-
白玉夹纸膏
处方:麻油4两,制好松香5钱,白蜡2钱半,黄蜡2钱半,轻粉1两,冰片3分,麝香3分,鸡蛋白1个。一加轻粉(研细),二加冰片,三加麝香,随搅随加,匀极,增鸡蛋白再搅匀,瓷瓶贮,蜡封口听用。如过两月后,药干无用矣。功能主治:夹棍疮、杖伤、刀斧伤、枪棍损伤。摘录:《外科全生集》卷四
-
吴萸叶五加
拼音名:WúYúYèWǔJiā别名:树三加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吴茱萸五加的根皮。小叶片长6-12cm,密3-6cm,中央小叶片椭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两侧小叶片基部歪斜,较小,下面脉腋有簇毛,边缘全缘或有锯齿,齿有或长或短的刺尖;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3300m的森林中。性温功能主治:祛风利湿;
-
三叶五加
概述:三叶五加为中药名,出自《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别名:刺三甲、三加皮、三叶五加、三甲皮、刺三加、白竻根。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活血舒筋。1.治感冒发热,咽痛,头痛,咳嗽胸痛,胃脘疼痛,胁痛,黄疸,肠炎,风湿关节肿痛,腰膝酸疼,筋骨拘挛麻木,白带。2.治跌打损伤,痈肿疔毒,蛇虫咬伤。
-
紫霞膏
合膏时,以石日捣松香使烂,次加蓖麻仁,三加铜绿,四加儿茶,五加乳香,六加没药,七加血竭,八加潮脑,九加朱磦,十加腰黄,末后加麝香,合之后贮于碗内,用纸封固备用。主治:痈疽发背,对口疔毒。《济阳纲目》卷一○一:方名:紫霞膏组成:熊胆1两,西牛黄1两,冰片5钱,蕤仁5钱,硼砂1两,黄连5两,白沙糖5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