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油
概述: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脂肪油,白色固体或半固体。牛油的别名:牛脂牛油的食用量:每次约10克牛油的营养价值:牛脂含有多种饱和脂肪酸如棕榈酸和肉豆蔻酸等,只有少量不饱和脂肪酸,亦不适宜于长期食用。牛油的食用建议:牛油的熔点高于人体的体温,不宜被人体消化吸收,在烹调中使用很少。
-
咸派皮
咸派皮的制作原料小麦面粉300克配料牛油150克、鸡蛋黄20克调料:盐5克咸派皮的制作方法1.无盐牛油切成小块;4.用刮刀一边将牛油块与低筋面粉拌合,一边将牛油块再切成米粒状;9.放入冰箱中冷藏松弛约30分钟以上即可。5.记得,在擀面棍上抹上一些面粉,可以万无一失,避免掉擀面棍上潮湿或派皮太软造成的黏面棍情况!
-
三油膏
概述:三油膏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功能主治:治鹅掌风。手掌叠起硬厚白皮,干枯燥裂,瘙痒者。摘录:《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八方《外科大成》卷二方之三油膏:方名:三油膏组成:桕油1两,牛油1两,香油1两,黄蜡1两,银朱1两,铅粉2钱,麝香2钱。主治:鹅掌风及血风等疮。制备方法:成膏。
-
油炒面
油炒面的别名油搅团油炒面的食用量每次约30克油炒面的营养价值油炒面主料为面粉、香油或牛油,含有丰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是人体补充能量的基础食物。二、炒面:将面粉放入炒菜锅内,用文火翻炒,使水分蒸发,当面粉炒成小疙瘩时,出锅倒在面案上。用牛腰窝油或牛骨髓则先将两种油放在锅里加热熬化过滤后再用。
-
起酥派皮
起酥派皮的别名千层派皮起酥派皮的制作原料中筋面粉250克、无盐牛油195克、水125克、盐8克。技巧1.材料中的无盐牛油也可用发酵奶油代替,在擀开时,如果包入无盐牛油的面团变的太软,就得用保鲜膜或塑胶袋包好,放入冰箱冷藏约15~3.另外在折叠步骤完成后,可切成需要的大小,用塑胶袋隔开后放入冷冻库保存,可保存1个月;
-
甜派皮
概述派皮(基础甜派皮):低劲面粉250克、杏仁粉50克、砂糖50克、黄油125克、食盐1/2茶匙、鸡蛋一个。砂糖分次加入回软的黄油打发,加入鸡蛋打发,加入面粉、杏仁粉、盐,揉成面团,放入冰箱冷藏30分钟即可使用。制作方法1.在一容器中,将室温的无盐牛油用木匙打软拌匀;技巧1.材料中的无盐牛油也可用同量的发酵奶油替代;
-
面包
100克面包的营养价值面包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少量维生素及钙、钾、镁、锌等矿物质,口味多样,易于消化、吸收,食用方便,在日常生活中颇受人们喜爱。全麦面包拥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让人比较快就产生饱腹感,间接减少摄取量。2.市面上一些面包用的芝士、奶油、牛油,含有很高的饱和脂肪,不宜多食。
-
梭子鱼
梭子鱼(Pike)梭子鱼不论是新鲜或冷冻品在北半球都很容易买到,而且可以买到整尾(体型小的)或薄片(体型大的)。烤、焖煮、温煮、煎烤或扒烤,全年都有供应。梭子鱼在中欧的烹调上特别受欢迎,该区的传统煮法是塞入馅料后与牡蛎、?鱼、牛油及香料一起?
-
玉脂膏
《古今医鉴》卷十五引王中城方:组成:牛油1两,桕油1两,香油1两,黄蜡1两(溶化),银朱1钱半,官粉2钱,麝香5分。主治:杨梅疮愈后,鹅掌癣疮,久而不愈。用法用量:抹癣上,火烤;制备方法:上为末,入内搅匀。
-
姜髓煎
处方:生姜汁6合,牛髓3合,牛油(别炼)3合,桂(去粗皮)1两,芎3两,独活(去芦头)3两,防风(去叉)3两,秦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3分。制法:上为散,与姜汁、油、髓等和匀,于微火上煎5-7沸,又以酒1升2合和煎,令成煎。功能主治:肺感风邪,气道凝涩不利,声音嘶嘎。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
牛油果属
中文名牛油果属拼音名niuyouguoshu拉丁名Butyrospermum中国植物志60(1):57属下物种牛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