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脑
《*辞典》:狗脑:出处:《别录》拼音名:GǒuNǎo别名:狗脑髓(《医学入门》)。灰白质含水分78.7%,蛋白质1.70%,灰分1.51%;脑桥含水分70.11%,固形物29.89%,其中蛋白质占30.79%,类脂62.96%。功能主治:《别录》:主头风痹痛,疗下部匿疮,鼻中息肉。附方:治眉毛鬃发火烧疮瘢,毛不生:蒲灰,狗脑和敷。
-
狗脑丸
处方:狗脑1个,豺漆(五加皮也)1分,甘草(炙)1分,白术1分,防风1分,钟乳石1分,干地黄1分,牛黄2分。制法:上以狗脑为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小儿脑长,喜摇头,解颅。用法用量:每服1岁2丸,饮送下,1日2次,未知,加之。儿囟常令暖。摘录:《幼幼新书》卷六引《婴孺方》
-
桂芸膏
处方:桂(去粗皮)1两,芸薹子(研)1两,白芥子(研)1两,木鳖子(去壳,研)1两,大黄(锉)1两,败龟甲(酥炙)1两,虎脑骨(酥炙)1两,赤狗脑骨(烧灰)1两。制法:上为末,每用小黄米粥于生布上摊匀,掺药末1匙头在上。功能主治:接骨。用法用量:于损折处裹之,以竹片夹定,用绳子缚,1复时解去,换药。
-
接骨桂芸膏
处方:桂1两(去粗皮),芸苔子1两(研),白芥子1两(研),木鳖子1两(去壳,研),大黄1两(锉),败龟甲1两(酥炙),虎脑骨1两(酥炙),赤狗脑骨(烧灰)1两。功能主治:打扑筋骨伤折,疼痛不可忍。用法用量:每用小黄米粥于生布上摊匀,掺药末1匙头在上,于损折处裹之,以竹片夹定,用绳子缚,一复时解去换药。
-
回鹘文医学文献
《回鹘文医学文献》为维医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公元9世纪。主要内容介绍当时维医常用药物,如牛角、石榴、雪鸡脑、狼骨、山羊胆汁、狗脑、茴香。内容简单朴实,丝毫未涉及理论,反映了早期维医学朴素的面貌。
-
手膏
《圣惠》卷四十:组成:栝楼瓤1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然后碎辛夷3味,以绵裹之,去枣皮、核,合纳酒中,以瓷器贮之。《外台》卷三十二引《古今录验》:组成:白芷4两,芎3两,藁本3两,萎蕤3两,冬瓜仁3两,楝仁3两,桃仁1升(去皮),枣肉20枚,猪胰4具,冬瓜瓤汁1升,橘肉10枚,栝楼子10枚。以洗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