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扇
概述:乌扇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射干之别名。别名:乌扇、扁竹根、开喉箭、剪刀草、蝴蝶花根、铁扁担、山蒲扇。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功能主治:泻火解毒,利咽消痰,祛瘀散结。化学成分:本品含洋鸢尾素(Irisflorentin)、野鸢尾苷元、射干异黄酮、茶叶花宁、异德国鸢尾醛等。
-
鳖甲煎丸
炙鳖甲十二分,炒乌扇(即射干)、黄芩、鼠妇(即地虱)、桂枝、干姜、大黄、石韦、厚朴、紫葳、阿胶珠各三分,柴胡、炒蜣螂(熬)各六分,芍药、牡丹皮、炒( 虫各五分,炒葶苈子、半夏、人参各一分,瞿麦、桃仁各二分,赤硝十二分,炙蜂房四分。水谷之气结,则大黄、葶苈、石苇、瞿麦可以平之;鳖甲入肝络而搜邪。
-
大戟丸
《普济方》卷三八六:大戟丸:处方:大戟1钱,葶苈(炒)1钱,青皮3钱,江子半钱。功能主治:十种水气,遍身肿满,上气喘息,大小便俱涩。《圣惠》卷五十八:方名:大戟丸组成:大戟1两(锉碎,微炒),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木香半两,羌活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桑根白皮1两(锉),牵牛子4两(微炒。
-
铜青丸
方出《千金》卷十四,名见《普济方》卷一○○:方名:铜青丸组成:铜青1两,雄黄1两,空青1两,水银1两,石长生2两,茯苓2两,猪苓2两,白芷2两,白蔹2两,白薇2两,人参2两,卷柏半两,乌扇半两,硫黄1两半,东门上鸡头1两。主治:五癫。《杨氏家藏方》卷十一:方名:铜青丸组成:铜青1钱,杏仁4枚(去皮尖),轻粉少许。
-
山蒲扇
别名:乌扇、扁竹根、开喉箭、剪刀草、蝴蝶花根、铁扁担、山蒲扇来源及产地:鸢尾科植物射干Belamcandachinensis(L.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入肺、肝经。功能主治:泻火解毒,利咽消痰,祛瘀散结。跌打损伤,捣敷。化学成分:本品含洋鸢尾素(Irisflorentin)、野鸢尾苷元、射干异黄酮、茶叶花宁、异德国鸢尾醛等。
-
乌扇膏
《外台》卷二引《集验方》:方名:乌扇膏别名:乌扇丸组成:生乌扇1斤(切),猪脂1斤。主治:伤寒热病,喉中痛,闭塞不通。制备方法:上药合煎去滓,取如半鸡子。用药禁忌:忌酒、蒜。附注:乌扇丸(《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卷五)。
-
乌扇丸
主治:水气肿满,咳逆上气。用法用量:每日五更初服30丸,以桑根白皮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
人参鳖甲煎丸
概述:人参鳖甲煎丸即鳖甲煎丸,出自《金匮要略》方。组成:炙鳖甲十二分,炒乌扇(即射干)、黄芩、鼠妇(即地虱)、桂枝、干姜、大黄、石韦、厚朴、紫葳、阿胶珠各三分,柴胡、炒蜣螂(熬)各六分,芍药、牡丹皮、炒( 虫各五分,炒葶苈子、半夏、人参各一分,瞿麦、桃仁各二分,赤硝十二分,炙蜂房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