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阴
下阴为人体部位名,即前阴,指男、女外生殖器及尿道的总称。《黄帝内经素问·厥论》:“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二阴指外生殖器(前阴)和肛门(后阴)。见《素问·金匮真言论》。
-
人血七
拼音名:RénXuèQī别名:野人血草、大人血七、大金盆、野人血。基生叶叶柄长约7.5-10cm;化学成份:全草含有四氢黄连碱(tetrahydrocoptisine),血根碱(sanguinarine),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黄连碱(coptisine),别隐品碱(allocrytopine),原阿片碱(protopine)等。性味:苦;平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活血散瘀;
-
岩筋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岩筋菜:拼音名:Y nJīnC i来源:岩梅科岩筋菜属植物岩筋菜BerneuxiathibeticaDecne.[Shortiathibetica(Decne.)Frachn.],以全草入药。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哮喘,跌打损伤。花梗长6-11mm,常带红色,有短硬毛,基部有1大苞片,中部有2小苞片;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下阴处。活血通络。
-
回生艾火
回生艾火为艾灸法之一种,多用于急症。见《幼幼集成》卷一。其法以生姜切片如纸薄,大如指甲,贴尾阊穴,命门穴,以艾茸捼紧如绿豆大,安姜片上,用火灸之,每穴以三炷为度。灸完,另以姜片贴脐下阴交穴,如前灸之。此火不特小儿可用,凡男妇一切中风,中痰,气厥,阴证,虚寒竭脱,凶危之候,咸宜用之。
-
举陷参耆煎
处方:玄参2钱,黄耆2钱,炒白术1钱,茯苓1钱,陈皮1钱,柴胡1钱,升麻1钱,炙甘草5分,泽泻2钱。功能主治:妄下阴脱。凡伤寒温热攻下太过,脾胃受伤,心中懊憹,起卧不安,下泻不止者。用法用量:姜、枣、灶心土为引,水煎服。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
白淋草
拼音名:BáiLínCǎo别名:接骨风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长茎冷水花的全草。叶片鲜时多汁,干时厚纸质,宽椭圆形或宽卵形,长5-12cm,宽2-4cm,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圆形微缺,两边稍不对称,钟乳体棒状,全缘或上部边缘啮齿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m左右的山坡、林下阴处。性凉功能主治:散瘀消肿;
-
峨眉半边莲
《*辞典》:峨眉半边莲: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拼音名: M iB nBiānLi n来源:为莲座蕨科植物峨眉莲座蕨的根茎。秋季采挖,晒干。9对,互生,斜向上,长30~8厘米,上方的小羽片长7~生境分布:生于林下沟谷中及灌木林下阴涅处。性味:苦淡,凉。治风湿骨痛,肺病热咳,腮腺炎,小便不利,血痢,痈肿热毒。
-
皱杓兰
拼音名:ZhòuSháoLán别名:兜兰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皱杓兰的根。苞片宽披针形,萼片卵状披针形。唇瓣球形,长3-4cm,花后扩大而皱折,黑紫色,口部小,卵形,基部耳状,边缘膜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阴处或灌丛草地。性味:味甘;性平功能主治:活血调经;清热解毒;理气止痛。主月经不调;
-
玄霜
《种福堂方》卷二:组成:黑铅1斤。《千金翼》卷十八:组成:金50两,寒水石6斤(研如粉),磁石3斤(碎),石膏5斤(碎),升麻1斤,玄参1斤,羚羊角8两,犀角4两,青木香4两,沉香5两,朴消末6升,芒消6升,麝香当门子1两(后入)。升麻、玄参、羚羊角、犀角、青木香、沉香6味切,纳上汁中,煮取2斗,澄清;主治:喉痹。
-
胜疳散
《施圆端效方》引《必效方》(见《医方类聚》卷一九二):方名:胜疳散组成:黄柏(去浮)3钱,黄连(拣净)3钱,诃子(去核)3钱,密陀僧3钱,轻粉半字,人中白半字,麝香半字。主治:一切下阴疳疮。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都拌匀。
-
桑落酒
年氏《集验良方》卷三:方名:桑落酒组成:糯米粉5升,白曲5斤,桑条末5斤(取桑枝法:于2-3月看朝东桑树发芽时,收取嫩枝吊檐下阴下,寸断,以川蜜拌匀蒸之,阴干后又拌又蒸,如此3次,晒极干听用)。功效:清心明目。用法用量:将粉面以冷水和作饼子,用皮树叶包好,吊屋檐下,过7日取下,看内有菊花心听用。
-
通水散
《石室秘录》卷六:方名:通水散组成:白术1两,熟地1两,茯苓3钱,山茱萸5钱,薏仁1两,肉桂5分,车前子3钱,人参1两。主治:产妇湿气感中胞络,下阴肿胀,小水点滴不出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
僧铅散
《医方类聚》卷一九二引《施圆端效方》:方名:僧铅散别名:僧甘散组成:密陀僧半两,甘草(炒焦)1分,黄丹1钱(炒),麝香1分。主治:下阴疳疮。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附注:僧甘散(《普济方》卷三○一)。
-
白细辛
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B iX Xīn别名:贝茜花(《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单叶升麻的全草。苞片数枚,披针形;心皮单生,蓇葖果长矩形,扁平,可达1.5厘米,宽约3毫米,先端有1钩状突起,表面枝细柔毛。生境分布:生于林下阴处。附方:治牙痛:白细辛、石膏、地骨皮、板蓝根、白茅根。
-
百尾笋
《中医大辞典》·百尾笋:百尾笋为中药名,出自《贵州民间方药集》,为《四川中药志》记载的竹凌霄之别名。药理作用:本品提取物,经动物试验证明有强心作用。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润肺止咳,健脾消积。治虚损咳喘,痰中带血,肠风下血,食积胀满。(《贵阳民间药草》)②治肺气肿:竹林霄、白鲜皮、鹿衔草,炖鸡服.
-
鳞始蕨
拼音名:LínShǐJué英文名:FragrantLindsaea别名:土黄连、还魂草、猪毛七来源:药材基源:为鳞始蕨科植物鳞始蕨的全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m的林下阴处、林缘、山坡草地或田地边。叶片条状披针形,长10-14cm,宽约2cm,羽片有短柄,半圆状斜三角形,宽4-5mm,下缘平直,全缘,上缘稍呈弧形突起,有缺刻;
-
马蹄叶
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MǎT Y 别名:小马蹄当归、水葫芦、水八角(《贵州草药》)。来源:为毛莨科植物驴蹄草或花葶驴蹄草的全草。原形态:①驴蹄草,又名:驴蹄菜。根茎粗壮,匍匐。心皮数枚离生。生于林下阴处。基生叶具长柄;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微温,味辛,无毒。功能主治:《四川中药志》:除风散寒。