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炒阿胶
阿胶味甘,性平,归肺、肝、肾经,具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的功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心烦不眠,虚风内动,肺燥咳嗽,劳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明、清增加了草灰炒(《普济方》)、面炒(《本草纲目》)、蒲黄炒、牡蛎粉炒(《本草述钩元》)、酒蒸(《得配本草》)等方法。
-
大阿胶丸
又治或因叫怒,或因房劳,肺胃致伤,吐血衄血者。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卫生宝鉴》卷十二方之大阿胶丸:方名:大阿胶丸组成:炒阿胶珠、卷柏、生地黄、大蓟根、山药、五味子、薄荷、熟地黄各一两,柏子仁、人参、远志、百部、麦门冬、茯苓(去皮)、防风各半两。附注:润膈丸(《普济方》卷一六一)。
-
阿胶珠
阿胶味甘,性平,归肺、肝、肾经,具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的功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心烦不眠,虚风内动,肺燥咳嗽,劳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明、清增加了草灰炒(《普济方》)、面炒(《本草纲目》)、蒲黄炒、牡蛎粉炒(《本草述钩元》)、酒蒸(《得配本草》)等方法。
-
胶珠
阿胶味甘,性平,归肺、肝、肾经,具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的功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心烦不眠,虚风内动,肺燥咳嗽,劳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明、清增加了草灰炒(《普济方》)、面炒(《本草纲目》)、蒲黄炒、牡蛎粉炒(《本草述钩元》)、酒蒸(《得配本草》)等方法。
-
葱蜜汤
处方:葱白3茎。功能主治:婴孩虚秘。用法用量:水煎,去葱,入炒阿胶及生蜜溶化,食前服。摘录:《冯氏锦囊秘录》卷三
-
人参定喘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方之人参定喘汤:处方:人参、麻黄(去节)、炙甘草、炒阿胶、半夏曲各一两,桑白皮、五味子各一两半,罂粟壳(蜜炙)二两。功能主治:宣肺祛痰,敛肺止咳。治新久咳嗽,上喘气急,喉中涎声,胸满气逆,坐卧不安,饮食不下,及肺感寒邪,咳嗽声重,语声不出,鼻塞头昏;主治:蛊胀有喘。
-
芎䓖补中汤
概述:芎 补中汤为方剂名,出自《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二方。组成:煨姜、炒阿胶、五味子、川芎、木香、人参、炙甘草各五分,炒黄芪、当归、白芍药、炒杜仲、炒白术各一钱。用法用量:水煎服。功能主治:主治血气不能养胎而致的半产。
-
黄叶汤
处方:黄芩1钱,黄柏1钱,黄连3钱(去毛)。功能主治:崩漏。用法用量:上药用水4盏.煎取一半,去滓,入炒阿胶末5钱,滓再煎.空心温温服,每日3次。腹痛,加栀子3钱。摘录:方出《得效》卷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三二九
-
四制益母丸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重2钱5分,蜡皮封固。《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福州方):组成:炙甘草1两半,川抚芎1两半,漂白术3两,9蒸地黄8两,酒白芍3两,广木香1两,益母草4两,艾叶4两,炒阿胶1两,茯苓3两,香附4两,当归4两,缩砂仁2两,京丹参2两,陈皮2两。功效:未孕调经,即孕安胎,调和经脉,祛散风邪。
-
产后大便便血
病因病机及治疗:《陈素庵妇科补解》:“产后大便便血因血虚风热客于大肠所致。治宜清大肠风热加补血药中,…宜清金散。”(防风、黄芩、生地、丹皮、当归、炒蒲黄、地榆、白芍、川芎、槐花、杜仲炭、甘草、泽兰、炒阿胶)。
-
加味竹叶汤
功能主治:《张氏医通》卷十五方之加味竹叶汤主治妊娠心烦。摘录:《盘珠集》卷上《重订通俗伤寒论》方之加味竹叶汤:组成:淡竹叶3钱,北沙参3钱,鲜生地5钱,麦冬3钱,炒阿胶3钱,炙甘草5分。用法用量:粳米1合为引,水煎服。水煎温服,使气阴内充,则虚热自化,而虚烦无不退,胎孕无不安,何不眠之足患哉!
-
内补当归丸
概述:内补当归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证治准绳·女科》卷一方之内补当归丸:炒当归、炒阿胶、白芷、续断、炮姜、川芎、炙甘草各四两,熟地黄五钱,炮附子、白芍药、肉桂各二两,吴茱萸、白术各三两,炒蒲黄八钱。治气血虚损,月经不调,或崩中漏下,失血过多,形体羸困,及月经将至而腰腿重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