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山黄
《*辞典》:搜山黄: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SōuShānHu nɡ来源:为鸢尾科植物唐菖蒲的球茎。化学成份:唐菖蒲属含丰富的维生素C,浅色品种较深色品种含量高。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性味以下出《贵州民间草药》)⑤治腮腺炎:标杆花球茎在酒或水中磨成浓汁,外搽患处,每日二次。
-
痛肿灵(酊剂)
痛肿灵(酊剂)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痛肿灵(酊剂)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用于风湿骨痛,跌打损伤。不良反应:注意事项:1.本品为外用药,禁止内服。擦药处禁贴膏药。4.如症状严重应去医院就诊,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蘡薁
《全国中草药汇编》:蘡薁:拼音名:YīnɡY 别名:野葡萄、山葡萄来源:葡萄科葡萄属植物蘡薁VitisadstrictaHance[V.thunbergiiSieb.etZncc.var.adstricta(Hance)Gagnep.],以全株,或根、茎、叶及果入药。2.《本草抬遗》:薁是山蒲桃,斫断藤吹气出一头如通草。⑩治脚臁疮久久不愈:鲜YING薁叶,捣敷患处,以愈为度。
-
蓬莱草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过江藤的全草。苞片卵形或倒卵形;性味:①《泉州本草》:味酸甘微苦,性寒,无毒。治咽痛乳蛾,痈疽肿毒,热痢,淋病,牙疳,带状疱疹。附方:①治咽喉红肿或单双喉蛾:鲜蓬莱草每次一两,捣汁内服,症重者次日再服。⑥治带状疱疹:鲜过江藤捣烂取汁,调些雄黄末敷患处。或捣烂绞汁,调糖或蜜温服。
-
灰贯众
《*辞典》:灰贯众:出处:《湖南药物志》拼音名:HuīGu nZh nɡ别名:蜈蚣草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对生耳蕨的全草。根状茎直立,连同叶柄基部密生披针形鳞片。叶脉羽状分叉。孢子囊群生于小脉顶端,通常仅在主脉上侧排成1行(有时下侧上部有1~生境分布:生石灰岩缝中。②治跌打损伤:对生耳蕨、马鞭草,捣碎,敷患处。
-
竹叶椒叶
《*辞典》:竹叶椒叶:出处:《湖南药物志》拼音名:Zh Y JiāoY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竹叶椒的叶片,夏、秋采收,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竹叶椒条。功能主治:治腹胀痛,肿毒,乳痈,皮肤瘙痒。附方:①治腹胀痛:竹叶椒叶、吴萸子捣烂敷脐上。另用鲜根一两,水煎调酒服。(《福建中草药》)⑤治蛇毒:竹叶椒叶捣敷患处。
-
软水黄连
《全国中草药汇编》:软水黄连:拼音名:RuǎnShuǐHu nɡLi n别名:土黄连、水黄连、软杆子水黄连来源:毛茛科唐松草属植物多枝唐松草ThalictrumramosumBoivin以全草入药。萼片4,花瓣状,卵形,长约2mm,淡堇色或白色,早落;性味:味苦;2.《四川中药志》:治目赤,热痢,黄疸,胃热及蛔虫病,并消肿,去湿,疗犬咬伤。
-
水竹叶
《*辞典》:水竹叶: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ShuǐZh Y 别名:鸡舌草、鸡舌癀(《泉州本草》)。夏、秋采收,晒干。蒴果椭圆形,压扁状,背裂,长约8毫米,粟柄上部呈三棱;治肺热喘咳,赤白下痢,小便不利,咽喉肿痛,痈疖疔肿。(④方以下出福州台江区《验方汇集》)⑦治指头炎未成脓者:鲜水竹叶茎叶一握,醋糟少许。
-
迎春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迎春花:拼音名:Y nɡChūnHuā别名:小黄花、金腰带、清明花、金梅花来源:木犀科茉莉花属植物迎春JasminumnudiflorumLindl.,以叶及花入药。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口腔炎,痈疖肿毒,外阴瘙痒。叶对生,三出复叶,小枝基部常具单叶;苞片小叶状,披针形、卵形或椭圆形;治发热头痛,小便热痛。
-
回痹方
处方:良姜5钱,3柰5钱,肉桂5钱,丁香2钱,草蔻仁3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麻风。用法用量:浓酒煮熟,敷患处。先以艾绒敷患处,以熨斗运之,觉热,去艾叶。敷药即回,如不回,再敷1次。摘录:《疯门全书》
-
驱毒散
《外科方外奇方》卷一:方名:驱毒散组成:白及1两6钱,紫花地丁8钱,乌骨鸡骨1两(煅),朱砂1钱,雄黄末1钱,轻粉1钱,五倍子2钱(炒黄),大黄2钱,牙皂8分。《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名:驱毒散组成:轻粉5钱,红粉5钱,儿茶1两,冰片2钱。功效:化腐生肌,除湿解毒。或以香油调敷患处亦可。水煎熟,温服。
-
伽蓝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伽蓝菜:拼音名:Qi L nC i别名:鸡爪三七、五爪三七、鸡脚三七、土三七、假川连来源:景天科伽蓝菜属植物伽蓝菜Kalanchoelaciniata(L.用于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疮疡脓肿,烧烫伤,湿疹,外伤出血。外用鲜全草捣烂敷患处。顶生叶较小,披针形。雄蕊8,2 ,花丝短,着生在花冠管喉部;清热解毒。
-
三叶委陵菜
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拼音名:SānY WěiL nɡC i别名:三爪金、地蜘蛛(《贵州草药》),三片风、软梗蛇扭、三张叶、地风子、白里金梅、烂苦春、独立金蛋、三叶蛇子草、三叶蛇莓(《浙江民间常用草药》),铁秤砣、地蜂子(《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三叶委陵菜的全草。性味:苦,微寒。
-
九节茶
概述:《生草药性备要》·九节茶:出自:《生草药性备要》别名:接骨金粟兰、肿节风、接骨木、九节风、山鸡茶。性味:辛、苦,平,有小毒。主治:1.治流行性感冒,肺热喘咳,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肠胃炎,胃脘痛,细菌性痢疾,风湿骨痛,腰腿痛,肠痈,盆腔炎,紫癜,牙龈出血,鼻衄。对球菌和杆菌均有较高的抑制作用。
-
定痛散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2个,水煎服。主治:产后恶血不止,腹内热痛不可忍,及儿枕未定。《医学入门》卷七:方名:定痛散组成:苍耳子3两,骨碎补3两,自然铜3两,血竭3两,白附子3两,赤芍3两,当归3两,肉桂3两,白芷3两,没药3两,防风3两,牛膝3两,五加皮1两,天麻1两,槟榔1两,羌活1两,虎胫骨2两,龟版2两。
-
七叶莲
五加科植物广西鹅掌藤的茎或叶·七叶莲:七叶莲为中药名。②治外伤出血。对离体蛙心有强心苷样作用;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疼痛;托叶在叶柄基部与叶柄合生成鞘状,宿存或与叶柄一起脱落;对小鼠离体妊娠子宫、高浓度时产生兴奋作用,对大鼠离体非妊娠子宫,大剂量时呈现抑制作用[2]。微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