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米
稻米性味甘、平,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止渴、止泻痢。按产地或颜色不同可分为白米、红米、紫红米、血糯、紫黑米、黑米等;4.稻米分类:籼型非糯性稻米谷粒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出米率低,米饭膨胀性大,但粘性较小,容易消化吸收。与稻米相克的食物唐 孟诜:“粳米不可同马肉食,发瘤疾。
-
四米汤
《寿亲养老》卷四:组成:粱米3合,稻米3合,黍米3合,蜡如半弹丸大。主治:小儿泄注。用法用量:上以东流水2升,煮粱米3沸,绞去滓;以汁煮稻米3沸,去滓;置蜡干汁中,待蜡消。每服半合,空心午后各一。
-
四物粱米汤
《千金》卷十五:别名:粱米汤、四味粱米汤组成:粱米3升,稻米3升,黍米3升,蜡(如弹丸大)。主治:小儿泄注;心劳吐衄,久服寒凉之剂,因坏脾胃。各家论述:1.《医方考》:心是脾之母,脾是心之子,脾因寒凉而坏,则必盗母气以自养,而心益病矣,求其不殆得乎?故宜调脾益胃。2.《千金方衍义》:安谷者昌。
-
禁精汤
处方:韭子2升,粳米1合。功能主治:失精羸瘦,酸削少气,目视不明,恶闻人声。用法用量:上于铜器中熬之,俟米黄黑,趁热以好酒1斗投之,绞取汁7升,每服1升,1日3次,尽2剂。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韭子能逐败精,助相火,为房劳不禁之专药;加稻米则充胃气,利膀胱,以予败浊之出路。摘录:《千金》卷十九
-
大补茶膏
处方:稻米、小米、糯米、苡仁、芡实、莲肉、山药、茯苓、白糖少许。制法:炒熟黄色,为细末。功能主治:补虚。主老弱虚损。用法用量:白滚水调服。摘录:《嵩崖尊生》卷十一
-
香稻
香稻是具有强烈香味的稻品种,籼型或粳型均有。当一个香稻品种变换特定种植地点后也往往会使香味有所变化。化学家已测定出米饭香味的主要物质为2-乙酰-1-吡咯啉,但这并非是米饭中的唯一挥发性物质。81:175等种种分离形式,因之也就形成了不同的遗传解释。
-
双名法
双名法是指对每一种植物(或动物、微生物)的名称,都由2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所组成,前面一个词为属名,代表该植物所从属的分类单位,第二个词为种加词(以前常称为“种名”,这种叫法欠妥)。(变型),然后再加上种下等级附加词(有人称亚种名、变种名、变型名)以及命名人的姓氏或姓氏缩写。
-
淮南子茯苓散
处方:茯苓120克白术120克稻米4千克制法:捣末下筛。功能主治:延年益寿。治早衰。发白,齿落,视物不清。用法用量:每服9克,一日四次。须久服。摘录:《医心方》卷二十六引《大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