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中黄
概述:甘中黄为中药名,出自《现代实用中药》,即《日华子诸家本草》记载的人中黄的别名。别名:甘中黄、甘草黄。来源:甘草末置竹筒内,于人粪坑中浸渍后的制成品。性味归经:甘,寒,人心、胃经。功能主治:功在清热,凉血,解毒。主治伤寒热病高热烦渴,热毒斑疹,咽喉肿痛,丹毒,疮疡。9g,包煎。
-
人中黄
《日华子诸家本草》·人中黄:人中黄为中药名,又名甘中黄、甘草黄。主治:治伤寒热病高热烦渴,热毒斑疹,咽喉肿痛,丹毒,疮疡。备注:(1)本品以甘草为主,经加工制成,具有清火解毒的功效,对于上述各种实火热毒的病症,可配合清热解毒药物如石膏、黄连、连翘、玄参等同用。5.《本经逢原》:解天行狂热,温毒发斑。
-
甘草黄
概述:甘草黄为中药名,出自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日华子诸家本草》记载的人中黄之别名。别名:甘中黄、甘草黄。来源:甘草末置竹筒内,于人粪坑中浸渍后的制成品。性味归经:甘,寒,人心、胃经。功能主治:功在清热,凉血,解毒。主治伤寒热病高热烦渴,热毒斑疹,咽喉肿痛,丹毒,疮疡。9g,包煎。
-
清凉散毒汤
《疡科捷径》卷上:方名:清凉散毒汤组成:薄荷、连翘、淡芩、豆豉、赤芍、牛蒡、甘中黄、土贝母、野蔷薇露。主治:口糜。
-
加减滋阴清肺汤
处方:鲜生地18克细木通2.4克薄荷叶2.4克金银花9克京玄参9克川雅连1.5克冬桑叶9克,连翘壳9克鲜石斛12克甘中黄2.4克大贝母9克鲜竹叶30张活芦根(去节)30克功能主治:治疫喉白喉,内外腐烂,身热苔黄,或舌质红绛,不可发表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如便闭,加生川军9克,开水泡,绞汁冲服。摘录:《喉痧症治概要》
-
犀羚二鲜汤
《华氏医方汇编》卷四:方名:犀羚二鲜汤组成:羚羊角、犀角、鲜沙参、鲜生地、连翘、黑山栀、甘中黄、人中白、马勃、大贝母、金银花、陈金汁、元参、生石膏、川黄连。主治:痧点虽透而喉烂极盛,脉弦大。用法用量:水煎服。
-
葛犀汤
处方:葛根、犀角、牛子、桔梗、连翘、栀子、蝉衣、荆芥、马勃、楂炭、甘中黄。功能主治:烂喉痧,灼热神烦,喉腐,脉弦,痧隐成片,不分颗粒,无汗舌垢者。摘录:《疫痧草》
-
香豉散
《幼幼新书》卷三十五引张涣方:方名:香豉散组成:香豉2两(炒焦),伏龙肝1两。主治:小儿白丹疰痛,虚肿如吹。主治:津液不足,邪火内伏所致痧隐脉郁,喉腐舌干。用法用量:水煎服。《圣惠》卷十四:方名:香豉散组成:豉2合,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术1两,槟榔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川芒消半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